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膨式太阳能热泵论文-张茂远,孔祥强,杨义孟,刘晓东

直膨式太阳能热泵论文-张茂远,孔祥强,杨义孟,刘晓东

导读:本文包含了直膨式太阳能热泵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热泵,太阳辐射强度,过热度,变频

直膨式太阳能热泵论文文献综述

张茂远,孔祥强,杨义孟,刘晓东[1](2019)在《辐射强度对直膨式太阳能热泵系统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分析太阳辐射对直膨式太阳能热泵系统性能的影响,研究了变频控制的R134a直膨式太阳能热泵热水器系统。对典型冬季试验中不同太阳辐射强度下的系统性能和关键参数进行讨论。试验结果表明,吸气过热度和系统COP(coefficient of performance)值都随太阳辐射强度的增加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压缩机平均排气温度则略有下降。在相似的环境温度下,当辐射由233 W·m~(-2)增至631 W·m~(-2)时,系统COP由3.39增至4.31,相对增加了28.9%。同时,集热器集热效率与太阳辐射强度呈现负相关的关系,太阳辐射越强,集热器集热效率越低。当有效集热面积为2.10 m~2,太阳辐射强度由233 W·m~(-2)增加到631 W·m~(-2)时,集热效率由2.17减小到0.9,降低了58.5%。(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学报(工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马辉,杨帆[2](2019)在《直膨式太阳能热泵系统供暖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直膨式太阳能热泵系统的特点、组成、工作原理,分析该系统与常规热泵系统的差异,阐述直膨式太阳能热泵供暖的常用系统形式。结合国内外研究实例,分析不同形式的直膨式太阳能热泵供暖系统在不同区域的热性能和优势。指出直膨式太阳能热泵供暖技术和经济性有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提出了加强太阳能集热-蒸发器研究、耦合蓄热技术、充分利用太阳能等研究方向。(本文来源于《煤气与热力》期刊2019年08期)

宋超业[3](2019)在《直膨式太阳能热泵热水器的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太阳能热泵热水器具有高效节能的优点,具备良好的发展前景。本文实验是对一台直膨式太阳能热泵热水器进行性能研究,旨在了解太阳能热泵热水器的运行工况和工作性能,建立太阳能热泵系统的数学模型并对其进行性能分析。研究方法是测量各个点的温度,节流阀前后的压力,工质的流量,热水器的功耗和太阳能辐照值等参数,以帮助分析运行过程的性能状况。本文重点对影响太阳能热泵热水器性能的几个因素进行实验分析,包括集热器倾角对热泵热水器性能的影响;不同天气状况对热泵热水器性能的影响;环境温度对热泵热水器性能的影响;在夜间和白天运行的工况下,性能系数的差异。并对不同影响因素提出针对性的优化改进意见。分析处理实验数据后,得到了以下结论:集热器最佳倾角的选择应该这样考虑:要获得一年最大的太阳能,应以当地纬度值作为集热器倾角;要在夏季获得最大的太阳能,应以最小的最佳倾角与当地纬度值这一范围的中间值作为集热器安装倾角;要在冬季获得最大的太阳能,应以当地纬度值与最大的最佳倾角这一范围的中间值作为集热器安装倾角。晴天工况下,中午时间段太阳辐照强度大,选择在这段时间运行热泵热水器性能最佳。在平均辐照值相同时,太阳能热泵热水器在雨天工作比阴天工作性能更好。在夜间运行得到的热水能满足使用需求,集热器面积与水箱体积之比12:1(m2/m3)是合理高效的,具有热泵热水器选型设计参考价值。当热泵热水器在夜间运行和白天太阳能辐照强度比较弱时,环境温度对热泵热水器的影响才会比较大。抑制蒸发压力升高和冷凝压力的降低,有利于热水器稳定运行。(本文来源于《广西大学》期刊2019-05-01)

