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持水论文-吕晶

土壤持水论文-吕晶

导读:本文包含了土壤持水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辽东山区,板栗园,枯落物层,土壤

土壤持水论文文献综述

吕晶[1](2019)在《退化板栗园不同枯落物及封育年限对土壤持水效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板栗园枯落物层对于土壤持水效能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进而影响土壤肥力和板栗果质量、产量。本文以辽东山区丹东板栗园为例,分析了不同枯落物层对土壤持水效能的影响。结果显示:对于水土流失严重区域,在培育"紫穗槐枯落物层"条件下,封育9年基本可以使土壤生态恢复到一个较好水平,且关键数据与封育12年和21年相差在10%以内,对总体影响不大,对区域内农民的生产生活水平影响也较小,可为后期生态恢复措施提供必要的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水资源开发与管理》期刊2019年11期)

龚力,姚旭松[2](2019)在《绵阳市官司河流域不同人工林地枯落物及土壤的持水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森林枯落物层和土壤层在涵养水源和控制土壤侵蚀方面作用显着。本研究结合野外采样和室内实验方法对绵阳市官司河流域7种人工林地枯落物及土壤持水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7种林地枯落物最大持水量均表现为未分解层大于半分解层,且纯竹林最大,达2.87mm;7种林地0-30cm土壤总孔隙度变化范围为37.1%-54.3%,土壤最大持水量排序为纯竹林>松栎混交林>马尾松纯林>松柏栎混交林>麻栎纯林>柏木纯林>栎柏混交林。综上可知,纯竹林、松栎混交林水土保持效果较好,可作为川中丘陵区生态恢复模式。(本文来源于《四川农业科技》期刊2019年10期)

葛建,黄德文,高旭,汤金华,沈华[3](2019)在《分层土壤的持水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本文研究了分层土壤的持水性能。[方法]以砂壤和细砂设计了3种不同分层(2、4和8层)土柱,开展室内饱和排水试验。与均质细砂和砂壤土壤进行比较,观察土柱从饱和到120 h末的持水量变化,测量试验土柱最终含水率剖面,利用HYDRUS-1D软件对分层土柱的入渗过程进行了模拟分析。[结果]砂壤与细砂的土壤分层结构能够提高土体持水能力,增加粗细土壤分层数量有助于提高土柱含水量。试验说明分层土柱的排水主要来自粗质土壤,相对细质土壤排水量较低,反映了粗质土壤上覆细质土壤界面存在的毛细屏障作用能提高上层土壤的持水能力。[结论]本研究对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水资源综合利用以及土壤修复、污染物填埋等具有一定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西南农业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张亚庆,胡慧蓉[4](2019)在《滇中磨盘山几种典型林分枯落物及土壤的持水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室内浸水法和环刀法分析滇中磨盘山4种典型林分枯落物及土壤持水特性,为研究该地区水土保育提供依据。4种林分枯落物层的总蓄积量为3.22~8.98 t/hm~2,大小依次为华山松针叶林>云南松+木荷混交林>高山栲常绿阔叶林>高山矮栎林。各林分枯落物持水量、吸水速率随浸水时间分别呈Q=a+blnt、v=kt~n的方程关系。4种林分枯落物的最大持水量为7.92~20.77 t/hm~2,有效拦蓄量为4.46~12.85 t/hm~2,均呈现出华山松针叶林>云南松+木荷混交林>高山栲常绿阔叶林>高山矮栎林,表明4种林分枯落物层华山松针叶林持水性能最强。在0~40 cm的土层,土壤容重均值最大为华山松针叶林(0.84 g/cm~3),最小的是高山栲常绿阔叶林(0.51 g/cm~3)。非毛管孔隙度均值最大的是高山栲常绿阔叶林(16.97%),最小的是云南松+木荷混交林(8.69%)。土壤最大持水量均值为586.60~777.13 t/hm~2,有效持水量均值为109.33~207.25 t/hm~2,4种林分土壤层持水性能表现为高山栲常绿阔叶林>高山矮栎林>华山松针叶林>云南松+木荷混交林。比较了滇中磨盘山4种林地枯落物层和土壤层的持水特征,发现枯落物层的持水量远低于土壤层。因此,高山栲常绿阔叶林持水性能最好。(本文来源于《江苏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15期)

乌都,孙旭,秦富仓,兰亚男[5](2019)在《清水河县典型林分土壤持水特性及涵养水源能力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讨不同林分涵养水源功能,为该地区林业发展提供技术依据,以清水河县公益林林区内5种林分为研究对象,调查分析了土壤层及涵养水源等生态功能。研究表明:土壤容重从大到小的顺序均为:无林地>柠条林>杨树柠条林>油松林>杨树油松混交林>杨树林。土壤总孔隙度为:杨树林>杨树油松混交林>油松林>杨树柠条混交林>柠条林>无林地。不同林分林型涵养水源能力差异较大,杨树油松混交林涵养水源能力最好,为284.35t/hm~2;柠条林为172.98t/hm~2;无林地最差,为128.35t/hm~2。因此,在清水河县地区适度发展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具有较高的涵养水源效益。(本文来源于《内蒙古科技与经济》期刊2019年15期)

