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撤退论文-王安宇,梁建茵,冯瑞权,林建恒,吴池胜

风撤退论文-王安宇,梁建茵,冯瑞权,林建恒,吴池胜

导读:本文包含了风撤退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气候学,南海夏季风,撤退

风撤退论文文献综述

王安宇,梁建茵,冯瑞权,林建恒,吴池胜[1](2010)在《南海夏季风撤退的气候特征Ⅱ——年代际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南海地区夏季风撤退期有明显的年代际变化,与南海夏季风维持期相类似,在1970年代末期有明显的突变。所以分析工作以1978年为界,主要是将前20年情况与后20年进行对比。前20年夏季风撤退较早,撤退期降水较少,对流活动较弱;后20年则与此相反,夏季风撤退较晚,撤退期降水较多,对流活动较强。南海地区夏季风撤退期的年代际变化与PDO和太阳磁循环的气候变化比较一致。(本文来源于《热带气象学报》期刊2010年03期)

冯瑞权,王安宇,梁建茵,林建恒,李江南[2](2007)在《南海夏季风撤退期的气候特征I——40年平均》一文中研究指出用NCAR/NCEP1958~1997年共40年资料对南海夏季风撤退的气候特征进行了分析。8月上旬西伯利亚冷空气开始南进,由于青藏高原的阻挡作用,在我国东部大陆推进得很快,到达南海后继续向南推进,最后导致9月中旬左右南海夏季风从南海撤退。就个别年份而言,最早的撤退时间是8月中,最晚的是10月中,可以差两个月。南海夏季风撤退与建立过程是很不相同的,南海夏季风和夏季风雨带的建立都是爆发性的,在全区域几乎是同时建立,但撤退是由北向南缓慢撤退的,历时一个月左右。在撤退期间,南海降水形势变化不大,但在撤退之后,南海夏季风雨季转变为ITCZ雨季,其相应和雨区随着太阳南移向南推进。南海夏季风撤退后,南海降水30~60天振荡明显减弱,而准两周振荡仍比较活跃。(本文来源于《热带气象学报》期刊2007年01期)

王安宇,冯瑞权,梁建茵,林建恒[3](2006)在《南海夏季风撤退的气候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用NCAR/NCEP1958-1997年共40年资料我们对南海夏季风撤退的气候特征进行了分析。8月上旬西伯利亚冷空气开始南进,由于青藏高原的阻挡作用,在我国东部大陆推进的很快,到达南海后继续向南推进,最后导致9月中旬左右南海夏季风从南海撤退,就个别年份而言,最早的撤退时间是8月中,最晚的是10月中,可以差两个月。南海夏季风撤退与建立过程是很不相同的,南海夏季风和季风雨带得建立都是爆发性的,在全区域几乎同时建立,但撤退是由北向南缓慢撤退的,历时一个月左右。在撤退期间,南海降水形势变化不大,但在撤退之后,南海夏季风雨季转变为ITCZ雨季,其相应的雨区随着太阳南移向南推进,南海夏季风撤退后,南海降水30-60天振荡明显减弱,而准两周振荡仍比较活跃。南海地区夏季风撤退期有明显的年代际变化,与南海夏季风维持期相类似,在70年代末期有明显的突变。,所以分析工作以1978年为界,主要是将前20年情况与后20年进行对比。前20年夏季风撤退早,撤退期降水较少,对流活动较弱,后20年则与此相反,夏季风撤退晚,撤退期降水较多,对流活动较强。南海地区夏季风撤退期的年代际变化与PDO和太阳磁循环的气候变化比较一致。(本文来源于《中国气象学会2006年年会“季风及其模拟”分会场论文集》期刊2006-10-01)

仲荣根[4](1986)在《夏季风撤退前后低纬高低空环流及高空温度与散度场的变化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利用中南半岛和南海北部地区1974—1982年最后一次季风潮前后近40个测站高空各层资料,通过水平环流,经圈环流以及温度场与散度场的剖面图,讨论了夏季风撤退前后低纬高低空环流及大气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夏季风撤退前后,低纬高低空环流,经圈环流以及大气结构均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表示夏季风即将撤出中南半岛和南海北部地区。(本文来源于《海洋预报》期刊1986年02期)

风撤退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用NCAR/NCEP1958~1997年共40年资料对南海夏季风撤退的气候特征进行了分析。8月上旬西伯利亚冷空气开始南进,由于青藏高原的阻挡作用,在我国东部大陆推进得很快,到达南海后继续向南推进,最后导致9月中旬左右南海夏季风从南海撤退。就个别年份而言,最早的撤退时间是8月中,最晚的是10月中,可以差两个月。南海夏季风撤退与建立过程是很不相同的,南海夏季风和夏季风雨带的建立都是爆发性的,在全区域几乎是同时建立,但撤退是由北向南缓慢撤退的,历时一个月左右。在撤退期间,南海降水形势变化不大,但在撤退之后,南海夏季风雨季转变为ITCZ雨季,其相应和雨区随着太阳南移向南推进。南海夏季风撤退后,南海降水30~60天振荡明显减弱,而准两周振荡仍比较活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风撤退论文参考文献

[1].王安宇,梁建茵,冯瑞权,林建恒,吴池胜.南海夏季风撤退的气候特征Ⅱ——年代际变化[J].热带气象学报.2010

[2].冯瑞权,王安宇,梁建茵,林建恒,李江南.南海夏季风撤退期的气候特征I——40年平均[J].热带气象学报.2007

[3].王安宇,冯瑞权,梁建茵,林建恒.南海夏季风撤退的气候特征[C].中国气象学会2006年年会“季风及其模拟”分会场论文集.2006

[4].仲荣根.夏季风撤退前后低纬高低空环流及高空温度与散度场的变化特征[J].海洋预报.1986

标签:;  ;  ;  

风撤退论文-王安宇,梁建茵,冯瑞权,林建恒,吴池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