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物含量论文-张玉美,张明洪,李红梅

有机物含量论文-张玉美,张明洪,李红梅

导读:本文包含了有机物含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气相色谱-质谱法,固相萃取,半挥发性有机物,饮用水

有机物含量论文文献综述

张玉美,张明洪,李红梅[1](2019)在《固相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生活饮用水中23种半挥发性有机物的含量》一文中研究指出分别从水源、水厂及管网取水样10份,每份水样装满2L棕色玻璃瓶,各加亚硫酸钠100mg去除残余氯,于4℃保存,此水样可保存14d,每升样品中加入20mg·L~(-1)苊-d10和屈艹-d12的混合内标溶液100μL。按国家标准GB/T 5750-2006所述方法进行固相萃取,所得洗脱液经脱水、蒸缩,并用丙酮定容至1.0 mL。选用HP-5MS色谱柱(30 m×0.25 mm,0.25μm),在55~310℃区间按程序升温模式使此溶液中的23种半挥发性有机物得到分离并进行质谱测定。选择了电子轰击离子源和选择离子监测模式为主要质谱条件。各组分的线性范围除五氯酚为1.00~50mg·L~(-1)外,其他均为0.20~10mg·L~(-1),其检出限(3s)在0.03~0.18μg·L~(-1)之间。以阴性样品为基体,用标准加入法进行回收试验,测得回收率在75.5%~124%之间,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6)在1.1%~16%之间。在所取10份样品中均未检出上述各组分,说明水源及水厂(包括经管网输送至用户的水)均符合国家标准中有关半挥发有机物允许最高存在量的相关要求。(本文来源于《理化检验(化学分册)》期刊2019年10期)

郭振[2](2019)在《不同有机物料添加对砒砂岩与沙复配土碳氮含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砒砂岩与风沙土作为毛乌素沙地两种利用率低且危害严重的两种自然资源,在实现国家"耕地占补平衡"战略和区域经济增长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在价值。因此,本研究依托砒砂岩与沙复配土长期施肥定位试验,选择单施化肥(CK)、施用秸秆(C1)、施用微生物菌剂(C2)、施用有机肥(C3)和施用油渣(C4)共5个处理进行碳氮含量的垂直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CK和C3处理在土层深度为40cm时有机碳含量最低,C4处理在土层深度为50cm时有机碳含量最低,均表现为先减小后增加的变化趋势。C1和C2处理的有机碳含量则随着土层的加深呈先增加后减小再增加的线性递增趋势。0-20cm和20-60cm分别以C3和C1处理的有机碳含量较高。不同处理的全氮含量则随着土层的增加变化各异,但整体呈现为线性递减的变化趋势,0-20cm以C3处理的全氮含量最高,20-60cm施有机物料处理的全氮含量均低于CK处理。综上,施用有机肥可促进0-20cm表层土壤有机碳和全氮的积累。(本文来源于《科技创新与应用》期刊2019年29期)

李春喜,李斯斯,邵云,马守臣,刘晴[3](2019)在《减氮条件下有机物料还田对麦田酶活性及其土壤碳氮含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不同有机物料还田对麦田土壤酶活性与土壤养分的影响,通过田间试验比较单施氮肥(CK,施纯氮270kg/hm~2)、秸秆还田(J,较CK减氮20%)、秸秆还田+牛粪(JF,较CK减氮20%)、秸秆还田+菌渣(JZ,较CK减氮20%)4种不同培肥处理,对麦田0~60cm土层脲酶、蔗糖酶活性与土壤有机碳、全氮含量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小麦季0~20cm土层各处理在拔节期脲酶活性最大,20~40cm土层JF处理在拔节期和开花期脲酶活性最大;在0~20和20~40cm土层JF处理在拔节期蔗糖酶活性显着高于CK处理。除J处理外,其他处理在0~20cm土层拔节期有机碳含量最大,且有机碳含量均表现为JF处理最大,其次是JZ处理;在0~20cm土层各生育时期JF处理的全氮含量均最大,且显着高于CK处理。减氮条件下有机物料还田能有效提高土壤脲酶、蔗糖酶活性,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并且土壤脲酶活性、蔗糖酶活性与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均呈极显着正相关关系。综上,在减施氮肥条件下有机物料还田可以提高土壤质量。(本文来源于《作物杂志》期刊2019年05期)

