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锚固板的钢筋论文-黄水华

带锚固板的钢筋论文-黄水华

导读:本文包含了带锚固板的钢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带锚固板钢筋,实践应用

带锚固板的钢筋论文文献综述

黄水华[1](2018)在《带锚固板钢筋在厚福大桥的实践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项目的主要研究点在于将传统的钢筋端头弯钩锚固改为锚固板,以锚固板代替传统弯钩承受锚固力。经过试验与理论研究,以工程实践证明:可以解决施工时钢筋的密集拥挤现象及混凝土的捣实难题;而且更加安全牢固,并减少人工费、材料费。(本文来源于《安徽建筑》期刊2018年04期)

郑文忠,苗天鸣,王识宇,王英[2](2018)在《带锚固板高强热轧钢筋与混凝土黏结锚固性能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带锚固板高强热轧钢筋(HRB500、HRB600)与混凝土之间的黏结性能,设计了24组共120个试件,对其进行拉拔试验。试件主要变化参数为钢筋公称直径、钢筋屈服强度、钢筋的锚固长度、混凝土强度。通过在纵肋一侧槽底面粘贴应变片(间距为30 mm)的实测值,获得了各级荷载下拉拔力在锚固段钢筋黏结力和端部锚固板承压力间的分配。基于试验结果,分析了钢筋锚固板的锚固长度与钢筋公称直径之比和钢筋屈服强度与混凝土抗拉强度之比对钢筋屈服时拉拔力在钢筋锚固段黏结力和端部锚固板承压力间的分配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锚固板承压力与加载端钢筋屈服力的比值随钢筋锚固板的锚固长度与钢筋公称直径之比的增加、随钢筋强度与混凝土抗拉强度之比的减小而线性减小。基于试验结果,拟合得到了以两个影响因素为自变量的计算公式。(本文来源于《建筑结构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陈永健,郑瑞清,王黎园,罗正旭[3](2017)在《带锚固板钢筋的桥墩拟静力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MTS伺服加载系统对2种不同锚固形式(锚固板与钢筋末端弯折)的钢筋混凝土双柱桥墩开展低周反复加载试验,研究锚固区域的应力应变及钢筋滑移状态,对比两者的滞回性能和极限状态。研究结果表明,带锚固板钢筋具有可靠的锚固性能,在桥墩节点区域采用锚固板的构造措施,可有效解决钢筋拥挤、施工不便等问题。(本文来源于《武汉理工大学学报》期刊2017年05期)

高巧玲[4](2010)在《钢筋混凝土梁—墙直交节点带锚固板措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从梁—墙直交节点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带锚固板(头)钢筋的研究现状出发,分析受力性能,提出对梁—墙直交节点设置锚固板的构造措施,并对其可行性进行研究,指出该措施改善了节点钢筋的粘结滑移能力,并提高了节点受力的整体性。(本文来源于《山西建筑》期刊2010年33期)

吴广彬,李智斌,王依群,康谷贻[5](2010)在《带锚固板钢筋机械锚固强度的拉拔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115个试件的拉拔试验,研究了埋置于混凝土块体中带锚固板钢筋的机械锚固强度,分析了埋入深度、保护层厚度、箍筋配置、混凝土强度和钢筋直径等因素对带锚固板钢筋机械锚固强度的影响,并与传统的带90°弯折钢筋的锚固性能试验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推广带锚固板钢筋,用规格合适的钢筋锚固板取代带90°弯折钢筋的弯折延伸段是可行的,是可以实现相同或更好的锚固强度的。(本文来源于《建筑科学》期刊2010年05期)

