榕春早论文-洪映,康琳,谢赐恩

榕春早论文-洪映,康琳,谢赐恩

导读:本文包含了榕春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茶树良种,种下的,林祥,罗源县

榕春早论文文献综述

洪映,康琳,谢赐恩[1](2014)在《“榕春早”期盼春早到》一文中研究指出说起“榕春早”,也许并不为人所熟知,它是福州市唯一省级茶树良种,与武夷山大红袍同期通过品种审定。“大红袍”早已大红大紫,可“榕春早”虽有优良的品质,却未得到广泛种植。 榕城春天最早抽芽的茶 “榕春早”的故乡在罗源县中房镇沙坂村。可沙坂(本文来源于《福建日报》期刊2014-10-08)

许长同,郭雅玲,陈思聪,江月平,黄江[2](2011)在《茶树新品种‘榕春早’区域试验报告》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榕春早’茶树新品种的区域试验结果,阐述品种的植物学特征、生物学特性、主要农艺性状、抗逆性、鲜叶特征和适制性、鲜叶和制品茶的主要生化成分含量等。(本文来源于《中国园艺文摘》期刊2011年05期)

江月平,郭雅玲,黄江,陈思聪,许长同[3](2011)在《茶树新品种‘榕春早’主要农艺特性与栽培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榕春早’特早芽、芽密度高、育芽能力强、小乔木直立型、分枝位较高、分枝能力强、感炭疽病、受红蜘蛛为害等主要农艺性状,介绍建园、幼龄茶园及投产茶园的培育管理关键栽培技术。(本文来源于《中国园艺文摘》期刊2011年05期)

郭雅玲,李纪艳,刘汉炳,江月平,陈思聪[4](2011)在《茶树新品种“榕春早”适制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榕春早鲜叶为供试材料,按扁形绿茶工艺和功夫红茶工艺加工,采用化学分析和感官审评方法,评价榕春早适制性。结果表明:早春采制鲜叶加工扁形绿茶,以一芽一叶初展最好,香气具有清新花香的品种香,加工温度升高,具有栗香,滋味浓但微带苦,回甘,汤色嫩绿亮;叶底嫩绿微黄,主脉明显;夏季采制红茶,外形尚紧色泽乌润,香气具甜香,也有类似枣香型,滋味浓强度较好,汤色红亮,叶底红亮,稍平展。(本文来源于《茶叶科学技术》期刊2011年01期)

