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流域论文-周晓然,刘嘉伟

山地流域论文-周晓然,刘嘉伟

导读:本文包含了山地流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乡村规划,流域,生态,山地乡村

山地流域论文文献综述

周晓然,刘嘉伟[1](2019)在《生态流域视角下山地乡村空间特征与模式识别——以长阳县流域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乡村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在中央提出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基于生态视角的乡村规划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和本质要求。我国山地乡村生态环境脆弱,空间发展无序、布局分散,如何在空间上协调生态保护与村庄发展,成为山地乡村空间规划面临的重要问题。文章基于生态流域视角,立足田野调查,以湖北省长阳县流域为研究样本,总结山地乡村的生态流域空间特征,提出山地乡村空间发展单元与层次模式,并据此提出山地乡村"主流域廊道——小流域单元——主次多节点"的空间规划策略。(本文来源于《活力城乡 美好人居——201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8乡村规划)》期刊2019-10-19)

程东亚,李旭东[2](2019)在《中国西南山地流域人口空间分布影响因素探究——以贵州乌江流域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人口空间分布影响因素是人口科学重要的研究内容,探究人口空间影响因素有利于指导人口政策合理制定。文章选取贵州乌江流域人口、经济、自然环境等相关指标,采用地理加权回归等方法探究流域人口空间分布影响因素。得出以下结论:①贵州乌江流域面积、经济、地形(海拔)、教育对人口空间分布呈现促进作用,产业(第一产业占比)、财政对人口空间分布呈现抑制作用。②贵州乌江流域人口空间分布正影响回归系数中:面积影响呈现赫章—贵定递减,地形(海拔)影响呈现西南—东北递增,经济影响呈现西南—东北递减,教育影响呈现福泉—赫章递减。③贵州乌江流域人口空间分布负影响回归系数中:产业影响呈现西南—东北递减,财政影响呈现福泉—赫章递增。(本文来源于《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江啸,颜科[3](2019)在《山地流域型城市都市核心区道路设计分析——以重庆渝中区十八梯片区道路等相关配套设施工程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重庆市渝中半岛解放碑地区是重庆最繁华的商业区之一,也是山地流域型城市都市核心区道路设计中的难点和痛点。该工程系统串联了该区域内分散的地上地下系统。文章介绍重庆渝中区十八梯片区道路等相关配套设施工程设计,分析山地流域型城市都市核心区道路设计的特点,并从控制因素、设计理念、平纵线形、横断面设计、片区智能交通设计等几方面进行阐述,为类似工程设计与研究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工程技术研究》期刊2019年15期)

程东亚,李旭东[4](2019)在《西南山地流域林地和草地保护评价研究——以贵州赤水河流域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贵州境内赤水河流域DEM数据、土壤数据、植被数据,分类提取坡度、坡向、植被覆盖度等评价因子,采用层次分析法对流域林地和草地保护区进行了综合评价。采用相等间隔分类后,将流域林地和草地保护区划分为Ⅰ类、Ⅱ类、Ⅲ类、Ⅳ类、Ⅴ类5个等级。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贵州赤水河流域林地和草地保护区综合评价得分为1.20~4.69。(2)贵州赤水河流域中上段林地和草地Ⅴ类保护区面积相对较大,下段Ⅰ类保护区面积相对较大。(3)贵州赤水河流域Ⅰ类保护区标准差椭圆空间分布大致呈现南北方向,Ⅱ类保护区基本无空间方向,Ⅲ—Ⅴ类保护区基本呈现东北—西南方向。(4)相等间隔分类后,贵州赤水河流域林地和草地保护区Ⅰ类、Ⅱ类、Ⅲ类、Ⅳ类、Ⅴ类保护区占比分别为10.34%,31.83%,24.25%,27.02%,6.57%。(5)贵州赤水河流域七星关和仁怀林地和草地保护压力较大,赤水林地和草地保护压力相对较小。(本文来源于《水土保持研究》期刊2019年04期)

