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场驱动论文-滕青芳,崔宏伟,田杰

磁场驱动论文-滕青芳,崔宏伟,田杰

导读:本文包含了磁场驱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PMSM驱动系统,扩张状态观测器,无电流传感器,磁场定向控制

磁场驱动论文文献综述

滕青芳,崔宏伟,田杰[1](2019)在《基于双ESO无电流传感器的永磁同步电机驱动系统磁场定向控制(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无任何相电流传感器的叁相永磁同步电机(PMSM)驱动系统,提出了一种新颖的基于双扩张状态观测器(ESO)无电流传感器的磁场定向控制(FOC)策略。一般需要两个相电流传感器以进行电流反馈实现高精度控制,为此创建了两个ESO来替代实际电流传感器。第一个ESO用于提供q轴定子电流基准值;考虑到定子电阻和电感变化,第二个ESO用于估计实时d轴和q轴定子电流。所创建的双ESO能够快速和精确地估计实际定子叁相电流,所设计的基于双ESO无电流传感器的FOC策略能够使PMSM驱动系统具有良好的控制性能和较强的鲁棒性。仿真实验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本文来源于《Journal of Measurement Science and Instrumentation》期刊2019年02期)

杨文英,刘洋,郭久威,翟国富[2](2019)在《基于磁场-电路一体化建模的大功率接触器节能驱动电路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大功率接触器广泛应用于电动汽车和不间断电源系统等多个领域,具有可靠性高、使用寿命长的优点。传统的驱动方式导致接触器线圈耗电发热严重,限制了其推广应用,因此接触器的节能驱动电路设计是目前研究的热点。对国内外现有的节能驱动电路进行归纳总结,确定各方法的优缺点。由于有限元商用软件在电路建模上存在局限性,通过电路仿真软件与有限元软件联合仿真的方式实现磁场-电路一体化建模。通过使用基于PWM控制的节能驱动电路,最终线圈功耗降低80%,有效地减少了能源损耗与温升,对接触器节能驱动电路设计具有较好的指导与借鉴意义。(本文来源于《电器与能效管理技术》期刊2019年09期)

王晓光,何壮,李显富,潘奥[3](2019)在《磁悬浮旋翼驱动磁场对支承磁场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理论分析以及有限元仿真分析,研究磁悬浮旋翼盘式电机的驱动磁场、磁悬浮系统的支承磁场以及二者之间的相互影响,得到影响的主要因素L_0。提出当关键临界尺寸L_0=11.87 mm时,驱动磁场对支承磁场的影响处于临界状态使其不失稳。通过等效试验对临界尺寸进行了试验验证。根据临界尺寸L_0提出磁悬浮旋翼的设计准则,和一套可行的磁悬浮旋翼设计方案。(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学报(工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闫洪波,高鸿,郝宏波,牛禹[4](2019)在《超磁致伸缩驱动器驱动磁场研究与仿真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充分发挥GMM棒的伸缩特性,提高GMA驱动磁场的输出性能,通过分析GMA的工作原理,以GMM棒中轴线上的磁场强度为评价标准。依据磁路基尔霍夫定律、安培环路定律、高斯磁通定律及欧姆定律建立GMA磁路数学模型,推导出GMA磁路结构参数对GMM棒中轴线磁场强度的影响;用Ansoft Maxwell对磁路进行仿真分析,得出磁路结构参数、磁场强度大小和磁场强度均匀性间的映射规律。结果表明:在给定安匝数的闭合磁路中,GMM棒中轴线的磁场强度受导磁环、导磁套的半径和厚度影响;磁场强度均匀率受驱动线圈轴向长度、磁路各部件磁导率、导磁片直径、厚度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期刊2019年04期)

王雨川,楚艳钢,董红,余天刚,张高杰[5](2019)在《电动汽车电机驱动系统磁场发射抑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某电动汽车GB/T18387-2017测试磁场发射超标问题出发,基于近场排查结果确定了骚扰源所在系统。并通过对电机驱动系统的电磁干扰机理分析确定了失效产生真因,从整车角度对磁场发射超标问题提出了有效的解决方案。(本文来源于《环境技术》期刊2019年01期)

