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带带阻滤波器论文-喇东升,胡贵江

微带带阻滤波器论文-喇东升,胡贵江

导读:本文包含了微带带阻滤波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微带带阻滤波器,双频带,半圆形谐振器

微带带阻滤波器论文文献综述

喇东升,胡贵江[1](2017)在《半圆形谐振器双频带带阻滤波器的研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抑制干扰信号,基于半圆形谐振器设计了双频带带阻滤波器。该滤波器由两个半圆形谐振器和部分耦合微带线组成。基于HFSS对双频带带阻滤波器进行仿真,同时制作并且测试了双频带带阻滤波器。仿真结果和测试结果基本上一致。测试结果显示,该双频带带阻滤波器在阻带外存在叁个反射零点,改进了滤波器的选择特性。滤波器具有体积小、选择性高、结构简单等优点。(本文来源于《安全与电磁兼容》期刊2017年06期)

符致铭[2](2017)在《微带带阻滤波器的设计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微带带阻滤波器能有效消除信号内的干扰,因此普遍使用在测试、通讯等系统中。随着通信系统的发展,不同的应用对微带带阻滤波器的性能也有不同的要求,如有的需要高带内抑制、有的需要低带外损耗、有的需要阻带边缘窄和有的需要更紧凑的结构等。因此,在不同应用场景或通信系统中对于微带带阻滤波器的性能要求不同,所以根据微带带阻滤波器不同的性能要求,出现了不同的微带带阻滤波器类型,如吸收式微带带阻滤波器,多频段微带带阻滤波器和宽阻带微带带阻滤波器等。本文分析了各种不同类型的微带带阻滤波器的基本原理、电路结构和设计步骤。针对带阻滤波器在不同的应用场景或者不同的通信系统中所需求的性能上的差别,本论文分别设计了一款基于微带耦合线的吸收式微带带阻滤波器,一款基于阶梯阻抗耦合线的宽阻带微带带阻滤波器,一款基于双模开环谐振器的四频段微带带阻滤波器和一款具有多个传输极点的双频段微带带阻滤波器。首先,介绍微带带阻滤波器设计相关的基本理论。先研究低通滤波器原型,然后介绍从低通滤波器原型到我们所要设计的微带带阻滤波器的变换关系。其次,本文设计了一款基于微带耦合线的吸收式微带带阻滤波器,一款基于阶梯阻抗耦合线的宽阻带微带带阻滤波器,一款基于双模开环谐振器的四频段微带带阻滤波器和一款具有多个传输极点的双频段微带带阻滤波器并详细介绍了它们的基本原理,设计方法和设计步骤。最后,将一款基于微带耦合线的吸收式带阻滤波器和一款具有多个传输极点的双频段带阻滤波器分别加工制作实物,实物测试结果与仿真结果基本吻合,滤波器实现了良好的性能。(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17-05-01)

陈俊驰[3](2016)在《微带带阻滤波器的研究与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微波带阻滤波器是一种让高于和低于某一频段的信号分量通过,而对在这一频段的信号分量大大抑制的微波器件。虽然截至目前为止,国内外已有很多专家学者对微带带阻滤波器进行了研究与设计,但是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带宽不够宽,带外插损不够小,带内抑制不够好等等。因此,本文的首要目的是设计出带宽足够宽(相对带宽高于40%)的微带带阻滤波器,同时其他指标优异。本文的主要内容安排如下:1.介绍带阻滤波器的基本设计原理。从低通原型滤波器为出发点,通过集总参数电路实现低通原型电路,然后通过它们的关系变换得到设计目标所要求的带阻滤波器响应。2.在理论基础上,利用ADS对微带带阻滤波器的设计进行研究,用微带高通滤波器与微带低通滤波器并联设计微带带阻滤波器,可根据高通滤波器与低通滤波器的截止频率得到达到设计要求的带阻滤波器的中心频率,而且可以极大地加宽微带带阻滤波器的阻带带宽,改善微带带阻滤波器的滤波特性。3.尝试利用悬置带线以及ADS中采用的并联方法设计带宽宽的微带带阻滤波器。利用改善的多个环形微带带阻结构单元设计微带宽带带阻滤波器,得到了58%的相对带宽的仿真结果,同时实验测试结果相比仿真结果差别不大,整体设计完全满足设计要求。(本文来源于《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6-04-01)

