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代喹啉锌配合物论文-吕妍

取代喹啉锌配合物论文-吕妍

导读:本文包含了取代喹啉锌配合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有机电致发光材料,2-[2-(4-苯甲酸甲酯)乙烯基]-8-羟基喹啉,2-[2-(4-苯甲酸)乙烯基]-8-羟基喹啉,晶体结构

取代喹啉锌配合物论文文献综述

吕妍[1](2014)在《2-取代-8-羟基喹啉衍生物及其锌—稀土双金属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及荧光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8-羟基喹啉为配位体的有机金属配合物被广泛应用到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具有发光效率和亮度高、成膜性好、玻璃化温度高、合成工艺简单等特点。自1987年美国的C. W. Tang首次报到利用8-羟基喹啉铝制作成发绿光的双层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LED)以来,在十几年的发展历史中,以8-羟基喹啉为配体的有机金属配合物一直是最理想的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参考国内外相关文献报道结合其它8-羟基喹啉类配体的合成方法,我们选择在2-甲基-8-羟基喹啉的2位上引入一个大共轭取代基以改变最高占有轨道(HOMO)与最低空轨道(LUMO)间的能隙差,从而改变配合物的发光波长。8-羟基喹啉类配合物与本身发光效率较低的稀土离子配位,一种发光机制是配体受到了稀土中心离子的微扰而发光;另一种发光机制是配体敏化稀土离子产生电荷转移跃迁而发光。我们设计把具有10个π电子的喹啉环通过双键连接上具有6个π电子的苯环,形成一个更大的共轭体系。配合物的共轭性增加,π-π*电子的跃迁更容易产生,分子的平面刚性增强,分子不易变形,发生无辐射跃迁回到基态的几率大大减少。本论文以2-甲基-8-羟基喹啉为原料合成出了2-[2-(4-苯甲酸甲酯)乙烯基]-8-羟基喹啉和2-[2-(4-苯甲酸)乙烯基]-8-羟基喹啉两种新配体和13种配合物,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并测定他们的荧光性质和荧光寿命。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以2-甲基-8-羟基喹啉和对甲酰基苯甲酸甲酯为原料,自行设计合成了两种未见报道的2-[2-(4-苯甲酸甲酯)乙烯基]-8-羟基喹啉(HQ1)和2-[2-(4-苯甲酸)乙烯基]-8-羟基喹啉(H2Q2)配体,通过核磁共振谱、红外光谱对配体进行了表征,用单晶X-射线衍射方法测定了配体的晶体结构。以2-[2-(4-苯甲酸甲酯)乙烯基]-8-羟基喹啉为配体,稀土硝酸盐为金属源,通过溶液法合成了8种组成和结构相似,但荧光性能不同的新型配合物[Ln(NO3)3(Qi)2](Ln=Sm, Eu, Gd, Tb, Dy, Nd, Tm, Yb)。以2-[2-(4-苯甲酸)乙烯基]-8-羟基喹啉配体为配体,先加入醋酸锌反应,然后再和稀土硝酸盐反应合成了双金属的5种配合物[ZnLnNO3(Q2)2]-2H2O(Ln=Sm, Eu, Gd, Tb, Dy),形成双金属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容量分析、摩尔电导和热重分析对13种配合物结构进行表征,初步确定配合物的组成,并推断配合物可能的结构。2、8-羟基喹啉衍生物是很好的发光材料,本文主要研究了其发光性质,测定了在200nm-800nm波长下的荧光光谱,2-[2-(4-苯甲酸甲酯)乙烯基]-8-羟基喹啉在580nm处发黄色的光,加入了稀土离子之后,配体受到了稀土中心离子的微扰而发光,发光强度大大增强;2-[2-(4-苯甲酸)乙烯基]-8-羟基喹啉在620nm处发红色的光,加入了金属离子Zn2+之后发光强度有所增强,再加入了稀土金属,发光强度更强了,发光机制也是中心离子的微扰配体而发光。13种配合物的荧光寿命都在104ns左右,与同类性能的化合物荧光寿命相比在同一数量级,属于优良的荧光材料。(本文来源于《浙江师范大学》期刊2014-05-18)