朱保君[6](2018)在《激光驱动的脉冲磁场研究及其在实验室天体物理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磁场是现代科学研究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在等离子体物理,天体物理,材料科学和原子分子物理等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而磁场强度的每次提升,都会给人们带来一些新的发现,比如,在1985年和1998年分别获得诺贝尔物理奖的“量子霍尔效应”和“分数量子霍尔效应”。自19世纪初,脉冲强磁场技术凭借其强度高,技术相对容易的优势,获得了比稳态磁场更加广泛的关注。目前,利用传统磁体技术获得的百特斯拉量级的强磁场,由于存在巨大的磁应力,所以通常都是破坏性的,不可重复使用。近年来,利用激光驱动的脉冲强磁场,因其强度高,简单易行等优点,也引起了广泛关注。本论文不仅提出了一种利用强激光驱动的脉冲磁场的新方法,还探索了不同激光条件下的脉冲磁场特点,并且尝试将激光驱动的脉冲磁场应用到实验室天体物理中。首先,在上海光机所神光II高功率激光装置上,我们提出一种利用强激光辐照开环线圈靶,由冷电子回流产生脉冲强磁场的方法,并在线圈中心获得了最高205 T的强磁场。这种方法原理清晰,简单易行。为了验证模型的正确性,我们在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激光聚变中心的星光III激光装置上,利用皮秒激光辐照铜薄膜靶产生的高能质子束对线圈靶附近的磁场进行直接探测,由质子的偏转方向,我们推断出实验中产生脉冲强磁场是由冷电子回流驱动的。此外,我们在实验中更改了激光光强和波长,研究了不同激光条件下的脉冲磁场强度和能量转化效率,我们发现磁场强度与~2成正比,并且在~2相近时,在长波长的激光作用下,脉冲磁场的能量转化效率更高,这可能与等离子体的不稳定性有关。其次,为了追求更高重频,更短脉宽的脉冲磁场,我们在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20 TW激光装置上,利用飞秒激光与开环线圈靶相互作用,获得了上升沿仅有~20.8 ps,持续时间~77.6 ps的超快脉冲磁场。为了测量这一超快脉冲磁场,我们提出一种利用啁啾脉冲作为探针光的法拉第旋转测量方法,这种方法时间分辨率高,不易受电磁干扰的影响,简单易行,并且单发测量即可获得超快脉冲磁场的完整时间演化波形。通过探针光经过磁场之后的偏振旋转方向,验证了相对论飞秒激光驱动的超快脉冲磁场也是由冷电子回流引起的。再次,由于相对论皮秒激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超热电子的能量转化效率很高,所以,为了获得更高的磁场能量转化效率,我们在英国卢瑟福实验室的VULCAN激光装置上,利用大能量的皮秒激光与线圈靶相互作用,在线圈中心产生了~40 T的强磁场,能量转化效率达到迄今最高的35%。并且,通过特殊的靶型设计,我们发现这一强磁场可以用来调控超热电子的发射方向。最后,我们在神光II激光装置上,利用八路激光辐照Omega线圈靶,由冷电子回流在线圈轴向形成很强的轴向磁场。由于线圈表面被离化,产生大量等离子体向线圈中心运动,最后在磁场的作用下,在线圈轴向形成径长比~1:11的准直双极喷流。通过计算及MHD模拟,我们推测磁场在喷流的形成和演化过程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一结果对天体物理中的喷流研究也有着重要意义。在上述不同激光条件下,我们均获得了由冷电子回流引起的脉冲磁场,这为激光驱动的脉冲磁场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同时,我们也总结了不同脉宽激光驱动的脉冲磁场的特点:纳秒激光驱动的脉冲磁场,强度高;飞秒激光驱动的脉冲磁场,脉宽短;皮秒激光驱动的脉冲磁场,能量转化效率高。为了测量飞秒激光驱动的超快脉冲磁场,我们在现有的法拉第旋转测量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具有高时间分辨率的利用啁啾脉冲作为探针光的改良的法拉第旋转测量方法,实现了对超快脉冲磁场的单发波形探测。最后,我们将激光驱动的脉冲磁场用于实验室天体物理的研究中,获得了准直性较好的磁化喷流。随着激光驱动的脉冲磁场的不断发展,其有望在激光等离子体领域取得更加广泛的应用。(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期刊2018-11-01)

