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液配比论文-李洋洋,方祥位,欧益希,孙发鑫,宋平

溶液配比论文-李洋洋,方祥位,欧益希,孙发鑫,宋平

导读:本文包含了溶液配比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珊瑚砂,微生物固化,浓度配比,渗透性

溶液配比论文文献综述

李洋洋,方祥位,欧益希,孙发鑫,宋平[1](2017)在《底物溶液配比对微生物固化珊瑚砂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确定珊瑚砂的微生物固化试验中底物溶液的最佳配比,使用5种不同尿素、氯化钙浓度配比的底物溶液对珊瑚砂进行微生物固化。通过固化过程中珊瑚砂试样的渗透性变化、固化后底物溶液成分对比和单轴压缩试验,综合分析底物溶液配比对微生物固化珊瑚砂的影响。试验表明,底物溶液中尿素与氯化钙的配比对微生物固化珊瑚砂存在一定影响,尿素与氯化钙浓度比值较低时不利于Ca~(2+)的有效利用,尿素与氯化钙的浓度比值越大,微生物固化反应越快,固化效果越好,但过快的固化反应会迅速降低珊瑚砂的渗透性,导致可固化次数减少,从而影响珊瑚砂最终的固化效果,建议底物溶液中尿素与氯化钙的浓度最佳配比为1.00∶1~1.25∶1。(本文来源于《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期刊2017年06期)

林雪君,姜应和,李雯晗,张宏伟,刘小英[2](2017)在《乙醇溶液中水的配比对甲硫醇去除效果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乙醇是一种良好的吸收载体,且可作为碳源再利用,经济无污染。该文采用甲硫醇作为难溶于水致臭代表物质,采用乙醇作为吸收剂,考察乙醇溶液对甲硫醇的吸收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当乙醇与水配比为1∶5时,吸收液对甲硫醇的去除效果较好,可达到80%。依据物理吸收原理,探讨了乙醇吸收甲硫醇传质动力学,推导了甲硫醇去除率的数学计算公式,基于试验结果拟合得到了动力学参数及去除率公式中的系数。(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与技术》期刊2017年12期)

雷鉴暄[3](2015)在《不同配比ASP叁元复合溶液流变性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叁元复合溶液中3种组分配比的变化势必引起流变性的较大变化,影响叁元复合溶液的驱油效果。为了解决此问题,采用正交实验法设计实验,应用HAAKE RV-100型旋转流变仪对64组不同配比条件下的叁元复合溶液流变性进行了测定,并对测量结果进行了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3种组分浓度的变化对幂律指数的影响均较小,聚合物浓度对稠度系数的影响最大,表面活性剂浓度对稠度系数的影响呈现波动趋势。从而建立了不同配比情况下ASP叁元复合溶液流变方程,并对ASP叁元复合溶液的流变性进行预测。误差计算结果表明,该模型具有较高的精度,可以为ASP叁元复合驱工程设计与原油生产动态预测提供理论指导。(本文来源于《非常规油气》期刊2015年06期)

宋星佑,苏超,刘向阳,何茂刚[4](2015)在《不同浓度配比硼酸溶液比定压热容的实验测量》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高精度的流动型量热法测量了温度在303~396K、压力在0.1~0.5 MPa时,质量摩尔浓度分别为0.648、3.700(无杂质)和3.700(含杂质)mol/kg叁种配比硼酸溶液的比定压热容。实验系统的温度、压力、比定压热容的测量不确定度分别小于0.05K、18kPa、0.28%。为了验证实验系统的测量精度和可靠性,测量了温度为296~396K、压力为0.1~6.0 MPa内纯水的比定压热容,与NIST值相比的相对偏差绝对平均值为0.41%。(本文来源于《热科学与技术》期刊2015年03期)

