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生物材料论文-向慧静,陈雨

纳米生物材料论文-向慧静,陈雨

导读:本文包含了纳米生物材料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能量转换纳米医学,近红外光,超声,磁场

纳米生物材料论文文献综述

向慧静,陈雨[1](2019)在《能量转换纳米医学和生物材料》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癌症治疗方法(如化疗、放疗和手术切除等)存在对正常组织的严重毒副作用和治疗效果差等缺点,从而阻碍了其在临床治疗中的进一步应用.随着纳米技术和纳米医学的快速发展,能量转换生物材料介导的治疗方式,由于其具有非侵入性、较强的组织穿透能力和对治疗剂量的精准调控等优势而受到广泛关注和研究.本文总结了近年来本研究团队在"能量转换生物材料"(包括光-热转换、光-化学能转换、超声-化学能、超声-热能转换、磁-热能转换和化学能-化学能转换)的设计、制备及其在癌症治疗中的应用,并讨论了"能量转换纳米医学和生物材料"在未来临床转化中的应用前景和面临的挑战.(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化学》期刊2019年09期)

刘建华[2](2019)在《纳米生物材料的合成及在医学影像诊疗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纳米生物材料因其优异的医学成像性质及治疗效果引起了无机纳米材料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纳米生物材料一般应用于医学成像诊断及肿瘤治疗。如何通过绿色、便捷、低成本的方法构建高质量纳米生物材料逐渐受到学者们的重视。医学成像诊断方面,由于PET/CT检查费用昂贵,荧光成像及光声成像的组织穿透力低,我们选取了目前临床最常用的两种检查方法,CT成像及MR成像。肿瘤治疗方面,由于放射治疗具有辐射等原因,我们选取了起效作用快的光热治疗。我们分别合成出PEG-WO3-x、Fe3O4@Mn O2-PAA、Co-P-PEG等纳米粒子,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表征、毒性分析、CT成像或MR成像、光热治疗等研究,探讨其在医学影像诊疗中的应用。第一章是绪论部分,论文介绍了纳米生物材料的合成方法、表面修饰方法、在医学成像及肿瘤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以及选题目的和意义。第二章,我们选择溶剂热方法合成了高水溶性聚丙烯酸(PAA)修饰的Fe3O4@Mn O2纳米粒子。该纳米粒子具有核-壳结构,其核心的Fe3O4能够使磁共振T2加权成像信号明显降低,外周纳米壳Mn O2在肿瘤组织内的酸性环境下可以分解出顺磁性Mn2+离子,从而能够使磁共振T1加权成像信号明显升高。纳米粒子内在的T2加权MR成像能力能够提供肿瘤的解剖信息,其肿瘤酸性环境p H响应T1加权MR成像效果可以进一步提高肿瘤病变检出的敏感性。此外,Fe3O4@Mn O2-PAA纳米粒子在近红外区展现出优异的吸收能力,能够用于肿瘤的光热治疗。这种p H响应T1/T2双模态MR成像引导下的肿瘤光热治疗为纳米诊疗剂的研发提供一种新思路。第叁章,我们通过高温热解法合成氧化钨纳米粒子,并用聚乙二醇(PEG)进行表面修饰从而合成PEG-WO3-x。与临床商用碘离子(碘原子序数53)CT造影剂相比,该纳米粒子(钨原子序数74)的CT成像效果较好。在探讨纳米粒子应用于瘤内CT成像及血液循环CT成像的基础上,我们首次将PEG-WO3-x用于胃肠道CT成像,并通过叁维后处理清晰显示了胃肠道的轮廓。此外PEG-WO3-x纳米粒子在近红外区具有较强的吸收能力,其吸光值优于常见的近红外热疗试剂,因此可以作为性能优良的光热诊疗试剂。我们把PEG-WO3-x用于CT成像引导下的肿瘤光热治疗,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进一步的消化系统疾病CT成像及肿瘤光热治疗研究奠定了基础。第四章,我们利用高温热解法合成了PEG修饰的磷化钴纳米粒子Co-P-PEG。该纳米粒子形貌均一、分散均匀,细胞毒性及组织毒性较低。研究发现Co-P-PEG能够实现T2加权MR成像,具有较好的荷瘤小鼠肿瘤内MR成像能力,以及尾静脉注射纳米粒子肿瘤部位富集MR成像效果。此外,Co-P-PEG具备较强的近红外光吸收能力,可以对肿瘤细胞进行光热治疗。该纳米粒子在MR成像引导下肿瘤光热治疗领域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第五章,我们选择简单、绿色的微波辅助溶剂热法合成了聚乙烯亚胺(PEI)修饰Ba Gd F5纳米粒子。PEI-Ba Gd F5纳米粒子呈球形、表面光滑、分布均匀,粒径约30nm,具有较低的细胞毒性及体内毒性。体外成像结果表明PEI-Ba Gd F5纳米粒子具有较好的CT成像效果及T1加权MR成像能力,小鼠体内成像结果显示,注入纳米粒子24小时后,其肝脏CT成像及T1加权MR成像效果优于其他脏器,结果表明该纳米粒子具有肝脏富集的特点,具备肝脏CT及MR双模态成像的潜力。最后一章总结,对本论文研究的纳米生物材料从可控合成、表面修饰、医学CT成像、MR成像,以及肿瘤的光热治疗等方面进行了归纳。(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9-05-01)

