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金属土壤污染与植物修复技术

重金属土壤污染与植物修复技术

一、重金属土壤污染及植物修复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张晓晴,李雅,魏珊,任大军,张淑琴[1](2022)在《基于CiteSpace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的知识图谱研究》文中认为为了解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在全球的研究趋势及热点,基于CiteSpace软件,以Web of Science数据库核心合集、中国知网、维普和万方核心期刊为数据源,从发文数量、作者、机构、关键词以及共被引文献多个方面对2006—2019年国内外发表的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方面的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1)2006—2019年中英文文献发文量稳定增长,未来可能继续保持增长的势头。(2)农业产业为支柱的国家或地区更加重视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其英文发文量位居前列,如中国、美国、西班牙和印度等。中国科学院大学是中文发文量最多的研究机构,中国科学院是英文发文量最多的研究机构,可见中国在该领域具有一定的学术影响力。然而,与国际研究机构相比,中国企业、高校、研究所之间仍需进一步加强学术交流合作。(3)土壤中镉、铅、锌、铜这4类重金属的污染修复发文量最多,植物修复、淋洗修复、生物炭修复等是当前国内外的研究热点。相对于其他的土地利用类型,农田土壤污染是国内重点修复对象,这与国家或地区对农田土壤环境质量和农产品安全的重视密不可分。中国土壤污染的风险评价和防控体系尚不健全,仍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王庆宏,郑逸,李倩玮,王鑫,詹亚力,陈春茂[2](2022)在《污染土壤生物联合修复机制研究进展》文中认为土壤污染的生物修复方法因具有独特的生态价值被广泛认可.单一种类生物修复易受复杂环境影响,而利用多种生物进行联合修复则可借助种间关系提高修复效果.本文通过整理近年来土壤中微生物、植物、动物单独修复和物种间联合修复污染的研究成果,梳理了生物联合修复过程中微生物、植物、动物三类生物的功能,明确了微生物在发挥自身污染修复能力的同时也可以减轻其他物种受到的环境胁迫;植物通过根系构建修复功能区域并与附近其他物种及环境进行物质与能量交换;动物通过自身移动和摄食行为优化土壤和微生物结构的作用机制.其中,"微生物-植物"联合修复可强化微生物与植物的共生关系、增强微生物去除污染物的能力;"植物-动物"联合修复可通过动物或其排泄物的作用改善土壤环境、促进植物生长,同时通过植物根系改善动物的生存环境;"微生物-动物"联合修复可在动物搬运摄食、消化排泄等过程中强化微生物的生长代谢能力.目前,"微生物-植物"联合修复是最主要的土壤生物联合修复方法,其修复机制较为明确,今后应进一步加强"微生物-植物-动物"联合修复机制研究,为三者联合修复土壤污染奠定基础.

朱兴旺,陈虹,张水琳,曾毓灿,王少龙[3](2021)在《云南重金属富集植物研究进展》文中认为植物修复技术是缩小重金属污染区扩大,并是实现"绿色清洁"、"绿色可持续"的要求。针对云南植物资源及矿产资源丰富,是筛选重金属富集植物的优势地区,介绍了云南重金属污染的来源、部分重金属富集植物的研究状况和研究进展。

彭天玥,王洁玲[4](2021)在《农田重金属污染现状、风险与管控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高速推进,大规模的工业化与城市化建设曾一度忽略土壤有限的环境承载力,长期粗放的经济模式造成我国农用地大面积遭受不同程度的重金属污染,污染呈现范围广、类别多、地域差异显着的特征。基于风险的管控是行之有效应对土壤污染的措施之一,但目前对于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的评价多以总量表征为主,缺乏对重金属形态特别是生物有效态的足够考量,在农田污染管控仍存在一些问题与挑战,如治理周期长、成本高、二次污染严重、难以持久、普适性差等,严重制约现存治理技术的应用与推广,因此亟须开展防护战略机制的有益探索及管控对策研究,切实保障农产品安全、生态环境质量及人体健康,维持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本文分析了我国农田重金属污染现状,生态/健康风险,总结了重金属有效性评价方法及风险管控对策,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马永和,许瑞,王丽敏,李科,尹哲,孙志轩,杨永斌,李骞[5](2021)在《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土壤重金属污染已是全球性环境问题。因此,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对于降低重金属毒害风险、维护环境健康和恢复生态意义重大。与其他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相比,植物修复因其绿色环保、成本低廉,操作简单等优点受到广泛关注。本文概述了植物修复技术的主要作用方式,讨论了微生物法、化学法和物理法协同植物修复的作用机制和研究现状,并对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及联合修复法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这一绿色技术的广泛应用提供参考。