侯春兰,杨瑞,刘志,杨秀忠,瞿爽[6](2019)在《贵州草海植被恢复区不同草本植物的土壤持水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贵州草海植被恢复区的持水性能评价提供理论依据,采用野外调查取样与室内测定相结合方法,分析草海植被恢复区不同草本植物(白花酢浆草、矮生百慕大草、白茅、大籽蒿和云南蓍)的浅层土壤物理性质和持水性能。结果表明:植被恢复初期不同草本植物浅层土壤持水性能差异不显着,5个草本植物的土壤饱和持水量在344.56~444.23g/kg,土壤持水性能均较好,植被恢复工程有利于改善草海生态效益;草本植物的土壤持水量与土壤容重呈极显着负相关,与土壤孔隙度呈显着正相关。5个草本植物的土壤持水性能由强至弱依次为白花酢浆草、矮生百慕大草、白茅、大籽蒿和云南蓍。(本文来源于《贵州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08期)

杨倩,刘目兴,王苗苗,张海林,朱强[7](2019)在《武汉市典型绿地植被类型对表层土壤入渗和持水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合理的绿地植被建设和管理是提高城市蓄水能力和减少城市内涝的重要途径。该文以武汉市城区8种代表性绿地植被的表层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土壤理化性质和水力学特征参数,量化了不同类型绿地植被对表层土壤水分入渗和保持性能的影响,并揭示了土壤理化性质对其影响的机制。结果表明:不同植被类型表层土壤水分入渗性能和持水能力差异显着,天然香樟林、玉兰园、桂花园和牡丹园具有较好的入渗性能,表现为较高的饱和导水率(179.70~441.69 cm/d),其次是人工草坪(31.53~126.60 cm/d),而樱花园、梅花园和桃李园的入渗性能最差(22.40~57.99 cm/d)。天然香樟林土壤持水能力最强,表现为最高的田间持水量(0.315~0.336 cm~3/cm~3)和最大有效含水量(0.170~0.177 cm~3/cm~3),其次是玉兰园、桂花园、牡丹园、梅花园和桃李园,持水量、有效含水量分别为:0.241~0.289 cm~3/cm~3,0.144~0.182 cm~3/cm~3,而樱花园和草坪的持水能力最弱(0.209~0.254 cm~3/cm~3,0.139~0.165 cm~3/cm~3)。土壤饱和导水率与总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呈显着正相关关系,与容重呈显着负相关关系。而容重、总孔隙度、砂粒和粘粒含量是影响土壤水分特征的主要因素。可以通过乔灌木林下种植草本植物、减少人为践踏,以及适时翻耕等方式提高绿地土壤的入渗与保水能力,进而提高其降雨存蓄功能,减少城市内涝。(本文来源于《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期刊2019年06期)

张晓梅,邸利,王彦辉,史再军,张曦慧[8](2019)在《黄土高原典型林分土壤水文物理性质及持水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对黄土高原典型林分类型土壤水文物理性质及持水性能的研究,以期为该区域合理水资源综合管理和林分种类选取配置经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野外观测和室内浸水相结合的试验方法,得到3种林分类型(贺兰山油松天然林、子午岭油松次生林、陇东黄土高原刺槐人工林及六盘山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的土壤水文物理特征指标.【结果】不同林分类型的土壤容重、孔隙度与持水性能存在差异.土壤容重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增大,子午岭油松次生林(1.24 g/cm~3)最大,陇东黄土高原刺槐人工林(1.16 g/cm~3)与六盘山华北落叶松人工林(1.16 g/cm~3)次之,贺兰山油松天然林(0.98 g/cm~3)最小;土壤孔隙度随土层加深而减小,总孔隙度与毛管孔隙度为贺兰山油松天然林>陇东黄土高原刺槐人工林>六盘山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子午岭油松次生林,非毛管孔隙度为陇东黄土高原刺槐人工林>子午岭油松次生林>贺兰山油松天然林>六盘山华北落叶松人工林;贺兰山油松天然林土壤饱和持水率、毛管持水率与非毛管持水率均值均与其它叁种林分类型差异极显着(P<0.01),土壤饱和持水率、毛管持水率与非毛管持水率大小依次为贺兰山油松天然林>陇东黄土高原刺槐人工林>六盘山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子午岭油松次生林;土壤容重与土壤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饱和持水率、毛管持水率、非毛管持水率均存在极显着负相关关系,土壤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与持水性能呈极显着正相关,非毛管孔隙度与土壤饱和持水率呈极显着正相关,其中以土壤容重、总孔隙度与饱和持水率的相关性最好.【结论】贺兰山油松天然林持水性最优,陇东黄土高原刺槐人工林与六盘山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次之,子午岭油松次生林最差.(本文来源于《甘肃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姜霞,吴鹏,郭金鹏,崔迎春,谢涛[9](2019)在《雷公山自然保护区森林土壤的持水性能及其海拔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贵州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不同海拔的森林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不同海拔和土层森林土壤持水性能的测定分析,研究土壤持水性能的垂直地带性。结果表明,(1)在0~80 cm土层,不同海拔森林土壤的容重为0.489 0~1.242 0 g/cm~3,且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土壤表层容重的变化幅度大于深层土壤;随着海拔的升高,土壤容重呈波状下降趋势。(2)在0~80 cm土层,不同海拔森林土壤的总孔隙度为52%~75%,毛管孔隙度为44%~65%,非毛管孔隙度为3.9%~13.1%,土壤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整体上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减小,非毛管孔隙度在不同土层的变化规律不明显;随着海拔的升高,土壤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和非毛管孔隙度呈波状上升的趋势。(3)在0~80 cm土层,不同海拔森林土壤的最大持水量为42%~154%,土壤毛管持水量为39%~126%,土壤最小持水量为35%~114%,土壤贮水能力为74.7~265.3 t/hm~2;土壤最大持水量、毛管持水量、最小持水量整体上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减小,土壤的贮水能力在不同土层的变化规律不明显;随着海拔升高,土壤的贮水能力、土壤最大持水量、毛管持水量及最小持水量呈波状上升趋势。(本文来源于《江苏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04期)

