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星齿轮箱论文-李忠刚,何林锋

行星齿轮箱论文-李忠刚,何林锋

导读:本文包含了行星齿轮箱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行星齿轮箱,振动,特征提取,深度置信网络

行星齿轮箱论文文献综述

李忠刚,何林锋[1](2019)在《基于深度置信网络的行星齿轮箱振动特征提取》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行星齿轮箱在复杂工况下提取反映机械故障振动特征困难的问题,研究具备数据降维与特征提取能力的深度置信网络(DBN)提取机械故障振动特征。通过分析不同梯度优化算法在DBN网络中的表现,应用振动数据集对优化算法进行验证,选择最优优化算法,并分析训练迭代次数、隐含层节点数、网络层数等DBN网络参数变化对于振动数据特征提取能力的影响,提出了相关参数优化设计方法。实验分析证明,优化设计后的深度置信网络能够有效提取行星齿轮箱振动特征,有利于其故障状态分类识别。(本文来源于《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罗成[2](2019)在《行星齿轮箱故障诊断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行星齿轮箱具有很复杂的结构特性,它的结构特性与定轴齿轮箱完全不同。因而,对行星齿轮箱的诊断方法不能采用定轴齿轮箱那些较为古老的方法。目前,很多学者在定轴齿轮箱上的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方面已经做出了很多研究,但是在行星齿轮箱上这方面的研究还不是很完善,本文的目的就是回顾和总结这些文献,并为对这个方向感兴趣的研究人员提供综合的参考。并对定轴齿轮箱和行星齿轮箱的结构作出了介绍,简单论述与分析了行星齿轮箱特有的特征和故障特点,基于目前可采用的方法对行星齿轮箱的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本文来源于《科技视界》期刊2019年25期)

王箫剑,李鸿光[3](2019)在《考虑修正等效啮合尺寸的行星齿轮箱振动特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行星齿轮箱的振动分析在工程设计上具有重大意义,而建立一种便捷准确的模型尤为重要。但在通常的分析中缺乏针对倍频的分析,使所得频谱难以完全反映系统的振动特性。针对这一问题,提出考虑太阳轮制造误差的修正等效啮合尺寸模型,讨论各激励频率对内部激励力的影响,并基于集中参数模型建立行星齿轮箱在静止坐标系下的动力学微分方程。实验证明,该方法能够准确找到系统的各特征频率,且各频率分布与真实情况较为接近。修正等效啮合尺寸模型具有建模较为简便且求解较快的特点,能够评估齿轮箱振动的频率特性。(本文来源于《噪声与振动控制》期刊2019年04期)

牛杭,侯成刚,张小栋,赵欣丹[4](2019)在《行星齿轮箱齿根应变的光纤光栅测量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行星齿轮箱故障诊断的需求,以及内齿圈齿根应变难以准确测量的工程实际问题,提出了一种光纤光栅(fiber Bragg grating,简称FBG)动态测量内齿圈齿根应变的方法。首先,通过理论分析,仿真计算得到了内齿圈齿根应变的分布曲线以及变化曲线;其次,研究了光纤光栅在非均匀应变场作用下的传感原理,从测点布置以及测量系统构建等角度分析了所提出的测量方法;最后,在行星齿轮箱实验台上开展了内齿圈齿根应变的测量实验。实验与仿真结果对比分析表明,利用所提出的测量方法获取的内齿圈齿根应变信号表现出明显的单、双齿交替啮合区间,且每个区间的范围以及各区间下齿根应变的大小与理论计算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与传统方法相比,该方法更加适用于行星齿轮箱内狭小空间下齿根应变的在线测量任务。(本文来源于《振动.测试与诊断》期刊2019年04期)