和永康[4](2019)在《直膨式太阳能热泵温室加温的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解决化石能源在温室冬季加温中存在的节能性差、环保不达标的问题,论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设计了直膨式太阳能热泵根际-空气温室加温系统,并对其在大跨度主动蓄能型温室内的加温效果、运行性能、集热效率和节能率进行了分析,确定了直膨式太阳能热泵的集热性能系数同集热条件的关系,提出了系统集热的优化运行模式。通过计算北京地区温室采暖热负荷,设计并安装了一套直膨式太阳能热泵系统,研究分析了该系统在不同集热条件下的集热效率、集热性能系数和节煤减排效益。设计密闭式主动蓄放热系统,并研究分析了系统的可行性、集热流体均匀性、稳定性和集热流体流量同集热效率的关系。研究所得主要结论如下:1)大跨度主动蓄能型温室直膨式太阳能热泵根际与空气结合的加温方式:加温效果明显,不同天气条件下试验区的根际温度在17.9℃以上,比对照区高1.5℃,空气温度在11.6℃以上,比对照区高3.6℃,相对湿度在90.8%以下,比对照区低3.2%;热能利用率高、节能效果突出,连续阴天和连续晴天所集热能的利用率分别达到了97.2%和92.7%,整套系统的节能率分别达到了47.2%和50.4%,整套系统的性能性能系数COP_(total)分别达到了1.87和2.02;集热效率高、集热性能稳定,不同天气条件下集热系统均能在设定时间内达到设定集热温度目标,且其集热性能系数COP_c在2.3以上,其集热效率在149.6%以上;根据集热条件调节系统集热的运行模式可进一步提高系统性能系数。2)按照北京地区连栋温室采暖热负荷设计值145.4W/m~2,选择功率为16.6W/m~2的直膨式太阳能热泵即可满足温室加温需求。试验测试结果表明:白天系统集热效率均高于498.2%,且随集热起始时刻的推移略有下降;晴天或阴天的白天系统均能达到设定温度值50℃,且晴天的性能系数比阴天高0.6,而夜间则天气对系统集热性能影响不大,系统在晴天和阴天夜间的性能系数分别为2.5和2.4;系统节煤减排效果明显,不同天气下系统白天和夜间的节煤量分别高于217.7kg和119.6kg,CO_2减排量分别为高于544.3kg和298.0kg,SO_2减排量分别高于16.3kg和9.0kg。3)设计了一套密闭式主动蓄放热系统,试验结果表明:密闭式主动蓄放热系统切实可行,集热流体流动均匀稳定,36组集热板构成的系统允许流入的集热流体流量范围为3.51~9.52m~3/h,对应系统输入功率为0.6~1.0kW;单组集热板的集热流体流量范围和输入功率范围分别为0.10~0.27m~3/h和0.61~0.028kW;同等集热条件下,最大流量的集热量为574.6MJ,比最小流量多集了186.9MJ的热能,耗电量为28.9MJ,比最小流量多耗了11.88MJ的电能,集热效率为92.7%,比最小流量高30.0%,集热性能系数为19.2,比最小流量低2.3。根际与空气结合的加温方式加温效果好,热能利用充分,且间接提高了系统的性能,根据集热条件调节直膨式太阳能热泵的运行模式可进一步提高系统的集热性能。将直膨式太阳能热泵以及密闭式主动蓄放热系统用于连栋温室加温将极大地减少传统温室加温方式带来的能源浪费,有效避免环境污染,是温室节能加温的新方法。(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科学院》期刊2019-05-01)

和永康,杨其长,张义,方慧,柯行林[5](2019)在《直膨式太阳能热泵用于温室番茄根际-空气加温的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直膨式太阳能热泵所集热能利用率低,温室加温不足的问题,采用直膨式太阳能热泵为集热系统,根际-空气加温为放热系统,对大跨度主动蓄能型温室在不同天气仅根际加温和根际与空气同时加温的加温效果,集、放热系统运行性能,集热效率,热能利用率,节能率和集热系统的优化运行模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连续阴天和连续晴天,放热系统的热能利用率分别高于97.2%和92.7%;2)不同天气试验区的根际温度在17.9℃以上,比对照区高1.5℃,空气温度在11.6℃以上,比对照区高3.6℃,相对湿度在90.8%以下,比对照区低3.2%;3)不同天气整套系统的节能率R在47.2%以上,性能系数在1.9以上;4)不同天气集热系统均能在设定时间内达到设定集热温度目标,且其集热性能系数COPc在2.3以上,其集热效率在149.6%以上;5)9:30—11:30集热系统COPc随太阳辐射强度的增大,从1.4增大至3.0,11:30—14:50集热系统的集热性能系数均高于3.8,15:10以后,蓄热水池水温高于47℃时,集热性能系数由3.2最终降至0.8。该研究表明根际与空气结合的加温方式不仅提高了温室加温效果,还提高了热能利用率和直膨式太阳能热泵的集热性能。此外,根据集热条件调节集热系统的运行模式,可提高集热性能,达到温室加温节能的目的。(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刘净净,蒋绿林,傅杰,蔡佳霖,卢涛[6](2019)在《基于直膨式太阳能热泵的相变储能地板联合供暖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该文建立了直膨式太阳能热泵联合相变储能地板供暖系统实验平台,介绍了系统的运行方式以及匹配计算,并对河北石家庄供暖季的典型日进行分析,得到相关实验数据。结果表明:相变储能地板模块在经过8:00~16:00间对能量的储存之后,储热量可供晚间17:00至次日8:00用量,可保证室内在20℃左右的温度下连续供暖10 h。本系统太阳能热泵COP稳定在4. 5左右,最大接近5. 5。相变储能地板系统充分利用了相变材料可储存能量且潜热巨大的特点,弥补了太阳能不稳定的缺陷。系统的实用性和节能性更加突出,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工业安全与环保》期刊2019年02期)