袁国赞,荣露露,乔雪龙,夏银盼,郭婷[2](2013)在《2-取代-8-羟基喹啉配体及其双核锌配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和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8-羟基喹哪啶为起始原料,通过两步反应合成出一种新型的2-取代-8-羟基喹啉配体(E)-2-[2-(4-甲氧苯基)乙烯基]-8-羟基喹啉(HL),并用核磁共振(NMR),液质联用(LC-MS),元素分析(EA)和X-射线单晶衍射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利用溶剂热法,Zn(Ⅱ)离子与HL配位得到一种晶态配合物[Zn2L4](1),单晶X-射线衍射分析其结构是以双核Zn(Ⅱ)作为基本构建单元,利用π…π芳香堆积和非经典C-H…O氢键以及C-H…π3种分子间相互作用,进而形成一个叁维的超分子结构;采用荧光和紫外光谱手段对配体HL和Zn(Ⅱ)离子在溶液中的配位行为进行了研究;此外我们还对配体及其双核锌配合物的固相光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化合物1的发射波长相对配体发生红移,并发出黄色光。(本文来源于《无机化学学报》期刊2013年08期)

陈艳芳,骆开均,苏祎伟,邓先平,朱卫国[3](2013)在《以5-取代-8-羟基喹啉和2-苯基吡啶为配体的金属铱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光致、电致发光性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在8-羟基喹啉的5位上引入氨基和取代的苯基,合成了系列二-[2-苯基吡啶(C^N)][5-取代-8-羟基喹啉(N^O)]铱(Ⅲ)配合物((C^N)2IrQ).这里CN代表2-苯基吡啶,Q代表5-取代-8-羟基喹啉.通过1HNMR、13CNMR、MS、元素分析、单晶X-衍射等对配合物的化学和晶体结构进行了表征.利用循环伏安、UV-Vis、光致和电致发光光谱等对它们的光物理性质进行了表征.热重分析表明苯环上的取代基对配合物热稳定性有很大影响.常温下,几种5-取代苯基喹啉铱配合物的溶液和固体产生红色磷光发射,光致发光(PL)光谱在666和687nm附近出现两个强度基本相等的发射峰.配合物的发光性质主要受喹啉环和5位苯基的影响,苯环上的取代基团对配合物的发光性质影响不大.而5-氨基喹啉铱配合物PL光谱的最大发射峰在550nm,其PL光谱主要受2-苯基吡啶的影响.将配合物二-[2-苯基吡啶(C^N)][5-(4-甲氧基苯基)-8-羟基喹啉(N^O)]铱(Ⅲ)(7b)掺杂在聚2,7-(9,9-二辛基)芴(PFO)和30%(质量分数)的2-对叔丁基苯基-5-对联苯基-1,3,4-口恶二唑(PBD)的主体材料中,制备了聚合物发光器件(OLED),器件电致发光(EL)光谱的发射峰在672nm处,18V时最大亮度为350cd/m2,在电压14V时CIE色坐标值为(0.61,0.33),是一红光OLED器件.(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化学》期刊2013年07期)

