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丝郁金论文-刘雯雪

黄丝郁金论文-刘雯雪

导读:本文包含了黄丝郁金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等级标准,含量测定,黄丝郁金,抗炎作用

黄丝郁金论文文献综述

刘雯雪[1](2019)在《中药黄丝郁金的质量控制及其抗炎活性的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黄丝郁金为姜科植物姜黄Curcuma longaL.的干燥块根,具有活血止痛,行气解郁,清心凉血,利胆退黄的功效,其主要分布在四川的双流、崇州、温江、新津及犍为等地,是四川道地药材。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黄丝郁金具有抗肿瘤、抗炎、活血化瘀、止血、降脂、抗氧化、解热、镇痛、保肝等药理作用。目的:《中国药典》(2015年版)规定了黄丝郁金的性状、鉴别、水分和总灰分检查,欠缺浸出物、含量测定、指纹图谱和安全性检查等相关内容,不利于黄丝郁金的质量控制,因此建立一个较全面、合理的质量标准十分必要,为黄丝郁金质量标准的完善提供依据。方法:1、以二氯甲烷-甲醇-甲酸(12:0.5:0.1)为展开剂,采用薄层色谱法(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TLC)鉴别黄丝郁金药材;分别采用甲苯法和总灰分测定法对黄丝郁金的水分和总灰分进行检查;采用醇溶性浸出物测定法,并选择稀乙醇为溶剂对黄丝郁金的浸出物进行测定;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测定黄丝郁金药材中的挥发油的含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同时测定黄丝郁金中姜黄素、去甲氧基姜黄素和双去甲氧基姜黄素的含量,并进行方法学考察;采用气相色谱法(Gas Chromatography,GC)结合相似度评价、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叁种方法建立黄丝郁金挥发油的指纹图谱,为黄丝郁金药材质量标准的改进提供参考。2、采用电感称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Mass Spectrometry,ICP-MS)测定黄丝郁金药材中的铅、镉、汞、砷、铜5种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同时采用GC检测黄丝郁金药材中总六六六、总滴滴涕、五氯硝基苯、六氯苯、七氯、顺式环氧七氯、反式环氧七氯、艾氏剂、顺式氯丹、反式氯丹和氧化氯丹等有机氯农药的残留量,对黄丝郁金药材的安全性进行评价。3、在传统郁金药材分级的基础上,结合现代评价方法,对黄丝郁金进行综合评价,初步拟定其等级标准。4、本实验通过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炎症模型,采用预防性作用模式和治疗性作用模式对黄丝郁金水提物的抗炎活性进行初步研究。预防性作用模式即先用不同浓度黄丝郁金水提物对RAW264.7细胞预处理,再以LPS诱导;治疗性作用模式即先用LPS诱导,再以不同浓度黄丝郁金水提物对RAW264.7细胞处理;在不同实验暴露终点,检测各组上清液中的NO浓度。结果:1、薄层色谱法鉴别实验中,展开剂二氯甲烷-甲醇-甲酸(12:0.5:0.1)能较好地将黄丝郁金中姜黄素、去甲氧基姜黄素和双去甲氧基姜黄素分离。采用甲苯法对黄丝郁金的水分进行检查,并采用总灰分测定法对黄丝郁金的总灰分进行测定,所有批次的样本均符合药典规定。采用醇溶性浸出物测定法,并选择稀乙醇为溶剂对黄丝郁金的浸出物进行测定,建议黄丝郁金醇溶性浸出物不得少于11.0%。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测定黄丝郁金药材中挥发油的含量,实验中考察了提取时间和料液比,最终确定12.5倍水量并保持微沸5 h即可将挥发油提取完全,建议黄丝郁金药材含挥发油不得少于2.0%(mL/g)。建立了黄丝郁金中叁种有效成分姜黄素、去甲氧基姜黄素、双去甲氧基姜黄素的HPLC含量测定方法,并利用该方法测定了 32批四川不同产地黄丝郁金药材中的3种成分的含量,结果姜黄素、去甲氧基姜黄素和双去甲氧基姜黄素的含量分别在0.223~2.753mg/g、0.059~0.564mg/g、0.018~0.595mg/g。