金成国,万明杰,杨俊升,曹启龙,黄多辉[5](2015)在《生长溶液配比对MnTeMoO_6晶体形态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顶部籽晶溶液法生长Mn Te Mo O6晶体,研究了在不同配比生长溶液中Mn Te Mo O6晶体的实际生长形态,模拟计算了Mn Te Mo O6晶体的理想生长形态,探讨了生长溶液配比对晶体形态的影响,选择的3种生长溶液中Mn Te Mo O6∶Te O2∶Mo O3摩尔比分别为1∶2∶2、1∶3∶2和1∶3∶3。结果表明,在3种配比的生长溶液中Mn Te Mo O6晶体的(110)面具有最大的面网密度和最小的生长速率;生长溶液中Te O2和Mo O3的含量和比例影响了晶体在不同方向的生长速率,从而影响到Mn Te Mo O6晶体的实际生长形态。(本文来源于《人工晶体学报》期刊2015年03期)

南雪莉,张斌珍,张少华,韩帅,毛静[6](2014)在《基于UV-LIGA工艺的酸性电铸铜溶液最优化配比》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获得镀层平整、致密的金属铜结构,经过反复实验研究获得了电铸铜溶液的最优化配比。首先采用UV-LIGA工艺制作出SU-8胶膜微结构,其次以此光刻固化后的结构作为模具,进行电铸试验。通过对电镀参数的反复调整,获得效果最优的镀液配比分别为:CuSO4·5H2O的质量浓度为180 g/L,98%的H2SO4为70 g/L,纯度为37%的HCl是0.188 mL/L,光亮剂210A、210B、210C分别为0.4 mL/L、0.3 mL/L、4 mL/L。实验结果表明,电铸获得的模具镜面光亮、无分界、质量高。同时,对电镀方法进行了改进,选择在常温下进行电铸实验并加入超声波完成辅助机械处理,得到了高纯度的电铸铜层,铜的重量百分比达到了96.22%,铸层表面显微组织结构明显改善,大大改良了电铸层的力学性能及物理性能。(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与工程》期刊2014年29期)

吴爱祥,于少峰,韩斌,王贻明,黄明清[7](2014)在《超细水泥注浆溶液配比优化及扩散规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某铜矿节理裂隙发育,矿体围岩极其破碎,需大量加固支护,优选超细水泥注浆工艺,采用正交设计试验方案,针对不同水灰比(W/C)及水泥浆/水玻璃体积比(C/S)开展了配合比优化室内试验和理论研究,提出满足注浆强度要求的最佳水灰比(W/C)、水泥浆/水玻璃体积比(C/S),并基于推荐注浆溶液配合比进行现场注浆试验,确定了注浆压力及扩散半径等参数,建成了注浆工艺系统。现场工业应用表明:按照推荐注浆材料配比及工艺施工,炮孔成孔率提高25%,采场顶板允许暴露面积增大了110 m2,采场中矿石滞留量减少了约10%,矿石回收率提高了23.3%,实现了加固矿体,提高炮孔成孔率,增大矿石回收率的目标。(本文来源于《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期刊2014年02期)

肖志杰,王胜文,赵康宁,杨义勇[8](2013)在《水质净化用溶液持续配比装置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生活和工业用水中,硝酸盐、氨氮离子超标会严重危害到人们的身体健康。利用特定配比的溶液进行水质净化是检验水质净化设备性能的重要方法。针对当前溶液配比装置不能实现持续配比、操作繁琐、配比精度低等问题,利用LabVIEW软件控制技术,设计可持续进行溶液配比的装置,研制专用的控制软件,实现溶液的持续配比和输出。实验研究表明:溶液配比精度达到95%以上,水质净化结果符合要求,达到非常好的实验效果。(本文来源于《轻工机械》期刊2013年06期)

