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西洋涛动指数论文-刘慧芝

北大西洋涛动指数论文-刘慧芝

导读:本文包含了北大西洋涛动指数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极端气候事件,GPD模型,NAOI,西北干旱区

北大西洋涛动指数论文文献综述

刘慧芝[1](2016)在《西北干旱区极端气候事件变化及其对北大西洋涛动指数的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利用西北干旱区1960-2013年的日值气象数据资料,对西北干旱区极端气候事件的空间分布及时间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并分别建立各站点极端降水、极端最高温、极端最低温气候事件的广义帕雷托分布(GPD)模型,在模型中引入日时间尺度的北大西洋涛动指数(NAOI)作为强迫因子,以揭示北大西洋涛动指数对各类型极端气候事件分布的影响。研究初步结论如下:(1)阈值空间分布上,整个西北干旱区极端气候事件空间分布不均。极端降水的阈值整体较小,介于4.7mm-19.7mm之间,大值区主要位于伊犁河谷、天山北坡以及河西走廊的东南部,小值区主要为精河、吐鲁番地区;极端最高温的阈值整体较高,介于16.2℃-41.7℃之间,大值区主要位于吐鲁番盆地、塔里木盆地的周边,小值区主要位于吐尔尕特、乌鞘岭地区,极大值与极小值相差25.5℃;极端最低温阈值介于-10.1℃--34.8℃之间,低值区主要位于北疆地区,高值区位于塔里木盆地周边,极大值与极小值相差-22.5℃。(2)强度空间分布上,与极端气候事件阈值的空间分布特征具有很好的一致性。极端降水事件的频次平均强度介于5.0 mm-31.2 mm之间,大值区主要分布在河西走廊的东南部、天山北坡以及伊犁河谷地区,小值区主要在精河、红柳河地区,极大值与极小值相差26.2mm;极端最高温强度整体较高,介于17.9℃-43.2℃之间,其大值区主要位于吐鲁番盆地、塔里木盆地的周边,小值区主要位于吐尔尕特、乌鞘岭地区,极大值与极小值相差25.3℃;极端最低温强度介于-12.5℃--38.1℃之间,高强度区主要分布在北疆地区,南疆与河西走廊地区极端最低温的强度均较弱,极大值与极小值相差-23.5℃。(3)逐年发生频次空间分布上,整个西北干旱区极端降水与极端最高温事件均表现为上升的趋势,且大部分站点变化显着,极端最低温事件表现为一致的下降趋势,且通过了显着水平检验。(4)极端气候事件的阈值超出量以及年均频次的时间变化上,北疆、南疆以及河西走廊叁个区域极端降水与极端最高温事件均表现出上升趋势,极端最低温事件表现出下降趋势,变化显着。(5)周期变化上,极端降水频次存在25-30、10-20、5-10年3类尺度的周期变化规律,北疆、南疆以及河西走廊叁个区域的主周期分别为18年、29年、28年;极端最高温频次存在25-30、12-20、3-10年3类尺度的周期变化规律,北疆、南疆以及河西走廊叁个区域的主周期分别为29年、27年、29年;极端最低温频次存在20-32、12-18、3-10年3类尺度的周期变化规律,北疆、南疆以及河西走廊叁个区域的主周期分别为5年、27年、14年。(6)北大西洋涛动指数(NAOI),1960-2013年整体呈微弱的上升趋势;对NAOI的M-K突变检验中发现其在1971年存在明显的突变点;在周期变化上,存在20-30、10-18、3-7年3类尺度的周期变化规律,其中,23年的时间尺度为第一主周期。(7)极端降水对NAOI的响应,在频率和强度变化特征上对NAOI具有明显的响应,主要位于北疆的西南部和东北部、南疆的西南部、以及河西走廊的武威地区;高分位数分布特征对NAOI响应不明显;变率特征和高分位数分布特征总体对NAOI具有一定的响应,其站点分布与频率和强度的变化特征的响应具有很好的一致性。(8)极端最高温对NAOI的响应,除马鬃山地区外,极端最高温频率和强度变化特征对NAOI的响应不显着;高分位数分布特征对NAOI响应不明显;变率特征和高分位数分布特征总体对NAOI的响应不明显。(9)极端最低温对NAOI的响应,在频率和强度变化特征上对NAOI具有显着地响应,主要位于北疆的大部分地区,南疆和河西走廊的少数地区;NAOI对高分位数分布特征产生的影响较弱;NAOI对变率特征和高分位数分布特征全局强迫同样具有明显的影响,其站点分布与频率和强度的变化特征的响应具有很好的一致性。(本文来源于《新疆大学》期刊2016-05-26)