李永田,杨锦成,刘欣然[7](2018)在《直膨式太阳能热泵采暖蓄能制冷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U型管式太阳集热器作为热泵系统的蒸发器,利用太阳能工程及传热学等热力学相关知识,对该直膨式太阳能热泵系统进行能效分析。论证结果表明:太阳集热器的综合效率达到90%以上,系统能效COP约3.53,同时以上海地区单户采暖为例,描述直膨式太阳能热泵采暖蓄能供冷系统的设计过程,该研究能够为太阳能热泵采暖及蓄能供冷的优化设计提供借鉴。(本文来源于《工业加热》期刊2018年03期)

孔祥强,董山东,姜开林,唐雪山,李瑛[8](2018)在《基于电子膨胀阀开度的直膨式太阳能热泵过热度智能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直膨式太阳能热泵系统的运行控制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电子膨胀阀开度的过热度控制策略,主要包括电子膨胀阀初始开度算法和过热度控制算法,通过对试验数据进行拟合,得到了电子膨胀阀初始开度与太阳辐射强度和环境温度的函数关系。设计并搭建了以制冷剂R134a为工质的直膨式太阳能热泵热水器试验平台,主要由裸板式太阳能集热/蒸发器、滚动转子式压缩机、微通道冷凝器、蓄热水箱和电子膨胀阀等组成。控制系统采用单片机作为主控制器,单片机与数据采集控制器之间采用RS485总线方式通讯。在此平台上,对提出的过热度控制策略进行了全工况测试。试验结果表明:在系统开机后的25 min内,过热度有效控制在目标范围5~10℃内;在系统正常运行阶段,过热度控制平稳,最大超调量小于4℃。所提出的全工况过热度控制策略有助于系统稳定高效运行。(本文来源于《农业工程学报》期刊2018年12期)

卢炳奇,蒋建平,周志成,李伟[9](2018)在《一种直膨式变频太阳能热泵热水系统及控制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介绍了直膨式变频太阳能热泵热水系统的组成和运行原理,采用固定频率的方法进行实验分析太阳能热泵热水器的运行规律和特性,在保证用户对制热水时间需求的基础上提高系统性能。根据系统实际制热量与期望制热量的差异调整变频压缩机的运行频率来实现控制系统制热时间和制热效率,通过数据分析和实验验证调整方法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家电科技》期刊2018年02期)

邢琳,闫金州,汪坤海,关欣[10](2018)在《直膨式太阳能热泵柔性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引入柔性理论,提出了一种直膨式太阳能热泵系统的柔性设计方案。由于柔性空间内存在一个虚拟工况点,使柔性空间内工况点都能实现稳定的换热效果。实验验证模拟的可靠性,再利用控制环境变量得到影响系统COP的环境因素权重:辐照强度占52.2%,环境温度占34.7%,风速占13.1%。根据权重构建柔性空间,并对落入柔性区间内工况点进行验证。通过对25套系统分别在全年具有代表性天气工况下的运行模拟,得到虚拟工况点最优组合:辐照强度、环境温度、风速分别为559.97 W/m~2、21.6℃、2.89 m/s。模拟结果表明以虚拟工况点最优组合作为依据设计稳定性优于传统静态设计。(本文来源于《制冷学报》期刊2018年02期)

直膨式太阳能热泵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介绍直膨式太阳能热泵系统的特点、组成、工作原理,分析该系统与常规热泵系统的差异,阐述直膨式太阳能热泵供暖的常用系统形式。结合国内外研究实例,分析不同形式的直膨式太阳能热泵供暖系统在不同区域的热性能和优势。指出直膨式太阳能热泵供暖技术和经济性有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提出了加强太阳能集热-蒸发器研究、耦合蓄热技术、充分利用太阳能等研究方向。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直膨式太阳能热泵论文参考文献

[1].张茂远,孔祥强,杨义孟,刘晓东.辐射强度对直膨式太阳能热泵系统性能的影响[J].山东大学学报(工学版).2019

[2].马辉,杨帆.直膨式太阳能热泵系统供暖研究进展[J].煤气与热力.2019

[3].宋超业.直膨式太阳能热泵热水器的性能研究[D].广西大学.2019

[4].和永康.直膨式太阳能热泵温室加温的试验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9

[5].和永康,杨其长,张义,方慧,柯行林.直膨式太阳能热泵用于温室番茄根际-空气加温的试验研究[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19

[6].刘净净,蒋绿林,傅杰,蔡佳霖,卢涛.基于直膨式太阳能热泵的相变储能地板联合供暖系统[J].工业安全与环保.2019

[7].李永田,杨锦成,刘欣然.直膨式太阳能热泵采暖蓄能制冷应用研究[J].工业加热.2018

[8].孔祥强,董山东,姜开林,唐雪山,李瑛.基于电子膨胀阀开度的直膨式太阳能热泵过热度智能控制[J].农业工程学报.2018

[9].卢炳奇,蒋建平,周志成,李伟.一种直膨式变频太阳能热泵热水系统及控制方法[J].家电科技.2018

[10].邢琳,闫金州,汪坤海,关欣.直膨式太阳能热泵柔性设计[J].制冷学报.2018

标签:;  ;  ;  ;  

直膨式太阳能热泵论文-张茂远,孔祥强,杨义孟,刘晓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