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塔道论文-张亮

伊塔道论文-张亮

导读:本文包含了伊塔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近代新疆,伊塔道,建置变迁,县级政区

伊塔道论文文献综述

张亮[1](2019)在《新疆伊塔道建置变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伊塔道设立于1888年,废止于1928年,在稳定与发展伊塔地区的社会经济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1928年之后,新疆道制虽然废除,取而代之的行政区制与道制之间仍然存在着内在的联系。本文通过对清代至民国伊塔道的变迁做一贯通式的研究,加强对该地区的政区变迁研究,推动学界对伊塔区域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演变内涵的理解。本文分为叁部分。第一部分,探讨与伊塔道设立相关的叁个问题,包括背景、过程、辖境变迁、分治过程以及道制之下县级政区等内容。1884年,新疆建省,在行省体制推行过程中,于1888年设立伊塔道管理伊犁、塔城两地,伊塔道下设有伊犁府、精河直隶厅、塔尔巴哈台直隶厅,伊犁府下设宁远、绥定两县。1916年伊犁镇边使取消,塔城道尹取代塔城参赞,伊塔道取消,至此,逐渐形成伊犁道和塔城道,两道之下逐渐增设六个县级政区。第二部分,梳理伊塔两道从“道”到“区”的建置变迁,以及区之下县级政区之变迁。民国时期全疆由四道到八道,再由八道到八个行政区,再到十个行政督察专区,在此背景之下,对伊犁塔城两地下辖县级政区的析置、增设等变迁情况与过程进行梳理。第叁部分是在前两部分的基础上,对伊塔道变迁的趋势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伊塔道建置变迁的趋势是县级政区逐渐增设,行政区划设置与全国划一。而影响伊塔道变迁的因素,主要有:政治、经济、地理、边防等。最后,本文对伊塔道的变迁对社会发展的影响进行了分析与总结。伊塔道在设立之后的变迁过程,是清政府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而做出的决定。纵观清代至民国伊塔道的变迁过程,反映了政府对伊塔地区的治理实践变化的过程,而位于边境地区的伊塔地区建置的变迁,对新疆全局来讲有着深远的影响。(本文来源于《新疆大学》期刊2019-06-30)

张志远[2](2013)在《行省体制下的新疆巡抚与伊犁将军的关系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清廷在边疆治理理念和具体政策上的转变,因此在新疆收复后,清廷采取了趋同内地一致的行省管理体制。这种体制的改变,从行省体制思想的提出到最终在全疆范围内得以实施,伊犁将军与新疆巡抚经过了长期的冲突与调和。在这利益格局的调整与冲突中,伊犁将军与新疆巡抚的权力之争便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伊塔地区是伊犁将军的传统势力范围,也是事关建省后伊犁将军与新疆巡抚的权限能否得以顺利改变的利益底线和中枢神经。从行省方案的抉择到伊塔道机构的设置及权属、以及后来因事权不一而再次引起的变革之争、伊新分治局面的最终解决,所有这一系列的事件也都直接或间接与伊塔道的设置有很大的关系。本文以晚清新疆行省体制下的伊塔道为线,来对行省方案的抉择及实施,伊塔道设置的原因、过程及所属之争,伊塔道员的实际管理区域,以及后来因事权不一而再次引起的体制变革之争,抚、军间的冲突与缓和等方面进行了详细地叙述。并对其建省以来抚、军冲突不断的原因,从伊犁将军的保留、管理体制的制约和满汉利益格局的权利争夺等方面做了分析。(本文来源于《西北师范大学》期刊2013-06-01)

张志远[3](2013)在《从伊塔道的设立看新疆巡抚与伊犁将军的权利之争》一文中研究指出新疆的建省有利于新疆经济、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有利于新疆边防的巩固与稳定,但清季新疆巡抚与伊犁将军之间的矛盾,却一直是新疆管理体制中的不和谐之处。此种不和谐在围绕伊塔道的设立问题上更是体现的淋漓尽致。(本文来源于《黑河学刊》期刊2013年02期)

邓媛[4](2009)在《伊塔道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新疆建省的研究成果颇丰,是新疆史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鉴于现有文献资料的状况,其大部分都是对新疆建省过程及影响的研究,对于建省后的探究较为薄弱。而新疆建省后的社会政治经济等各方面的研究,在整个新疆历史发展的过程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对推动现实社会和谐发展也都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乾隆时期,清政府收复新疆后,实行军府制,并在一段时期成效显着。随着世事变迁,军府制的弊端不断显露,逐渐成为新疆发展的障碍。行政体制的改革势在必行。1884年,新疆建省。清政府为了维持新疆的稳定和发展先后设立四道:镇迪道、伊塔道、阿克苏道和喀什噶尔道。其中,唯有伊塔道是设立于新疆建省之后。伊塔道是四道中设立最晚,过程最为复杂,影响也最为深远的。伊塔道的设置是新疆行省制度发展的一个里程碑。对于伊塔道的研究,正是对新疆建省后的社会发展深入探究,也是对新疆历史研究的有益补充。迄今为止,学界对于伊塔道的研究极少,几乎没有学者对此问题进行专门性的研究。现通过对伊塔道设置过程的研究,反映建省后新疆的社会状况,力求有所突破。本文主要采用文献法,参据已有的研究成果,对伊塔道相关的主要问题进行研究。文章主要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简要介绍了伊塔道的研究意义和研究现状;第二部分详述伊塔道设立的过程及行政建置;第叁部分梳理由伊塔道所引发的新疆巡抚与伊犁将军之间的矛盾;第四部分分析伊塔道职能的独特性。(本文来源于《新疆师范大学》期刊2009-06-09)

伊塔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由于清廷在边疆治理理念和具体政策上的转变,因此在新疆收复后,清廷采取了趋同内地一致的行省管理体制。这种体制的改变,从行省体制思想的提出到最终在全疆范围内得以实施,伊犁将军与新疆巡抚经过了长期的冲突与调和。在这利益格局的调整与冲突中,伊犁将军与新疆巡抚的权力之争便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伊塔地区是伊犁将军的传统势力范围,也是事关建省后伊犁将军与新疆巡抚的权限能否得以顺利改变的利益底线和中枢神经。从行省方案的抉择到伊塔道机构的设置及权属、以及后来因事权不一而再次引起的变革之争、伊新分治局面的最终解决,所有这一系列的事件也都直接或间接与伊塔道的设置有很大的关系。本文以晚清新疆行省体制下的伊塔道为线,来对行省方案的抉择及实施,伊塔道设置的原因、过程及所属之争,伊塔道员的实际管理区域,以及后来因事权不一而再次引起的体制变革之争,抚、军间的冲突与缓和等方面进行了详细地叙述。并对其建省以来抚、军冲突不断的原因,从伊犁将军的保留、管理体制的制约和满汉利益格局的权利争夺等方面做了分析。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伊塔道论文参考文献

[1].张亮.新疆伊塔道建置变迁研究[D].新疆大学.2019

[2].张志远.行省体制下的新疆巡抚与伊犁将军的关系探析[D].西北师范大学.2013

[3].张志远.从伊塔道的设立看新疆巡抚与伊犁将军的权利之争[J].黑河学刊.2013

[4].邓媛.伊塔道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09

标签:;  ;  ;  ;  

伊塔道论文-张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