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甲酰甲酸酯论文-张婷丽,楼芝英,胡岗,周国光

苯甲酰甲酸酯论文-张婷丽,楼芝英,胡岗,周国光

导读:本文包含了苯甲酰甲酸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QuEChERS,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氨基甲酸酯类农药,苯甲酰脲类农药

苯甲酰甲酸酯论文文献综述

张婷丽,楼芝英,胡岗,周国光[1](2018)在《QuEChERS-HPLC同时测定蔬果中残留氨基甲酸酯类和苯甲酰脲类农药》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了采用QuEChERS-高效液相色谱法(QuEChERS-HPLC)测定蔬菜水果中残留的氨基甲酸酯类和苯甲酰脲类农药的检测方法.农药组份回收率在70.5%~118.5%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在2.6%~9.8%之间,方法的检出限为0.02~0.30 mg/kg,满足国标检测限量要求.该方法具有快速、简便、经济、环保的特点,便于在地方检测机构推广.(本文来源于《上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4期)

周彦芳,曾泽,谢刚,焦晨婕,周玉炳[2](2018)在《季戊四醇四苯甲酰甲酸酯的合成及光引发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大分子光引发剂可以解决小分子光引发剂残留碎片带来的毒性对其在食品和医用材料领域应用的限制,为此,本文以苯甲酰甲酸(BF)和季戊四醇(PET)为原料,通过酰氯法在季戊四醇主链上引入了4个苯甲酰甲酸酯基团,制备了多官能度的季戊四醇四苯甲酰甲酸酯(PTF)大分子光引发剂。PTF在225℃时失重15%,热稳定性优于2-羟基-2-甲基-1-苯基-1-丙酮(1173)光引发剂,与1173光引发剂相比,用PTF作光引发剂所制备的光固化涂料,在起始分解温度以及失去相同比例质量所需温度均提高了100℃以上。PTF引发叁羟甲基丙烷叁丙烯酸酯(TMPTA)聚合时最大反应速率为0.037 s-1,最终双键转化率为39.5%,PTF光引发活性大于1173光引发剂。在同等实验条件下,PTF的相对小分子残留量仅为1173光引发剂的5%。(本文来源于《应用化学》期刊2018年06期)

曾泽,钟荣,张春辉,谢刚[3](2016)在《新型苯甲酰甲酸酯光引发剂的合成及其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苯甲酰甲酸和二缩叁乙二醇为原料,经酯化反应合成了一种新型的光引发剂苯甲酰甲酸二缩叁乙二酯(2),其结构和性能经1H NMR,13C NMR,FT-IR,HR-MS,元素分析和TG表征。紫外光谱分析显示2的最大吸收峰位于251.1 nm和298.8 nm。2能有效引发含双键的聚氨酯丙烯酸酯与单体的光聚合反应,光固化时间小于1 min,固化膜性能良好。(本文来源于《合成化学》期刊2016年10期)

张春辉[4](2015)在《苯甲酰甲酸酯类及可聚合光引发剂的合成与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光固化技术在我国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其应用领域也越来越广泛,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光固化体系中的关键组分——光引发剂也在光固化技术的发展进程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需要研发出一些性能较好的光引发剂来满足生产应用的需求。本文将两种光引发剂结合到一起以及合成可聚合的光引发剂,对其性能进行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以苯甲酰甲酸和叁乙二醇为原料,通过酯化反应合成了一种新型的光引发剂D-BF。通过核磁共振氢谱和碳谱分析、质谱分析、元素分析以及红外光谱分析对其进行了表征。对不同的实验条件进行筛选优化,从中找到最佳的实验条件是:甲苯做溶剂,反应时间5 h,反应温度105℃,甲烷磺酸作为催化剂,苯甲酰甲酸与叁乙二醇的摩尔投料比为2.1:1,产率为84.4%。产物为无色透明液体,与树脂的相容性较好,紫外最大吸收峰分别在251.1 nm和298.8 nm处。涂膜光固化测试中,用5%的D-BF引发B-206聚氨脂和TMPTA单体聚合效果较好,转化率为84%。2.以苯甲酰甲酸和2959为原料,通过酯化反应合成了一种新型的光引发剂BF-2959。通过核磁共振等一系列手段对其进行了表征。合成BF-2959的最佳的实验条件是:甲苯做溶剂,反应时间6 h,反应温度105℃,甲烷磺酸作为催化剂,苯甲酰甲酸与2959的摩尔投料比为1:1.1,产率为91.4%。产物为无色透明液体,与树脂的相容性较好,紫外最大吸收峰分别在246.1nm和320.9 nm处。涂膜光固化测试中,用4%的BF-2959引发B-206聚氨脂和TMPTA单体聚合效果较好,转化率为93%。3.以甲基丙烯酸和2959为原料,通过酯化反应合成了一种可聚合的光引发剂2959-MMA。通过核磁共振等方式对其进行了表征。合成D-BF的最佳的实验条件是:甲苯做溶剂,反应时间4 h,反应温度100℃,甲烷磺酸作为催化剂,甲基丙烯酸与2959的摩尔投料比为1:1.2,产率为87.8%。产物为淡黄色液体,与树脂的相容性较好,紫外最大吸收峰分别在255.7 nm和315.2 nm处。涂膜光固化测试中,用3%的2959-MMA引发B-206聚氨脂和TMPTA单体聚合效果较好,转化率为96%。(本文来源于《南昌航空大学》期刊2015-11-01)