[3](2018)在《纳米生物技术分会年会暨Chinese Chemical Letters纳米生物材料学科年会(第一轮通知)》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纳米生物技术分会主办、四川大学和Chinese Chemical Letters杂志承办的纳米生物技术分会年会暨Chinese Chemical Letters纳米生物材料学科年会定于2018年12月21–22日在成都召开。本次会议将邀请纳米生物材料领域知名专家,展示纳米生物技术、生物材料领域最新的研究成果与进展,并就该领域的热点问题进行深入的讨论,为从事该领域研究的科研人员、企业代表提供广阔的学术与技术交流平台,以促进我国纳米生物(本文来源于《中国医药生物技术》期刊2018年06期)

[4](2018)在《化学所在细胞膜伪装的纳米生物材料用于高选择性抗肿瘤光动治疗方面取得新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光动治疗的突出优势是在光敏剂的作用下,通过光照进行高选择性的抗肿瘤治疗,副作用小,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尤其是对体表肿瘤或局部病变组织的治愈效果更佳。然而,光敏药物依靠载体在体内运输往往受到免疫清除的制约,导致药物输送障碍与效率降低,影响治疗效果。因此,如何提高光敏药物在肿瘤部位的聚集,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来源于《化工新型材料》期刊2018年10期)

[5](2018)在《第二届纳米材料和生物材料国际会议(ICNB 2018)》一文中研究指出【会议时间】2018-12-10至2018-12-12【会议地点】西班牙巴塞罗那【主办单位】ICNB【联系人】罗女士【电话】+852-3500-0137【Email】icnb@cbees.net【官方网址】http://www.icnb.org/【主要亮点】1.着名学者教授做大会主席:Jordi Arbiol教授,来自西班牙的ICREA&加泰罗尼亚纳米科学与纳米技术研究所;Kwang(本文来源于《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期刊2018年06期)

