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说写结合,相得也益彰

读说写结合,相得也益彰

陈燕媚(广东省兴宁市齐昌小学广东兴宁514500)

中图分类号:G62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6715(2019)06-153-01

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学生对语文不感兴趣,读文章时语感较差,口头表达词不达意,写作文时错字连篇,词汇贫乏,想象力不丰富,就连那些思路清晰、智商较高的学生也存在视野狭窄、文章空洞且美情欠缺的问题。这一切无不反映出学生语文素养低。由此可见,语文素养之于学生的发展显得尤其重要。

一、少讲多读,积淀语感,教学生学会读书

“听、说、读、写”是语文基本能力的具体体现,其中“读”是核心,只有读得流畅,才能说得清楚,写得明白。因此要多读典范课文,对精彩段落和精粹诗文一定要熟读成诵,潜心揣摩,要把文章的语气、节奏、句式和作者的情趣意旨通过富有情感的诵读表现出来。如《可爱的草塘》中有这样一段话:“这么大这么美的草塘,我还是第一次看到,走了进去,就象置身于大海中一样,浪花翠绿翠绿的,绿得发光,绿得鲜亮,欢笑着,翻滚着,一层赶着一层涌向远方。”这段文字写得很美,我指导学生以一种惊叹、抒情的语调去朗读,朗读时要特别注意轻重缓急。第一句突出草塘之大之美,如置身于海洋的感受。第二句写了浪花(绿色的草浪)的颜色和动态变化,要读出动感,前缓后急,且边读边引导学生想象画面,体会情感:又大又美的绿色海浪,微风中,碧浪涌动,向远方延伸,这是一幅多么美妙令人神往的画啊!置身此景中,赞叹之情有之,喜爱之情有之。可见,通过诵读揣摩,得其意旨,知其意味,领略语言之美,正是培养语感的过程。

二、自主合作,以读导悟,教学生学会感悟

1、以“读”为主线,“读”中“悟”。如我教学《蟋蟀的住宅》一文,在学生初读感知的基础上,我紧接着设计这样一个环节:以小组为单位,谈谈自己读懂了哪个词、句、段,或你认为课文中哪一处写得好,为什么?或向同学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我让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互相启迪,互相补充,鼓励学生谈出带有个人色彩和情感的理解,鼓励他们创新。对于那些学生“想领悟却领悟不到”,小组讨论不出所以然的问题,直接在课堂上师生共同交流。由于学生受年龄特征和知识经验的影响,教师对学生的说“悟”要进行梳理、归类,起到主导作用,对于重点句、段的领悟,还应根据学生“悟”的质量、结果,引导学生再读再悟,促使学生进一步领会自己对课文的认识,提高“悟”的质量。

2、读悟相融,加深体会。如教《晏子使楚》一课时,应抓住“楚王仗着自己国势强盛,想趁机侮辱晏子”和“晏子看了看,对接待的人地说:‘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这两部分的句子来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引导学生读悟相融,也即在读中品悟楚王侮辱晏子的险恶用心,在读中品悟晏子作为一个外交官有礼有节反驳楚王,维护齐国的尊严,体现了他超人的智慧和过人的口才,才能让学生明白“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这句格言的真正含义。

三、巧问巧答,领悟智慧,教学生学会说话

1、通过说写的训练,深掘文本意蕴。我在《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教学中,讲到“救助车夫”这部分内容时,我让学生去感受车夫的脚是一双怎样的脚,接着又问:鲁迅先生是怎样做的?找出文中描写人物外貌和动作的语句。学生一遍遍读,一遍遍说,教师一遍遍引导。我又让学生想象:什么样的脸是饱经风霜?一步步引出鲁迅的三声叹息,接着追问:为谁叹息?怎样叹息?你想象到鲁迅当时的心情是什么?引导学生想象说话。学生在说话中进入文本营造情境,感同身受体验人物内心情感,与文本人物进行心灵沟通,并产生共鸣,文本的价值,在学生对文本空白创造性填补后实现了最大化。

2、以说写活化言语心智。《白杨》是借物喻人写法的经典体现,在描写白杨所处的环境时,作者用了“浑黄一体”,于是我让学生想象这情境,学生纷纷回答“想象着在寸草不长的荒漠中,风卷着沙,天和地全是黄的”“远远望去一望无垠的沙漠风沙漫天飞舞,天地已分不出界限”“可以想象到风沙肆无忌惮的样子,远处是黄的,近处也是黄的,天是黄的,地也是黄的”……

四、捕捉灵感,锤炼语言,教学生学会写作

1、口头作文,习作教学之未雨绸缪。教师能否进行成功的习作教学,让学生进行一次成功的习作练习,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每次习作教学前的准备工作。在教学时,我们可有意识地说说和与本次作文有关的话题。例如上学期我授的校本教材中有一个专题是父母之爱的,要求学生用一两件事来写对父母的爱。我在教授《地震中的父与子》时,就让学生说说你的父亲是什么样的,你能用文中对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的方法说你的父亲吗?学习《慈母情深》这一课时,我让学生回想自己的母亲是怎样支持你疼爱你的。在每次习作之前,上课之时,我都让学生进行充分交流,进行口语训练,经过一学期的努力,学生写作时水到渠成。这样的“口头作文”训练,拉近与习作的距离,加深了学生对习作的理解。

2、玩味语言,习作教学之日积月累。小学课本中比较吸引学生的是那些短小精悍、词句优美的散文。如《燕子》《匆匆》《桂林山水》《小桥流水人家》等,这些文章容易阅读,容易记忆训练听说写也比较到位。在上课时定要留出时间,或者仿写,或者补写,或者续写,让学生当堂消化,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

3、当堂品赏,习作教学之及时评点。在作文批改上,我们要改变过去花一周时间批改再上讲评课这个传统方法。因为学生会因相隔时间太长而对作文淡忘,对老师的评语只是匆匆浏览一下,所以应当堂组织学生朗读典型的作文片断,由教师和学生评委进行点评赏析。对学生的好词好句,教师应鼓励其他学生借用,对作文通病,教师要点明方向,立即修改。这样可以让学生及时得到结果和反馈,达到互相借鉴、互相提高的目的。

总之,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教会学生读悟相融,加强说话练习,以读促写,将读、说、写巧妙地结合起来,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标签:;  ;  ;  

读说写结合,相得也益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