[5](2015)在《新型苯甲酰甲酸酯类引发剂及其制备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本发明涉及本发明公开一类新型苯甲酰甲酸酯类引发剂及其制备方法。其通式见说明书中的化合物(1)、化合物(2)、化合物(3)和化合物(4)。其中,R1取代基为氢、芳基、C1-C12的直链(支链)烷基或烷氧基、C3-C12的环烷基、C4-C12的环烷基烷基、R2为芳基、C1-C12的直链(支链)烷基、C3-C12的环烷基、C4-C12的环烷基烷基,R3、R4取代基为(本文来源于《乙醛醋酸化工》期刊2015年07期)

彭成军[6](2014)在《苯甲酰甲酸(酯)的合成工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苯甲酰甲酸及其酯类化合物是一类羧基和羰基的化合物,广泛应用于医药中间体合成、功能材料构成、促进代谢平衡和功能抗衰老等方面。所以,苯甲酰甲酸及其酯不仅是新陈代谢的重要产物,也是一类重要的医药中间体。本论文探索一条新的合成工艺路线合成苯甲酰甲酸和酯类化合物,以价格低廉的苯乙酮为基本原料,经过溴化合成2-溴代苯乙酮,然后在微波条件下水解合成2-羟基苯乙酮,再经过双氧水和氢溴酸体系氧化生成苯甲酰甲酸,最后与无水甲醇在TiO2/SO42-固体酸催化剂作用下合成苯甲酰甲酸甲酯。本论文对各步反应可能的机理进行探讨并对影响反应的各种因素进行优化。在优化条件下2-溴代苯乙酮的产率可达到88.1%,微波水解合成2-羟基苯乙酮产率可达83.7%,苯甲酰甲酸的产率可以达到89.3%,酯化产率能够达到90%左右。(本文来源于《合肥工业大学》期刊2014-03-01)

荣媛[7](2013)在《2-溴苯乙酮和苯甲酰甲酸酯的合成工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2-溴苯乙酮和苯甲酰甲酸酯广泛用作天然产物类似物、医药、农药,及有机中间体化学品。论文以苯乙烯为基本原料,经氧化剂A氧化方法等合成2-溴苯乙酮和和苯甲酰甲酸酯。在相转移催化剂作用下,应用氧化剂A环氧化苯乙烯,能够以98%高选择性制备2-溴代苯乙酮。对于苯甲酰甲酸酯合成工艺研究,同样以苯乙烯为反应底物,用B为催化剂,A为氧化剂,在乙腈和溶剂C的溶剂介质中,以86.4%的产率制备环氧苯乙烷中间体。此前驱体经E/F体系协同作用,得到96%的2-羟基苯乙酮,进一步应用氧化剂A氧化,苯甲酰甲酸合成产率达到90.1%。其在固体酸催化剂作用下,环己烷溶剂介质中,与醇酯化形成苯甲酰甲酸甲酯和苯甲酰甲酸乙酯目标化合物的产率均超过85%。(本文来源于《合肥工业大学》期刊2013-04-01)

[8](2010)在《苯甲酰甲酸酯的制备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公开(公告)号:CN101613281公开(公告)日:2009.12.30本发明公开一种苯甲酰甲酸酯的制备方法。该方法是在-5~30℃温度下,以卤化物为催化剂,将草酸二酯溶解(本文来源于《化工进展》期刊2010年02期)

苯甲酰甲酸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大分子光引发剂可以解决小分子光引发剂残留碎片带来的毒性对其在食品和医用材料领域应用的限制,为此,本文以苯甲酰甲酸(BF)和季戊四醇(PET)为原料,通过酰氯法在季戊四醇主链上引入了4个苯甲酰甲酸酯基团,制备了多官能度的季戊四醇四苯甲酰甲酸酯(PTF)大分子光引发剂。PTF在225℃时失重15%,热稳定性优于2-羟基-2-甲基-1-苯基-1-丙酮(1173)光引发剂,与1173光引发剂相比,用PTF作光引发剂所制备的光固化涂料,在起始分解温度以及失去相同比例质量所需温度均提高了100℃以上。PTF引发叁羟甲基丙烷叁丙烯酸酯(TMPTA)聚合时最大反应速率为0.037 s-1,最终双键转化率为39.5%,PTF光引发活性大于1173光引发剂。在同等实验条件下,PTF的相对小分子残留量仅为1173光引发剂的5%。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苯甲酰甲酸酯论文参考文献

[1].张婷丽,楼芝英,胡岗,周国光.QuEChERS-HPLC同时测定蔬果中残留氨基甲酸酯类和苯甲酰脲类农药[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2].周彦芳,曾泽,谢刚,焦晨婕,周玉炳.季戊四醇四苯甲酰甲酸酯的合成及光引发性能[J].应用化学.2018

[3].曾泽,钟荣,张春辉,谢刚.新型苯甲酰甲酸酯光引发剂的合成及其性能[J].合成化学.2016

[4].张春辉.苯甲酰甲酸酯类及可聚合光引发剂的合成与性能研究[D].南昌航空大学.2015

[5]..新型苯甲酰甲酸酯类引发剂及其制备方法[J].乙醛醋酸化工.2015

[6].彭成军.苯甲酰甲酸(酯)的合成工艺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4

[7].荣媛.2-溴苯乙酮和苯甲酰甲酸酯的合成工艺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3

[8]..苯甲酰甲酸酯的制备方法[J].化工进展.2010

标签:;  ;  ;  ;  

苯甲酰甲酸酯论文-张婷丽,楼芝英,胡岗,周国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