张俊,李习科,汪建,姚立纲,刘先增[5](2019)在《含齿根早期裂纹损伤的行星齿轮箱故障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行星齿轮箱中齿根早期裂纹损伤的故障特征微弱,导致其难以被识别.为揭示齿根早期裂纹的故障机理,采用集中参数法建立计入裂纹损伤效应的行星齿轮箱传动-结构耦合非线性动力学模型.首先,基于势能法建立含齿根裂纹损伤的齿轮副啮合刚度与传动误差计算模型,通过刚度激励函数与位移激励函数将裂纹损伤的效应纳入行星传动系统的非线性动力学模型,进而求解行星传动系统的振动响应,结果表明内、外传动支路之间的传动误差差异导致各支路载荷分配不均.其次,采用ANSYSWorkbench建立箱体结构的有限元模型.将行星传动系统中太阳轮、行星架以及内齿圈的支承反力施加于箱体结构的相应轴承座处,并通过窗函数计入行星架旋转对信号的调制效应以获取行星齿轮箱的振动信号;通过对箱体振动信号的频谱分析,提取了行星齿轮箱齿根早期裂纹损伤的故障特征.最后,搭建动力传动故障模拟实验台,对存在齿根早期裂纹损伤的行星齿轮箱进行了振动测试.仿真信号与实测信号基本一致,表明所建行星齿轮箱传动-结构耦合动力学模型能准确揭示行星齿轮箱齿根早期裂纹损伤的故障机理.行星齿轮箱中齿根早期裂纹损伤的故障特征表现为以啮合频率为中心、故障特征频率的分数倍频及行星架转频为间隔的调制边带.(本文来源于《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期刊2019年11期)

马朝永,冀建东,胥永刚,陈俊燃[6](2019)在《基于刚柔耦合模型的行星齿轮箱动力学仿真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行星齿轮箱在运转过程中,振动信号主要来源于齿轮间的啮合振动,各啮合点与传感器之间的位置周期性变化,啮合振动信号在同一时刻通过不同的传递路径被传感器采集到,导致传感器采集到的信号耦合严重,十分复杂,不利于有效进行故障诊断.为此,考虑信号采集的实际特点,依据实验室设备参数,利用PROE、ANSYS以及动力学仿真软件ADAMS,建立行星齿轮箱的刚柔耦合动力学仿真模型.结合Inalpolat提出的时变动力学模型,考虑齿轮箱各齿轮的局部故障信号调制、旋转调制以及结构和约束调制,建立改进的局部故障时变动力学模型.通过对比改进的局部故障时变动力学模型与仿真模型的结果得出了行星齿轮箱边频带信号中幅值与边频间隔的特点,从而验证了模型与理论的合理性.最后与实验信号对比,验证了结论的正确性,该研究结果可以为行星齿轮箱故障诊断提供有效的理论与工程基础.(本文来源于《北京工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8期)

孔子迁,邓蕾,汤宝平,韩延[7](2019)在《基于时频融合和注意力机制的深度学习行星齿轮箱故障诊断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行星齿轮箱振动信号频率成分复杂和时变性强的问题,提出了基于时频融合和注意力机制的深度学习行星齿轮箱故障诊断方法。首先,采用小波包分解将原始振动信号分解到频带和时间两个维度作为输入数据;然后,使用卷积神经网络融合数据的频带特征,使用双向门控循环单元融合时序特征;接着采用注意力结构对不同时间点的特征自适应地进行动态加权融合;最后通过分类器进行识别,实现行星齿轮箱的端对端故障诊断。实验表明,该方法对比现有的深度学习故障诊断模型具有更高准确率,能够对行星齿轮箱多种健康状态进行准确地诊断。(本文来源于《仪器仪表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黄金,万鹏,刘聪,徐培民[8](2019)在《刚柔耦合行星齿轮箱建模及模型验证》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建立行星齿轮箱刚柔耦合模型以及探究刚柔轮齿间刚度系数、阻尼系数的选取方法,通过ADAMS建立了动力传动故障诊断综合实验台(DDS)中行星齿轮箱的刚柔耦合模型,然后分别对刚柔轮齿间不同刚度系数、不同阻尼系数的模型进行了动力学仿真。利用MD图验证了系数选取方法——"转速—传动比相对误差距离法",比较了箱体振动加速度信号频谱图与试验信号频谱图。研究结果表明:系数选取方法可行,刚柔耦合建模方法正确。(本文来源于《机械工程与自动化》期刊2019年03期)