冼丽铧,梁登裕,冯嘉仪,吴道铭,陈红跃[6](2021)在《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园林植物修复技术及其应用研究进展》文中认为工业、农业和交通等来源引起的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土壤环境质量形势严峻,污染土壤的生态修复与治理已然成为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植物修复技术是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一种有效途径。基于园林植物对重金属元素的富集和吸收作用,植物修复技术具有经济、生态、环保、对环境破坏力度小、美化环境等优势,已成为众多学者关注的研究热点。文章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对近年园林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领域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与阐述,从园林植物修复土壤重金属的技术、重金属富集园林植物的筛选、植物修复技术的联合应用等方面进行了总结归纳和分析,同时对植物修复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左莹莹[7](2021)在《铅锌矿区土壤污染特征及微生物诱导碳酸钙对Pb2+的吸附作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我国铅锌矿资源丰富,但人类在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过程中所带来的重金属污染问题却日益严重。因此,亟待研究开发一种高效、环保的新型修复材料。生物矿化是自然界中的一个普遍现象,深刻地影响着自然界地表环境中各种重金属元素的释放、迁移、转化及固定,因而受到了生物地球化学、环境与生物科学和地质微生物学等领域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研究微生物诱导矿化产物去除重金属的机制,对修复铅锌矿区土壤重金属污染有重要意义。本论文以贵州省普定县向荣矿业有限公司的铅锌矿附近土壤为对象,对该区域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进行研究,利用高通量测序法对土壤的微生物多样性进行分析,从中筛选出具有耐Pb能力的菌株,并利用该菌株诱导生成碳酸钙,探究了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淀对Pb2+的最佳吸附条件和机理。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该铅锌矿区土壤中Pb、Zn、Cd和As几种重金属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超标现象,污染程度由大至小排序为Cd、Zn、Pb、As。矿区土壤的综合污染指数在1.00-20.77之间,其中,表现为中度和重度污染的土壌样品分别占样品总数的33.3%和61.9%。土壤重金属相关性结果显示,在P<0.01水平上,重金属Pb-Zn、Pb-Cd、Zn-Cd呈极显着正相关,说明铅锌矿区土壤中的Pb、Zn、Cd地球化学性质相似且可能来自于相同的污染源或污染程度相近。(2)该铅锌矿区重金属污染对土壤微生物的多样性影响显着。供试土壤中共检测到19个细菌门,尾矿库区污染最严重,多样性最低,物种数和优势菌门较少,相对丰度最高的细菌类群是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相反,污染相对较轻的采样点多样性高,物种数和优势菌门较多,细菌分布相对均衡,细菌群落更为稳定。(3)从供试土壤中筛选出1株耐铅细菌GW-1,研究发现该菌可以在Pb2+浓度为1000 mg·L-1的LB固体培养基中生长,对铅有较强的耐受性。依据对其16S r DNA序列的测序结果,由BLAST对比分析,推测为短小芽胞杆菌(Bacillus pumilus)。(4)利用短小芽胞杆菌诱导碳酸钙,研究了不同Ca2+浓度对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淀的影响,结合SEM-EDS和XRD等手段对矿化产物进行了表征。(5)对其吸附去除Pb2+的最佳条件进行探讨,当Pb2+初始浓度为10 mg·L-1(p H0=6)、吸附剂的添加量为1 g·L-1,在25℃和180 r·min-1的条件下振荡反应36 h,吸附效果最好,Pb2+的去除率达到98.8%。动力学和等温线结果显示,该吸附过程符合伪二级动力学和Langmuir等温方程,最大吸附量为68.4 mg·g-1。结合SEM-EDS、XRD、FTIR等表征手段,吸附机理结果表明该吸附剂对Pb2+的吸附主要是物理吸附。