方法学考察结果表明,该方法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和加样回收实验均符合中国药典相关规定,可作为黄丝郁金中姜黄素、去甲氧基姜黄素、双去甲氧基姜黄素叁种成分含量测定方法。建立了黄丝郁金药材挥发油的气相色谱指纹图谱,确定了 20个共有特征峰,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指认出萜品油烯、β-石竹烯、(E)-β-金合欢烯、α-姜黄烯、α-姜烯、β-红没药烯、,β-倍半水芹烯、姜黄新酮、(6R,7R)-Bisabolone、(E)-αα-Atlantone等10个共有峰,采用相似度评价、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3种方法对32批黄丝郁金药材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叁种分析方法的结果一致,可相互验证。分析结果显示,32批次黄丝郁金药材中有27批指纹图谱相似度在0.80以上,相似度在0.98以上的的药材占78.13%,说明不同产地的黄丝郁金药材质量比较一致,但也有个别批次药材质量有较大差异。2、在安全性方面,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黄丝郁金药材中的铅、镉、汞、砷、铜5种重金属元素的含量,结果显示,19批四川不同产区的黄丝郁金的Hg、As、Cu重金属元素均低于《药用植物及制剂进出口绿色行业标准》(WM2-2001)中对药用植物规定的重金属限量,S2样本中Pb元素达到了 11.21 mg/kg,并且其中10批黄丝郁金样本存在Cd元素微量超标,因此建议黄丝郁金药材种植基地应严格检测Pb和Cd元素的含量;同时采用气相色谱法检测黄丝郁金药材中总六六六、总滴滴涕、五氯硝基苯、六氯苯、七氯、顺式环氧七氯、反式环氧七氯、艾氏剂、顺式氯丹、反式氯丹和氧化氯丹等有机氯农药的残留量,结果显示32批样品中均未检测出上述农药残留,表明样品均合格。3、在传统郁金药材分级的基础上,结合现代评价方法,对黄丝郁金进行综合评价,根据黄丝郁金药材的浸出物、挥发油、姜黄素、去甲氧基姜黄素、双去甲氧基姜黄素的含量划分为两个等级,以浸出物含量不少于11%,挥发油不少于2.0%,姜黄素类成分不少于0.10%的黄丝郁金为一等品,以浸出物含量少于11%,挥发油少于2.0%,姜黄素类成分少于0.10%的黄丝郁金为二等品,初步拟定其等级标准。4、本实验首次在细胞模型上对黄丝郁金水提物的抗炎作用进行初步研究,通过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炎症模型,以一氧化氮的分泌量为指标,初步探讨黄丝郁金水提物的预防性和治疗性抗炎活性,结果表明,2000μg/mL的黄丝郁金水提物给药24h对细胞没有明显的毒性。在预防性抗炎作用模式中,2000μg/mL的黄丝郁金水提物给药24 h后能明显抑制NO释放量,抑制率可达31.69%;在治疗性抗炎作用模式中,当LPS诱导3h时,2000μg/mL的黄丝郁金水提物给药24h后能明显抑制NO释放量,抑制率为31.76%;当LPS诱导6h时,2000μμg/mL的黄丝郁金水提物给药3h后能明显抑制NO释放量,抑制率为21.52%;说明黄丝郁金水提物对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具有一定的预防性和治疗性抗炎作用。结论:本实验首先按照《中国药典》(2015年版)项下的相关规定对黄丝郁金进行水分和总灰分检查,在药典的基础上增加了浸出物测定、挥发油含量测定、叁种姜黄素类活性成分含量测定、挥发油指纹图谱的方法,并对其进行安全性检查,旨在为黄丝郁金质量控制提供较为全面、有效的评价方法;在传统郁金药材分级的基础上,结合现代评价方法,对黄丝郁金进行综合评价,初步拟定其分级标准,以便保证市场上流通的黄丝郁金药材的质量;黄丝郁金对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炎症具有一定的预防性和治疗性抗炎作用,为黄丝郁金药材的研究及进一步合理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北京中医药大学》期刊2019-05-01)