刘高云,柏宏成,叶碧莹,魏世强[4](2019)在《叁种有机物料组成性质及其对土壤Cd形态与水稻Cd含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讨有机物料对土壤Cd形态和水稻Cd含量的影响,于2017年5月至2017年9月在温室大棚进行水稻盆栽试验,在不同外源Cd浓度处理下,通过分析对照组(CK)及施加猪粪堆肥(PM)、腐殖土(HM)、污泥堆肥(CS)对水稻Cd含量的影响,探究有机物料活性组分差异与水稻Cd含量的关联性。结果表明:叁种有机物料含氧官能团含量和极性大小顺序均为HM>CS>PM。施加叁种有机物料都有利于缓解土壤Cd污染对水稻的生长毒害作用。外源Cd浓度为2 mg·kg~(-1)时,施用PM、HM和CS后的水稻籽粒Cd浓度较对照分别降低17.24%、32.41%和17.93%。且施用HM后,水稻籽粒Cd最高浓度为0.19 mg·kg~(-1),满足《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2762—2017)要求。而在外源Cd浓度达到10 mg·kg~(-1)时,仅施加PM可使水稻籽粒Cd浓度降低,但仍不能达到食品安全标准要求。水稻籽粒Cd含量与土壤可交换态Cd及铁锰氧化物结合态Cd含量呈显着正相关关系,与水稻根Cd含量呈极显着正相关,含氧官能团丰富、极性大的HM降低土壤可交换态镉含量效果最好。有机物料主要通过改变土壤Cd赋存形态,降低水稻根系对土壤Cd的吸收富集,抑制Cd向籽粒转运,进而影响Cd在水稻体内含量。(本文来源于《农业环境科学学报》期刊2019年08期)

陈庆平,周凯丽[5](2019)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工作场所空气中叁类有机物含量》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建立采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工作场所空气中3类有机物含量的测定方法,针对填充柱气相色谱法中填充柱阻力大、柱效低、分离效果差的问题,对样品检测前先优化试验条件,用解吸液将3类标准储备液混标稀释成相应的标准系列,进入气相色谱仪进行测定,均得到良好的线性关系后再将采集的活性炭倒入解吸瓶中,加入解吸液1 mL,振摇解吸30 min,解吸液供色谱测定,依照优化的色谱条件测定样品。结果显示:3类有机物在各自浓度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检出限均达到标准方法的要求;该检测方法快速、准确、灵敏度高,能满足工作场所空气中多环芳烃类萘、苯系物混苯、苯乙烯和脂肪族酮类丙酮丁酮的同时检测。(本文来源于《现代矿业》期刊2019年07期)

杜容山,贺小敏,郭丽,乔琴[6](2019)在《宜昌降雨中元素和有机物含量分布及其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宜昌国控酸雨监测点位采用智能降水监测仪收集2016年5月-2017年4月的自然降雨和人工增雨,采用吹扫捕集/气相色谱质谱法检测挥发性有机物含量,石墨板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检测元素含量;使用SPSS等软件制图分析元素和挥发性有机物含量的变化趋势、自然降雨与人工增雨中待测物含量的不同及城区与郊区降雨中待测物含量的差异,探讨元素和挥发性有机物对地表水的污染状况。结果表明:宜昌降雨中待测物含量最大的时段是秋冬季,不同待测物在城区和郊区降雨中的分布不一致,人工增雨中待测物含量与自然降雨差异较小,所有降雨中待测物均未对地表水造成污染。(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与技术》期刊2019年01期)

鹿燕,李长于,胡丹[7](2019)在《顶空-气质联用色谱法测定空气清新剂中可挥发性有机物含量》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气质-顶空自动进样系统联用测定空气清新剂中37种可挥发性有机物含量的检测方法。对样品的取样方法和气质条件进行优化。在优化的条件下,样品中各个可挥发性有机物得到良好的分离,并以外标法定量。本方法精密度高,线性相关系数不小于0.996;加标回收率为80%~120%; RSD均小于10.0%;最低检出限为0.003~3.06μg/g。(本文来源于《浙江化工》期刊2019年01期)

王箐霞,欧恒,沈忱[8](2018)在《舱式法测试挥发性有机物含量的方法验证》一文中研究指出使用固定大小的密封舱,利用玻璃毛载体将标准有机挥发性物质注入密封舱内,通过一定的测试方法程序,及经过一定的温度和老化时间后。采集含有挥发性有机物质的气体样品,利用热脱附和色谱仪器进行分析,计算舱内挥发性有机气体的含量。验证舱式法测试汽车内饰物挥发性有机物的方法合理性。(本文来源于《中国标准化》期刊2018年S1期)