尹彩霞[4](2015)在《基于ADS微带短截线带阻滤波器的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采用微带短截线来实现分布参数的带阻滤波器,在微带短截线带阻滤波器的理论基础上,借助ADS(Advanced Design System)软件工具设计出一个中心频率为3GHz,阻带频率范围为2GHz~4GHz,在阻带内最大衰减小于3dB,在2.7GHz和3.3GHz时衰减大于25dB的微带短截线带阻滤波器。并进行优化参数,得出仿真结果及电路板图。(本文来源于《电子世界》期刊2015年14期)

喇东升,刘奇[5](2015)在《δ形缺陷结构双频带带阻滤波器研制》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了一种δ形缺陷地结构和缺陷微带结构,分析了这种结构的谐振特性,并基于这种结构设计了双频带带阻滤波器。双频带带阻滤波器的阻带中心频率可以通过调整δ缺陷结构的长度实现独立控制;带阻滤波器的带宽可以通过调节缺陷结构的缝隙宽度实现独立控制。阻带外的反射零点改善了滤波器的选择性。仿真结果显示,带阻滤波器具有较好的抑制信号能力。(本文来源于《安全与电磁兼容》期刊2015年06期)

李学斌,郭建卓,韩宇南,戴琳[6](2015)在《基于发夹型SIR的双频带带阻滤波器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发夹型阶梯阻抗谐振器的结构设计原理,提出了通过多级阶梯阻抗加载SIR耦合线的设计方法,设计了双频带带阻滤波器,并加工制作了滤除移动通信0.9 GHz和1.8 GHz的双频段带阻滤波器,测试结果与设计原理符合得很好。所设计的滤波器在经典发夹型SIR基础上,通过多级阶梯阻抗加载耦合线,调整谐振产生两个阻带,阻带的中心频率取决于外部阶梯阻抗谐振器的参数尺寸,阶梯阻抗部分的参数尺寸决定了两个阻带的频率特性。最后设计并制作了一个滤除移动通信0.9 GHz和1.8 GHz电磁干扰的双频带带阻滤波器,尺寸为28.31 mm×94.32 mm,测试和仿真的S参数符合得很好,从而验证了这种设计方法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第25届全国电磁兼容学术会议论文集》期刊2015-06-03)

夏祖学,陈潇杰,薛强[7](2015)在《基于对偶复合左右手传输线的紧凑微带带阻滤波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对偶复合左右手传输线的微带带阻滤波器,该滤波器具有较小的尺寸和陡峭的边沿特性。首先,基于ADS软件对集总参数的对偶复合左右手传输线电路进行了仿真设计,在此基础上,利用HFSS全波软件优化设计了分布参数的对偶复合左右手传输线的紧凑、高性能的微带带阻滤波器;最终,加工了实物,并进行了测试。仿真和实测曲线吻合较好,阻带中心频率为2.4GHz,插入损耗大于50d B,3d B相对带宽30%,20d B相对带宽25%。(本文来源于《2015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期刊2015-05-30)

孔博,叶强[8](2014)在《同轴腔体窄带带阻滤波器的研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盘耦合形式的同轴方形谐振腔结构,设计了一款中心频率为932 MHz,阻带带宽4 MHz,阻带抑制–55dB的窄带带阻滤波器。在同轴腔结构与传输线之间引入耦合盘构成带阻滤波单元,使用Designer与HFSS软件对电路模型与3D结构模型进行仿真优化,最后根据仿真模型进行加工测试。实测结果与仿真结果基本吻合,在阻带边缘具有良好的边缘陡峭度。该滤波器结构简单,易调谐。(本文来源于《电子元件与材料》期刊2014年03期)

杨利利,李霖[9](2013)在《基于反向耦合线的超宽阻带带阻滤波器》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了一种全新的超宽阻带带阻滤波器结构。该结构由一段加载开路传输线的反向耦合传输线和一对开路传输线并联构成。理论分析表明,通过适当设置电路参数,该滤波器可以产生多个传输零点,构成一个具有高选择性高抑制性的宽带带阻滤波器。通过改变滤波器中的电路参数,特别是其中传输线的特征阻抗,可以灵活地调整滤波器的阻带带宽、阻带衰减和通带性能。基于这一理论,设计了一种宽带带阻滤波器。测试结果表明,该滤波器不仅可以提供109.40%的20dB相对阻带带宽和过渡尖锐的阻带,更可以提供高达105.73%的25dB相对阻带带宽。(本文来源于《固体电子学研究与进展》期刊2013年06期)