刘雯雪,王昭懿,赵崇军,李二文,刘新[2](2018)在《黄丝郁金挥发油含量测定及指纹图谱的建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18批黄丝郁金挥发油含量及指纹图谱,为黄丝郁金药材质量控制标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并测定挥发油含量,同时采用气相色谱(GC)法建立了黄丝郁金挥发油指纹图谱,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确定指纹图谱特征峰,采用相似度评价、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3种方法对18批黄丝郁金药材指纹图谱进行研究。结果建立了黄丝郁金药材的GC指纹图谱,确定了22个共有峰;通过相似度评价、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可知不同批次黄丝郁金的指纹图谱既有相似性,又有其特征性,不同产区间和同一产区内药材均有一定差异。结论该方法为黄丝郁金药材的质量控制提供了较为全面、有效的评价方法。(本文来源于《中草药》期刊2018年24期)

赵永峰,陈志敏,权亮,周海婷,李文兵[3](2018)在《多指标层次分析法结合D-最优设计响应面法优化黄丝郁金酒炙工艺》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优选酒炙黄丝郁金的炮制工艺。方法:HPLC法同时测定姜黄素、去甲氧基姜黄素、双去甲氧基姜黄素的含量。以层次分析法(AHP)结合D-最优设计响应面法考察加酒量、炒制时间、炒制温度对酒炙郁金炮制工艺的影响。结果:黄丝郁金最优酒炙工艺为每100g黄丝郁金加10mL黄酒,待酒吸尽后于112℃炒制15min。结论:酒炙黄丝郁金的炮制工艺稳定可行,为郁金酒炙工艺提供了依据。(本文来源于《亚太传统医药》期刊2018年05期)

权亮,赵永峰,陈志敏,周海婷,李文兵[4](2018)在《基于信息熵赋值法的正交联用Box-Behnken设计-响应面法优化黄丝郁金醋炙工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基于信息熵赋权法的正交联用Box-Behnken设计-响应面法(BBD-RSM)优化黄丝郁金醋炙工艺,优化其醋制炮制工艺。方法以HPLC法测定醋郁金中姜黄素、去甲氧基姜黄素和双去甲氧基姜黄素的量,作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试验考察米醋用量、闷润时间、炒制温度、炒制时间对黄丝郁金醋炙工艺的影响;在正交试验的基础上,进一步采用BBD-RSM考察闷润时间、炒制温度和炒制时间对该炮制工艺的影响。结果正交试验确定的黄丝郁金最佳醋炙工艺为加入10%米醋,拌匀闷润10 min,炒制温度130℃,炒制10 min;BBD-RSM确定最佳炮制工艺为闷润时间12 min,炒制温度150℃,炒制时间8 min。验证实验结果表明该工艺条件重复性良好,具有合理性和可行性。结论此实验方法可行,模型、数据可靠,优化了黄丝郁金醋炙工艺。(本文来源于《中草药》期刊2018年08期)

陈腾蛟[5](2015)在《黄丝郁金和绿丝郁金中姜黄素类成分的测定结果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黄丝郁金和绿丝郁金中姜黄素、去甲氧基姜黄素、双去甲氧基姜黄素的含量。方法在色谱柱为Lichros Pher ODSCl8柱(4.6x150mm,5um)、流动相为乙腈-5%冰醋酸)(45:55)、流速1.0m L/min、检测波长为420mm的条件下对12个批次的药材进行检测。结果姜黄素、去甲氧基姜黄素、双去甲氧基姜黄素的线性关系均良好,回收率分别为99.21%、102.01%、101.32%;RSD为2.52%、2.64%、2.39%。结论黄丝郁金中含有姜黄素类成分较多,而绿丝郁金中含有姜黄素类成分较少。(本文来源于《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期刊2015年62期)