巩杰,谢余初,曹二佳,黄秋燕,李红瑛[5](2019)在《基于InVEST生境质量模型与景观格局指数的山地植物多样性变化研究——以甘肃白龙江流域为例(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Mountains in western China, hosted rich biodiversity and millions of people and inhabitant with vital ecosystem services, had experienced the most serious biodiversity loss with fragile ecological problems. Even though increasing attentions had been paid to this issue, we still lacked efficient methods to assess the change of plant biodiversity at medium/large scale due to the poor data and co-existing multiple habitat types. This study proposed an integrated method combining InVEST-habitat quality model, NPP and landscape pattern indexes to analyze the spatial heterogeneity of plant biodiversity and its spatiotemporal change on raster cell scale.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plant biodiversity service was high in Bailongjiang watershed with obvious spatial pattern variations. The land area containing higher plant biodiversity were 3161 km2, which mainly distributed in the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and forestry area. While the areas with lower plant biodiversity accounted for 37.67% and mainly distributed in the valleys between Zhouqu-Wudu-Wenxian County, the valley of Minjiang in Tanchang County and alpine mountain snow-covered regions. During 1990–2010, plant biodiversity level tended to increase and the higher plant biodiversity area increased from 14.13% to 17.15% due to ecological restoration and afforestation, while plant biodiversity decreased in the area with intensive human activities, such as cultivated land, urban and rural lan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combining InVEST-habitat quality model, NPP and landscape pattern indexes can effective reveal mountain plant biodiversity change. The study was useful for plant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 policy-making and human activity management for the disaster-impacted mountainous areas in China.(本文来源于《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期刊2019年07期)

霍仁龙[6](2019)在《基于GIS的清代以来西南山地民族分布演变研究——以云南省禄劝县掌鸠河流域为例的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民族的水平和垂直分布演变研究对探讨历史上西南山地民族关系和山地环境变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多学科方法的综合运用为量化研究百年尺度的西南山地民族空间分布及其演变过程提供了可能。清代以来,在西南山地典型的中小流域——掌鸠河流域内,彝族、汉族和苗族等叁个主体民族的水平和垂直分布发生了重要变化。在水平分布上,各民族具有不同的扩展方向和集聚程度,逐渐打破了清代初期聚居分布的格局,形成了今天流域内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现象。在垂直分布上,流域内的主体民族逐渐形成了分异明显的地带性特征,从低海拔到高海拔依次分布着汉族、彝族和苗族。地形和海拔因素、民族迁徙、战争和制度政策等共同影响着历史上西南山地民族的空间演变过程。(本文来源于《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王德怀,李旭东[7](2019)在《山地流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与区域协调发展分析:以贵州乌江流域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贵州乌江流域是典型的山地流域,对流域内资源环境承载力及其动态演变关系进行探究,对于今后推动山地流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截取2004-2016年贵州乌江流域43个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关数据,运用熵值法、综合指数模型、空间自相关分析和协调发展度模型对流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进行时空2个维度的探究,研究结果表明:(1)在时间序列上,贵州乌江流域资源环境承载力水平处于波动上升阶段;在空间上,流域资源环境承载力水平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布差异,东北部资源环境承载力水平普遍较高,中部和西南部资源环境承载力水平普遍较低,东北部区域和中部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水平上升趋势明显。(2)在全域空间上,贵州乌江流域资源环境承载力水平空间分布存在自相关性且空间自相关性不断增强,空间独立性不断减弱;在局部空间上,各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水平高低集聚明显。(3)贵州乌江流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协调发展度处于波动上升阶段,协调发展度由中度协调发展水平上升到较高度协调发展水平,流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协调发展水平不断提高。(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与技术》期刊2019年03期)

李辉,武晓英,李建[8](2019)在《南盘江流域山地旅游协同发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旅游协作是区域合作的排头兵和重要组成部分。南北盘江流域山地旅游资源丰富,但旅游协作层次较浅,实力和知名度不高。从区域一体化、规模经济、品牌塑造、大旅游、资源的趋同性和互补性等方面对南北盘江流域山地旅游合作的必要性进行分析。从交通协作、产品协作、品牌协作、管理协作等方面提出南北盘江流域山地旅游协同发展策略。(本文来源于《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杜俊,丁文峰,范仲杰,李清溪[9](2018)在《川鄂褶皱山地溪洪-滑坡灾害与主要自然因子的关系——以香溪河流域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明确影响香溪河流域溪洪—滑坡灾害分布的瓶颈性自然因子,为其代表的叁峡库区东部川鄂褶皱山地山洪地质灾害防治提供科学依据,并探讨地理探测器模型的应用表现。[方法]应用GIS技术、逐步回归和地理探测器模型,分析研究流域溪洪—滑坡灾害分布与主要自然因子的定量关系。[结果]进入回归模型的5项因子总解释度80.6%,贡献率依次为岩性脆弱性28.6%,断层缓冲区19.8%,NDVI18.9%,暴雨极值16.4%,岩性软硬程度16.3%;地理探测中对因变量解释度较大的5项因子分别为岩性脆弱性24.5%,断层缓冲区20.9%,NDVI 18.3%,土壤入渗性16.3%,岩性软硬程度14.8%;岩性脆弱性与NDVI值、坡度的交互作用强度分别达68.8%和62.0%。[结论]地质要素对流域溪洪—滑坡灾害分布具有绝对的控制作用,植被的影响其次,土壤和降水的影响有限,地形的作用体现在协同方面;地理探测器模型为定量分析非线性变量间的关联性提供了新的视角,但它消除了自变量的数值属性,在变量影响方向和重复性侦测方面有局限。(本文来源于《水土保持通报》期刊2018年06期)

