杂化电纺纤维论文-于翔,孙志恒,刘晓晗,王晨宇,韩任旺

杂化电纺纤维论文-于翔,孙志恒,刘晓晗,王晨宇,韩任旺

导读:本文包含了杂化电纺纤维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二氧化钛,光催化,静电纺丝,氧化石墨烯

杂化电纺纤维论文文献综述

于翔,孙志恒,刘晓晗,王晨宇,韩任旺[1](2018)在《PAN/TiO_2-GO杂化纤维膜的电纺制备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静电纺丝技术制备聚丙烯腈(PAN)/二氧化钛(TiO_2)-氧化石墨烯(GO)杂化纤维膜,经煅烧处理后,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热重仪(TG)和分光光度计等仪器,分别对杂化纤维的形貌特征、结晶性能、热性能和光催化降解能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钛酸四丁酯(TBOT)水解产物经煅烧处理后,转变为锐钛矿型TiO_2;随着TBOT添加量的增多,纤维直径逐渐减小,最小可达25nm;TBOT的加入可以改善纤维的热稳定性;降解次甲基蓝实验可知,随着TBOT加入量的增大,样品的光催化性能有所提高;TiO_2-GO/PAN杂化纤维膜经煅烧后可作为一种光催化剂。(本文来源于《中国塑料》期刊2018年11期)

于翔,徐茜,杨秀琴,闫新,卢晓龙[2](2015)在《PCL/CeO_2杂化纤维的电纺制备与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首先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了聚己内酯(Poly(ε-caprolactone),PCL)/稀土(Rare Earth,RE)杂化纤维,而后通过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研究了静电纺丝电压、稀土加入量等因素对杂化纤维微观结构、直径以及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RE后,杂化纤维中PCL具有多种晶体形态,且纤维表面具有微细的孔洞结构;随着RE加入量的增大,或随着静电纺丝电压的升高,纤维直径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而纤维熔点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本文来源于《高分子通报》期刊2015年08期)

马海红,史铁钧[3](2009)在《PVA/SiO_2-TiO_2杂化电纺纤维膜的形态与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正硅酸乙酯(TEOS)、钛酸四丁酯(TBT)和聚乙烯醇(PVA)为原料,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PVA/(SiO2-TiO2)杂化纺丝液,将其电纺成纤维膜.红外光谱结果证实,PVA的羟基与TEOS和TBT水解后的羟基发生了缩合反应,杂化电纺纤维膜以网络结构形式相结合;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杂化电纺纤维膜的结晶度比纯PVA电纺纤维膜小;扫描电镜表明,随杂化纤维膜中无机相含量的增加,纤维的直径不断增加,纤维出现一定的弯曲和扭曲,并伴有少量带状结构的纤维;紫外-可见光谱结果表明,TiO2的引入增加了纤维膜的抗紫外性;TGA热分析结果表明,杂化纤维膜的耐热性能优于纯PVA电纺纤维膜的;耐水性和稳定性测试表明,杂化纤维膜的耐水性和稳定性优于纯PVA和PVA/SiO2电纺纤维膜的.(本文来源于《高等学校化学学报》期刊2009年09期)

翟林峰,史铁钧,王华林,于少明[4](2008)在《ZrO_2/聚乙烯醇杂化电纺纤维的制备和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用静电纺丝法制备一系列不同二氧化错含量的ZrO_2/PVA杂化电纺纤维,研究了纤维的稳定性和疏水性.结果表明,ZrO_2水合物与PVA通过分子间羟基键合形成ZrO_2/PVA杂化;经ZrO_2杂化的PVA热分解温度由200℃升高至250℃左右;电纺纤维的平均直径为100-400 nm,随着ZrO_2含量的增大,纤维的直径先增大后减小并且珠结增多,无定型程度逐渐提高;与纯PVA纤维相比,ZrO_2/PVA杂化纤维在酸性、中性和碱性条件下的疏水性和稳定性均明显增强.(本文来源于《材料研究学报》期刊2008年02期)

杨华忠,史铁钧,翟林峰[5](2008)在《PDMS/SiO_2杂化电纺纤维的制备与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溶胶凝胶工艺和电纺丝法制备了聚二甲基硅氧烷/二氧化硅(PDMS/SiO2)电纺纤维.纤维连续、直径均匀、表面光滑平整,形成了一块完整的纤维毡。并用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红外光谱法(FT-IR)、热重分析法(TG)研究了纤维的形态、结构和热性能。结果表明,PDMS通过两端羟基与TEOS发生了缩合,电纺纤维具有良好的耐高温性能,并且随着PDMS含量的增加,纤维直径变粗。(本文来源于《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期刊2008年01期)

