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化特性论文-马爱玲,谌伦建,徐冰

气化特性论文-马爱玲,谌伦建,徐冰

导读:本文包含了气化特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煤炭地下气化,残焦,灰渣,孔结构

气化特性论文文献综述

马爱玲,谌伦建,徐冰[1](2019)在《煤炭地下气化“叁带”残留物的物化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与传统的煤炭开发利用技术相比,煤炭地下气化被誉为"绿色采煤技术",但其潜在的地下水污染风险不利于该技术的推广应用。基于地下水对燃空区气化残留物的浸淋是造成地下水污染的原因之一,气化残留物的组成、孔结构等物化性质一定程度上影响残留物中有害物质的溶出及污染地下水的吸附净化等实际,借助自建的煤炭地下气化模拟试验系统,采用富氧/水蒸气两阶段气化方法完成焦作无烟煤气化试验并收集"叁带"残留物。采用SEM、低温氮吸附仪、XRD和FTIR等分析手段对残留物的表面形貌、孔隙结构及表面官能团等物化性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氧化带残留物主要为灰渣,还原带残留物主要为气化残焦,干馏干燥带主要为热解半焦。还原带残留物的孔隙发达,其比表面积和孔容分别可达56.43 m2/g和0.031 cm3/g;干馏干燥带残留物的比表面积和孔容分别为15.65m2/g和0.014 cm3/g;与还原带和干馏干燥带残焦相比,氧化带残留物的比表面积和孔容积较小,石英、莫来石是其主要矿物组分。还原带和干馏干燥带残焦具有类石墨微晶结构,同时可能含有酚羟基氧或醚氧等含氧基团。残留物的组成和结构对其所含有害物质在地下水中的溶出有一定贡献,同时也使其具有一定的吸附潜力,研究结果为了解并掌握气化残留物中污染物的溶出迁移特点及残留物对污染地下水的吸附净化规律奠定基础,丰富了煤炭地下气化地下水污染及其防控理论,也有助于该技术的应用推广。(本文来源于《煤炭科学技术》期刊2019年11期)

祝慧雯,何磊,杨家宝,郭庆华,龚岩[2](2019)在《气化炉内柴油火焰光谱辐射特性及CH~*二维辐射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火焰的自发辐射光谱与火焰的结构、温度分布等燃烧特征参数密切相关。对激发态自由基辐射的辐射强度与二维分布进行研究,可清晰地反映火焰燃烧状态而不对火焰产生扰动。基于多喷嘴对置式气流床气化实验平台,利用光纤光谱仪和配置CCD相机的高温内窥镜,对柴油扩散火焰的辐射光谱及CH~*辐射二维分布特性进行研究。考察了当量比和撞击作用对火焰辐射光谱和CH~*辐射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柴油火焰在306.47及309.12 nm处存在OH~*辐射特征峰,在431.42 nm处存在CH~*辐射特征峰,且存在明显的碱金属原子Na~*(589.45 nm), K~*(766.91和770.06 nm)发射光谱。此外,由于柴油不完全燃烧生成大量碳黑,在辐射光谱的可见光波段产生了强烈的连续黑体辐射。火焰中的黑体辐射对CH~*辐射特征峰的检测存在干扰,且当量比越低时背景辐射越强,对自由基特征峰检测干扰越大。基于普朗克定律利用插值法可扣除430 nm附近波段背景辐射。柴油火焰中CH~*辐射峰值随当量比的增加单调减小, CH~*辐射等值线沿火焰发展方向依次出现叁峰状、双峰状及单峰状,最终收缩为以反应核心区为中心的圆核。随着当量比的提高,出现各个形状的CH~*辐射强度阈值不断降低,火焰主反应区面积减小且向下游移动,当量比增加到1.0附近时,理论上柴油完全燃烧, CH~*辐射强度显着降低,贫燃火焰的CH~*辐射强度及分布区域几乎稳定不变。利用CH~*辐射强度值判定火焰举升长度,对于单喷嘴射流火焰,火焰举升长度随当量比的增加经历了显着增加后小幅下降的过程。相同当量比时两喷嘴撞击火焰CH~*辐射强度峰值始终高于单喷嘴射流火焰对应值;火焰举升长度随当量比的增加小幅增加。火焰撞击的约束作用使得火焰举升长度不易随着当量比变化发生较大波动,燃烧更加稳定。这为定量判断火焰燃烧状态提供了一种直观、有效的方法,同时为柴油燃烧的化学动力学研究提供了实验依据。(本文来源于《光谱学与光谱分析》期刊2019年10期)