MADIHA,SAEED[6](2018)在《磁性纳米生物材料在乳腺癌成像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乳腺癌是全世界范围内女性最致命性的恶性肿瘤。传统的治疗方法如放射性治疗、化疗及外科手术等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例如会对健康细胞与组织造成损伤。光动力治疗和光热治疗等光学治疗肿瘤的方法有望克服传统治疗方法的不足,为治愈恶性肿瘤带来希望。真正地,集成成像诊断与治疗于一体的复合型纳米材料,将更具发展潜力。磁性纳米材料在这方面具有优异的性能,已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领域。本学位论文中,申请人基于自身发展构建出的多种新型磁性纳米生物探针材料,研究了其在乳腺癌(MCF-7细胞相关体系)的成像诊断、光学治疗等方面的应用,取得了如下研究结果:1)通过发展聚乙烯醇包覆的四氧化叁铁纳米花(Fe-NFs)(粒径控制在70-250nm),并研究了其生物医学应用。体内外的实验研究表明,Fe_3O_4纳米花的光热治疗性能比单独的Fe_3O_4球形纳米粒子(Fe-NPs)要好,与纳米黑二氧化钛(b-TiO_2)治疗性能相当。在808nm激光0.7瓦/平方厘米的能量密度下照射5分钟,肿瘤被照射部位的温度上升至52摄氏度。此外,Fe_3O_4纳米花显示出粒度依赖性的超顺磁性饱和磁化强度(74-82 emu/g)。实验表明,粒度为70nm的Fe_3O_4纳米花弛豫比率(r_2/r_1)是66.9,说明其为优异的T_2增强磁共振对比剂,有望用于监测乳腺癌等的治疗行为。2)通过设计并发展灵便的诊断治疗复合纳米体系,即Fe_3O_4-黑TiO_2复合纳米体系(Fe-b-Ti NCs,粒径30-85 nm)。该复合纳米体系具有宽光谱吸收带(550-850nm),结合其氧化铁组分具有的磁性;可用做肿瘤光学治疗试剂和磁共振对比增强剂。实验研究表明,该复合纳米体系的光热治疗能力优于单一的氧化铁或黑二氧化钛体系,在50μg mL~(-1)的浓度下,其在肿瘤部位的上升温度为34-36°C。实验研究发现,该复合纳米体系在671 nm的激光处,即使采用更低的激发能量密度(1瓦/平方厘米),对肿瘤部位的升温能力优于808nm(激发能量密度为1.3瓦/平方厘米),说明该复合纳米体系对肿瘤具有双波长激发的光热治疗性能。细胞和动物活体水平的实验均发现,低浓度的该复合纳米体系在低光学能量密度激发时,具有光动力和光热治疗的协同作用。进一步的动物实验研究发现,采用Fe-b-Ti NCs治疗的肿瘤可完全被消融与采用单一氧化铁或黑二氧化钛纳米粒子治疗的肿瘤不能完全消融相比,且单一组分治疗后的肿瘤会更易复发。此外,实验表明Fe_3O_4纳米花具有很好的弛豫T_2增强性能,饱和磁化率为48 emug~(-1),r_2值是38.2 mM~(-1) s~(-1),可望用于乳腺癌治疗行为的T_2增强的磁共振成像监测方面。3)以黑氧化钛纳米粒子为基础,通过设计并发展掺杂磁性纳米组分,形成具有光学治疗作用的复合磁共振T_1增强对比剂。学位申请人通过实验,系统研究了Mn_(1-x)-x Fe_xO、Mn_(1-x)-x Fe_xO-b-TiO_2及Zn_(1-x)-x Mn_xO-b-TiO_2)等体系的掺杂性能,发现上述复合体系具备优异的T_1加权磁共振成像对比增强能力。初步的生物学实验表明,该类复合磁共振T_1增强对比剂在用于乳腺癌治疗行为的T_1增强的磁共振成像监测方面,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期刊2018-06-01)