李争,何威,刘令旗,王群京[7](2018)在《混合驱动式永磁转子叁自由度电机的磁场分析和转矩计算》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改善现有叁自由度永磁电机的结构和转矩特性,提出一种混合驱动式永磁转子叁自由度电机,以解决叁自由度电机偏转转矩过小,不能实现带大负荷偏转的问题。并进一步优化电机的自转转矩特性,提高叁自由度电机带大负荷起动的能力。在介绍该电机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的基础上,分别采用解析法和有限元法对电机的磁场和转矩进行了建模分析,并进行两种方法的对比验证。所得结果表明,解析法和有限元法对电机的磁场和转矩的计算结果吻合,验证了解析法模型的有效性,验证了该电机良好的自转转矩与偏转转矩特性。为该类电机的进一步设计和优化提供了借鉴和参考。(本文来源于《电工技术学报》期刊2018年S1期)

陆麒麟,杨丹,赵兴华,周斌权[8](2018)在《核磁共振陀螺高精度磁场驱动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核磁共振陀螺(NMRG)是利用激光与核磁共振气室中的碱金属原子和惰性气体原子的相互作用使核子以拉莫尔频率进动,并通过磁场驱动技术对气室磁场实现闭环控制和对剩磁进行补偿来维持核子的共振状态,进而能够检测载体的角速度信息。磁场驱动技术作为磁场闭环控制的重要部分,直接影响核磁共振陀螺的磁场控制精度和稳定性。为了解决核磁共振陀螺磁场控制精度和稳定性不足的关键问题,采用交直流分离设计的压控电流源方案改善磁场驱动问题,基于噪声分析理论对电路进行建模和噪声分析,并通过实验验证对叁轴线圈的横向磁场控制精度达±0. 046 2 n T,纵向磁场控制精度为±0. 003 1 nT,实验证明该技术方案具有较强的工程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12期)

王众冠[9](2018)在《矩阵变换器驱动异步电机的转子磁场定向矢量控制系统改进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将侧重采用差拍电流模糊控制算法对矩阵变换器驱动异步电机的矢量控制系统进行改进性研究。将模糊转速控制和电流差拍模糊控制运用在系统中替代传统的PI控制器使电机在实际运行中具有更好的可靠性和可控性。首先,分析矩阵变换器的拓扑结构、直接空间矢量算法(DSVM)并推导出电流空间矢量、电压空间矢量的开关组合、占空比、异步电机的d-q同步旋转坐标数学模型和其转子磁场定向原理,将矩阵变换器直接空间矢量控制算法与异步电机转子磁场定向控制结合起来,并利用MATLAB/Simulink作出相应的仿真模型。其次,系统地分析了模糊控制原理、转速模糊控制器和差拍模糊电流控制器的设计、离散化方法和仿真建模。并将这两种模糊控制器应用到矩阵变换器异步电机转子磁场定向系统,仿真验证了相关控制策略的可行性。最后,在学习矩阵变换器样机系统及其控制软件的基础上,编写了异步电机转子磁场定向控制、模糊转速控制和差拍模糊电流控制等DSP控制程序,并结合已有控制软件,验证了模糊转速控制和差拍模糊电流控制应用于矩阵变换器异步电机转子磁场定向系统的优越性,提高了系统控制性能。(本文来源于《湘潭大学》期刊2018-06-06)