申屠灵女[8](2021)在《重金属污染土壤生物修复的原理与技术应用》文中研究表明本文介绍了重金属污染土壤生物修复的基本原理,阐述了三类常见的修复技术——植物修复、微生物修复和联合修复技术,展望了重金属污染土壤生物修复技术的应用前景和发展趋势。

刘冬冬[9](2021)在《酸性土壤镉污染钝化剂的筛选及在白菜上的修复效果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当前我国南方农田土壤镉污染严重且大多为轻中度污染,为给我国南方酸性镉污染农田土壤钝化修复提供理论基础和数据支持,本课题以外源镉污染土壤为研究材料,添加海泡石、膨润土、钙镁磷肥和磷矿粉进行钝化处理,挑选钝化效果较好的几种材料进行组合修复,筛选钝化率40%以上组合材料,并通过白菜盆栽试验及实际镉污染农田土壤修复实验检验修复效果,以确定钝化材料最优施用方式。获得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单一钝化材料修复试验结果表明,在0.3 mg/kg镉污染土壤中各钝化材料钝化效果不显着,不建议使用钝化修复材料;在1.0 mg/kg镉污染土壤中单施海泡石(2%)和钙镁磷肥(1%)效果较好,钝化30 d时土壤p H分别升高2.01、1.66个单位,有效镉均降低50%;1.5 mg/kg镉污染土壤中单施海泡石(1.5%)、钙镁磷肥(1%)效果较好,钝化30 d时土壤p H分别升高1.66、1.68个单位,有效镉分别降低40.00%、56.67%。(2)复合钝化材料修复实验结果表明,在1.0 mg/kg镉污染土壤中海泡石(2%)、钙镁磷肥(1%)、海泡石+钙镁磷肥(2%:1%)处理,在1.5 mg/kg镉污染土壤中海泡石(1.5%)、钙镁磷肥(1%)、海泡石+膨润土(1.5%:3%)、海泡石+钙镁磷肥(1.5%:1%)、膨润土+钙镁磷肥(3%:1%)、海泡石+膨润土+钙镁磷肥(1.5%:3%:1%)处理,钝化效果较好且钝化率在40%以上,将其进行钝化材料修复效果评价。(3)小白菜盆栽实验结果表明,在添加外源镉含量为1.0 mg/kg的土壤上,施用海泡石+钙镁磷肥(2%:1%),土壤p H提高3.27个单位,土壤有效镉降低49.44%,植物地下部镉含量降低78.82%,植物地上部镉含量降低90.95%。在添加外源镉含量为1.5mg/kg的土壤上,施用海泡石+钙镁磷肥(1.5%:1%),土壤p H提高3.30个单位,土壤有效镉降低51.39%,植物地下部镉含量降低92.55%,植物地上部镉含量降低95.33%。海泡石和钙镁磷肥复配在钝化土壤重金属的同时也能改善南方土壤的酸性环境。(4)在原状镉污染土壤上(Cd含量为9.86 mg/kg),海泡石+钙镁磷肥(1.5%:1%)施用效果最佳,土壤p H提高0.28个单位,土壤有效镉降低37.24%,植物地下部分镉和地上部分镉分别降低65.28%、29.94%,植物叶面积、株高、根长、根毛数、地下部分鲜重、地上部分鲜重、地下部分干重、地上部分干重较对照增加-9.63%、6.07%、21.32%、28.88%、4.05%、3.74%、2.70%、0.66%,海泡石和钙镁磷肥复配增加了植物生物量。综上,海泡石与钙镁磷肥复配施用不仅降低了土壤有效镉和植物体内镉含量,还增加了植物的生物量,促进了植物生长,且钝化效果稳定,按照比例复配后可以作为镉污染农田优选修复材料。