汪伟[7](2018)在《非晶碳酸钙基纳米生物材料的设计、合成与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钙基生物材料由于具备优异的生物兼容性,生物活性以及生物可降解性,已被广泛应用于生物成像以及生物治疗等多种生物医学领域。碳酸钙,作为一种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钙基生物材料,不仅具备钙基材料普遍拥有的优异性质,还具有易被酸分解产生气体的特殊性质,因而在发展酸碱度响应性医药载体以及超声成像等方面受到广泛关注。与传统的微米级结晶型碳酸钙相比,非晶碳酸钙纳米材料由于尺度更小以及更易被加工改造,在纳米生物材料领域具有更大的应用潜力。然而,传统方法合成制备出的非晶碳酸钙分散性和粒径均一性等品质较低,而且非晶碳酸钙纳米材料自身稳定性较差,这些因素大大限制了非晶碳酸钙纳米材料的生物应用。如何有效解决甚至利用非晶碳酸钙的不稳定性,是进一步发展其生物应用的关键。本论文将着重介绍基于非晶碳酸钙纳米颗粒设计合成的功能复合性纳米生物材料以及它们的生物应用。围绕具有高度单分散性和粒径均一性的非晶碳酸钙药物载体,我们通过二氧化硅的包覆控制其稳定性,并进一步通过不同的合成处理和功能化修饰,得到具有不同性质和功能的纳米生物材料。随后,我们探索这些纳米材料在药物传递、控释以及化学、光热、光动力学治疗等生物治疗上的应用。主要研究内容和取得的成果如下:1、实现简易的“一步酸化处理”方法构建一系列的无机型纳米药物载体,即二氧化硅包覆钙-阿霉素复合纳米材料。基于在生理环境中二氧化硅框架结构具备的可降解性,我们研究了这些二氧化硅包覆钙-阿霉素复合纳米材料的可调控降解性能以及控制包载药物释放性能。经过不同的酸化处理,我们制备出内部具有不同含钙量和钙分布的纳米载体。不加酸处理得到的载体留有最多的钙,并且钙紧密分布在二氧化硅壳层内;加少量酸处理得到的载体含钙量有所减少,并且钙分布在二氧化硅壳层附近;加过量酸处理得到的载体只有一部分钙集中保留在内核处。我们进一步研究了处于生理环境中时,纳米材料在钙盐辅助下产生的外层二氧化硅的降解差异性以及内部药物的不同释放行为。最后,我们探索了这一系列纳米药物载体对普通人宫颈癌细胞以及耐药性人乳腺癌细胞的杀伤效果。2、实现对非晶碳酸钙结构的特别设计,发展出具有高粒径均一性和单分散性的吲哚菁绿-二氧化硅包覆非晶碳酸钙-阿霉素复合纳米球。这些复合纳米球被用来同时载负传递吲哚菁绿和阿霉素分子,进而将光热、光动力学试剂与化学治疗药物相联合。我们对这种材料进行形貌特征、药物控释性能、光热性能以及光动力学性能的表征与测试,并观察研究它们的光热作用、光动力学作用以及药物化学作用相结合的联合作用性能,进而检验这些材料在药物耐受性人乳腺癌细胞治疗上的效果。3、利用气相扩散法合成的非晶碳酸钙作为硬模板,我们合成出中空纳米二氧化硅以及二氧化钛材料。非晶碳酸钙纳米颗粒具有制备方法简单易于大量合成的优点,并能实现产物颗粒的高度可控,得到高均一性和分散性的纳米颗粒,因而保证了模板品质的同时也降低了合成成本;同时,基于非晶碳酸钙不稳定易被溶解的特性,我们在后期去除非晶碳酸钙模板时,采用常温加水或者加稀酸的方法,避免了高温、强酸或强碱等苛刻条件的使用。我们围绕非晶碳酸钙硬模板法制备中空纳米二氧化硅/二氧化钛材料,对合成过程中多项条件进行了摸索优化,并探索中空纳米二氧化硅颗粒在载负各种染料或药物分子中的应用。(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期刊2018-05-01)

胡雨晴[8](2018)在《微图案化二氧化钛纳米管生物材料的可控构筑及其生物性能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生物医用材料领域,细胞与生物材料的相互作用已经成为非常活跃的研究领域,如何有效引导和控制细胞在材料表面的粘附生长是一个关键性的问题。近年来,微图案化生物材料引起了研究者极大的研究兴趣,其表面纳米和微米特征能精确引导和控制细胞的黏附、铺展、增值以及分化行为,在细胞生物传感器、药物筛选、体外组织重建和细胞基础生物学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生物材料表面进行图案化修饰的技术很多,主要是以玻璃、陶瓷、金属和聚合物基底。在生物性能良好的材料表面简单快速构筑图案化细胞生长基底,特别是构筑具有独特纳微多级结构的微图案化生物材料,是当前生物材料和组织工程领域的一个核心性的研究课题和方向。本文结合光刻技术、金属表面水热处理技术和后热处理技术,在医用金属钛表面成功构筑了具有特殊纳微结构的二氧化钛纳米管微图案材料,定性分析了牛血清白蛋白在二氧化钛微图案表面的吸附情况,并且深入研究了二氧化钛微图案表面的微观结构、浸润性、微图案尺寸和空间排布对前成骨细胞MC3T3-E1选区粘附和定向生长行为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在医用金属钛表面,运用光刻技术在金属钛基底表面成功构筑了边界清晰的高质量光刻胶微图案。以此光刻胶微图案为模板,结合水热处理技术和热处理技术,最终在金属钛表面构筑了具有纳微多级结构的二氧化钛微图案材料。通过控制光刻胶微图案的尺寸制备了不同尺寸(200×200μm、200×100μm、100×100μm、50×100μm)的条纹状二氧化钛纳米管微图案。说明通过控制光刻胶微图案模板的尺寸,可以实现对二氧化钛纳米管微图案尺寸的精确控制。(2)蛋白吸附实验结果表明,微图案化二氧化钛纳米管材料由于具有纳米管和微孔复合结构的巨大比表面积,有利于提高蛋白的吸附能力,FITC-BSA主要选择性聚集吸附在微图案化二氧化钛纳米管微区,呈条状图案。并且FITC-BSA在微图案样品表面吸附较快,吸附2 h后就能形成与基底图案一致的清晰的BSA微图案。(3)细胞培养实验结果表明,对于构筑的具有纳微多级结构的二氧化钛微图案材料,二氧化钛纳米管微区表面超亲水性以及具有内部连通的微米尺度多孔结构和纳米尺度管状结构结合,为细胞提供了充足的锚定空间以及营养充足的生长微环境,能够有效引导细胞优先粘附在超亲水的纳米管区域,形成与基底尺寸一致的细胞微图案。(4)不同尺寸条纹状二氧化钛纳米管微图案样品表面的细胞培养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条纹微图案的尺寸的减小,细胞沿着基底微图案的方向发生显着伸长,并且细胞角度与条状图案趋于平行,细胞生长形态显示出各向异性。当微图案化二氧化钛纳米管材料尺寸减小到50×100μm时,细胞生长的取向性最显着。说明通过控制样品微图案的形状、尺寸和空间排布,可有效控制细胞的定向生长行为。(本文来源于《苏州大学》期刊2018-05-01)