王强,田帅,宋启会[9](2013)在《考虑地区因素混凝土腐蚀溶液的配比设计及加载环境选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不同地区腐蚀离子浓度不同的情况,配置不同浓度的腐蚀溶液,并在不同的环境下对试件施加荷载,模拟自然环境下混凝土的腐蚀过程,进行混凝土的耐久性研究。考虑了地区的因素,使得研究更具有地区性和代表性,为进一步的研究指明了方向。研究的结果将为不同地区在采取相应的防腐蚀措施上提供一定的理论和实验依据,使得混凝土在防腐蚀方面更具有针对性、专业性以及地区性,从而更加有利于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节约维护成本。(本文来源于《科技风》期刊2013年23期)

李忠,黄静,张志敏,郑宜报,郭生云[10](2013)在《利用混料设计和香农信息熵优化香烟主流烟气萃取溶液的配比》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混料设计原理进行试验设计,结合香农信息熵作为色谱指纹图谱信息含量的评价指标,对寻找香烟烟气中主要成分萃取溶液的最佳配比进行了系统研究。以甲醇、乙醇和二氯甲烷为主要萃取溶液,通过自动进样将提取液进行气相色谱正交加速飞行时间质谱(GC/oa-TOF-MS)分析,结果表明:(1)二氯甲烷与乙醇的混合溶液提取效率最好,其色谱图信息明显高于以二氯甲烷与甲醇为混合溶液的所得色谱;(2)在二氯甲烷和乙醇的混合溶剂中,随着乙醇浓度增加,各物质出峰顺序基本一致,但其谱峰个数、峰宽及峰高变化明显;(3)当二氯甲烷和乙醇比率为0.8:0.2时,多个谱峰明显高于其他组之相同谱峰,并出现多个其他组没有的特征峰,得到谱峰分离度最好。(本文来源于《计算机与应用化学》期刊2013年05期)

溶液配比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乙醇是一种良好的吸收载体,且可作为碳源再利用,经济无污染。该文采用甲硫醇作为难溶于水致臭代表物质,采用乙醇作为吸收剂,考察乙醇溶液对甲硫醇的吸收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当乙醇与水配比为1∶5时,吸收液对甲硫醇的去除效果较好,可达到80%。依据物理吸收原理,探讨了乙醇吸收甲硫醇传质动力学,推导了甲硫醇去除率的数学计算公式,基于试验结果拟合得到了动力学参数及去除率公式中的系数。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溶液配比论文参考文献

[1].李洋洋,方祥位,欧益希,孙发鑫,宋平.底物溶液配比对微生物固化珊瑚砂的影响研究[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17

[2].林雪君,姜应和,李雯晗,张宏伟,刘小英.乙醇溶液中水的配比对甲硫醇去除效果的影响[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7

[3].雷鉴暄.不同配比ASP叁元复合溶液流变性实验研究[J].非常规油气.2015

[4].宋星佑,苏超,刘向阳,何茂刚.不同浓度配比硼酸溶液比定压热容的实验测量[J].热科学与技术.2015

[5].金成国,万明杰,杨俊升,曹启龙,黄多辉.生长溶液配比对MnTeMoO_6晶体形态的影响[J].人工晶体学报.2015

[6].南雪莉,张斌珍,张少华,韩帅,毛静.基于UV-LIGA工艺的酸性电铸铜溶液最优化配比[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4

[7].吴爱祥,于少峰,韩斌,王贻明,黄明清.超细水泥注浆溶液配比优化及扩散规律研究[J].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2014

[8].肖志杰,王胜文,赵康宁,杨义勇.水质净化用溶液持续配比装置设计[J].轻工机械.2013

[9].王强,田帅,宋启会.考虑地区因素混凝土腐蚀溶液的配比设计及加载环境选取研究[J].科技风.2013

[10].李忠,黄静,张志敏,郑宜报,郭生云.利用混料设计和香农信息熵优化香烟主流烟气萃取溶液的配比[J].计算机与应用化学.2013

标签:;  ;  ;  ;  

溶液配比论文-李洋洋,方祥位,欧益希,孙发鑫,宋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