徐鸿[10](2021)在《产碱微生物复合菌剂对水稻镉积累的影响及机制探究》文中提出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土壤重金属污染也越来越严重,污染土壤修复已然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传统的物理、化学和生物修复往往存在局限性和不稳定性。联合修复是协同两种及两种以上的修复方法进行土壤修复,此方法不仅弥补了传统修复的缺点,而且可以提升修复效果,已逐渐成为目前污染土壤修复的主流。本文利用产碱微生物联合钝化剂修复镉污染农田土壤,分析它对水稻生长和镉积累及土壤有效镉的影响,并探究其影响机制。本文主要研究如下:首先,从湖南本地碱性环境中筛选分离了三种产碱菌株,并命名为Ls、Lg和DQ-2。以三株产碱菌株为对象展开了微生物鉴定、生长条件优化、生物学特征等研究。三种菌株均具备产碱的特征,其生长过程中培养液p H最高分别可达8.20、8.39和8.29(初始p H为7.23);通过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鉴定和16S r DNA序列分析得知三种菌株分别属于肠杆菌属(Enterobacter sp)、柠檬酸杆菌属(Citrobacter sp)、微球菌属(Micrococcus sp);通过对三种菌株进行生长条件优化得知,它们的生长周期分别为44、40和44 h,最佳生长条件均为碳源:蛋白胨,氮源:酵母浸粉,初始p H:6.50;此外,通过在污染农田土壤接种三种菌株可知,它们均对土壤中重金属镉具有钝化效果,其土壤有效镉分别下降了50.13%、56.11%和52.41%。其次,以Lg产碱微生物为研究对象,探究生物炭、海泡石和羟基磷灰石三种钝化剂对其生长的影响,并分析不同比例钝化剂对土壤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三种钝化剂能有效提高农田土壤p H,其中2%比例的钝化剂对农田土壤p H影响最佳;在农田土壤接种三种2%比例的钝化剂48 h后,海泡石和羟基磷灰石处理组的土壤有效镉分别下降了4.31%和19.67%,而生物炭处理组却增加了土壤有效镉含量;三种2%比例的钝化剂联合Lg产碱微生物处理农田污染土壤48 h后,其钝化效果均增加,其中羟基磷灰石联合Lg产碱微生物能最大化降低土壤重金属有效镉,可达69.01%。在室外水稻盆栽实验中,以羟基磷灰石联合Lg产碱微生物(产碱微生物菌剂)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其对水稻生长和镉积累以及土壤有效镉的影响。对水稻生长和镉积累的影响结果可知,相比较空白组,它能增加水稻的谷粒总质量和数量、株高以及提高水稻结实率,最高分别可提升27.27%、22.81%、5.00%和3.62%,且其能降低谷粒和谷杆镉含量,最高可分别减小79.69%和25.07%镉含量;对土壤有效镉的影响结果可知,它能降低污染土壤的有效镉,最高可下降47.75%。在室内水稻盆栽实验下,采用RT-PCR分析技术探究了产碱微生物菌剂对水稻不同时期不同镉转运基因(Os HAM2、Os HAM3、Os NRAMP1、Os NRAMP1和Os ZIP4)表达量的影响。结果显示,产碱微生物菌剂处理下,五个镉转运基因表达量均发生变化,且随时间影响增大,在处理第15天,五个镉转运基因表达量分别下调4.53倍、5.34倍、5.37倍、4.53倍和5.41倍。此外,Os NRAMP1和Os HAM2基因表达量上下调差异高于其他镉转运基因。由此推测,产碱微生物菌剂可能在水稻生长期主要通过上下调Os NRAMP1和Os HAM2基因,并协同其他镉转运基因来影响水稻对镉的吸收。最后,利用Ls、Lg和DQ-2三种菌株联合羟基磷灰石制备产碱微生物复合菌剂处理室外盆栽水稻。结果表明,该复合菌剂能降低土壤7.17%的有效镉含量。相比较空白,它最高能降低41.19%的水稻谷粒镉积累,改善水稻的生长状态。此外,比较两个时期土壤中微生物群落可以发现,该复合菌剂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无明显影响。土壤微生物群落在门分类上有显着差异,但该差异性受土壤镉浓度影响。