陈雨佳,王勤辉,王中霞,解桂林,方梦祥[3](2019)在《秸秆循环流化床空气气化特性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考察空气当量比、气化温度和流化速度等参数对气化气品质及各项指标的影响,在小型循环流化床气化实验装置上,开展了以麦秆为原料的空气气化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空气当量比的增大会导致低位热值及冷煤气效率先升高后降低;在720℃及以下温度范围内,随着气化温度的提高,气化气低位热值及冷煤气效率相应提高,但由于麦秆所含碱金属含量较高,当气化温度达到750℃时容易发生团聚和结焦现象;流化速度的增大能够改善气化气质量但其促进作用有限;在实验工况范围内,当空气当量比为0.2,气化温度为720℃以及流化速度为1 m/s时,冷煤气效率较高。(本文来源于《动力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江晶亮,陈君,刘银河[4](2019)在《锡林浩特褐煤气化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同步热分析仪研究了制焦温度、气化温度以及升温速率等因素对煤焦气化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制焦温度的升高,煤焦的气化失重量减少,气化反应的时间延长,气化反应性略有降低。随着气化温度的提高,锡林浩特褐煤煤焦在相同时间内的碳转化率增加,煤焦的气化时间缩短,气化温度对煤焦的气化反应性有较大的影响。随着升温速率的增大,TG曲线、DTG曲线均向高温侧偏移。升温速率越大,相同温度时煤焦的碳转化率越低,气化反应速率达到峰值对应的气化温度随升温速率的增大而升高。随着升温速率的增大,煤焦气化反应活性变好,气化反应进行的更加剧烈。(本文来源于《锅炉技术》期刊2019年05期)

潘杰,张丽,白俊华,唐凌虹,李冉[5](2019)在《超临界压力下浸没燃烧式气化器传热特性计算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浸没燃烧式气化器(submerged combustion vaporizer,SCV)作为气化装置被广泛应用于液化天然气(liquefied natural gas,LNG)气化站和接收终端。本文针对SCV管程/壳程耦合传热过程,基于能量平衡建立了考虑水浴侧结冰影响的分布参数模型。通过上述数值模型对SCV在超临界压力下的传热特性进行了计算分析,并讨论了运行参数和传热强化措施对其传热性能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SCV在超临界压力下具有良好的传热性能,能够在较低的水浴温度条件下实现LNG的加热气化;传热管束下部温度较低,管壁外表面出现了结冰现象且冰层厚度沿管长方向不断减小直至表面冰层消失。LNG压力、运行负荷、入口LNG温度等运行参数对SCV传热特性具有显着影响。纽带和螺旋线圈均能显着强化传热管内LNG侧对流传热并提高SCV的传热性能。综合考虑传热强化措施对传热和阻力的影响,选择75°螺旋线圈比45°纽带和45°螺旋线圈具有更好的效果。(本文来源于《工程热物理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吕文凝[6](2019)在《煤炭地下气化残留物中微量元素分布及富集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煤炭地下气化是煤炭形式转化的重要方式,能够有效地对煤炭资源进行开采和利用。其主要是通过煤炭的热作用和化学作用将煤炭从高分子的固态形式转换为低分子的气态形式,通过煤炭地下气化的方式进行煤炭开采会将残留物保留在地下原位。这种开采方法不仅经济效益高、成本低、操作简单,而且相对传统开采方式更加安全。文章的主要目的是对使用该方法进行煤炭开采后的地下残留物的组成和分布进行研究和分析。(本文来源于《化工管理》期刊2019年25期)