柴晶品,刁一娜[2](2011)在《北大西洋涛动指数变化与北半球冬季阻塞活动》一文中研究指出线性回归分析表明北大西洋涛动(NAO)主要与大西洋、欧洲及乌拉尔山地区阻塞的频率和强度的变化存在显着相关关系。在NAO负位相时期阻塞活动在大西洋地区较为频繁且强度较强,正位相时期大西洋地区阻塞活动减少,强度减弱,而欧洲阻塞加强,频率增加,同时乌拉尔山地区的阻塞活动也显着减少。NAO正指数的增强和减弱对应于大西洋和欧洲阻塞活动的不同变化。局地阻塞活动频率分布显示:在NAO正指数增强的阶段,大西洋的阻塞活动受到明显抑制而欧洲大陆阻塞活动明显增加,活动中心向欧洲大陆偏移;但在NAO正指数减弱的阶段,阻塞活动中心向大西洋一侧移动。区域性阻塞的逐年变化表现为:大西洋和乌拉尔地区阻塞在NAO指数增强的阶段呈下降趋势,欧洲阻塞呈增加的趋势;在NAO指数减弱的阶段大西洋阻塞为弱的上升趋势,欧洲和乌拉尔地区阻塞呈下降趋势。中纬度涡旋活动的强弱和位置对NAO位相的变化起到重要作用。大西洋风暴活动向东加强有利于NAO趋于正位相,对应于欧洲大陆阻塞发生频率增加;但其进一步加强可使大西洋阻塞活动增加。(本文来源于《大气科学》期刊2011年02期)

符淙斌,曾昭美[3](2005)在《最近530年冬季北大西洋涛动指数与中国东部夏季旱涝指数之联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用Glueck等人建立的1429~1983年冬季北大西洋涛动指数(简写为NAOI)序列,分析了它与我国东部100个站1470~1999年共530年夏季旱涝等级序列(简称旱涝指数)的联系.发现NAOI与我国东部几个区域平均旱涝指数(缩写为FDI)有很好的滞后相关.北区及整个东部平均旱涝指数在滞后NAOI2~3年时,最大相关系数接近0.001的显着性水平.中、南区负相关也达0.05~0.01的显着性水平.最佳相关时段在1636~1742年(小冰期),北区及整个东部地区两者相关系数显着性水平远超过0.001;其次是1951~1999年,北区、中区平均FDI与NAOI的相关系数显着性水平均在0.005~0.002之间.功率谱分析和Morlet小波变换发现,北区及东部的区域平均FDI与NAOI有几乎完全相同的年际、年代际乃至世纪尺度的振荡周期,即4~5年、准10年、20~30年、50年左右、80~100年等.用Mann-KendallRankStatistc方法检测发现,在最近530年中,北区及东部地区平均旱涝序列,在不同时期存在非常显着的旱涝趋势变化及明显的年代际突变,但NAOI在最近400余年中却没有达到显着性水平的上升和下降趋势变化,其年际和年代际尺度的突变较我国FDI频繁得多.这可能与NAOI重建序列极端值振幅较器测序列的振幅偏小有关.(本文来源于《科学通报》期刊2005年14期)

龚道溢,王绍武[4](2000)在《北大西洋涛动指数的比较及其年代际变率》一文中研究指出首先对各种北大西洋涛动 (NAO)指数的定义进行了比较。发现冬季和夏季NAO的涛动中心有显着的差异 ,所以分别进行定义 ,定义时的中心由EOF分析及相关分析确定 ,新的定义能解释更多的海平面气压方差。在此基础上建立了 1873年以来的冬、夏NAO指数序列。近百年来的NAO指数最突出的年代际变化是 ,夏季在 1910~ 192 0年期间的突变性质的增强 ,以及冬季近 2 0多年来的持续加强。最后还对NAO年代际变化产生的可能原因进行了分析。(本文来源于《大气科学》期刊2000年02期)

北大西洋涛动指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线性回归分析表明北大西洋涛动(NAO)主要与大西洋、欧洲及乌拉尔山地区阻塞的频率和强度的变化存在显着相关关系。在NAO负位相时期阻塞活动在大西洋地区较为频繁且强度较强,正位相时期大西洋地区阻塞活动减少,强度减弱,而欧洲阻塞加强,频率增加,同时乌拉尔山地区的阻塞活动也显着减少。NAO正指数的增强和减弱对应于大西洋和欧洲阻塞活动的不同变化。局地阻塞活动频率分布显示:在NAO正指数增强的阶段,大西洋的阻塞活动受到明显抑制而欧洲大陆阻塞活动明显增加,活动中心向欧洲大陆偏移;但在NAO正指数减弱的阶段,阻塞活动中心向大西洋一侧移动。区域性阻塞的逐年变化表现为:大西洋和乌拉尔地区阻塞在NAO指数增强的阶段呈下降趋势,欧洲阻塞呈增加的趋势;在NAO指数减弱的阶段大西洋阻塞为弱的上升趋势,欧洲和乌拉尔地区阻塞呈下降趋势。中纬度涡旋活动的强弱和位置对NAO位相的变化起到重要作用。大西洋风暴活动向东加强有利于NAO趋于正位相,对应于欧洲大陆阻塞发生频率增加;但其进一步加强可使大西洋阻塞活动增加。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北大西洋涛动指数论文参考文献

[1].刘慧芝.西北干旱区极端气候事件变化及其对北大西洋涛动指数的响应[D].新疆大学.2016

[2].柴晶品,刁一娜.北大西洋涛动指数变化与北半球冬季阻塞活动[J].大气科学.2011

[3].符淙斌,曾昭美.最近530年冬季北大西洋涛动指数与中国东部夏季旱涝指数之联系[J].科学通报.2005

[4].龚道溢,王绍武.北大西洋涛动指数的比较及其年代际变率[J].大气科学.2000

标签:;  ;  ;  ;  

北大西洋涛动指数论文-刘慧芝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