孙春燕[4](2013)在《基于2位取代喹啉的浓(Ⅲ)金属配合物的合成与光电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LED)目前可应用于照明、全色显示、平板显示的背景源等领域,因具有低功耗、响应时间短、宽视角、自发光等优点而成为研究的热点。有机电致发光材料种类繁多,选择范围大,发光颜色丰富。其中,喹啉体系金属配合物具有传输性能好、真空成膜性好、量子效率高、稳定性好、光色可调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OLED中。8-羟基喹啉铝、8-羟基喹啉镓、8-羟基喹啉锌等是众所周知的荧光材料,喹啉及其衍生物的铱配合物也被广泛应用于磷光铱配合物中。与荧光材料相比,基于磷光材料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具有更大的优势。在磷光金属配合物中,由于重金属原子的引入,金属与配体之间将产生较强的自旋轨道耦合,理论上内量子效率可达到100%。其中,铱金属配合物的自旋轨道现象最为明显,室温下具有较强的磷光。目前,喹啉体系铱配合物的光谱集中在深红光、橙光范围,而570nm之前的黄、绿、蓝光谱范围的喹啉及其衍生物的铱配合物则研究较少。因此,喹啉体系铱配合物材料可涉光谱较窄。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设计合成六种基于2位取代的喹啉配体,通过在配体中引入电子云密度小且含氮的吡啶唑类,实现其铱配合物的光谱蓝移,目的是实现喹啉体系铱配合物的黄光、绿光更宽范围的发射。已报道的Ir(2-phq)3为红光磷光材料,发射波长在600nm,我们想要将红光材料蓝移实现橙光发射,通过引入共轭程度较小的1-苯基吡唑(ppzH)为主配体,4-甲基-2-苯基喹啉(tbqH)为辅助配体合成了黄光磷光铱配合物二(1-苯基吡唑)(4-甲基-2-苯基喹啉)合铱(Ⅲ)((ppz)2Ir(tbq)),发射波长在575nm。通过改变、调节辅助配体的结构,将辅助配体中苯环(tbqH)换成噻吩(tpqH)、吡啶(tdqH)、嘧啶(tmqH)等,获得了一系列磷光材料,实现了发光波长从558到619nm光色可调的磷光发射。目标产物经柱层析提纯后用氢核磁谱、单晶解析确定其结构;并用紫外分光光度计、荧光光度计测试了目标产物在CH2Cl2中的光物理性质,二(1-苯基吡唑)(4-甲基-2-(2-噻吩)喹啉)合铱(Ⅲ)(ppz)2Ir(tpq)的发射峰在590和619nm处,二(1-苯基吡唑)(4-甲基-2-(5-嘧啶)喹啉)氯合铱(Ⅲ)(ppz)2Ir(tmq)的发射峰在558nm,其它四种材料二(1-苯基吡唑)(4-甲基-2-苯基喹啉)合铱(Ⅲ)(ppz)2Ir(tbq)、二(1-苯基吡唑)(4-甲基-2-(4-吡啶)喹啉)氯合铱(Ⅲ)(ppz)2Ir(tdq)、二(2-苯基吡啶)(4-甲基-2-(4-吡啶)喹啉)氯合铱(Ⅲ)(ppy)2Ir(tdq)、二(2-苯基吡啶)(4-甲基-2-(5-嘧啶)喹啉)氯合铱(Ⅲ)(ppy)2Ir(tmq)的发射峰介于558-594nm之间。在不同取代基形成的铱配合物(ppz)2Ir(tpq)、(ppz)2Ir(tbq)、(ppz)2Ir(tdq)、(ppz)2Ir(tmq)中,随取代基团噻吩、苯环、吡啶、嘧啶依次的变化,电子云密度逐渐减少,引起了发射波长依次蓝移。循环伏安曲线显示,铱配合物出现了可逆的氧化还原峰,并由氧化还原电势计算得到铱配合物(ppz)2Ir(tpq)、(ppz)2Ir(tbq)、(ppz)2Ir(tdq)、(ppy)2Ir(tdq)、(ppz)2Ir(tmq)、(ppy)2Ir(tmq)的能级带隙(Eg)依次为2.21、2.52、2.42、2.47、2.64和2.48eV;以铱配合物为发光层,掺杂在主体材料CBP中,设计了器件结构,ITO/NPB(40nm)/CBP:铱配合物8wt%(30nm)/Bphen(40nm)TPBi(40nm)/LiF(1nm)/Al(200nm)。磷光铱配合物表现出了较好的发光性能,(ppz)2Ir(tdq)、(ppy)2Ir(tdq)的EL谱发射峰为510和540nm,实现了喹啉体系铱配合物的绿光范围的发射,(ppy)2Ir(tdq)制备的器件启亮电压4.5eV,亮度达到最大亮度为26650cd/m2,最大电流效率可达16.76cd/A。实验发现单齿配体铱配合物(ppz)2Ir(tdq)、(ppy)2Ir(tdq)、(ppz)2Ir(tmq)、(ppy)2Ir(tmq)四种材料的反应条件温和(70℃)、产率高。PL谱与器件的EL谱峰有较大差异,并且具有强的溶剂化效应。电致发光性能良好,亮度高,效率较大。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和机理,正在进一步研究中。(本文来源于《太原理工大学》期刊2013-05-01)