赵雪晴,陈燕忠,吕竹芬[6](2014)在《黄丝郁金挥发油-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及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制备并鉴定黄丝郁金-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Ⅰ-HP-β-CD)。方法以挥发油平均利用率和收率为指标,通过正交试验考察挥发油(Ⅰ)与HP-β-CD的比例、包合时间、温度和搅拌速度对包合工艺的影响;采用薄层色谱(TLC)、差示扫描热量法(DSC)结合光学显微对包合物物相进行鉴定。结果最佳包合工艺为:挥发油(Ⅰ)-HP-β-CD(1:12),包合温度为40℃,搅拌速度1 000 r·min-1,包合时间5 h,挥发油平均利用率为82.67%,包合物收率为88.54%。结论 HP-β-CD对黄丝郁金中的挥发油成分形成分子包合物,可为改善黄丝郁金挥发油溶解度和增加稳定性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南药学》期刊2014年04期)

杨昭武,李敏,苟寒阳,何刚,彭世明[7](2013)在《GC/MS内标法建立黄丝郁金挥发油特征图谱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黄丝郁金挥发油GC/MS特征图谱,为黄丝郁金内在质量评价和鉴定提供特征数据。方法采用AgilentHP-5MS 5%Phenyl Methyl Silox(30.0 m×250μm×0.25μm)弹性石英毛细管柱,载气为氦气,70~190℃程序升温;质谱检测器,扫描范围(m/z)50~600。以正十四烷为内标,内标法计算各特征性成分相对含量。结果分析了12批黄丝郁金挥发油成分,建立了黄丝郁金挥发油GC/MS特征图谱,其中以4-煯烯、杜松烯、α-姜黄烯、姜烯、β-倍半水芹烯、芳基姜黄酮、姜黄酮、姜黄新酮为8个主要共有特征峰,占挥发油总量的80%以上。结论 8个主要成分的出峰顺序及其相对含量极具特征性,形成了黄丝郁金挥发油的特征指纹图谱,可作为黄丝郁金内在质量评价和鉴定的依据。(本文来源于《时珍国医国药》期刊2013年07期)

曲扬,刘超,任欣宇,张宇瑶[8](2013)在《黄丝郁金的化学成分》一文中研究指出从黄丝郁金[姜黄(Curcuma longa)的块根]中分离鉴定了8个化合物,分别为姜黄素(1)、单去甲氧基姜黄素(2)、双去甲氧基姜黄素(3)、对羟基苯甲醛(4)、香草醛(5)、覆盆子酮(6)、杜鹃醇(7)、(2R,4R)-6-(4'-羟苯基)-2,4-己二醇(8)。其中化合物4~7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8为一个新化合物。(本文来源于《中国药科大学学报》期刊2013年03期)

李锐,和心依,肖燕[9](2013)在《黄丝郁金和绿丝郁金中姜黄素类成分含量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采用HPLC高效液相色谱法对黄丝郁金和绿丝郁金中姜黄素、单脱甲氧基姜黄素、双脱甲氧基姜黄素的含量进行比较研究。方法:分别搜集10个批次的药材样品,以甲醇超声提取60 min,以YMC-Pack-ODS-A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分离,流动相乙腈-0.1%甲酸溶液(45∶55),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425 nm,进行外标法定量分析。结果:姜黄素在3.516~450 mg.L-1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8),平均回收率101.36%,RSD 2.62%(n=5);脱甲氧基姜黄素在2.734~350 mg.L-1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9),平均回收率102.19%,RSD 2.75%(n=5);双脱甲氧基姜黄素在2.422~310 mg.L-1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8),平均回收率102.86%,RSD 3.06%(n=5)。结论:文章所建立的HPLC方法可用于有效控制中药郁金的药材质量;黄丝郁金中含有姜黄素类成分,而绿丝郁金中未检测到姜黄素类成分。(本文来源于《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期刊2013年10期)