二、重金属土壤污染及植物修复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重金属土壤污染及植物修复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CiteSpace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的知识图谱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数据来源及分析方法
    1.1 数据来源
    1.2 分析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发文量变化
    2.2 发文国家或地区分析
    2.3 研究机构分析
        2.3.1 国内机构
        2.3.2 国际机构
    2.4 关键词分析
        2.4.1 中文关键词
        2.4.2 英文关键词
    2.5 高被引文献分析
    2.6 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未来研究趋势
3 结论

(2)污染土壤生物联合修复机制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单一生物土壤修复机制
    1.1 微生物修复机制
    1.2 植物修复机制
    1.3 动物修复机制
2 生物联合修复研究
    2.1 微生物-植物联合修复
    2.2 植物-动物联合修复
    2.3 微生物-动物联合修复
    2.4 生物联合修复效果对比
3 结论与展望

(3)云南重金属富集植物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云南省污染土壤重金属来源分析
    1.1 自然来源
    1.2 人为来源
        1.2.1 金属矿业的开采与废弃物的堆积
        1.2.2 工业废气的排放
        1.2.3 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灌溉与施肥
2 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修复技术
    2.1 土壤重金属修复的技术方法
    2.2 植物修复
        2.2.1 重金属富集植物的来源与筛选
        2.2.2 植物修复技术的分类
        2.2.3 影响植物修复的因素
    2.3 有关云南省重金属富集植物的研究现状
    2.4 对植物修复的展望
3 结语

(4)农田重金属污染现状、风险与管控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我国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分析
    1.1 我国农田土壤污染形势
    1.2 重金属污染风险分析
    1.3 我国农田重金属污染的成因
    1.4 我国土壤污染的防治技术体系
2 农田土壤重金属形态分析方法
    2.1 土壤重金属形态鉴别
    2.2 土壤重金属形态分布影响因子
    2.3 土壤重金属形态分析方法
3 农田重金属污染风险管控对策
    3.1 优质浅污染农田的优先保护
    3.2 中度污染农田的安全利用
        3.2.1 低富集作物品种的筛选和培育
        3.2.2 基因工程作物筛选
        3.2.3 农艺调控措施
    3.3 重污染农田土壤工程修复
        3.3.1 工程修复措施特点对比
        3.3.2 基于生物炭的农田修复技术
        3.3.3 污染农田的绿色管控
4 结论与展望

(5)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1 植物修复技术
    1.1 植物提取
    1.2 植物挥发
    1.3 植物稳定
    1.4 植物降解
2 微生物—植物联合修复技术
3 化学法-植物联合修复技术
4 物理法—植物联合修复技术
5 总结与展望

(6)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园林植物修复技术及其应用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园林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技术
    1.1植物提取
    1.2植物挥发
    1.3植物固定
2重金属富集园林植物的筛选
3 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园林植物应用效果
4 不同植物修复技术的联合应用
    4.1 螯合剂-植物修复
    4.2 基因工程-植物修复
    4.3 微生物-植物修复
    4.4 电压-植物修复
    4.5 化学改良剂-植物修复
5 超富集植物安全处置与有效利用
6 展望