黄友旺[7](2019)在《典型农林废弃物和污泥烘焙动力学机理及气化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开发高效的生物质预处理设备和后续能源化利用系统是实现其向绿色低碳能源和化学品转化的重要保障。生物质原料的低品质,限制了其低成本大规模应用,也会导致后续利用过程和设备运行的低效性。烘焙(也称轻度热解)技术能够较大程度地提高其燃料品质,使其便于运输、仓储和后续的多样化应用。烘焙动力学特性是烘焙反应器优化设计和运行重要基础。此外,烘焙生物质的后续应用也是实现其高效利用重要保障。因此,系统地揭示生物质和污泥烘焙动力学机理和开发烘焙生物质的利用技术是至关重要的。基于此背景,本课题将全面地研究生物质和污泥变温/等温烘焙动力学机理,并探索烘焙生物质高效利用的新途径,为“全链条”式的生物质预处理和再利用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本研究主要内容包括:变温烘焙动力学研究、定温烘焙动力学研究、神经网络模型评估生物质烘焙动力学参数和烘焙生物质与污泥联合气化特性。基于复杂反应动力学理论和热重实验,研究了生物质的变温和等温烘焙动力学特性。木质纤维素类生物质(棉花秸秆和桉树皮)和非木质纤维素生物质(污泥)均经历脱水、共存和脱挥发分叁个阶段,综合考虑质量产率和能量产率,重点确定了污泥的有效烘焙温度区间。从动力学模型角度,基于Friedman方程发展了微分形式的Model-free分布式活化能模型;运用参数研究法,揭示了 Model-fitting分布式活化能模型中参数的相互作用,明确了平均活化能和指前因子存在相互补偿作用,而活化能标准偏差独立于平均活化能和指前因子。进一步结合数理统计方法,提出了一套先进的动力学参数评估方案,该方案能够同时保证模型的预测能力和获得真实的动力学参数,并将该方法成功地应用到生物质烘焙动力学中。在等温烘焙动力学方面,基于多步反应动力学机理开发了一个新的等温动力学模型,该模型不仅能够很好地预测烘焙反应过程,还可以预测反应的最终转化率。为了揭示烘焙反应过程随烘焙温度的敏感性,提出了反应程度指数的概念,并运用该指数识别出木质纤维素生物质在高烘焙温度和长烘焙时间下反应进程受温度影响较大,而污泥在低烘焙温度下受温度影响较大。此外,将广义回归神经网络模型用于同时确定热诱导固态反应动力学参数(活化能和指前因子)和机理模型识别中。将非定量化的机理模型转化为5阶0-1编码,并与活化能和指前因子共同作为神经网络模型的输出数据。不同转化率对应的反应温度为输入数据。结果发现,使用不少于3个升温速率的变温实验数据就可获得较准确的活化能、指数因子和机理模型,并运用方法较好地预测了生物质变温烘焙动力学参数和机理模型。考虑到烘焙生物质和湿污泥联合蒸汽气化具有内在协同作用,提出了污泥与烘焙生物质共蒸汽气化制备富氢合成气的方案,并运用热力学平衡模型,从理论上探究了烘焙程度、产物比例和气化温度对理论碳析出边界、碳转化率、干合成气组分和氢气产量的影响规律。发现了当气化温度大于900K时,烘焙程度对最大氢气产率影响不大,但最大氢气产率所对应的污泥掺混比例变大。从系统设计的角度,提出了烘焙生物质和污泥自供热式干燥-气化系统,建立了系统的理论模型,并分析了系统的能量平衡、(?)损和(?)经济性。整个系统的(?)损主要发生在干燥器、气化炉和燃烧炉中。随着气化温度的增加,各组件的燃料(输入)流和产物(输出)流的单位(?)成本均有所增加。此外,提出了基于能量品质的扩展(?)成本分配方法,该方法能够应用于物理(?)和化学(?)的耦合利用过程。利用该方法成功地计算得到了高温合成气梯级利用的单位(?)成本,且满足高品质高价的原则。本文的研究结果不仅可以为生物质烘焙反应器的设计和优化以及烘焙生物质气化利用提供基础数据和可行方案,也为复杂固态化学反应动力学发展提供理论支撑。(本文来源于《北京交通大学》期刊2019-09-01)

张丹[8](2019)在《有机钾盐对准东煤催化气化特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为了考察有机钾对准东煤催化气化的影响,制备了无机盐钾催化剂和有机盐钾催化剂,通过透视电镜(TEM),氮吸附脱附仪等仪器对有机钾盐催化剂进行物化性质表征,研究表明,在间歇流化床装置上,优选工艺条件为:温度700℃、压力3.0 Mpa、初始煤水质量比5.0g/g·min-1、载气流速1.8 L/min。KHP催化剂表现出较高的气化效率,煤炭转变为气相产物的转化率达到90%以上,甲烷的生成量为4.04 mol Kg-1。同时对有机钾盐催化剂失活原因进行分析,主要是生成难溶盐KAl SiO4。(本文来源于《广东化工》期刊2019年14期)

刘凯,袁巧霞,田园,辛娅,曹红亮[9](2019)在《分段式热解工艺2种高温模式下牛粪热解与气化产物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确定牛粪连续分段式热解高温段热解模式和中高温段分界温度点,利用煤气分析仪、压汞仪和扫描电镜分析研究在管式气氛炉内中温段干馏、高温段干馏热解和水蒸气气化2种模式(在不同温度点通入水蒸气)下,牛粪热解与气化产物产率变化以及生物炭孔隙结构特征的演变。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在2种模式下均出现固相产率下降、气相产率升高、气相热值增大的趋势;与干馏相比,水蒸气气化模式可明显改善生物燃气安全利用性能;水蒸气气化模式下固相产物总孔隙度明显大于干馏模式,平均孔径差异不明显,除700℃外,其他温度条件下干馏模式固体比表面积明显高于水蒸气气化模式;在800℃及以下温度时,固相产物保持明显的骨架及纹理结构,其SiO_2基本处于无定形态,宏观上也表现出良好的散粒体特性,在900℃时,水蒸气气化模式下的固相产物出现明显的熔融结晶状态,炭中存在严重的团聚渣块现象,渣块坚硬且密实,干馏模式下产物未出现熔融结渣状况,但出现结构变形。(本文来源于《太阳能学报》期刊2019年07期)