段书超[10](2018)在《旋转磁场驱动的磁—瑞利—泰勒不稳定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早期的聚变研究中的平衡Z箍缩,由于不可避免地要出现交换/准交换模(k·B =/≈0)不稳定性,难以成为一种可能的磁约束聚变系统。避免这种不稳定性的一种途径是放弃柱形几何位形,这导致多年来聚变界对Z箍缩失去兴趣,而转向了托卡马克构型。最近随着百纳秒快脉冲功率技术的发展和动态Z箍缩的出现,聚变界对Z箍缩重新焕发了兴趣。在动态Z箍缩系统中,等离子体柱在磁压的驱动下内爆,不可避免地要出现磁-瑞利-泰勒(,magneto-Rayleigh-Taylor,MRT)不稳定性。MRIT不稳定模式与其他不稳定模式一起发展,但MRT不稳定的增长率要比其他模式快得多,它是破坏Z箍缩对称性的最严重的影响因素,因此研究MRT不稳定性,进而找到抑制其发展的技术方案,对于动态Z箍缩的任何遮用丽成都是十分重要的。本文在MRT不稳定性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采用方向时变(旋转)的驱动磁场来抑制动态Z箍缩的MRT不稳定性,分别在有限厚度平板和柱形套筒位形中,研究了旋转驱动磁场对MRT不稳定性的抑制机理和物理图像,得到的主要结论有:(1)在平板位形中,旋转磁场驱动的所有模式均得到明显抑制,增长率均低于(磁场不旋转的)经典值;(2)在套筒位形中,优化的交替O-Z箍缩的主导模式末态时的最大e倍数明显远低于标准O箍缩或Z箍缩的:(3)磁场方向旋转是一种独立于有限厚度的效应,磁场方向旋转的频率、套筒的。厚度均具有单调的抑制作用,它们的协同作用会增强抑制效果;(4)有限厚度效应仅在磁场方向时变时呈现,在标准O箍缩Z箍缩中则无体现;(5)另外嵌套O-Z箍缩构型也有很好的稳定性,由于MRT不稳定性得到非常好的抑制,交待/嵌套O-Z箍缩构型具有应用于O-Z箍缩衮筒惯性覆聚变(Theta-Z-LIF)的潜力。(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期刊2018-05-27)

磁场驱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大功率接触器广泛应用于电动汽车和不间断电源系统等多个领域,具有可靠性高、使用寿命长的优点。传统的驱动方式导致接触器线圈耗电发热严重,限制了其推广应用,因此接触器的节能驱动电路设计是目前研究的热点。对国内外现有的节能驱动电路进行归纳总结,确定各方法的优缺点。由于有限元商用软件在电路建模上存在局限性,通过电路仿真软件与有限元软件联合仿真的方式实现磁场-电路一体化建模。通过使用基于PWM控制的节能驱动电路,最终线圈功耗降低80%,有效地减少了能源损耗与温升,对接触器节能驱动电路设计具有较好的指导与借鉴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磁场驱动论文参考文献

[1].滕青芳,崔宏伟,田杰.基于双ESO无电流传感器的永磁同步电机驱动系统磁场定向控制(英文)[J].JournalofMeasurementScienceandInstrumentation.2019

[2].杨文英,刘洋,郭久威,翟国富.基于磁场-电路一体化建模的大功率接触器节能驱动电路设计[J].电器与能效管理技术.2019

[3].王晓光,何壮,李显富,潘奥.磁悬浮旋翼驱动磁场对支承磁场的影响[J].山东大学学报(工学版).2019

[4].闫洪波,高鸿,郝宏波,牛禹.超磁致伸缩驱动器驱动磁场研究与仿真分析[J].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2019

[5].王雨川,楚艳钢,董红,余天刚,张高杰.电动汽车电机驱动系统磁场发射抑制[J].环境技术.2019

[6].朱保君.激光驱动的脉冲磁场研究及其在实验室天体物理中的应用[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2018

[7].李争,何威,刘令旗,王群京.混合驱动式永磁转子叁自由度电机的磁场分析和转矩计算[J].电工技术学报.2018

[8].陆麒麟,杨丹,赵兴华,周斌权.核磁共振陀螺高精度磁场驱动技术[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18

[9].王众冠.矩阵变换器驱动异步电机的转子磁场定向矢量控制系统改进研究[D].湘潭大学.2018

[10].段书超.旋转磁场驱动的磁—瑞利—泰勒不稳定性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8

标签:;  ;  ;  ;  

磁场驱动论文-滕青芳,崔宏伟,田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