(7)铅锌矿区土壤污染特征及微生物诱导碳酸钙对Pb2+的吸附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矿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
        1.1.1 矿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
        1.1.2 矿区土壤重金属污染途径
        1.1.3 矿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特点
        1.1.4 矿区土壤重金属污染危害
    1.2 矿山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
        1.2.1 物理修复技术
        1.2.2 化学修复技术
        1.2.3 生物修复技术
    1.3 国内外铅去除研究概况
    1.4 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研究方法与进展
        1.4.1 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研究方法
        1.4.2 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研究进展
    1.5 生物矿化
        1.5.1 生物矿化概述
        1.5.2 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淀
    1.6 目的与意义
        1.6.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6.2 主要研究内容
        1.6.3 技术路线
第二章 铅锌矿区土壤重金属及微生物分布特征
    2.1 材料与方法
        2.1.1 研究区概况
        2.1.2 土壤样品的采集
        2.1.3 土壤重金属含量的测定
        2.1.4 土壤污染评价方法
        2.1.5 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分析
    2.2 结果与分析
        2.2.1 土壤重金属含量
        2.2.2 土壤重金属相关性分析
        2.2.3 土壤重金属污染指数分析
        2.2.4 土壤微生物物种多样性分析
        2.2.5 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分析
        2.2.6 土壤重金属对细菌群落的影响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耐铅细菌的筛选、鉴定及其生物矿化
    3.1 实验材料
        3.1.1 土样
        3.1.2 化学试剂
        3.1.3 培养基
        3.1.4 实验仪器
    3.2 实验方法
        3.2.1 平板法分离筛选耐Pb菌
        3.2.2 菌株的生理生化实验
        3.2.3 菌株16Sr DNA序列测定
        3.2.4 微生物诱导矿化碳酸钙
    3.3 结果与分析
        3.3.1 菌株生理生化特性
        3.3.2 菌株16Sr DNA序列测定
        3.3.3 微生物诱导矿化碳酸钙
        3.3.4 微生物诱导矿化碳酸钙的形貌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微生物诱导碳酸盐沉淀对Pb~(2+)的吸附作用
    4.1 实验材料
        4.1.1 菌种
        4.1.2 化学试剂
        4.1.3 培养基
        4.1.4 仪器
    4.2 实验方法
        4.2.1 吸附剂MICP的制备
        4.2.2 吸附剂用量对Pb~(2+)吸附效果的影响
        4.2.3 不同pH对 Pb~(2+)吸附效果影响
        4.2.4 温度对Pb~(2+)吸附效果影响
        4.2.5 吸附时间的影响与动力学方程
        4.2.6 吸附等温线
        4.2.7 分析方法
    4.3 结果与讨论
        4.3.1 吸附剂用量对Pb~(2+)吸附效果的影响
        4.3.2 不同pH对 Pb~(2+)吸附效果的影响
        4.3.3 温度对Pb~(2+)吸附效果影响
        4.3.4 吸附时间的影响与动力学方程
        4.3.5 吸附等温线
        4.3.6 吸附机理的研究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学术成果

(8)重金属污染土壤生物修复的原理与技术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土壤生物修复
2 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
3 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技术
    3.1 植物吸收
    3.2 植物挥发
    3.3 植物固化
    3.4 重金属污染土壤植物修复技术展望
4 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微生物修复技术
5 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配合技术
    5.1 立体植物修复技术
    5.2 螯合剂-植物修复技术
    5.3 清洗剂-微生物修复技术
    5.4 电压-植物修复技术
6 结论