王鹏,史铁钧,徐峰,张克宏[6](2007)在《PVA电纺纤维后杂化反应膜的形态和保水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用电纺方法制备了直径为200nm左右的PVA纳米纤维毡,采用溶胶-凝胶法将其与原硅酸四乙酯(TEOS)溶胶杂化,通过控制反应时间制得不同的杂化薄膜。FTIR表明PVA的羟基与TEOS水解物发生了缩合反应。FESEM观察发现电纺纤维杂化后直径变粗,且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杂化纤维间的空隙逐渐被SiO2填充。力学性能测试发现,少量SiO2的填充有利于提高薄膜的强度。保水性能测试表明杂化反应时间越长所得薄膜的保水性能越高。(本文来源于《化工学报》期刊2007年12期)

李涛[7](2006)在《PBMA/SiO_2杂化材料及其改性聚烯烃与PMMA/SiO_2杂化电纺纤维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基于溶胶凝胶法,以正硅酸乙酯(TEOS)、甲基丙烯酸丁酯(BMA)为原料,采用两种不同方法制备出PBMA/SiO_2杂化材料。然后将引入偶联剂法制得的PBMA/SiO_2杂化材料用于PP和PVC共混改性。此外,采用静电纺丝法将PMMA/SiO_2杂化液进行电纺,制备出平带状纤维。 1、用溶胶-凝胶法,以TEOS为前驱物,分别采用浸渍法(无偶联剂)和原位聚合法(引入偶联剂甲基丙烯酸β—羟丙酯,HPMA)制备出PBMA-SiO_2杂化材料。采用FTIR、TGA、DSC、TEM等测试技术分析了杂化材料的结构与性能,结果表明,无偶联剂的杂化材料中有机无机相分离明显,其耐热性能较纯PBMA变化不大;而引入偶联剂的杂化材料有机无机组分间存在Si-O-C共价键,没有相分离现象,且杂化材料的热稳定性随SiO_2含量增加而提高。 2、通过引入PP-g-MAH,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出PP/PP-g-MAH/PBMA-SiO_2杂化复合材料。采用SEM、DSC和TGA等测试技术研究了复合材料的结构与性能。结果表明,杂化材料与PP相容性良好,杂化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得到明显的改善。 3、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PVC/PBMA-SiO_2杂化复合材料。采用SEM、DSC和TGA等测试技术研究了复合材料的结构与性能。结果表明,杂化材料明显地提高了PVC的强度和韧性。 4、将适当粘度的PMMA/SiO_2杂化液进行电纺,得到杂化纤维,并通过FTIR、DSC、TGA和SEM等方法研究了杂化纤维的形态,结构和性能。结果表明,杂化纤维的热性能较PMMA有所提高,杂化纤维呈平带状。(本文来源于《合肥工业大学》期刊2006-06-01)

史铁钧,周玉波,廖若谷,王华林[8](2005)在《二氧化硅/聚乙烯醇杂化电纺纤维膜的制备与结构形态》一文中研究指出用溶胶-凝胶(Sol-Gel)法制备了不同二氧化硅含量的PVA/S iO2杂化纺丝液,将其电纺成纤维膜.XRD结果表明,杂化电纺纤维膜的结晶度较纯PVA电纺纤维膜小;FTIR证实了PVA的羟基与正硅酸乙酯水解后的羟基发生了缩合反应,杂化电纺纤维膜是以网络结构形式相结合的;FESEM表明,PVA/S iO2质量比为4∶1时,纤维光滑,分散比较均匀.随着二氧化硅含量的增加,纤维直径变细,纺锤形珠节结构增多.加入金属盐NaC l和MgC l2后,纤维直径变细,圆形珠节增多.从理论上分析了纤维膜结构形态的形成机理.(本文来源于《高等学校化学学报》期刊2005年12期)