江涛[9](2019)在《基于时间序列行星齿轮箱故障诊断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航空、矿山和新能源领域,回转机械的传动系统是设备正常运转的关键,其传动系统常工作在时变工况,高速、变载、以及有限的安装空间,使得行星齿轮轮系被广泛应用在这些领域。因此行星齿轮箱通常在恶劣的环境中进行工作,在这种环境下极易发生齿轮故障。所以对于行星齿轮箱故障诊断极其的重要,既保证操作人员和设备的安全,又可以降低设备维修的成本。目前,针对行星齿轮箱故障诊断大多数还是基于往复振动信号进行故障分析,通过安装在齿轮箱上的加速度传感器采集试验所需的往复振动信号,此方法在提取齿轮啮合振动信息时较为困难,然而通过安装在齿轮箱轴系中的增量式编码器来提取的扭转振动信号则方便很多,因为扭转振动信号相对往复振动信号其频谱结构相对简单,而且不受其它振动所影响,对故障特征也更加敏感。因此,本文提出基于扭转振动信号对行星齿轮箱故障特征进行试验分析。1.通过增量式编码器对行星齿轮箱扭转振动信号进行采集,利用高频脉冲计数的原理将采集的信号经过转换得到?-t的曲线关系图,然后采用一阶线性插值法将这些不均匀的扭振信号转变为均匀的扭振信号。为了更加接近行星齿轮箱工作环境,因此通过磁粉制动器对行星齿轮输出轴增加负载,并且完善试验整体设备,采集试验所需扭振信号。2.建设开发试验平台用来模仿观察行星齿轮箱的实际真实工作情况,通过调用Labview图形化编程语言,研究开发了一套试验平台中需要使用的行星齿轮箱扭振信号采集系统,与此同时,计算机总控设备将以txt格式,存储保存收集到的扭振信号用以后续数据处理及分析。将采集到的行星齿轮箱扭转振动信号进行故障特征提取,对扭振信号时域和频域进行分析,对比行星齿轮正常状态和故障状态下时域图和频域图。3.针对模拟行星齿轮箱在实际环境下的工作状态进行扭振信号特征提取,提出基于时间序列分析对行星齿轮箱进行故障诊断和预测,建立时间序列模型,利用信息论判据确定模型阶次,利用改进的协方差法对模型参数估计,通过两组数据的对比发现齿轮故障状态时模型系数不在参数容差范围内,并且对故障信号进行预测,发现此方法在齿轮故障诊断有较好的前景。(本文来源于《南昌航空大学》期刊2019-06-01)