(9)酸性土壤镉污染钝化剂的筛选及在白菜上的修复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土壤重金属镉污染来源及危害
        1.2.1 镉污染来源
        1.2.2 镉的危害
    1.3 农田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
        1.3.1 物理修复方法
        1.3.2 化学淋洗技术
        1.3.3 生物修复方法
        1.3.4 农艺措施调控
    1.4 农田重金属污染土壤钝化修复
        1.4.1 钝化剂的种类
        1.4.2 钝化修复机理
    1.5 研究目的及内容
        1.5.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5.2 研究内容
        1.5.3 研究创新点和研究特色
        1.5.4 技术路线图
第2章 不同钝化材料及其组合对土壤镉的钝化效果
    2.1 材料与方法
        2.1.1 供试材料
        2.1.2 实验方法
        2.1.3 测定指标及方法
        2.1.4 数据统计分析
    2.2 结果与分析
        2.2.1 单一钝化材料施用对土壤p H的影响
        2.2.2 单一钝化材料施用对土壤有效镉的影响
        2.2.3 钝化材料复配对土壤p H的影响
        2.2.4 钝化材料复配对土壤有效镉的影响
    2.3 小结
第3章 不同钝化材料及其组合在外源镉污染土壤上的修复效果
    3.1 材料与方法
        3.1.1 供试材料
        3.1.2 实验方法
        3.1.3 测定指标及方法
        3.1.4 数据统计分析
    3.2 结果与分析
        3.2.1 不同钝化材料处理对土壤p H的影响
        3.2.2 不同钝化材料处理对土壤有效镉的影响
        3.2.3 不同钝化材料处理对植物叶面积的影响
        3.2.4 不同钝化材料处理对植物株高、根长、根毛数的影响
        3.2.5 不同钝化材料处理对植物鲜重、干重的影响
        3.2.6 不同钝化材料处理对植物叶绿素的影响
        3.2.7 不同钝化材料处理对植物镉含量的影响
        3.2.8 不同钝化材料处理对植物富集镉及地上部转移的影响
        3.2.9 相关性分析
        3.2.10 钝化材料的时效性
    3.3 小结
第4章 不同钝化材料及其组合在原状镉污染土壤上的修复效果
    4.1 材料与方法
        4.1.1 供试材料
        4.1.2 实验方法
        4.1.3 测定指标及方法
        4.1.4 数据统计分析
    4.2 结果与分析
        4.2.1 不同钝化材料处理对土壤p H的影响
        4.2.2 不同钝化材料处理对土壤有效镉的影响
        4.2.3 不同钝化材料处理对植物叶面积、株高、根长、根毛数的影响
        4.2.4 不同钝化材料处理对植物鲜重、干重的影响
        4.2.5 不同钝化材料处理对植物叶绿素的影响
        4.2.6 不同钝化材料处理对植物镉含量的影响
        4.2.7 不同钝化材料处理对植物富集镉及地上部转移的影响
        4.2.8 相关性分析
        4.2.9 钝化材料的时效性
    4.3 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申请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10)产碱微生物复合菌剂对水稻镉积累的影响及机制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农田土壤镉污染现状
    1.2 农田土壤镉污染来源
        1.2.1 大气沉降
        1.2.2 污水灌溉
        1.2.3 工业生产排放
        1.2.4 农业生产活动
    1.3 农田土壤镉污染危害
        1.3.1 对土壤微生物和酶活性的影响
        1.3.2 对植物的影响
        1.3.3 对人体的影响
    1.4 农田土壤镉污染修复技术
        1.4.1 物理修复技术
        1.4.2 化学修复技术
        1.4.3 生物修复技术
    1.5 微生物菌剂概述
        1.5.1 微生物菌剂的现状
        1.5.2 微生物菌剂制备
    1.6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创新点和研究内容
        1.6.1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1.6.2 创新点
        1.6.3 主要研究内容
        1.6.4 主要技术路线
第二章 产碱微生物的筛选与鉴定
    2.1 引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培养基
        2.2.2 实验试剂与仪器
        2.2.3 产碱微生物的分离和纯化
        2.2.4 产碱微生物的鉴定
        2.2.5 产碱微生物生长条件优化
        2.2.6 产碱微生物的钝化效果
    2.3 结果与讨论
        2.3.1 产碱微生物的分离纯化
        2.3.2 产碱微生物的生理生化鉴定
        2.3.3 产碱微生物的16S rDNA序列分析
        2.3.4 产碱微生物的生长曲线测定及条件优化
        2.3.5 产碱微生物对镉污染土壤的钝化效果
    2.4 结论
第三章 产碱微生物菌剂的制备及应用
    3.1 引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菌株和载体样品
        3.2.2 实验试剂配制
        3.2.3 实验仪器与试剂
        3.2.4 载体对土壤pH的影响
        3.2.5 载体对菌种生长和产碱的影响
        3.2.6 固定化菌株制备菌剂
        3.2.7 载体和菌剂对镉污染土壤的钝化效果
    3.3 结果与讨论
        3.3.1 三种载体对污染土壤pH的影响
        3.3.2 三种载体对产碱微生物的影响
        3.3.3 三种载体及其联合Lg菌株对污染土壤中镉的钝化效果
        3.3.4 微生物菌剂成品
    3.4 结论
第四章 产碱微生物菌剂对水稻生长及土壤镉含量的影响
    4.1 引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实验材料
        4.2.2 实验仪器与试剂
        4.2.3 实验预处理
        4.2.4 室外盆栽水稻培养
        4.2.5 实验设计
        4.2.6 水稻种植及取样时间
    4.3 结果与讨论
        4.3.1 产碱微生物菌剂对水稻生长的影响
        4.3.2 产碱微生物菌剂对水稻镉积累的影响
        4.3.3 产碱微生物菌剂对土壤镉形态的影响
    4.4 结论
第五章 产碱微生物菌剂影响水稻镉积累的机制探究
    5.1 引言
    5.2 材料与方法
        5.2.1 实验材料
        5.2.2 实验仪器与试剂
        5.2.3 实验预处理
        5.2.4 室内盆栽水稻培养
        5.2.5 实验设计
        5.2.6 目的基因扩增
        5.2.7 水稻RNA提取
        5.2.8 逆转录反应
        5.2.9 荧光定量PCR
    5.3 结果与讨论
        5.3.1 目的基因引物验证
        5.3.2 产碱微生物菌剂处理下水稻相关基因表达差异
    5.4 结论
第六章 产碱微生物复合菌剂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6.1 引言
    6.2 材料与方法
        6.2.1 实验材料
        6.2.2 实验仪器与试剂
        6.2.3 实验预处理
        6.2.4 室外盆栽水稻培养
        6.2.5 实验设计和土壤样本
        6.2.6 DNA提取,16S rRNA基因扩增和测序
    6.3 结果与讨论
        6.3.1 水稻和土壤重金属镉浓度
        6.3.2 产碱微生物复合菌剂对水稻生长的影响
        6.3.3 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
        6.3.4 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差异性
    6.4 结论
第七章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成果
致谢