吴亚楠,谢鹏飞,范洪远,宋平,张勃庆[9](2017)在《磷酸钙纳米生物材料的合成及烧结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纳米磷酸钙陶瓷由于其独特的纳米效应,力学性能和生物活性大幅度提升,成为生物医用材料领域研究热点。纳米磷酸钙陶瓷制备的两大难点在于纳米粉体的合成和陶瓷的烧结。对现有的纳米磷酸钙粉体合成和纳米陶瓷烧结工艺进行了全面的综述,归纳分析了不同过程工艺参数对纳米粉体和陶瓷晶粒的影响,并对今后的研究进行了展望。(本文来源于《材料导报》期刊2017年S2期)

何前军[10](2017)在《介孔纳米生物材料用于精准纳米气体诊疗》一文中研究指出人体内存在一类特殊的气体信号分子,包括一氧化氮(NO)、一氧化碳(CO)和硫化氢(H_2S)。这类气体信号分子具有调节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和免疫系统等几乎所有系统的多种生理功能,对人体生理过程的正常运转和对病理过程的积极调控具有重要的作用。这类气体信号分子的外源性补充对众多重大疾病(譬如心血管疾病、癌症、缺血性损伤、炎症和中风等)具有显着的治疗作用。因而,气体治疗成为一种新兴的、且非常有应用前景的治疗策略。在国内外,针对重大疾病的气体治疗研究正方兴未艾。然而,不可控的摄入或释放这类气体分子会带来中毒的风险。因此,如何实现气体分子的靶向传输和可控释放是当前气体治疗亟待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本文来源于《第19届全国分子筛学术大会论文集——C会场:MOFs材料有机无机复合材料多孔复合材料》期刊2017-10-24)

