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氧化反应器论文-田健

电氧化反应器论文-田健

导读:本文包含了电氧化反应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吸收氧化反应器,有限元分析,支撑柱,弧形隔板

电氧化反应器论文文献综述

田健[1](2019)在《吸收氧化反应器结构设计与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吸收氧化反应器内部存在支撑柱、分区隔板等结构,利用有限元方法对不同结构、不同工况下设备进行受力分析,完成设备结构优化。通过对支撑柱及罐顶受力分析研究,确定支撑柱导向结构设置方法并选取最优的罐顶半径;通过对分区隔板承载能力和受力分析,提出采用弧形分区隔板结构并研究确定弧形半径,降低分区隔板厚度及肋条规格及数量。(本文来源于《石油和化工设备》期刊2019年11期)

张志东,池翔宇,潘跃龙,何军山,王乃华[2](2019)在《树脂超临界水氧化反应器设计及数值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超临界水氧化技术是处理废树脂的途径之一,能够快速、有效处理核电站产生的含放射性核素的废离子交换树脂。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的超临界水氧化反应器,并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方法,建立了以多孔介质模型为基础的树脂颗粒非均相反应与均相反应耦合的反应器模型,对其中的流动、换热及化学反应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各工况下有机物均完全转化为二氧化碳,各工况均能满足生产要求;随加热功率增加,反应物料出口温度、流域最高温度、压降与出口速度均逐渐增加。(本文来源于《辐射防护》期刊2019年05期)

何泽玉,李晓飞,牛丽萍,张廷安[3](2019)在《海绵钛副产品氯化镁高温气相氧化反应器内流场的模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原位热解-热法还原炼镁"海绵钛清洁生产新工艺中镁、氯循环的关键步骤——气态MgCl_2与O_2的气相热解反应的反应器进行研究。设计了2种反应器模型,并采用物理模拟和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反应器模型内的浓度场和速度场。物理模拟中,在N_2与CO_2流量比为6∶1时,CO_2采用环向四口进气方式,此时气体混合不均匀度为0. 02,混合程度最佳;数值模拟结果和物理模拟结果相吻合。(本文来源于《钛工业进展》期刊2019年04期)

王恒,闫文凯,余明星,王伟,葛丽君[4](2019)在《复合型UASB厌氧氨氧化反应器的脱氮性能及污泥形态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提高进水基质的方式启动复合型UASB厌氧氨氧化反应器,研究启动过程中反应器的脱氮效果和运行状况,并通过污泥形态变化了解厌氧氨氧化菌富集情况。结果表明经过286 d的运行,NH_4~+-N、NO_2~--N和总氮(TN)去除率维持在90%以上,总氮去除负荷由0.129 kg/(m~3·d)提升至0.520 kg/(m~3·d),反应器启动成功。化学计量关系和pH变化均可作为判断反应器运行状况的指标,反应器启动成功时的ΔNH_4~+-N:ΔNO_2--N:ΔNO_3--N为1:1.24:0.14,出水pH在8.3~8.5之间,ΔpH维持在0.9左右。当反应器中TN质量浓度为186 mg/L时,游离氨对厌氧氨氧化的抑制浓度为3.1~20.4 mg/L。启动过程中,黑色颗粒污泥先解体,第256天污泥颜色转变为红褐色,再运行30天后反应器中出现大量颗粒污泥。复合型UASB厌氧氨氧化反应器能加速污泥颗粒化,同时有效减轻污泥上浮问题。(本文来源于《水处理技术》期刊2019年08期)

梁启煜,王迎春,刘志刚,朱彤,谢元华[5](2019)在《一体化厌氧氨氧化反应器工艺运行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以上流式厌氧氨氧化反应器为基础,通过接种亚硝化污泥并提高溶解氧(DO)来启动一体化厌氧氨氧化反应器。考察了一体化反应器启动稳定过程中脱氮效能的变化,同时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反应器内微生物群落演替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一体化反应器在总氮负荷0.75 kg/(m~3·d),DO含量2 mg/L的条件下,氨氮去除率和总氮去除率稳定在85%和80%以上。反应器中参与亚硝化反应的是亚硝化单细胞菌属,厌氧氨氧化反应是Candidatus kuenenia和Candidatus brocadia 2个属参与,反应器内还检测到少量Denitratisoma属的反硝化细菌。除此之外还有许多其他种类的细菌存在。(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与技术》期刊2019年07期)

