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谏性论文-朱秀文

劝谏性论文-朱秀文

导读:本文包含了劝谏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框架理论,概念隐喻,劝谏性功能,2013年奥巴马总统国情咨文

劝谏性论文文献综述

朱秀文[1](2015)在《框架理论下2013年奥巴马总统国情咨文中概念隐喻的劝谏性功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框架理论中的"预设"和"凸显"不仅能帮助人们利用已有的旧框架认知新事物,而且可以有效阐释政治语篇中隐喻的劝谏性功能。通过对美国总统奥巴马2013年发表的国情咨文进行隐喻学分析发现,奥巴马总统国情咨文中最常出现的隐喻类型是旅途隐喻和建筑隐喻,这两种隐喻具有劝谏性功能,能够使政治家的行动方案和政策更加合理化、情感化,有助于实现政治家政治意图。(本文来源于《开封教育学院学报》期刊2015年03期)

童颖[2](2012)在《隐喻的劝谏性功能与英语演讲教学》一文中研究指出隐喻能力是英语学习者语言水平达到如母语般流利所必须具备的语言能力,在英语演讲中,隐喻不仅是语言能力的体现,隐喻本身也具备很强的劝谏功能,能够潜移默化地与听众取得同一,从而达到劝说的目的。然而如何在英语演讲稿中使用隐喻的相关研究目前尚少,文章以认知语言学中的隐喻研究为理论框架,在分析隐喻的劝谏功能的基础上,以演讲稿的撰写为目标,探讨培养隐喻思维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方法,从而指出建立两者关系的教学策略。(本文来源于《四川教育学院学报》期刊2012年11期)

朱文静[3](2011)在《《隐喻机制的劝谏性功能——一项基于“CCTV”杯英语演讲比赛演讲辞的研究》介评》一文中研究指出隐喻研究是语言研究的一个重要分支,最早可以溯源至亚里士多德在《诗学》和《修辞学》中的相关论述。亚氏将隐喻认定为"将另一物体的名称来指称这一物体"的修辞手段。认知语义学者莱考夫与约翰逊(Lakoff&Johnson)在其1980年的巨着《我(本文来源于《榆林学院学报》期刊2011年03期)

杨秋红[4](2011)在《《隐喻机制的劝谏性功能——一项基于“CCTV”杯英语演讲比赛演讲辞的研究》述评》一文中研究指出认知语言学无疑是当前国内外学术界最热门和普及的学科之一,如火如荼的认知隐喻研究更是绽放在这块热土上的一朵奇葩。孙毅新近于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专着《隐喻机制的劝谏性功能—(本文来源于《商洛学院学报》期刊2011年01期)

陈朗[5](2009)在《隐喻机制在美国总统布什的劝谏性演说辞中的指针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我们生活在充满隐喻的世界上,充满创造力、新奇的隐喻比比皆是。认知语义学者莱考夫与约翰逊在着作《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中首次构建起概念隐喻的理论框架,使人们逐渐意识到隐喻是一种独具魅力的感知和认识世界的机制。本文在较大规模收集美国总统布什的演讲辞为语料的基础上尝试性地辨认、分析和诠释政治语篇中隐喻机制的重大劝谏性功能。文章指出,隐喻机制通过指称司空见惯的个人体验和社会活动来与广大民众构建起尽量多的共同点,是政坛领袖传播核心信念、价值观念和哲学理念等劝谏性要素的母体和不竭源泉。(本文来源于《牡丹江大学学报》期刊2009年06期)

孙毅[6](2009)在《隐喻机制的劝谏性功能》一文中研究指出认知语义学者莱考夫与约翰逊在其着作《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中首次构建起概念隐喻理论的框架,这标志着隐喻研究摆脱了以文学和修辞学为本的传统隐喻理论的束缚,进入到崭新的认知科学领域。学界已普遍意识到隐喻不仅是语言的表达手段,更是一种独具魅力、以一事物描写另一相关事物的思维方式。人类的认知总是遵循由近而远、由浅而深、由具体到抽象、由已知到未知的发展规律,而认知的深化和发展在相当大程度上是依赖于隐喻机制的。认知语言学者往往过于强调由特定语境中抽象出来的人所共有的普遍认知操作,将神经生物学原理生硬地套用在隐喻的生成和阐释的过程中,认为所有隐喻概念均是体验性基础隐喻的必然蕴涵,而忽略了诸多社会文化变体及其对概念孵化过程的影响,这犯了简化主义的错误。与此同时,批评话语分析也应契合诸多认知元素而得到更大的扩充。隐喻表达式是作为语篇基础的认知结构与穿插其间的意识形态之间的媒介,隐喻对部分语义凸显而对其余语义遮蔽的功能使对具有意识形态特性的语言选择研究有据可依。本研究证明两大理论路径究其实质具有相通共融之处,应联合起来形成一股强大的探索洪流,发挥更大的阐释效应。在方法论方面,本研究提出,在甄别隐喻图谱分布的过程中应将定量方法和定性方法、语料库语言学与“学术直觉”有机结合起来,共同保证将所有符合标准的隐喻用法统统纳入考察范围,为进一步分析隐喻的社会文化特性铺平道路。在花样繁多的修辞手段当中,隐喻机制是一种极具代表性、十分高效的劝谏性策略,可以完美地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对普通体验的理解与能够激发强烈内心情感的文化价值结合起来。本研究指出,隐喻机制通过指称司空见惯的个人体验和社会活动来与广大听众构建起尽量多的共同点,是演讲者传播核心信念、价值观念和哲学理念等劝谏性要素的母体和不竭源泉。本研究以相当规模的、隐喻表述俯拾皆是的“CCTV”杯全国大学生英语演讲辞为语料,将批评话语分析与概念隐喻理论紧密联系起来,尝试性地辨认、分析和诠释公众演讲语篇中具有特定意识形态的隐喻机制的重大劝谏性功能。(本文来源于《上海外国语大学》期刊2009-06-01)