四、重金属土壤污染及植物修复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CiteSpace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的知识图谱研究[J]. 张晓晴,李雅,魏珊,任大军,张淑琴.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 [2]污染土壤生物联合修复机制研究进展[J]. 王庆宏,郑逸,李倩玮,王鑫,詹亚力,陈春茂. 环境科学研究, 2022
  • [3]云南重金属富集植物研究进展[J]. 朱兴旺,陈虹,张水琳,曾毓灿,王少龙. 云南冶金, 2021(05)
  • [4]农田重金属污染现状、风险与管控对策研究[A]. 彭天玥,王洁玲.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21年科学技术年会——环境工程技术创新与应用分会场论文集(二), 2021
  • [5]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研究进展[J]. 马永和,许瑞,王丽敏,李科,尹哲,孙志轩,杨永斌,李骞. 矿产保护与利用, 2021(04)
  • [6]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园林植物修复技术及其应用研究进展[J]. 冼丽铧,梁登裕,冯嘉仪,吴道铭,陈红跃. 林业与环境科学, 2021(03)
  • [7]铅锌矿区土壤污染特征及微生物诱导碳酸钙对Pb2+的吸附作用研究[D]. 左莹莹. 沈阳化工大学, 2021(02)
  • [8]重金属污染土壤生物修复的原理与技术应用[J]. 申屠灵女. 中国金属通报, 2021(06)
  • [9]酸性土壤镉污染钝化剂的筛选及在白菜上的修复效果研究[D]. 刘冬冬. 桂林理工大学, 2021
  • [10]产碱微生物复合菌剂对水稻镉积累的影响及机制探究[D]. 徐鸿. 湖南工业大学, 2021(02)

标签:;  ;  ;  ;  ;  

重金属土壤污染与植物修复技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