苏一魁,吴桂荣,荣宏伟,黄晓遇,谭炳琰[6](2019)在《硼对厌氧氨氧化反应器启动过程及菌群结构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第二类自诱导物型群体感应是细菌本身能够分泌一种信号分子(AI-2)并感应其浓度,进而调节特定基因表达及控制菌群行为的现象,比如生物膜的形成。硼是AI-2的重要组分,因而通过在厌氧氨氧化反应器启动过程中投加一定量硼酸(0.24 mmol/L),探讨硼对厌氧氨氧化反应器启动及菌群结构的影响。以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活性污泥作为反应器接种污泥,并控制pH值和温度分别在7.5~7.7、(34±1)℃,经过154 d运行,总氮去除负荷达到1.77 kgN/(m~3·d),总氮去除率在88.3%左右,高于其他文献报道的相同反应器的总氮去除负荷。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经过154 d的运行,反应器中的优势菌群为浮霉菌门(26.60%)、变形菌门(23.41%)、绿弯菌门(29.81%),其中优势厌氧氨氧化菌为Candidatus Jettenia,占21.07%。(本文来源于《中国给水排水》期刊2019年13期)

张成东,席守铸[7](2019)在《世界PTA行业最大的鼓泡式氧化反应器在中泰石化吊装成功》一文中研究指出1 PTA界的"巨无霸"昂然屹立西北边陲2019年1月19日,在新疆库尔勒中泰石化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泰石化")120万t/a PTA项目施工现场,一个披红挂彩的庞然大物安静躺卧在施工场地,周围是一片紧张忙碌又井然有序的场面——目前全球PTA行业的最大的鼓泡式氧化反应器即将在这里进行吊装施工!上午11:00分,1250t吊机总指挥举旗哨响,辅机指挥员摇旗回应,(本文来源于《石油化工建设》期刊2019年03期)

刘小宁,张文杰[8](2019)在《进水NO_2~--N浓度对厌氧氨氧化反应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进水NO_2~--N浓度对厌氧氨氧化反应器的影响,以实验室培养的厌氧氨氧化菌为接种菌种,采用上流式厌氧氨氧化反应器,考察了进水中NO_2~--N浓度对厌氧氨氧化菌增殖速度、固碳量、微生物的变化情况的影响,发现进水亚硝酸盐氮对厌氧氨氧化反应器有很大的影响。当进水ρ(NH_4~+-N)、ρ(NO_2~--N)约为41. 23,51. 63 mg/L时,厌氧氨氧化菌的增殖速度最快为1. 7 mL/d,ρ(TS)为94. 03 g/L,最大比厌氧氨氧化活性(SAA)为0. 31 g/(g·d),去除率最高为91. 18%,固碳量为0. 71 mg/mg(N),微生物的丰富度最高,优势菌种Candidatus kuenenia基本未发生改变。若将进水ρ(NO_2~--N)增大为102. 99 mg/L时,Candidatus kuenenia丰度大量减少,厌氧氨氧化反应过程受到抑制,活性降低,厌氧氨氧化菌生长速度变慢。(本文来源于《环境工程》期刊2019年06期)

冯宏,战彬[9](2019)在《正丁烷法制顺酐氧化反应器温度调节控制装置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改进正丁烷法制顺酐工艺流程,创新设计出温度调节控制装置,即满足并稳定了反应器的反应温度调节,同时节省了设备费用。(本文来源于《天津化工》期刊2019年03期)