门兰城[10](2019)在《基于电机电流的行星齿轮箱故障诊断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行星齿轮箱是机械设备中多个行星齿轮围绕太阳轮旋转的传动系统,降低转速的同时增大扭矩,适用于高速大功率以及低速大扭矩的机械传动。在运行时,行星齿轮箱时常承受复杂的动态重载荷,容易出现故障。行星齿轮箱是否能正常工作不仅影响着整个机械传动系统的运行状态,更与工人的人身安全紧密相连,因此针对行星齿轮箱的故障诊断研究对于实际工业生产十分重要。振动分析法理论基础完备,发展较早,是目前最为主要的故障诊断方法,已经成熟地应用于各个工业领域的故障诊断中。但是因为行星齿轮箱所含旋转部件较多,导致采集的振动信号相互迭加,成分复杂,机械谐振干扰比较严重,同时对于煤矿、风电场等特殊环境中的机械设备来说,振动信号采集存在困难,因此将电机电流分析法(Motor Current Signature Analysis,MCSA)应用于对行星齿轮箱的故障诊断具有现实意义。本文将电机电流信号作为故障信息来源,利用行星齿轮箱综合故障模拟试验台模拟行星轮和太阳轮故障,分别采集行星轮和太阳轮裂纹、断齿和缺齿单一故障状态下以及行星轮-太阳轮复合故障状态下的电流信号,对电流信号进行特征提取。通过分析电流信号的时域因子(峭度值,峭度指标等)变化情况以及频域幅值特征情况,初步判定故障的存在。为了进一步准确地实现故障特征提取,采用经验模态分解(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EMD)方法。EMD可以把电流原始信号分解为由高频到低频的一系列模态分量(Intrinsic Mode Function,IMF),观察分量的时域特征,可以找到有意义的模态分量,对分量进行傅立叶变换得到频谱图。通过分析频谱图中的谱线成分,和无故障状态下的电流信号作对比,找到了行星轮和太阳轮的局部故障特征频率,有效地诊断了行星齿轮箱行星轮和太阳轮的缺齿、断齿故障,但是对于裂纹故障和行星轮-太阳轮复合故障,诊断效果欠佳。同时EMD在分解电流信号过程在中,存在模态分解个数不可控和易发生模态混迭现象这两个不足。针对EMD方法存在的不足,提出基于电机电流信号变分模态分解(Variational Mode Decomposition,VMD)的特征提取方法,该方法融合了互相关性和峭度理论,可以有效避免模态混迭现象并能预设模态分解个数。将采集的电流信号经过VMD分解,通过互相关性和峭度理论选取有效分量,绘制有效分量的包络谱,通过分析包络谱中的谱线成分,实现了对行星齿轮箱行星轮故障、太阳轮故障以及行星轮-太阳轮复合故障的诊断识别。试验研究结果表明,VMD方法对于电流信号的分解更加细致,可以将电流工频和故障特征频率分解到不同模态分量中,有效地降低了电流工频对故障特征频率的干扰,为电流分析法应用于行星齿轮箱故障诊断中提供了一种新的参考。(本文来源于《太原理工大学》期刊2019-06-01)

行星齿轮箱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行星齿轮箱具有很复杂的结构特性,它的结构特性与定轴齿轮箱完全不同。因而,对行星齿轮箱的诊断方法不能采用定轴齿轮箱那些较为古老的方法。目前,很多学者在定轴齿轮箱上的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方面已经做出了很多研究,但是在行星齿轮箱上这方面的研究还不是很完善,本文的目的就是回顾和总结这些文献,并为对这个方向感兴趣的研究人员提供综合的参考。并对定轴齿轮箱和行星齿轮箱的结构作出了介绍,简单论述与分析了行星齿轮箱特有的特征和故障特点,基于目前可采用的方法对行星齿轮箱的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行星齿轮箱论文参考文献

[1].李忠刚,何林锋.基于深度置信网络的行星齿轮箱振动特征提取[J].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2019

[2].罗成.行星齿轮箱故障诊断方法[J].科技视界.2019

[3].王箫剑,李鸿光.考虑修正等效啮合尺寸的行星齿轮箱振动特性分析[J].噪声与振动控制.2019

[4].牛杭,侯成刚,张小栋,赵欣丹.行星齿轮箱齿根应变的光纤光栅测量方法[J].振动.测试与诊断.2019

[5].张俊,李习科,汪建,姚立纲,刘先增.含齿根早期裂纹损伤的行星齿轮箱故障机理研究[J].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2019

[6].马朝永,冀建东,胥永刚,陈俊燃.基于刚柔耦合模型的行星齿轮箱动力学仿真分析[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19

[7].孔子迁,邓蕾,汤宝平,韩延.基于时频融合和注意力机制的深度学习行星齿轮箱故障诊断方法[J].仪器仪表学报.2019

[8].黄金,万鹏,刘聪,徐培民.刚柔耦合行星齿轮箱建模及模型验证[J].机械工程与自动化.2019

[9].江涛.基于时间序列行星齿轮箱故障诊断方法研究[D].南昌航空大学.2019

[10].门兰城.基于电机电流的行星齿轮箱故障诊断方法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9

标签:;  ;  ;  ;  

行星齿轮箱论文-李忠刚,何林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