张成路,曲瑞峰,高丽娜,徐德青,赵宝成[5](2013)在《新型2-取代8-羟基喹啉衍生物金属铝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光物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设计合成了2-[(2′-二茂铁基)-乙烯基]-8-羟基喹啉(1)、2-[(2′-BINOL基)-乙烯基]-8-羟基喹啉(2)及其金属铝配合物3和4.通过红外光谱(IR)和核磁共振谱(1 H NMR)等波谱测试技术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成功实现了目标化合物的合成;通过电子吸收光谱(UV-Vis-NIR)及荧光光谱(EP)对配体1、2以及配合物3、4进行了光物理性质研究.结果显示配体2对Al 3+离子具有强的选择识别功能,有望成为优良的离子识别添加剂;而配合物3在480nm处发出强蓝光,有望成为一种优良的蓝色电致发光材料.(本文来源于《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3年01期)

张培全,曾和平[6](2013)在《2-乙烯基取代的8-羟基喹啉衍生物锌配合物的合成与光学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设计合成了8-羟基喹啉衍生物5以及它的金属锌配合物6,经质谱(MS)、元素分析(EA)、红外光谱(IR)、紫外光谱(UV)、核磁共振氢谱(1HNMR)进行了表征,同时测定了化合物6在365 nm处的发光图和热重分析。结果表明,化合物6在365 nm的光照射下,能够发出橙红色的光,同时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本文来源于《广东化工》期刊2013年02期)

戴立立[7](2012)在《2位取代8-羟基喹啉金属配合物的合成及光学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LED)具有视角宽、功耗低、响应速度快、发光亮度和发光效率高、能实现全色显示等优点,备受科学界和产业界的广泛重视。目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研究已经取得较大进展,但开发新材料、进行机理研究以进一步提高器件的性能仍是各国研究人员需要努力的方向。蓝光与黄光复合实现白光发射是制备白光OLED的一个重要方法,且比红、绿、蓝叁基色发光器件经济且高效,因此黄光OLED的研发成为了当前的热点。8-羟基喹啉金属配合物及其衍生物具有很好的热稳定性和发光亮度,是优良的电子传输材料和发光材料。本文通过对配体作适当的化学修饰,改变2-位上取代基团的吸电子或给电子性质,可以改变喹啉配合物的HOMO与最低未占据分子轨道LUMO之间的能隙,引起配合物在激发态的系间窜跃速度、内转化速度、发射衰减速度等性质的变化,从而改变它们的发光性质。本文设计合成10种新型的含氟、叁氟甲基、硝基、氯取代的8-羟基喹啉衍生物配体及其相应的锌配合物。产物经HNMR、IR、MS进行了结构表征,其中得到了2个化合物单晶结构。经TGA、熔点测试测定了他们的物理性质。通过紫外滴定模拟了金属锌与配体的配位过程。研究了氟、叁氟甲基、硝基、氯等取代基及其邻、间、对位置的不同对金属锌配合物发光波长的影响。测定了化合物常温下的荧光性能,荧光光谱研究显示取代基及其位置的改变可以调控8-羟基喹啉锌配合物的发光性质,且如预期结果得到了蓝黄光荧光材料。(本文来源于《广东工业大学》期刊2012-05-01)