辜良杰[10](2013)在《新型微带带阻滤波器设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射频通信系统中,若某频率干扰很强或需要在多个频率高衰减,仅使用带通滤波器的阻带不能满足系统要求,就需要使用一个或多个带阻滤波器进行抑制。经典微带带阻滤波器是谐振器长度近似为四分之一波长的带状线,当谐振频率较低时,器件体积就会比较庞大经典微带带阻滤波器的设计方法是低通原型综合法,该法从低通原型向带阻进行频率变换,由于各器件参数均固定在中心频率上,所以只适合窄带设计,不能适应宽带和多频段带阻的设计要求。本文在近年来微带带阻滤波器发展成果的基础之上,提出了本文的新型微带带阻滤波器的设计思路:因为带通和带阻滤波器有着一一对应关系,所以可以从带通到带阻进行直接变换得到带阻滤波器。我们可以对现有的带通结构进行拓扑变换,利用已有的带通滤波器结构设计相应的带阻滤波器。本文最后提出了两个新型微带带阻滤波器结构,分别是环形SIR加载开路支节线带阻滤波器和双指端耦合发夹型半波长带阻滤波器,经过HFSS和ADS软件仿真与优化:前者可实现以3.3GHz为中心频率,相对带宽为60%,插入损耗为0.4dB,传输的衰减峰值为28dB,并可通过简单结构变化实现多带阻的滤波器:后者可实现以8.0GHz为中心频率,相对带宽为76.7%,插入损耗约为0.6dB,具有多个阻带内传输零点,传输的衰减峰值为50dB的滤波器。两个滤波器均具有结构紧凑、加工简单、插入损耗低、阻带频带范围宽、阻带内高抑制的优点。(本文来源于《北京邮电大学》期刊2013-03-11)

微带带阻滤波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微带带阻滤波器能有效消除信号内的干扰,因此普遍使用在测试、通讯等系统中。随着通信系统的发展,不同的应用对微带带阻滤波器的性能也有不同的要求,如有的需要高带内抑制、有的需要低带外损耗、有的需要阻带边缘窄和有的需要更紧凑的结构等。因此,在不同应用场景或通信系统中对于微带带阻滤波器的性能要求不同,所以根据微带带阻滤波器不同的性能要求,出现了不同的微带带阻滤波器类型,如吸收式微带带阻滤波器,多频段微带带阻滤波器和宽阻带微带带阻滤波器等。本文分析了各种不同类型的微带带阻滤波器的基本原理、电路结构和设计步骤。针对带阻滤波器在不同的应用场景或者不同的通信系统中所需求的性能上的差别,本论文分别设计了一款基于微带耦合线的吸收式微带带阻滤波器,一款基于阶梯阻抗耦合线的宽阻带微带带阻滤波器,一款基于双模开环谐振器的四频段微带带阻滤波器和一款具有多个传输极点的双频段微带带阻滤波器。首先,介绍微带带阻滤波器设计相关的基本理论。先研究低通滤波器原型,然后介绍从低通滤波器原型到我们所要设计的微带带阻滤波器的变换关系。其次,本文设计了一款基于微带耦合线的吸收式微带带阻滤波器,一款基于阶梯阻抗耦合线的宽阻带微带带阻滤波器,一款基于双模开环谐振器的四频段微带带阻滤波器和一款具有多个传输极点的双频段微带带阻滤波器并详细介绍了它们的基本原理,设计方法和设计步骤。最后,将一款基于微带耦合线的吸收式带阻滤波器和一款具有多个传输极点的双频段带阻滤波器分别加工制作实物,实物测试结果与仿真结果基本吻合,滤波器实现了良好的性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微带带阻滤波器论文参考文献

[1].喇东升,胡贵江.半圆形谐振器双频带带阻滤波器的研制[J].安全与电磁兼容.2017

[2].符致铭.微带带阻滤波器的设计与实现[D].华中科技大学.2017

[3].陈俊驰.微带带阻滤波器的研究与设计[D].电子科技大学.2016

[4].尹彩霞.基于ADS微带短截线带阻滤波器的设计[J].电子世界.2015

[5].喇东升,刘奇.δ形缺陷结构双频带带阻滤波器研制[J].安全与电磁兼容.2015

[6].李学斌,郭建卓,韩宇南,戴琳.基于发夹型SIR的双频带带阻滤波器设计[C].第25届全国电磁兼容学术会议论文集.2015

[7].夏祖学,陈潇杰,薛强.基于对偶复合左右手传输线的紧凑微带带阻滤波器[C].2015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2015

[8].孔博,叶强.同轴腔体窄带带阻滤波器的研制[J].电子元件与材料.2014

[9].杨利利,李霖.基于反向耦合线的超宽阻带带阻滤波器[J].固体电子学研究与进展.2013

[10].辜良杰.新型微带带阻滤波器设计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3

标签:;  ;  ;  

微带带阻滤波器论文-喇东升,胡贵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