陈朗[7](2008)在《旅程式隐喻机制在劝谏性政治演讲辞中的指针功能》一文中研究指出我们生活在充满隐喻的世界上,充满创造力、新奇的隐喻比比皆是。认知语义学者莱考夫与约翰逊在着作《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中首次构建起概念隐喻的理论框架,使人们逐渐意识到隐喻是一种独具魅力的感知和认识世界的机制。在民主社会当中,国内外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均是通过选民的意志所决定的。执政者需要发表演说,力争在可信度、诚信性、道德感和言行一致等方面给选民留下深刻和良好的印象。旅程式隐喻机制通过指称司空见惯的个人体验和社会活动来与广大民众构建起尽量多的共同点,是政治演讲辞中传播核心信念、价值观念和哲学理念等劝谏性要素的母体和不竭源泉。(本文来源于《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08年06期)

陈朗[8](2008)在《隐喻机制在宗教语篇中的劝谏性构建功能》一文中研究指出我们生活在充满隐喻的世界上,充满创造力、新奇的隐喻比比皆是。认知语义学者莱考夫与约翰逊在着作《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中首次构建起概念隐喻的理论框架,使人们逐渐意识到隐喻是一种独具魅力的感知和认识世界的机制。文章在较大规模收集《圣经》语料的基础上尝试性地辨认、分析和诠释宗教语篇中隐喻机制的重大劝谏性功能。文章指出,隐喻机制通过指称司空见惯的个人体验和社会活动来与广大信徒构建起尽量多的共同点,是宗教教义中传播核心信念、价值观念和哲学理念等劝谏性要素的母体和不竭源泉。(本文来源于《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08年04期)

孙毅,陈朗[9](2007)在《美国总统就职演讲辞中隐喻机制的劝谏性功能》一文中研究指出美国总统就职演讲辞,是演说劝谏力强大效用的集中体现。作者以总统就职演讲辞为语料,尝试性地辨认、分析和诠释政治性演讲辞中隐喻机制的重大劝谏性功能。(本文来源于《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07年05期)

孙毅,陈朗[10](2007)在《劝谏性演说辞中隐喻机制的指针作用——一项基于丘吉尔战时演讲为语料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民主社会当中,国内外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均是通过选民的意志所决定的。执政者需要发表演说,力争在可信度、诚信性、道德感和言行一致等方面给选民留下深刻和良好的印象。本文以人所称颂的丘吉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演讲辞为语料,尝试性地证明:隐喻机制具有强大的劝谏性作用,对政治性演讲具有决定性意义。(本文来源于《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07年03期)

劝谏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隐喻能力是英语学习者语言水平达到如母语般流利所必须具备的语言能力,在英语演讲中,隐喻不仅是语言能力的体现,隐喻本身也具备很强的劝谏功能,能够潜移默化地与听众取得同一,从而达到劝说的目的。然而如何在英语演讲稿中使用隐喻的相关研究目前尚少,文章以认知语言学中的隐喻研究为理论框架,在分析隐喻的劝谏功能的基础上,以演讲稿的撰写为目标,探讨培养隐喻思维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方法,从而指出建立两者关系的教学策略。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劝谏性论文参考文献

[1].朱秀文.框架理论下2013年奥巴马总统国情咨文中概念隐喻的劝谏性功能分析[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5

[2].童颖.隐喻的劝谏性功能与英语演讲教学[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12

[3].朱文静.《隐喻机制的劝谏性功能——一项基于“CCTV”杯英语演讲比赛演讲辞的研究》介评[J].榆林学院学报.2011

[4].杨秋红.《隐喻机制的劝谏性功能——一项基于“CCTV”杯英语演讲比赛演讲辞的研究》述评[J].商洛学院学报.2011

[5].陈朗.隐喻机制在美国总统布什的劝谏性演说辞中的指针作用[J].牡丹江大学学报.2009

[6].孙毅.隐喻机制的劝谏性功能[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

[7].陈朗.旅程式隐喻机制在劝谏性政治演讲辞中的指针功能[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

[8].陈朗.隐喻机制在宗教语篇中的劝谏性构建功能[J].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

[9].孙毅,陈朗.美国总统就职演讲辞中隐喻机制的劝谏性功能[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

[10].孙毅,陈朗.劝谏性演说辞中隐喻机制的指针作用——一项基于丘吉尔战时演讲为语料的研究[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

标签:;  ;  ;  ;  

劝谏性论文-朱秀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