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子草论文-潘新波,王信,萨日娜,李彩东,张伟

珠子草论文-潘新波,王信,萨日娜,李彩东,张伟

导读:本文包含了珠子草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珠子草,质量标准,高效液相色谱法,指纹图谱

珠子草论文文献综述

潘新波,王信,萨日娜,李彩东,张伟[1](2019)在《珠子草药材质量标准及HPLC指纹图谱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珠子草药材的质量标准及HPLC指纹图谱,探讨不同产地珠子草药材成分的差异性。方法分别从性状、鉴别、检查和浸出物、含量测定方面对珠子草药材的质量标准进行研究。采用ZORBAX Eclipse plus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以乙腈-0.1%磷酸水溶液作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柱温25℃,检测波长270 nm,流速1.0 mL/min,进样量10μL,对10个不同产地珠子草药材进行测定;采用相似度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对指纹图谱进行评价。结果拟定了珠子草药材质量标准草案,建立了10个不同产地珠子草药材的HPLC指纹图谱,确定了8个共有峰,指认了短叶苏木酚和柯里拉京2个特征峰。不同产地珠子草的化学成分组成及含量存在一定差异,其中柯里拉京可作为区别产地的特征性物质。结论本研究建立的定性定量检测方法操作简便、准确可靠、专属性强、重复性好,可作为珠子草药材的质量控制方法;建立的珠子草HPLC指纹图谱可为该药材的鉴别及质量控制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期刊2019年07期)

李晓花,杨文玉,王剑[2](2019)在《傣药“芽害巴”(珠子草)化学成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珠子草化学成分进行系统分离,探讨其抗病毒和肝保护的物质基础。方法:采用乙醇提取,不同极性溶剂萃取,提取物用各种柱层析方法,结合制备液相色谱技术进行系统分离,通过波谱解析法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共得到1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1)、木栓酮(2)、珠子草脂素(3)、珠子草次素(4)、珠子草素(5)、β-胡萝卜苷(6)、羽扇豆醇(7)、芦丁(8)、山奈酚-3-O-芸香糖苷(9)、短叶苏木酚(10)、没食子酸(11)、鞣花酸(12)、柯里拉京(13)、老鹳草素(14)。结论:木脂素和多酚类成分可能是珠子草临床用于肝病治疗的物质基础。(本文来源于《亚太传统医药》期刊2019年02期)

王信,李彩东,潘新波,张伟[3](2018)在《HPLC法同时测定珠子草中没食子酸、短叶苏木酚、柯里拉京、鞣花酸和芦丁的含量》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珠子草中没食子酸、短叶苏木酚、柯里拉京、鞣花酸和芦丁5个化学成分的含量,并对方法学进行考察。方法:采用菲罗门Gemini C18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乙腈(A)-0.1%磷酸水溶液(B),梯度洗脱(0~20 min,3%A→15%A;20~45 min,15%A→28%A;45~55 min,100%A;56~65 min,3%A);流速:1 m L·min-1;柱温:室温;检测波长:254 nm。结果:没食子酸、短叶苏木酚、柯里拉京、鞣花酸和芦丁的进样量分别在0.072~1.84μg、0.172~4.32μg、0.124~3.12μg、0.076~1.92μg、0.156~3.97μg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测定珠子草药材粉末5份,没食子酸、短叶苏木酚、柯里拉京、鞣花酸、芦丁平均含量分别为0.21%、0.53%、0.24%、0.41%、0.11%。结论:本方法经方法学验证可用于珠子草多成分质量评价方法。(本文来源于《药物分析杂志》期刊2018年09期)

刘盛[4](2015)在《珠子草中木脂素的分离与类似物的合成及抗乙肝病毒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乙肝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传染性疾病,目前抗乙肝病毒药物普遍存在一定副作用、耐药性和停药反弹等问题,因此,寻找结构新颖、具有新的作用机制的抗乙肝病毒药物意义重大。本文从民间用于治疗乙肝的中草药珠子草出发,研究珠子草中抗乙肝病毒活性成分,从珠子草活性石油醚部位分离出4种木脂素,经IR、MS、NMR 分析,确定其结构分别为 niranthin、nirtetralinB、hypophyllanthin 和phyllanthin。以HepG2 2.2.15细胞为细胞模型,对分离出的木脂素进行了细胞活性研究,结果表明niranthin、nirtetralin B具有显着抗乙肝病毒活性,其中 niranthin 对 HBsAg、HBeAg、HBV DNA 的 IC50 分别为 15.6 μM,25.1μM,17.9 μM;nirtetralin B 对 HBsAg、HBeAg、HBV DNA 的 IC50 分别为7.5μM,27.5μM,27.2 μM。以广西麻鸭为动物实验模型,连续灌胃给药14天后,高剂量组 niranthin和nirtetralin B对DHBV DNA的最高抑制率分别达90.87%和95.61%;另外,niranthin和nirtetralin B均可着地抑制HBsAg、HBeAg 的表达,提高 HBsAb、HBeAb、HBcAb 的含量,同时也能有效地降低血清中ALT、AST、TBil的活性。结果进一步证实niranthin和nirtetralinB具有显着的抗乙型肝炎及减轻肝脏病理性损伤的作用。接着,木文从具有抗乙肝病毒活性的木脂素niranthin、nirtetralinB出发,通过反向分子对接的方法探讨其潜在的抗乙肝作用靶点,为niranthin、nirtetralin B的抗乙肝作用机制提供了一定理论依据。在反向对接结果的基础上,选择了核心抗原30X8、人乙型肝炎病毒的pgRNA epsilon中的包装信号顶端茎环(ASL-HBVES)2K5Z为靶标,通过moe-dock分子对接技术,结合药物拼合原理,设计并合成了 28个具有C6-C3结构的新的木脂素类似物,以期获得活性更好、毒性更低的抗乙肝病毒活性化合物。本文所合成的目标产物的结构均经MS、NMR分析确认。以HepG2 2.2.15为细胞模型对合成的化合物进行了体外抗乙肝病毒活性测试,并进行了简单的构效关系分析。结果表明,大部分化合物都表现出了一定的抗乙肝病毒活性,其中化合物4c-3、4d-7,不但对HBsAg、HBeAg表现出了强于拉米夫定的抑制作用,对HBV DNA复制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本文来源于《广西大学》期刊2015-05-01)