李辉[6](2009)在《带锚固板钢筋在钢筋混凝土框架顶层端节点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课题开展了使用带锚固板钢筋的钢筋混凝土框架顶层端节点的抗震性能试验研究。本文综合参考美国设计建议ACI352R-02以及我国《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的有关条文规定,通过设计叁个具有不同配筋构造特点的足尺试件,对钢筋混凝土框架顶层端节点梁柱组合件在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受力性能进行了探索性试验。创新点在于这叁个试件都不同程度地采用了带锚固板钢筋代替传统90°标准弯折钢筋来进行机械锚固或搭接,从中了解了在交替加大正负弯曲变形过程中,各组合件的损坏发展过程及破坏特征,包括试件开裂0.2、mm裂缝宽度、屈服、极限、破坏阶段的裂缝开展、梁柱主筋及节点箍筋屈服乃至节点破坏的特征,并采集了各阶段梁端荷载、位移以及节点区和节点与梁端交界处的应变数据。并在实测数据的基础上,分析了节点区主筋、箍筋受力变化规律,节点区剪切变形,计算出试件的承载力、延性系数、剪压比。通过对比各项指标对叁个试件的抗震性能做了初步评价。本报告得出了以下具有创新意义的重要成果:锚固板钢筋具有相同或优于传统带90°标准弯折钢筋的锚固性能,并能解决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梁柱顶层端节点处钢筋的拥挤和混凝土浇筑困难等问题。可明显节约钢材,简化施工。提出了叁种新型的钢筋混凝土框架梁柱顶层端节点的构造形式,并通过试验验证了这叁种新型节点构造在工程应用上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天津大学》期刊2009-05-01)

屠乐[7](2009)在《配置带锚固板的500MPa钢筋的框架中间层端节点抗震性能试验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我国钢筋混凝土结构普遍应用的非预应力钢筋强度为300~400MPa,比发达国家低1~2个等级。为节约资源,实现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尽快使我国混凝土结构用钢筋实现与国际接轨,在我国工程界中急需推广和应用更高强度的钢筋。另外,由于当今工程界普遍地采用带90°标准弯钩的纵筋锚固方式,造成锚固区域钢筋的拥挤,以及在构造上出现的困难。面对这些问题,我们采用非常有实用潜力的钢筋带锚固板的锚固方式来解决钢筋拥挤和构造困难的问题。目前国外所做的一系列采用锚固板锚固的试验,均使用的是强度低于60000psi(413.9MPa)的钢筋,而实际上缺乏带锚固板的高强钢筋的锚固性能试验数据。为尽快将带锚固板的高强钢筋纳入工程建设标准中,需要对配有带锚固板的各类500MPa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受力及抗震性能进行检验,并将采用锚固板锚固和90°标准弯钩锚固的特点进行对比,为锚固板锚固应用于实际工程提供设计建议。本研究集体针对配置带锚固板的500MPa钢筋的框架节点的抗震性能进行了一系列试验研究,本文所进行的中间层端节点试验为其中的一部分。本文进行了4个配置带锚固板的500MPa钢筋接近足尺的中间层端节点组合体的低周反复加载试验。试件中,梁筋端头的锚固板锚固在节点内,且每个试件的梁筋锚固长度取0.4 l aEt( l aEt为直钢筋抗震锚固长度的试验取值)和0.5h c + 5db( hc为柱截面高; d b为梁筋的公称直径)两者的较大值。叁种直径梁纵筋的锚固板相对承压面积取值约为4.5。通过对不同剪压比、不同轴压比以及不同节点配箍特征值下梁柱组合体抗震性能的分析得出以下主要结论:①.完成了一系列梁筋采用锚固板锚固的节点区为高剪压比、中剪压比试件,组合体在节点剪切失效时所达到的位移延性相对较小(小于或等于3),表现出不够理想的综合抗震性能。组合体在节点剪切失效时所达到的层间位移角在0.05~0.07之间,较采用90°弯钩锚固试件的节点失效时的层间位移角偏大;②.对试验实测结果的整理分析可知,按照规范锚固长度限制条件设计的梁筋锚固长度取0.4 l aEt和0.5 hc + 5db较大值的试件,梁筋的粘结性能较差,和已完成的梁筋采用90°弯钩的试件相比,同剪压比、同节点配箍特征值条件下,节点混凝土损伤严重,节点区斜向压溃的进程更快,在加载中后期,组合体有沿斜裂缝劈开的现象,滞回线的耗能能力相对较差。③.因采用锚固板锚固试件的屈服应变比采用90°弯钩锚固试件的屈服应变包含更多的节点区斜裂缝等因素的贡献,所以构件的屈服位移相对较大,组合体所能达到的位移延性系数相对较小。④.根据本研究团队已经完成的12个配置带锚固板的500MPa钢筋的框架节点和6个配置500MPa钢筋采用90°弯钩锚固的中间层端节点梁柱组合体试验,分析了在剪压比、轴压比以及节点配箍特征值等因素的影响下梁筋的粘结退化规律,提出了受钢筋强度、混凝土强度、剪压比和轴压比等参数影响的梁筋锚固长度的初步设计建议。⑤.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尽可能地模拟了真实的试验试件,给出了模型节点区在弹性段时的主压应力(最小主应力)云图,初步分析了带锚固板钢筋的锚固特性对节点内应力传递的影响。此外,在模拟试件ZDM-1和ZDM-2的模型中,选取梁筋净间距为变量,初步分析梁筋净间距的大小对节点内锚固传力及斜裂缝发展的影响。(本文来源于《重庆大学》期刊2009-05-01)

