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资源论文-孙敏

民俗资源论文-孙敏

导读:本文包含了民俗资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廉政文化,乡规民约,民间信仰,家风家训

民俗资源论文文献综述

孙敏[1](2019)在《桂林市传统民俗文化中的廉政文化资源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廉政文化是人们关于廉洁从政的认知、信仰、行为规范和与之相适应的生活方式与社会评价,是具体廉政行为在文化和观念上的客观反映。桂林作为国家首批历史文化名城,在四千多年的发展和演变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俗廉政文化资源。乡规民约的教化作用有助于培育良好社会风气;民间信仰中对鬼神的敬畏有利于约束腐败行为;家族文化中的家风家训能够涵养廉洁自律;接地气的民间文艺能够激浊扬清散播正能量。充分挖掘传统民俗文化中的廉政文化资源,利用民俗文化的独特内涵和丰富的表现形式,对于推动当代廉政文化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来源于《辽宁行政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毛凌云,金建雄[2](2019)在《娄底民俗文化资源旅游开发利用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娄底民俗文化资源丰富,建立适应新时代价值取向的甄选机制、满足大众旅游期待的再现机制、促进民俗文化旅游协同发展的创新机制,是推进娄底文化旅游产业提质升级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构建娄底特色旅游品牌的必然路径。(本文来源于《艺海》期刊2019年11期)

靳梓瑜[3](2019)在《山西民俗文化教育资源的挖掘与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山西地方民俗具备丰富的文化内涵,是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宝贵资源,深入挖掘地方民俗文化对加深大学生对地方民俗文化的了解、提升文化自信具有重要作用。在教学过程中,立足于地方应用型高校学生的特点,选取山西省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典型民俗文化事象作为授课内容,旨对如何利用地方传统民俗文化对大学生开展传统文化教育进行探索与思考。(本文来源于《现代职业教育》期刊2019年31期)

方奇[4](2019)在《民俗体育资源的课程化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课程化建设是有效保护和活态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途径和举措之一。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第叁十四条明文规定:"学校应当按照国务院教育主管部门的规定,开展相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民俗体育资源是指在民间风俗中积淀下来的、流传在广大人们群众中的、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的体育活动形态,可以成为体育课程的直接因素来源,它既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资源的基本涵盖内容,同时也是学校教育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福建是中国东南部海洋民俗文化重要的集中地,一直以来,"八闽"境内的许多学校对本地域民俗体育课程资源开发及优化做出了积极的尝试和努力,但相比而言,各学校的民俗体育课程化建设较西方竞技性体育略显弱势。本文综合理论研究和实践,主要探讨民俗体育资源的课程化系统及福建民俗体育资源课程化建设等问题,以期为福建省乃至全国"民俗体育进课堂"、"民俗体育资源教材化"的课程化推进提供一些理论参考。研究方法:本文采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和案例分析等研究方法,分析民俗体育资源课程化建设的理论问题。研究结果:一、民俗体育资源存在以"开发"作为前导链、以"实施"作为控制链、以"保障"作为辅佐链的课程化系统。二、在课程化子系统中,对课程化进行步骤性开发是首要任务。以福建为例:第一步,需进行资源收集,了解民俗民俗体育资源的存量现状,对民俗体育资源的存量摸底。通过前期调查和考证福建民间的众多历史传统民俗文化遗产,发现有近50余种民俗体育资源,分布于全闽九地市的60多个乡镇。第二步,对民俗存量资源进行整理,分析民俗体育资源的课程价值。福建丰富的民俗体育资源中,除了一些传统民俗武术资源(如金斗洋畲拳、五祖拳等)已经在学校推广以外,其余大部分资源还未能引起的足够重视。有必要针对这些资源中的运动素质、文化传承及课程特性进行课程价值化分析。第叁步,对具有课程价值的民俗体育资源进行转化。福建民俗体育资源的课程转化既要保证好民俗体育课程的整体开发质量,又要为维护好民俗体育资源的价值本源,需格外重视课程转化对于目标取向、内容定位、场域拓展、实践形式等核心要素的准确把握。叁、在课程化子系统中,注重民俗体育资源的具体实施是关键核心。课程化实施是引导课程资源形成预期化课程方案的具体过程,其目的是指导教学活动的实践执行,涉及到国家、地方、学校、课堂的不同层面。民俗体育资源的课程化实施意在将民俗体育课程方案落到实处,并付诸于实践。民俗体育资源的课程化实施需大致从实施策略、实施取向和实施模式叁个维度来进行考量。在实施策略方面,应在民俗体育资源的课程化实施初始,以自上而下策略开道推动,达到全体动员,普及重视的目的,同时鼓励自下而上策略的同步推进,集大家之所长,发挥有识之士的个体能动力量来试点布局。在民俗体育资源的课程化实施积累一定宝贵经验后,逐步向中间策略过渡,放权于课程化实施终端环节,分权于课程化具体实施的受益主体,形成策略引领的良性机制。在实施取向方面,民俗体育课程作为新兴推广课程,因其自身的特定性特点在实施初期适合运用直线型取向指导课程化实施过程,但随着民俗体育课程在学校体育的逐步普及,不断适应发展,按直线型、可调适型、创造型叁类价值取向的递进主线前行将是态势使然;此外,还需要求民俗体育课程根据特殊的实施策略进程选取相应的实施取向作为观念支撑,从而获得实施行为上的主动权。在实施模式方面,关键在于采取何种课程化实施策略和实施取向,从而配套形成措施的系列化。根据民俗体育资源课程化实施前期,伴随自上而下实施策略和直线型实施取向的引领情况,RDE课程化实施模式将会是首选。四、在课程化子系统中,配置民俗体育资源课程化配套保障是有效保证。民俗课程体系的完善建设离不开相应的课程保障模块来支撑。其中,人力保障是保障拥有足够的人力资源,主要指适用于开展民俗体育课程的民俗类体育教师(或技师)。物质保障是保障拥有充足的物质基础条件,主要指相关的民俗体育设施和器材等。制度保障是保障设计民俗体育课程化适用的相关制度措施。观念保障是保障促成社会、政府、学校和家长对于民俗体育课程开展的观念支持。可见,人力资源是民俗体育课程开展正常化的保障;物质基础是民俗体育课程开展有序化的保障;制度设计是民俗体育课程开展常态化的保障;观念支持是民俗体育课程开展全面化的保障。研究结论:民俗体育资源的课程化既是对民俗类体育资源"去糙取精"的课教改行为,更是挖掘富有民间风尚、地域风情及民族运动元素等文化内涵的实践教育行动。针对民俗体育资源进行的课程化建设,有利于凝练体育课程的文化精髓、优衡体育课程的教学要素配置、增效体育课程的教学组织实践,是聚合民族优秀传统价值观和民俗文化认同的应然之道。(本文来源于《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期刊2019-11-01)