陈艳芳[8](2012)在《系列5-取代苯基-8-羟基喹啉和菲衍生物为主配体的环金属铱配合物的合成及其红色和近红外发光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8-羟基喹啉金属配合物具有良好发光性能、成膜性、无角度依赖、驱动电压低等优点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在军事、工业、日常生活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近红外发光材料在医疗、生物传感器、通讯等都方面有着重要的用途,有机近红外发光材料有着稀土配合物和有机离子染料这两类近红外材料不可替代的优点而成为一类新兴的近红外发光材料。本文合成了系列8-羟基喹啉衍生物为主配体的环金属铱配合物红光磷光材料。通过在8-羟基喹啉的5位上引入苯环衍生物,以此来调节配合物的发射波长,合成了系列双-2-苯基吡啶(C^N)-5-取代苯基-8-羟基喹啉(N^O)的铱(Ⅲ)配合物((C^N)2IrQp)。这里C^N代表环金属配体,即2-苯基吡啶;Qp代表5-取代苯基-8-羟基喹啉。通过1HNMR、13CNMR、MS、热分析、UV-VIS和光致发光光谱等对它们的化学结构、热稳定性和光物理性质进行了表征。通过循环伏安测试了配合物的氧化电位,并结合紫外吸收计算了配合物的能隙Eg。与文献报道的8-羟基喹啉铱配合物不同的是,在常温下,本文合成的大多数双-2-苯基吡啶(C^N)-5-取代苯基-8-羟基喹啉(N^O)的铱(Ⅲ)配合物在脱气四氢呋喃(THF)溶液中均产生红色磷光发射,在666和687nm处出现两个强度基本相等的结构发射峰。同时发现配合物的吸收和发射性质主要受喹啉环上5位取代苯基的影响,而苯环上的取代基团对配合物的光物理性质影响不大。若8-羟基喹啉的5位上被氨基取代时,发射波长则发生蓝移,而以10-羟基苯并喹啉为主配体时,发射波长也会发生蓝移。由于此类配合物能够在常温下发光,因此它们有望成为一类新的红光磷光材料。本文还合成了系列以菲衍生物为主配体的铱配合物,并对该系列的配合物做了结构和性能的测试。通过光致发光(PL)光谱测试,该系列配合物的发射波长在近红外发光波长范围,分别在690nm和703nm,并且半峰宽比较窄(56nm,58nm),也就是说发光纯度高;TGA测试结果显示该系列配合物的热稳定性也较好。该系列的铱配合物有望成为一类新的有机近红外发光材料。本文工作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的:(1)合成了系列8-羟基喹啉衍生物为主配体的环金属铱配合物;(2)合成了系列菲衍生物为主配体的环金属铱配合物;(3)对这两个系列的配合物进行了结构和性能的测试;(4)系统分析了配合物结构与光物理性质的关系。(本文来源于《四川师范大学》期刊2012-03-23)

张建坡,金丽[9](2011)在《取代基效应对锇(Ⅱ)羟基喹啉配合物结构和光谱性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从理论上研究了一系列[Os(CO)3(tfa)(O^N)](tfa=叁氟乙酸;O^N=5-氟-羟基喹啉(1),羟基喹啉(2)和2-甲基-羟基喹啉(3))配合物的结构和光谱特征.分别采用B3LYP/LANL2DZ和C IS/LANL2DZ方法优化了它们的基态和激发态结构.计算得到的Os-C、Os-N和Os-O基态键长和相应实验值符合得较好.激发态下,Os-C键长增加了0.04~0.06,而Os-O和Os-N键长缩短了大约0.004~0.02.在TD-DFT和PCM计算水平下,得到1-3的最低能吸收和发射分别出现在444(1)、431(2)、446(3)和679(1)、638(2)、646(3)nm.3个配合物的最高占据分子轨道和最低空轨道主要表现为O^N配体的π和π*轨道特征,所以它们的最低能吸收和发射归属于π-π*电荷跃迁,并混有少量的LLCT和MLCT微扰.这显示出,此类配合物的吸收和发射主要受辅助O^N配体成份控制.(本文来源于《吉林化工学院学报》期刊2011年05期)