陈瑞[10](2019)在《厌氧氨氧化反应器脱氮微生物群落结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厌氧氨氧化工艺被认为是经济、高效的新型生物脱氮技术。到目前为止,厌氧氨氧化细菌仍没有从培养物中分离纯化,表明厌氧氨氧化细菌可能与其他脱氮微生物协同完成厌氧氨氧化过程。本研究在常温下接种膨胀污泥启动厌氧氨氧化反应器,对接种污泥与厌氧氨氧化污泥中生物脱氮微生物的丰度和多样性进行研究。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接种昌吉某污水处理厂的膨胀污泥启动UASB-生物膜反应器(A反应器)。接种乌鲁木齐河西污水处理厂的膨胀污泥分别启动UASB-生物膜反应器(B反应器)和UASB反应器(C反应器)。A、B和C反应器分别经过了112天、128天和136天的培养均成功启动了厌氧氨氧化反应。结果表明UASB-生物膜反应器有利于厌氧氨氧化工艺的启动。(2)A反应器的接种污泥和厌氧氨氧化污泥中共检测到28个细菌门,297个细菌属。氨氧化古菌中仅检测到泉古菌门(Crenarchaeota)和奇古菌门(Thaumarchaeota),其中泉古菌门(Crenarchaeota)的相对丰度从接种污泥中的9.2%增加至厌氧氨氧化污泥中的53.0%,奇古菌门(Thaumarchaeota)的相对丰度由23.5%减少至14.8%。氨氧化细菌检测到亚硝化球菌属(Nitrosococcus)、亚硝化单胞菌属(Nitrosomonas)和亚硝化螺菌属(Nitrosospira),其相对丰度由1.7%,3.2%和0.1%增加至20.4%,12.8%和3.3%。亚硝酸盐氧化细菌仅检测到硝化螺旋菌门(Nitrospirae),其相对丰度由2.2%减少至0.1%。反硝化细菌共检测到15个属,其相对丰度由12.9%减少至2.1%。(3)B反应器的接种污泥和厌氧氨氧化污泥中共检测到了28个细菌门,328个细菌属。氨氧化古菌中仅检测到奇古菌门(Thaumarchaeota)和泉古菌门(Crenarchaeota),其中奇古菌门(Thaumarchaeota)的相对丰度由2.6%增至21.2%,泉古菌门(Crenarchaeota)相对丰度由11.0%减少至1.5%。B反应器中共检测到3个厌氧氨氧化细菌属,分别是Ca.Kuenenia,Ca.Brocadia和Ca.Scalindua,在接种污泥中的相对丰度分别是11.5%、77.1%和10.6%。经过培养后,Ca.Kuenenia的相对丰度增加至77.1%,成为厌氧氨氧化污泥中的绝对厌氧氨氧化细菌优势属,Ca.Brocadia的相对丰度减少至18.2%,Ca.Scalindua不能被检测到。反硝化细菌共检测到13个属,其相对丰度由11.9%增加至26.8%。其中Arenimonas和Thermomonas属明显得到富集,其相对丰度由0.1%和0.3%增加至20.8%和5.3%。(本文来源于《新疆大学》期刊2019-05-30)

电氧化反应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超临界水氧化技术是处理废树脂的途径之一,能够快速、有效处理核电站产生的含放射性核素的废离子交换树脂。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的超临界水氧化反应器,并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方法,建立了以多孔介质模型为基础的树脂颗粒非均相反应与均相反应耦合的反应器模型,对其中的流动、换热及化学反应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各工况下有机物均完全转化为二氧化碳,各工况均能满足生产要求;随加热功率增加,反应物料出口温度、流域最高温度、压降与出口速度均逐渐增加。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电氧化反应器论文参考文献

[1].田健.吸收氧化反应器结构设计与优化[J].石油和化工设备.2019

[2].张志东,池翔宇,潘跃龙,何军山,王乃华.树脂超临界水氧化反应器设计及数值模拟[J].辐射防护.2019

[3].何泽玉,李晓飞,牛丽萍,张廷安.海绵钛副产品氯化镁高温气相氧化反应器内流场的模拟研究[J].钛工业进展.2019

[4].王恒,闫文凯,余明星,王伟,葛丽君.复合型UASB厌氧氨氧化反应器的脱氮性能及污泥形态变化研究[J].水处理技术.2019

[5].梁启煜,王迎春,刘志刚,朱彤,谢元华.一体化厌氧氨氧化反应器工艺运行优化研究[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9

[6].苏一魁,吴桂荣,荣宏伟,黄晓遇,谭炳琰.硼对厌氧氨氧化反应器启动过程及菌群结构的影响[J].中国给水排水.2019

[7].张成东,席守铸.世界PTA行业最大的鼓泡式氧化反应器在中泰石化吊装成功[J].石油化工建设.2019

[8].刘小宁,张文杰.进水NO_2~--N浓度对厌氧氨氧化反应器的影响[J].环境工程.2019

[9].冯宏,战彬.正丁烷法制顺酐氧化反应器温度调节控制装置探究[J].天津化工.2019

[10].陈瑞.厌氧氨氧化反应器脱氮微生物群落结构研究[D].新疆大学.2019

标签:;  ;  ;  ;  

电氧化反应器论文-田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