李纪艳[5](2009)在《榕春早的生物学特征与加工适制性》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通过对榕春早和福鼎大白茶的田间形态观察、鳞叶、鱼叶、芽下一二叁叶、不同地区的成熟叶片和花粉进行显微解剖和扫描电镜观察,以及对榕春早做成不同茶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榕春早为小乔木,树姿直立,小叶种,叶片着生状态为稍上斜或上斜,椭圆形,绿色,叶脉7~8对,叶面平,叶基近圆形,叶尖钝尖,叶缘微波或波,叶身内折,叶质硬,叶齿密,但深度浅。花萼绿色,无茸毛,萼片5~6枚,花冠直径2.7~3.2 cm,花朵白色,质地中,花瓣大多为7枚,子房有茸毛,花柱1.5~1.6 cm,柱头3裂,裂位中,雌蕊高,果实叁角形,直径2.5 cm,果皮厚度0.1 cm,种子半球形,棕色,直径1.3 cm,百粒重75.2 g。(2)榕春早、福鼎大白的鳞叶外表面有角质层,上下表皮的细胞皆是扁平的板状细胞,排列紧密,无细胞间隙。下表皮上有气孔。叶肉有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的分化。栅栏组织的细胞呈圆柱形,排列紧密,空隙较小,有1~2层,厚度为64.8μm。海绵组织的细胞呈不规则圆形,细胞间隙较小,叶肉中有硬化细胞,呈骨状。榕春早、福鼎大白的鱼叶下表皮皆具表皮毛。榕春早、福鼎大白的鱼叶下表皮的细胞皆是扁平的板状细胞,排列紧密,无细胞间隙。叶肉细胞分化出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栅栏组织呈细长圆柱形,有1~2层,海绵组织细胞形状不规则,排列稀疏。叶肉细胞中硬化细胞的形状为骨状。在扫描电镜下,榕春早和福鼎大白的鱼叶上下表皮皆有蜡质和角质;下表皮皆具皮毛,毛较稀;气孔器分化基本完全。上表皮皆不具表皮毛和气孔器。(3)榕春早和福鼎大白芽下第一叶的叶肉没有分化出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叶肉中优骨状的硬化细胞。芽下第二叶的叶肉已经分化出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海绵组织细胞排列较松散,细胞间隙大。芽下第叁叶的叶肉分化已经趋于完全,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明显,栅栏组织的细胞排列紧密,有2~3层,海绵组织的细胞排列松散,细胞间隙较大。叶肉中有骨状硬化细胞。(4)不同地区榕春早和福鼎大白的叶片解剖结构的栅栏组织一般是2~3层,细胞为圆柱形,排列紧密,石细胞形态为骨状。海绵组织细胞间隙大。但榕春早的叶片厚度、栅栏组织厚度、栅/海的比值大于福鼎大白,因此得出榕春早的抗寒性和抗旱性大于福鼎大白。扫描电镜下,榕春早的上表皮表面纹饰为覆瓦状,表面上有突起蜿蜒的脊,覆瓦状纹饰之间有凹点。福鼎大白的上表皮为覆瓦状大纹饰,每一个覆瓦纹饰之间界限清晰,有凹点,有突起的脊,且不具表皮附属物。两者下表皮的气孔有两种类型:正常气孔和异型气孔(即腺鳞),气孔周围的纹饰为小回旋状突起,有的有突起的脊。两者下表皮皆具具表皮毛和气孔。(5)榕春早的花粉粒大小为中型,一般为近扁球形,极轴平均长为49.5~51.8μm,赤道轴平均长为30.9~31.8μm,平均轴长40.2~41.6μm,极轴长/赤道轴长为1.60~1.66;极面观的轮廓为叁裂近圆形,萌发孔具3孔沟,孔沟的形状为长方形,纵向;孔沟的边缘不平,末端尖,沟壁上具颗粒,沟在极区不汇合;沟间距平均距离为22.8~26.7μm,两孔末平均距离为7.4~10.1μm。花粉壁上具有雕纹,拟网状,网眼形状不规则,网脊表面近光滑。福鼎大白的花粉粒为近扁球形,极轴平均长为47.0~51.1μm,赤道轴平均长为31.6~32.8μm,平均轴长39.7~41.6μm,极轴长/赤道轴长为1.51~1.59;极面观的轮廓为叁裂近圆形或近叁角形;萌发孔具3孔沟,孔沟的形状为近椭圆形,纵向;孔沟的边缘较平,沟在极区不汇合,将花粉分为叁个明显的沟间区和沟界极区,具沟膜,膜上有颗粒或颗粒不明显;沟间距平均距离为23.2~24.8μm,两孔末平均距离为9.2~11.3μm。花粉壁雕纹显着,拟网状,网脊表面近光滑。(6)榕春早早春采制扁形茶,形状以一芽一叶初展为好,可加工扁形,香气有一定程度的品种香,温度升高,也同样能产生栗香,滋味特点是浓但微带苦,回甘,汤色嫩绿亮,叶底嫩绿微黄,主脉明显。夏季采制红茶,外形尚紧色泽乌润,金毫稀少,香气具甜香,也有类似枣香型,滋味浓强度较好,汤色红亮,叶底红亮,稍平展。试制的乌龙茶样品有卷曲形和条形,总体看香气清纯,浓郁度不及茗科1号,滋味有滑爽感,但余味不明显。由于批量加工有限,还难于判定是否为乌龙茶适制性的品种。(本文来源于《福建农林大学》期刊2009-04-01)

榕春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介绍‘榕春早’茶树新品种的区域试验结果,阐述品种的植物学特征、生物学特性、主要农艺性状、抗逆性、鲜叶特征和适制性、鲜叶和制品茶的主要生化成分含量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榕春早论文参考文献

[1].洪映,康琳,谢赐恩.“榕春早”期盼春早到[N].福建日报.2014

[2].许长同,郭雅玲,陈思聪,江月平,黄江.茶树新品种‘榕春早’区域试验报告[J].中国园艺文摘.2011

[3].江月平,郭雅玲,黄江,陈思聪,许长同.茶树新品种‘榕春早’主要农艺特性与栽培技术[J].中国园艺文摘.2011

[4].郭雅玲,李纪艳,刘汉炳,江月平,陈思聪.茶树新品种“榕春早”适制性分析[J].茶叶科学技术.2011

[5].李纪艳.榕春早的生物学特征与加工适制性[D].福建农林大学.2009

标签:;  ;  ;  ;  

榕春早论文-洪映,康琳,谢赐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