杨昭武,李敏,苟寒阳,何刚,彭世明[10](2012)在《GC/MS内标法建立黄丝郁金挥发油特征图谱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黄丝郁金挥发油GC/MS特征图谱,为黄丝郁金内在质量评价和鉴定提供特征数据。方法:采用Agilent HP-5MS 5%Phenyl Methyl Silox(30.0m×250μm×0.25μm)弹性石英毛细管柱,载气为氦气,70~190℃程序升温;质谱检测器,扫描范围(m/z)50~600。以正十四烷为内标,内标法计算各特征性成分相对含量。结果:分析了12批黄丝郁金挥发油成分,建立了黄丝郁金挥发油GC/MS特征图谱,其中以4-煯烯、杜松烯、α-姜黄烯、姜烯、β-倍半水芹烯、芳基姜黄酮、姜黄酮、姜黄新酮为8个主要共有特征峰,占挥发油总量的80%以上。结论:8个主要成分的出峰顺序及其相对含量极具特征性,形成了黄丝郁金挥发油的特征指纹图谱,可作为黄丝郁金内在质量评价和鉴定的依据。(本文来源于《中药与天然药高峰论坛暨第十二届全国中药和天然药物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2-11-02)

黄丝郁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比较18批黄丝郁金挥发油含量及指纹图谱,为黄丝郁金药材质量控制标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并测定挥发油含量,同时采用气相色谱(GC)法建立了黄丝郁金挥发油指纹图谱,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确定指纹图谱特征峰,采用相似度评价、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3种方法对18批黄丝郁金药材指纹图谱进行研究。结果建立了黄丝郁金药材的GC指纹图谱,确定了22个共有峰;通过相似度评价、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可知不同批次黄丝郁金的指纹图谱既有相似性,又有其特征性,不同产区间和同一产区内药材均有一定差异。结论该方法为黄丝郁金药材的质量控制提供了较为全面、有效的评价方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黄丝郁金论文参考文献

[1].刘雯雪.中药黄丝郁金的质量控制及其抗炎活性的初步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9

[2].刘雯雪,王昭懿,赵崇军,李二文,刘新.黄丝郁金挥发油含量测定及指纹图谱的建立[J].中草药.2018

[3].赵永峰,陈志敏,权亮,周海婷,李文兵.多指标层次分析法结合D-最优设计响应面法优化黄丝郁金酒炙工艺[J].亚太传统医药.2018

[4].权亮,赵永峰,陈志敏,周海婷,李文兵.基于信息熵赋值法的正交联用Box-Behnken设计-响应面法优化黄丝郁金醋炙工艺研究[J].中草药.2018

[5].陈腾蛟.黄丝郁金和绿丝郁金中姜黄素类成分的测定结果比较[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

[6].赵雪晴,陈燕忠,吕竹芬.黄丝郁金挥发油-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及鉴定[J].中南药学.2014

[7].杨昭武,李敏,苟寒阳,何刚,彭世明.GC/MS内标法建立黄丝郁金挥发油特征图谱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13

[8].曲扬,刘超,任欣宇,张宇瑶.黄丝郁金的化学成分[J].中国药科大学学报.2013

[9].李锐,和心依,肖燕.黄丝郁金和绿丝郁金中姜黄素类成分含量比较[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3

[10].杨昭武,李敏,苟寒阳,何刚,彭世明.GC/MS内标法建立黄丝郁金挥发油特征图谱研究[C].中药与天然药高峰论坛暨第十二届全国中药和天然药物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2

标签:;  ;  ;  ;  

黄丝郁金论文-刘雯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