纳米生物材料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近年来,纳米生物材料因其优异的医学成像性质及治疗效果引起了无机纳米材料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纳米生物材料一般应用于医学成像诊断及肿瘤治疗。如何通过绿色、便捷、低成本的方法构建高质量纳米生物材料逐渐受到学者们的重视。医学成像诊断方面,由于PET/CT检查费用昂贵,荧光成像及光声成像的组织穿透力低,我们选取了目前临床最常用的两种检查方法,CT成像及MR成像。肿瘤治疗方面,由于放射治疗具有辐射等原因,我们选取了起效作用快的光热治疗。我们分别合成出PEG-WO3-x、Fe3O4@Mn O2-PAA、Co-P-PEG等纳米粒子,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表征、毒性分析、CT成像或MR成像、光热治疗等研究,探讨其在医学影像诊疗中的应用。第一章是绪论部分,论文介绍了纳米生物材料的合成方法、表面修饰方法、在医学成像及肿瘤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以及选题目的和意义。第二章,我们选择溶剂热方法合成了高水溶性聚丙烯酸(PAA)修饰的Fe3O4@Mn O2纳米粒子。该纳米粒子具有核-壳结构,其核心的Fe3O4能够使磁共振T2加权成像信号明显降低,外周纳米壳Mn O2在肿瘤组织内的酸性环境下可以分解出顺磁性Mn2+离子,从而能够使磁共振T1加权成像信号明显升高。纳米粒子内在的T2加权MR成像能力能够提供肿瘤的解剖信息,其肿瘤酸性环境p H响应T1加权MR成像效果可以进一步提高肿瘤病变检出的敏感性。此外,Fe3O4@Mn O2-PAA纳米粒子在近红外区展现出优异的吸收能力,能够用于肿瘤的光热治疗。这种p H响应T1/T2双模态MR成像引导下的肿瘤光热治疗为纳米诊疗剂的研发提供一种新思路。第叁章,我们通过高温热解法合成氧化钨纳米粒子,并用聚乙二醇(PEG)进行表面修饰从而合成PEG-WO3-x。与临床商用碘离子(碘原子序数53)CT造影剂相比,该纳米粒子(钨原子序数74)的CT成像效果较好。在探讨纳米粒子应用于瘤内CT成像及血液循环CT成像的基础上,我们首次将PEG-WO3-x用于胃肠道CT成像,并通过叁维后处理清晰显示了胃肠道的轮廓。此外PEG-WO3-x纳米粒子在近红外区具有较强的吸收能力,其吸光值优于常见的近红外热疗试剂,因此可以作为性能优良的光热诊疗试剂。我们把PEG-WO3-x用于CT成像引导下的肿瘤光热治疗,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进一步的消化系统疾病CT成像及肿瘤光热治疗研究奠定了基础。第四章,我们利用高温热解法合成了PEG修饰的磷化钴纳米粒子Co-P-PEG。该纳米粒子形貌均一、分散均匀,细胞毒性及组织毒性较低。研究发现Co-P-PEG能够实现T2加权MR成像,具有较好的荷瘤小鼠肿瘤内MR成像能力,以及尾静脉注射纳米粒子肿瘤部位富集MR成像效果。此外,Co-P-PEG具备较强的近红外光吸收能力,可以对肿瘤细胞进行光热治疗。该纳米粒子在MR成像引导下肿瘤光热治疗领域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第五章,我们选择简单、绿色的微波辅助溶剂热法合成了聚乙烯亚胺(PEI)修饰Ba Gd F5纳米粒子。PEI-Ba Gd F5纳米粒子呈球形、表面光滑、分布均匀,粒径约30nm,具有较低的细胞毒性及体内毒性。体外成像结果表明PEI-Ba Gd F5纳米粒子具有较好的CT成像效果及T1加权MR成像能力,小鼠体内成像结果显示,注入纳米粒子24小时后,其肝脏CT成像及T1加权MR成像效果优于其他脏器,结果表明该纳米粒子具有肝脏富集的特点,具备肝脏CT及MR双模态成像的潜力。最后一章总结,对本论文研究的纳米生物材料从可控合成、表面修饰、医学CT成像、MR成像,以及肿瘤的光热治疗等方面进行了归纳。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纳米生物材料论文参考文献

[1].向慧静,陈雨.能量转换纳米医学和生物材料[J].中国科学:化学.2019

[2].刘建华.纳米生物材料的合成及在医学影像诊疗中的应用研究[D].吉林大学.2019

[3]..纳米生物技术分会年会暨ChineseChemicalLetters纳米生物材料学科年会(第一轮通知)[J].中国医药生物技术.2018

[4]..化学所在细胞膜伪装的纳米生物材料用于高选择性抗肿瘤光动治疗方面取得新进展[J].化工新型材料.2018

[5]..第二届纳米材料和生物材料国际会议(ICNB2018)[J].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2018

[6].MADIHA,SAEED.磁性纳米生物材料在乳腺癌成像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2018

[7].汪伟.非晶碳酸钙基纳米生物材料的设计、合成与应用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8

[8].胡雨晴.微图案化二氧化钛纳米管生物材料的可控构筑及其生物性能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8

[9].吴亚楠,谢鹏飞,范洪远,宋平,张勃庆.磷酸钙纳米生物材料的合成及烧结研究进展[J].材料导报.2017

[10].何前军.介孔纳米生物材料用于精准纳米气体诊疗[C].第19届全国分子筛学术大会论文集——C会场:MOFs材料有机无机复合材料多孔复合材料.2017

标签:;  ;  ;  ;  

纳米生物材料论文-向慧静,陈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