刘盛,曹洵,周敏,韦万兴[5](2015)在《珠子草生长过程中木脂素含量的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具有抗乙肝病毒活性的植物珠子草中活性成分木脂素在植物体内随着生长期的变化。定期采集活体样品,利用HPLC测定木脂素含量。研究显示,在珠子草的盛果期,即七月底八月初,其抗乙肝病毒活性成分niranthin、nirtetralin B含量达到最高水平。(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第十八届全国有机分析及生物分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5-04-17)

曹洵,刘盛,周敏,林小霞,韦万兴[6](2015)在《响应面法优选双水相萃取分离珠子草中木脂素hypophyllanthin的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乙醇-硫酸铵双水相体系,以盐浓度(w/w)、醇浓度(w/w)、超声提取时间(min)为响应因素,根据中心组合(Box-Benhnken)试验设计原理,采用叁因素叁水平响应面分析法确定木脂素hypophyllanthin的最佳分配体系,并在此基础上用环己烷对上相进行液液选择性萃取纯化hypophyllanthin。结果表明,双水相体系提取木脂素hypophyllanthin的最佳条件为:盐浓度26.54%、醇浓度21%、超声提取时间为20 min。在此条件下,hypophyllanthin的分配系数可达75.82,对上相再次萃取hypophyllanthin的产率达3.18 mg/g,高于传统柱层析色谱法。此方法操作简单、绿色环保、成本低廉,为木脂素hypophyllanthin的分离提供了新的方法。(本文来源于《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期刊2015年04期)

陈剑,莫银屏,胡吉卓,刘志平,韦万兴[7](2014)在《高速逆流色谱法分离珠子草中的木脂素》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克服采用传统方法分离木脂素的不足,采用高速逆流色谱法对珠子草中的木脂素进行分离,得到3个木脂素,通过红外光谱(IR)、质谱(MS)、核磁共振(NMR)等方法鉴定为珠子草素(niranthin)、叶下珠次素(hypophyllanthin)和叶下珠脂素(phyllanthin)。分离溶剂体系为正己烷/乙酸乙酯/甲醇/水(3/2/3/2,V/V),下相为流动相,流速为2 mL/min,转速为正转800 r/min,温度为25℃。实验结果为木脂素的分离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本文来源于《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4年05期)

周敏,陈剑,韦万兴,刘盛[8](2013)在《高速逆流色谱法分离珠子草中的木脂素》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高速逆流色谱(HSCCC)法对珠子草粗提物中的叁种木脂素niranthin(1)、hypophyllanthin(2)和phyllanthin(3)进行分离。考察了温度和转速对溶剂体系1(正己烷:乙酸乙酯:甲醇:水=3:2:3:2,V/V/V/V)和溶剂体系2(正己烷:乙酸乙酯:乙醇:水=6:4:5.5:5,V/V/V/V)的分离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温度25.0℃、转速800r/min、流动相流速2.0mL/min的条件下,叁种化合物均能够有效地分离。利用此条件下的溶剂体系1,进样量达到257.3mg的粗提物可以有效分离得到niranthin84.8mg(纯度69.97%)、hypophyllanthin31.9mg(纯度90.24%)、phyllanthin68.2mg(纯度86.78%)。(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第十七届全国有机分析与生物分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3-10-20)