王宗香,王书鹏[5](2019)在《青岛民俗文化资源与影视动画创新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国产动画中,民俗文化题材的作品成为大众备受瞩目的看点。青岛地区,历史悠久,凝聚了无数的神话故事以及民间传说,这都是当下影视动画创作的素材宝库。发掘青岛历史民俗文化,用流行表达方式带动民俗文化的传承;让有趣的民俗文化"活"起来、"动"起来;在创新中彰显青岛优秀民俗文化的时代价值,是当下青岛动漫创作者必须探究的重大课题,也是每一个青岛影视动漫人的责任。影视动画在对青岛民俗文化资源进行现代创作时,应结合现代流行文化符号,及现代人喜闻乐见的表达方式去表达民俗文化内容。着重于现代审美趋向下的角色塑造和现代情感表现下的视听语言,并在现代审美视角下对传统文化进行继承与传播。(本文来源于《艺术品鉴》期刊2019年30期)

吴亚亚[6](2019)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立足于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简要阐述民俗旅游资源的含义,同时结合当前乡村发展的实际情况,分析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实施为民俗旅游资源带来的优势。目前,因受个别原因所影响,导致民俗旅游资源在发展过程中仍存有部分问题,严重制约民俗资源有效开发与保护。本文针对改善民俗旅游资源发展现状,解决在民俗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其提供具有合理性、有效性的实施对策。(本文来源于《宿州教育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莫利民[7](2019)在《基于民俗文化资源的乡村旅游开发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与国民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质量与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旅游事业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因为区域性之间的不同,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有着诸多不同,从而衍生出很多民俗文化,而民俗文的不同越发加大,人们的好奇心理就被深入激发。基于此,本文浅谈了基于民俗文化资源的乡村旅游的开发,以期可以为相关行业带来启发。(本文来源于《农业经济》期刊2019年10期)

李敏[8](2019)在《“评价理论”视角下西安民俗旅游英文语篇中人际功能构建及态度资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西安省拥有十分丰富的民俗旅游资源,一直以来,西安省政府致力于对这类民俗旅游资源进行开发利用,但结合实际情况来看,其民俗旅游产业的发展十分缓慢,存在专业人才匮乏、创新发展不足、资源开发利用不够深入等多方面的问题。基于此,本文提出了新时期西安省民俗旅游产业发展的思路和对策,即加强宣传推广、深化区际合作、完善人才队伍建设、改进旅游规划等,最终实现文化和民俗旅游的融合发展。(本文来源于《当代旅游》期刊2019年10期)

柯志贤[9](2019)在《闽南民俗文化资源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长期以来,学界研究闽南民俗文化主要集中在历史文化学,而关于闽南民俗文化资源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研究却被忽略。闽南民俗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挖掘、整理闽南民俗文化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结合当前闽南民俗文化在高校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现状,通过校园文化、课程模式、精神教育等路径,实现资源转化,以探索和真正发挥闽南民俗文化资源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本文来源于《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雷婷,黄梦琼,张小林[10](2019)在《“乡村振兴”战略下湘西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民俗体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考察法、访谈法、逻辑分析法对"乡村振兴"战略下湘西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民俗体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现状进行分析,基于现状发现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效的优化路径,旨在保护、传承、开发湘西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民俗体育文化旅游资源,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助力乡村振兴计划。(本文来源于《内江科技》期刊2019年09期)

民俗资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娄底民俗文化资源丰富,建立适应新时代价值取向的甄选机制、满足大众旅游期待的再现机制、促进民俗文化旅游协同发展的创新机制,是推进娄底文化旅游产业提质升级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构建娄底特色旅游品牌的必然路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民俗资源论文参考文献

[1].孙敏.桂林市传统民俗文化中的廉政文化资源探析[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9

[2].毛凌云,金建雄.娄底民俗文化资源旅游开发利用机制研究[J].艺海.2019

[3].靳梓瑜.山西民俗文化教育资源的挖掘与思考[J].现代职业教育.2019

[4].方奇.民俗体育资源的课程化探究[C].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019

[5].王宗香,王书鹏.青岛民俗文化资源与影视动画创新策略研究[J].艺术品鉴.2019

[6].吴亚亚.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研究[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9

[7].莫利民.基于民俗文化资源的乡村旅游开发研究[J].农业经济.2019

[8].李敏.“评价理论”视角下西安民俗旅游英文语篇中人际功能构建及态度资源研究[J].当代旅游.2019

[9].柯志贤.闽南民俗文化资源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J].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9

[10].雷婷,黄梦琼,张小林.“乡村振兴”战略下湘西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民俗体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研究[J].内江科技.2019

标签:;  ;  ;  ;  

民俗资源论文-孙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