王姝,郑辉,林佩蓉,郑兴,杨宗良[10](2019)在《NoahMP-RAPID在高海拔山地流域的模拟检验与误差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高海拔山地流域水能资源丰富、山洪易发;但产汇流机制复杂、降水数据不确定性大,准确的山地水文过程模拟面临较大困难.本研究采用中国区域地面气象要素数据集CMFD(China Meteorological Forcing Dataset)驱动NoahMP陆面过程-RAPID河网汇流耦合模式,模拟青藏高原东侧大渡河干流逐日流量,并根据铜街子、龙头石流量站观测数据率定RAPID中的波速参数,检验了NoahMP中SIMGM和NOAH两种不同的产流过程参数化方案的模拟能力,评估了CMFD降水驱动数据的系统性偏差.研究发现,基于Philip入渗模型的NOAH方案优于基于TOPMODEL的SIMGM方案,能较为准确地模拟大渡河干流流量逐日变化,相关系数大于0.85、纳什系数约为0.3;对纳什系数的数学分解发现,纳什系数较低主要是由于模拟流量显着偏低造成的,若剔除系统性偏差,NOAH方案的纳什系数可提高至约0.7.模拟流量的系统性偏差主要来自于降水驱动数据;与雨量站观测和反演数据相比,CMFD显着低估了大渡河流域平均降水量,且其系统性偏差与高程有关,在低海拔地区高估,高海拔地区低估.本研究表明,使用NOAH产流方案的NoahMP-RAPID耦合模式对大渡河流域水文过程有较好的模拟能力,可进一步应用于水库调度优化;而提高雨量站密度、降低降水数据产品的系统性偏差是进一步改进高海拔山地流域水文过程模拟的关键.(本文来源于《科学通报》期刊2019年04期)

山地流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人口空间分布影响因素是人口科学重要的研究内容,探究人口空间影响因素有利于指导人口政策合理制定。文章选取贵州乌江流域人口、经济、自然环境等相关指标,采用地理加权回归等方法探究流域人口空间分布影响因素。得出以下结论:①贵州乌江流域面积、经济、地形(海拔)、教育对人口空间分布呈现促进作用,产业(第一产业占比)、财政对人口空间分布呈现抑制作用。②贵州乌江流域人口空间分布正影响回归系数中:面积影响呈现赫章—贵定递减,地形(海拔)影响呈现西南—东北递增,经济影响呈现西南—东北递减,教育影响呈现福泉—赫章递减。③贵州乌江流域人口空间分布负影响回归系数中:产业影响呈现西南—东北递减,财政影响呈现福泉—赫章递增。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山地流域论文参考文献

[1].周晓然,刘嘉伟.生态流域视角下山地乡村空间特征与模式识别——以长阳县流域为例[C].活力城乡美好人居——201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8乡村规划).2019

[2].程东亚,李旭东.中国西南山地流域人口空间分布影响因素探究——以贵州乌江流域为例[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3].江啸,颜科.山地流域型城市都市核心区道路设计分析——以重庆渝中区十八梯片区道路等相关配套设施工程为例[J].工程技术研究.2019

[4].程东亚,李旭东.西南山地流域林地和草地保护评价研究——以贵州赤水河流域为例[J].水土保持研究.2019

[5].巩杰,谢余初,曹二佳,黄秋燕,李红瑛.基于InVEST生境质量模型与景观格局指数的山地植物多样性变化研究——以甘肃白龙江流域为例(英文)[J].JournalofGeographicalSciences.2019

[6].霍仁龙.基于GIS的清代以来西南山地民族分布演变研究——以云南省禄劝县掌鸠河流域为例的考察[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7].王德怀,李旭东.山地流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与区域协调发展分析:以贵州乌江流域为例[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9

[8].李辉,武晓英,李建.南盘江流域山地旅游协同发展研究[J].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9

[9].杜俊,丁文峰,范仲杰,李清溪.川鄂褶皱山地溪洪-滑坡灾害与主要自然因子的关系——以香溪河流域为例[J].水土保持通报.2018

[10].王姝,郑辉,林佩蓉,郑兴,杨宗良.NoahMP-RAPID在高海拔山地流域的模拟检验与误差分析[J].科学通报.2019

标签:;  ;  ;  ;  

山地流域论文-周晓然,刘嘉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