刘盛,韦万兴[9](2013)在《珠子草中两种木脂素抗鸭乙型肝炎病毒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快速柱色谱法,从珠子草活性石油醚部位分离得到4种木脂素,经IR、MS、NMR分析,确定其结构分别为Niranthin(1)、NirtetralinB(2)、hypophyllanthin(3)和phyllanthin(4),其中Niranthin和NirtetralinB具有抗乙型肝炎细胞活性,进而对其进行了抗鸭乙型肝炎病毒的动物实验研究。方法:采用1日龄雏鸭静脉注射广西麻鸭DHBV强阳性血清,7d后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法筛选出DHBV强阳性鸭。随机分成5组:受试药高剂量组(200mg.kg-1.d-1)、中剂量组(100mg.kg-1.d-1)、低剂量组(50mg.kg-1.d-1)、模型组和阳性对照组(3TC,50mg.kg-1.d-1),每组10只,各组雏鸭均灌胃给药14d。于用药前(T0)、用药7d(T7)、14d(T14)、及停药后5d(P5)分别静脉采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血清中DHBsAg、DHBeAg、HBsAb、HBeAb、HBcAb的含量,FQ-PCR法检测血清中DHBVDNA的含量;采用速率法检测血清中ALT、AST的含量,钒酸氧化法检测血清中TBil的含量,HE染色观察鸭肝组织病理学变化。结论:与模型组比较,Niranthin(1)和NirtetralinB(2)均可显着地抑制DHBsAg、DHBeAg的表达(P<0.01或P<0.05),最高抑制率分别为65.38%,54.55%;提高HBsAb、HBeAb、HBcAb的含量(P<0.01或P<0.05),同时也能有效地降低血清中ALT、AST、TBil的活性(P<0.01或P<0.05),显着地降低血清中DHBVDNA的含量(P<0.01或P<0.05),最高抑制率达94.65%。由此证明,受试药Niranthin(1)和NirtetralinB(2)均具有显着的抗鸭乙型肝炎作用,能有效地抑制DHBV的复制和减轻肝脏病理性损伤。(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第十七届全国有机分析与生物分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3-10-20)

梁云,李彩东,王信[10](2013)在《HPLC同时测定珠子草中没食子酸、短叶苏木酚和鞣花酸的含量》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同时测定珠子草中没食子酸、短叶苏木酚和鞣花酸的HPLC法,并对珠子草该3种成分进行含量测定。方法色谱柱:Shimazu C18(150 mm×4.6 mm,5μm);流动相:0.1%磷酸(A)-乙腈(B)梯度洗脱,流速为0.8 mL·min 1;柱温:室温;检测波长:270 nm;进样量10μL。结果没食子酸、短叶苏木酚和鞣花酸含量分别在0.6~9.6μg、0.525~8.4μg、0.475~7.6μg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没食子酸的平均含量为0.196 2%,短叶苏木酚为0.518 2%,鞣花酸为0.411 0%。结论本方法操作简便,准确度高,可用于珠子草中没食子酸、短叶苏木酚和鞣花酸3种成分含量的测定。(本文来源于《中国现代应用药学》期刊2013年08期)

珠子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对珠子草化学成分进行系统分离,探讨其抗病毒和肝保护的物质基础。方法:采用乙醇提取,不同极性溶剂萃取,提取物用各种柱层析方法,结合制备液相色谱技术进行系统分离,通过波谱解析法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共得到1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1)、木栓酮(2)、珠子草脂素(3)、珠子草次素(4)、珠子草素(5)、β-胡萝卜苷(6)、羽扇豆醇(7)、芦丁(8)、山奈酚-3-O-芸香糖苷(9)、短叶苏木酚(10)、没食子酸(11)、鞣花酸(12)、柯里拉京(13)、老鹳草素(14)。结论:木脂素和多酚类成分可能是珠子草临床用于肝病治疗的物质基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珠子草论文参考文献

[1].潘新波,王信,萨日娜,李彩东,张伟.珠子草药材质量标准及HPLC指纹图谱研究[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9

[2].李晓花,杨文玉,王剑.傣药“芽害巴”(珠子草)化学成分研究[J].亚太传统医药.2019

[3].王信,李彩东,潘新波,张伟.HPLC法同时测定珠子草中没食子酸、短叶苏木酚、柯里拉京、鞣花酸和芦丁的含量[J].药物分析杂志.2018

[4].刘盛.珠子草中木脂素的分离与类似物的合成及抗乙肝病毒活性研究[D].广西大学.2015

[5].刘盛,曹洵,周敏,韦万兴.珠子草生长过程中木脂素含量的变化研究[C].中国化学会第十八届全国有机分析及生物分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5

[6].曹洵,刘盛,周敏,林小霞,韦万兴.响应面法优选双水相萃取分离珠子草中木脂素hypophyllanthin的方法[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15

[7].陈剑,莫银屏,胡吉卓,刘志平,韦万兴.高速逆流色谱法分离珠子草中的木脂素[J].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

[8].周敏,陈剑,韦万兴,刘盛.高速逆流色谱法分离珠子草中的木脂素[C].中国化学会第十七届全国有机分析与生物分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3

[9].刘盛,韦万兴.珠子草中两种木脂素抗鸭乙型肝炎病毒的实验研究[C].中国化学会第十七届全国有机分析与生物分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3

[10].梁云,李彩东,王信.HPLC同时测定珠子草中没食子酸、短叶苏木酚和鞣花酸的含量[J].中国现代应用药学.2013

标签:;  ;  ;  ;  

珠子草论文-潘新波,王信,萨日娜,李彩东,张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