白景维,张永鑫,赵京秋[9](2018)在《检测小麦不同发育阶段主要有机物的含量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对于科学探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引导学生主动、深入、真实地进行研究性学习,需要教师提供容易上手、实验现象明显,且能引发深入思考的实验。带领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通过检测小麦不同发育阶段主要有机物的含量变化,引导学生提出可被验证的问题,并尝试解释自己的问题(即提出假设),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操作,最后通过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等一系列过程,引发学生深入思考,自主构建逻辑关系形成知识网络。实验中使用静态的研究手段(物质鉴定和显微观察)进行定量地、动态地研究发育问题,让学生体会实验设计分析实验结果和实验数据的重要性,经过思考和推理在应用层面上提高对概念的理解。(本文来源于《生物学通报》期刊2018年12期)

何晓蕾,洪涛,张毅[10](2018)在《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法测定焦化废水中多环芳烃含量及此类废水中整体有机物组成的评估》一文中研究指出取焦化废水样品(500mL),用二氯甲烷先后萃取3次,每次用此溶剂200mL,使水样中的多环芳烃(PAHs)溶入有机相。所得萃取液合并后,经脱水并蒸发至0.5mL,加入d-12苝内标溶液50μL,定容至1mL,按规定条件用全二维气相色谱分离后与飞行时间质谱法联用对样品中16种PAHs进行测定。由于采用了二维色谱柱系统(一维RTX-5MS非极性柱和二维DB-17MS极性色谱柱用毛细管串联)并通过二维调制优化,以及对其共流出峰的去卷积解析,使16种PAHs包括沸点相近、极性相似的成分达到完全分离,选择性较好,背景干扰少,保证了信号最弱的组分(10pg)的信噪比都大于100。16种PAHs的检出限(3S/N)为0.01~0.092μg·L-1,其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5)为2.5%~5.0%。通过仪器数据处理软件,建立了该类废水中整体有机物的比对方法,用于评估生化处理前后废水中有机物的组成变化。(本文来源于《理化检验(化学分册)》期刊2018年10期)

有机物含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砒砂岩与风沙土作为毛乌素沙地两种利用率低且危害严重的两种自然资源,在实现国家"耕地占补平衡"战略和区域经济增长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在价值。因此,本研究依托砒砂岩与沙复配土长期施肥定位试验,选择单施化肥(CK)、施用秸秆(C1)、施用微生物菌剂(C2)、施用有机肥(C3)和施用油渣(C4)共5个处理进行碳氮含量的垂直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CK和C3处理在土层深度为40cm时有机碳含量最低,C4处理在土层深度为50cm时有机碳含量最低,均表现为先减小后增加的变化趋势。C1和C2处理的有机碳含量则随着土层的加深呈先增加后减小再增加的线性递增趋势。0-20cm和20-60cm分别以C3和C1处理的有机碳含量较高。不同处理的全氮含量则随着土层的增加变化各异,但整体呈现为线性递减的变化趋势,0-20cm以C3处理的全氮含量最高,20-60cm施有机物料处理的全氮含量均低于CK处理。综上,施用有机肥可促进0-20cm表层土壤有机碳和全氮的积累。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有机物含量论文参考文献

[1].张玉美,张明洪,李红梅.固相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生活饮用水中23种半挥发性有机物的含量[J].理化检验(化学分册).2019

[2].郭振.不同有机物料添加对砒砂岩与沙复配土碳氮含量的影响[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9

[3].李春喜,李斯斯,邵云,马守臣,刘晴.减氮条件下有机物料还田对麦田酶活性及其土壤碳氮含量的影响[J].作物杂志.2019

[4].刘高云,柏宏成,叶碧莹,魏世强.叁种有机物料组成性质及其对土壤Cd形态与水稻Cd含量的影响[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9

[5].陈庆平,周凯丽.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工作场所空气中叁类有机物含量[J].现代矿业.2019

[6].杜容山,贺小敏,郭丽,乔琴.宜昌降雨中元素和有机物含量分布及其影响[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9

[7].鹿燕,李长于,胡丹.顶空-气质联用色谱法测定空气清新剂中可挥发性有机物含量[J].浙江化工.2019

[8].王箐霞,欧恒,沈忱.舱式法测试挥发性有机物含量的方法验证[J].中国标准化.2018

[9].白景维,张永鑫,赵京秋.检测小麦不同发育阶段主要有机物的含量变化[J].生物学通报.2018

[10].何晓蕾,洪涛,张毅.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法测定焦化废水中多环芳烃含量及此类废水中整体有机物组成的评估[J].理化检验(化学分册).2018

标签:;  ;  ;  ;  

有机物含量论文-张玉美,张明洪,李红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