董存海[9](2005)在《电纺聚乳酸超细纤维及其杂化膜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电纺是一种借助于高压静电作用对聚合物溶液或熔体进行纺丝的过程,它所形成的纤维直径范围为几纳米至几微米。电纺纤维膜的纤维直径较细、表面积高,且具有多孔结构,在过滤、传感、复合材料、创伤敷料、药物释放以及组织工程支架等领域有许多潜在的用途。本文首先利用电纺法制备了聚乳酸(PLA)超细纤维,用扫描电镜(SEM)、原子力显微镜观察纤维的形貌,系统研究了PLA电纺纤维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溶剂是决定PLA超细纤维形成的关键因素,与丙酮相比,N,N-二甲基甲酰胺是PLA电纺较为理想的溶剂;在PLA溶液中加入有机盐叁乙基苯氯化铵,可使溶液的电导率大大提高,从而导致PLA超细纤维直径从500 nm降低至100-200 nm;表面活性剂Span-80的加入并没有使PLA超细纤维变得更细,而是形成了带有缺陷的纤维网;溶液浓度的增大有利于形成直径较大的光滑的纤维;接收距离对电纺纤维直径的影响与浓度有关,对于20%PLA溶液,随着接收距离的增大,电纺纤维直径变小,且纤维中的珠丝逐渐消失;接收距离为5cm时,电压的增大有利于超细纤维的形成;浓度较大为25%时,纤维形貌对流量的影响比较敏感,流量增大不利于光滑纤维的形成,且蛛丝的数量随着流量的增大明显增加。本文同样用电纺法制备了聚乙烯醇/聚乙烯亚胺(PVA/PEI)混合物的超细纤维,并用SEM、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X-射线衍射(XRD)对纤维进行分析和表征。结果表明,支化型PEI不能单独进行电纺,与PVA形成的混合物溶液可以电纺形成纤维;PVA/PEI溶液电纺的最佳质量比为75/25,最佳浓度为8%,由该溶液得到的电纺纤维的平均直径为223±45 nm;表面活性剂Tween-20的加入使得溶液表面张力大大降低,纤维膜上液滴消失,但是纤维变得粗细不均;FT-IR和XRD分析结果证明了PVA和PEI在混合物纤维中的存在。PLA和PVA/PEI分别成功电纺后,本文设计了多喷口电纺装置,并利用该装置将PLA和PVA/PEI同时电纺,制备了PLA和PVA/PEI的杂化电纺纤维膜,使用SEM、FT-IR、XRD和X-光电子能谱(XPS)对杂化膜进行分析和表征。多喷口电纺装置使电纺速率大大提高;使用多喷口电纺装置可将PLA与PVA/PEI同时电纺,形成PLA电纺纤维和PVA/PEI电纺纤维均匀混合的无纺膜;FT-IR、XRD和XPS结果证明了PLA和PVA/PEI在杂化膜中的存在。(本文来源于《天津大学》期刊2005-01-01)

杂化电纺纤维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首先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了聚己内酯(Poly(ε-caprolactone),PCL)/稀土(Rare Earth,RE)杂化纤维,而后通过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研究了静电纺丝电压、稀土加入量等因素对杂化纤维微观结构、直径以及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RE后,杂化纤维中PCL具有多种晶体形态,且纤维表面具有微细的孔洞结构;随着RE加入量的增大,或随着静电纺丝电压的升高,纤维直径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而纤维熔点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杂化电纺纤维论文参考文献

[1].于翔,孙志恒,刘晓晗,王晨宇,韩任旺.PAN/TiO_2-GO杂化纤维膜的电纺制备与分析[J].中国塑料.2018

[2].于翔,徐茜,杨秀琴,闫新,卢晓龙.PCL/CeO_2杂化纤维的电纺制备与性能研究[J].高分子通报.2015

[3].马海红,史铁钧.PVA/SiO_2-TiO_2杂化电纺纤维膜的形态与性能[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9

[4].翟林峰,史铁钧,王华林,于少明.ZrO_2/聚乙烯醇杂化电纺纤维的制备和性能[J].材料研究学报.2008

[5].杨华忠,史铁钧,翟林峰.PDMS/SiO_2杂化电纺纤维的制备与表征[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08

[6].王鹏,史铁钧,徐峰,张克宏.PVA电纺纤维后杂化反应膜的形态和保水性能[J].化工学报.2007

[7].李涛.PBMA/SiO_2杂化材料及其改性聚烯烃与PMMA/SiO_2杂化电纺纤维的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6

[8].史铁钧,周玉波,廖若谷,王华林.二氧化硅/聚乙烯醇杂化电纺纤维膜的制备与结构形态[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5

[9].董存海.电纺聚乳酸超细纤维及其杂化膜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5

标签:;  ;  ;  ;  

杂化电纺纤维论文-于翔,孙志恒,刘晓晗,王晨宇,韩任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