戴立立,霍延平,黄宝华[10](2010)在《硝基苯2位取代8-羟基喹啉锌配合物的合成及光学性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许多研究表明8-羟基喹啉是一个良好的发光性材料,在8-羟基喹啉环上引入不同的功能团可以调控其相应锌配合物的发光颜色。本文在2位上引入硝基苯基团,设计合成了2-(4-硝基苯-乙烯基)-8-羟基喹啉(1)和2-(3-硝基苯-乙烯基)-8-羟基喹啉(2)及其各自的锌配合物(3)、(4)四个新化合物;利用UV、荧光等分析其结构及研究其反应;紫外光谱显示化合物3和4的λmax分别是340nm和305nm。(本文来源于《合成化学》期刊2010年S1期)

取代喹啉锌配合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以8-羟基喹哪啶为起始原料,通过两步反应合成出一种新型的2-取代-8-羟基喹啉配体(E)-2-[2-(4-甲氧苯基)乙烯基]-8-羟基喹啉(HL),并用核磁共振(NMR),液质联用(LC-MS),元素分析(EA)和X-射线单晶衍射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利用溶剂热法,Zn(Ⅱ)离子与HL配位得到一种晶态配合物[Zn2L4](1),单晶X-射线衍射分析其结构是以双核Zn(Ⅱ)作为基本构建单元,利用π…π芳香堆积和非经典C-H…O氢键以及C-H…π3种分子间相互作用,进而形成一个叁维的超分子结构;采用荧光和紫外光谱手段对配体HL和Zn(Ⅱ)离子在溶液中的配位行为进行了研究;此外我们还对配体及其双核锌配合物的固相光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化合物1的发射波长相对配体发生红移,并发出黄色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取代喹啉锌配合物论文参考文献

[1].吕妍.2-取代-8-羟基喹啉衍生物及其锌—稀土双金属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及荧光性能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4

[2].袁国赞,荣露露,乔雪龙,夏银盼,郭婷.2-取代-8-羟基喹啉配体及其双核锌配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和性能研究[J].无机化学学报.2013

[3].陈艳芳,骆开均,苏祎伟,邓先平,朱卫国.以5-取代-8-羟基喹啉和2-苯基吡啶为配体的金属铱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光致、电致发光性质[J].中国科学:化学.2013

[4].孙春燕.基于2位取代喹啉的浓(Ⅲ)金属配合物的合成与光电性能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3

[5].张成路,曲瑞峰,高丽娜,徐德青,赵宝成.新型2-取代8-羟基喹啉衍生物金属铝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光物理研究[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

[6].张培全,曾和平.2-乙烯基取代的8-羟基喹啉衍生物锌配合物的合成与光学特性[J].广东化工.2013

[7].戴立立.2位取代8-羟基喹啉金属配合物的合成及光学性能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2

[8].陈艳芳.系列5-取代苯基-8-羟基喹啉和菲衍生物为主配体的环金属铱配合物的合成及其红色和近红外发光性能[D].四川师范大学.2012

[9].张建坡,金丽.取代基效应对锇(Ⅱ)羟基喹啉配合物结构和光谱性质的影响[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11

[10].戴立立,霍延平,黄宝华.硝基苯2位取代8-羟基喹啉锌配合物的合成及光学性质研究[J].合成化学.2010

标签:;  ;  ;  ;  

取代喹啉锌配合物论文-吕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