邓厚银,晏姝,王润辉,胡德活,郑会全[10](2019)在《粤北不同林龄杉木人工林下土壤层及枯落物层持水能力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为了研究粤北地区不同林龄杉木人工林土壤层及枯落物层水源涵养能力情况,并对粤北杉木人工林质量提升和生态改善提供依据。【方法】以广东韶关市3个林场中的杉木幼龄林(7~8年)、中龄林(16~18年)、近熟林(23~25年)为试验对象,采用环刀浸泡法和室内浸泡法对其林下土壤及枯落物持水能力进行比较。【结果】0~30 cm土层土壤容重大小表现为幼龄林(1.22 g/cm~3)>中龄林(1.17 g/cm~3)>近熟林(1.14 g/cm~3),毛管孔隙度大小表现为幼龄林(39.66%)>中龄林(34.04%)>近熟林(32.93%),土壤有效持水量大小表现为幼龄林(650.70 t/hm~2)>近熟林(627.60 t/hm~2)>中龄林(619.78 t/hm~2),但差异均不显着。枯落物有效拦蓄量大小为中龄林(11.01 t/hm~2)>近熟林(10.95 t/hm~2)>幼龄林(4.04 t/hm~2),且中龄林显着高于幼龄林。回归分析表明枯落物在浸水0.5 h内吸水速率最大,其后迅速降低,至12 h时持水量达到稳定;枯落物持水量与浸泡时间成对数关系(R~2> 0.92),其吸水速率与浸泡时间成幂函数关系(R~2> 0.97),且吸水速率均表现为近熟林>中龄林>幼龄林。【结论】不同林龄杉木人工林土壤层持水能力表现为幼龄林>近熟林>中龄林,枯落物层持水能力表现为近熟林>中龄林>幼龄林。(本文来源于《广东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02期)

土壤持水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森林枯落物层和土壤层在涵养水源和控制土壤侵蚀方面作用显着。本研究结合野外采样和室内实验方法对绵阳市官司河流域7种人工林地枯落物及土壤持水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7种林地枯落物最大持水量均表现为未分解层大于半分解层,且纯竹林最大,达2.87mm;7种林地0-30cm土壤总孔隙度变化范围为37.1%-54.3%,土壤最大持水量排序为纯竹林>松栎混交林>马尾松纯林>松柏栎混交林>麻栎纯林>柏木纯林>栎柏混交林。综上可知,纯竹林、松栎混交林水土保持效果较好,可作为川中丘陵区生态恢复模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土壤持水论文参考文献

[1].吕晶.退化板栗园不同枯落物及封育年限对土壤持水效能的影响[J].水资源开发与管理.2019

[2].龚力,姚旭松.绵阳市官司河流域不同人工林地枯落物及土壤的持水特性[J].四川农业科技.2019

[3].葛建,黄德文,高旭,汤金华,沈华.分层土壤的持水性能研究[J].西南农业学报.2019

[4].张亚庆,胡慧蓉.滇中磨盘山几种典型林分枯落物及土壤的持水特性[J].江苏农业科学.2019

[5].乌都,孙旭,秦富仓,兰亚男.清水河县典型林分土壤持水特性及涵养水源能力比较[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9

[6].侯春兰,杨瑞,刘志,杨秀忠,瞿爽.贵州草海植被恢复区不同草本植物的土壤持水性能[J].贵州农业科学.2019

[7].杨倩,刘目兴,王苗苗,张海林,朱强.武汉市典型绿地植被类型对表层土壤入渗和持水性能的影响[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9

[8].张晓梅,邸利,王彦辉,史再军,张曦慧.黄土高原典型林分土壤水文物理性质及持水性能[J].甘肃农业大学学报.2019

[9].姜霞,吴鹏,郭金鹏,崔迎春,谢涛.雷公山自然保护区森林土壤的持水性能及其海拔响应[J].江苏农业科学.2019

[10].邓厚银,晏姝,王润辉,胡德活,郑会全.粤北不同林龄杉木人工林下土壤层及枯落物层持水能力研究[J].广东农业科学.2019

标签:;  ;  ;  ;  

土壤持水论文-吕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