刘庆旺,魏亦军,胡云虎[10](2019)在《CO_2/O_2淮南煤催化气化-燃烧特性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石英弹簧热天平对叁种淮南煤的燃烧与CO_2气化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淮南煤在CO_2气氛下气化反应速率远小于O_2气氛下的燃烧速率,整个煤气化过程的反应时间主要取决于CO_2气化过程消耗的时间。叁种煤的"气化-燃烧"连续实验结果表明:完全气化需要较长的时间。而燃烧过程可以在极短时间内完成,可采用先对高灰熔点淮南煤进行催化气化,再燃烧固态渣的方法,提高淮南煤的适用范围和经济效益。(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创新》期刊2019年21期)

气化特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火焰的自发辐射光谱与火焰的结构、温度分布等燃烧特征参数密切相关。对激发态自由基辐射的辐射强度与二维分布进行研究,可清晰地反映火焰燃烧状态而不对火焰产生扰动。基于多喷嘴对置式气流床气化实验平台,利用光纤光谱仪和配置CCD相机的高温内窥镜,对柴油扩散火焰的辐射光谱及CH~*辐射二维分布特性进行研究。考察了当量比和撞击作用对火焰辐射光谱和CH~*辐射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柴油火焰在306.47及309.12 nm处存在OH~*辐射特征峰,在431.42 nm处存在CH~*辐射特征峰,且存在明显的碱金属原子Na~*(589.45 nm), K~*(766.91和770.06 nm)发射光谱。此外,由于柴油不完全燃烧生成大量碳黑,在辐射光谱的可见光波段产生了强烈的连续黑体辐射。火焰中的黑体辐射对CH~*辐射特征峰的检测存在干扰,且当量比越低时背景辐射越强,对自由基特征峰检测干扰越大。基于普朗克定律利用插值法可扣除430 nm附近波段背景辐射。柴油火焰中CH~*辐射峰值随当量比的增加单调减小, CH~*辐射等值线沿火焰发展方向依次出现叁峰状、双峰状及单峰状,最终收缩为以反应核心区为中心的圆核。随着当量比的提高,出现各个形状的CH~*辐射强度阈值不断降低,火焰主反应区面积减小且向下游移动,当量比增加到1.0附近时,理论上柴油完全燃烧, CH~*辐射强度显着降低,贫燃火焰的CH~*辐射强度及分布区域几乎稳定不变。利用CH~*辐射强度值判定火焰举升长度,对于单喷嘴射流火焰,火焰举升长度随当量比的增加经历了显着增加后小幅下降的过程。相同当量比时两喷嘴撞击火焰CH~*辐射强度峰值始终高于单喷嘴射流火焰对应值;火焰举升长度随当量比的增加小幅增加。火焰撞击的约束作用使得火焰举升长度不易随着当量比变化发生较大波动,燃烧更加稳定。这为定量判断火焰燃烧状态提供了一种直观、有效的方法,同时为柴油燃烧的化学动力学研究提供了实验依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气化特性论文参考文献

[1].马爱玲,谌伦建,徐冰.煤炭地下气化“叁带”残留物的物化特性研究[J].煤炭科学技术.2019

[2].祝慧雯,何磊,杨家宝,郭庆华,龚岩.气化炉内柴油火焰光谱辐射特性及CH~*二维辐射特性研究[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9

[3].陈雨佳,王勤辉,王中霞,解桂林,方梦祥.秸秆循环流化床空气气化特性的实验研究[J].动力工程学报.2019

[4].江晶亮,陈君,刘银河.锡林浩特褐煤气化特性研究[J].锅炉技术.2019

[5].潘杰,张丽,白俊华,唐凌虹,李冉.超临界压力下浸没燃烧式气化器传热特性计算分析[J].工程热物理学报.2019

[6].吕文凝.煤炭地下气化残留物中微量元素分布及富集特性[J].化工管理.2019

[7].黄友旺.典型农林废弃物和污泥烘焙动力学机理及气化特性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9

[8].张丹.有机钾盐对准东煤催化气化特性的影响[J].广东化工.2019

[9].刘凯,袁巧霞,田园,辛娅,曹红亮.分段式热解工艺2种高温模式下牛粪热解与气化产物特性[J].太阳能学报.2019

[10].刘庆旺,魏亦军,胡云虎.CO_2/O_2淮南煤催化气化-燃烧特性的实验研究[J].科学技术创新.2019

标签:;  ;  ;  ;  

气化特性论文-马爱玲,谌伦建,徐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