李智斌,吴广彬,王依群[8](2008)在《带锚固板钢筋机械锚固性能研究进展及趋势》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国内外带锚固板钢筋的机械锚固性能研究进展进行了较全面的介绍,列举了国外相关规范对机械锚固的规定,并对带锚固板钢筋的产品开发历史与研究应用趋势进行了综述与展望。(本文来源于《建筑科学》期刊2008年05期)

吴广彬,李智斌,刘永颐[9](2007)在《带锚固板钢筋的机械锚固性能试验及其最新研究成果》一文中研究指出完成了大型混凝土块体中115个Φ25~Φ40钢筋的带锚固板的实体拉拔试验,21个混凝土棱柱体拔出/推出试验和四个足尺顶层框架端节点与中间层端节点试验,简要介绍了我国带锚固板钢筋机械锚固性能试验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国外带锚固板钢筋机械锚固研究与应用概况。(本文来源于《建筑科学》期刊2007年11期)

[10](2007)在《钢筋密集造成施工困难的解决办法——使用端部带锚固板的钢筋》一文中研究指出用电弧焊、高速磨擦焊、锥螺纹、直螺纹等方法,将一块钢板连接到钢筋端部,看上去就像钉子帽一样,如图1所示,可以有效地增加钢筋的抗拔能力。(本文来源于《工程质量》期刊2007年09期)

带锚固板的钢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研究带锚固板高强热轧钢筋(HRB500、HRB600)与混凝土之间的黏结性能,设计了24组共120个试件,对其进行拉拔试验。试件主要变化参数为钢筋公称直径、钢筋屈服强度、钢筋的锚固长度、混凝土强度。通过在纵肋一侧槽底面粘贴应变片(间距为30 mm)的实测值,获得了各级荷载下拉拔力在锚固段钢筋黏结力和端部锚固板承压力间的分配。基于试验结果,分析了钢筋锚固板的锚固长度与钢筋公称直径之比和钢筋屈服强度与混凝土抗拉强度之比对钢筋屈服时拉拔力在钢筋锚固段黏结力和端部锚固板承压力间的分配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锚固板承压力与加载端钢筋屈服力的比值随钢筋锚固板的锚固长度与钢筋公称直径之比的增加、随钢筋强度与混凝土抗拉强度之比的减小而线性减小。基于试验结果,拟合得到了以两个影响因素为自变量的计算公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带锚固板的钢筋论文参考文献

[1].黄水华.带锚固板钢筋在厚福大桥的实践应用[J].安徽建筑.2018

[2].郑文忠,苗天鸣,王识宇,王英.带锚固板高强热轧钢筋与混凝土黏结锚固性能试验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2018

[3].陈永健,郑瑞清,王黎园,罗正旭.带锚固板钢筋的桥墩拟静力试验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17

[4].高巧玲.钢筋混凝土梁—墙直交节点带锚固板措施研究[J].山西建筑.2010

[5].吴广彬,李智斌,王依群,康谷贻.带锚固板钢筋机械锚固强度的拉拔试验研究[J].建筑科学.2010

[6].李辉.带锚固板钢筋在钢筋混凝土框架顶层端节点的应用研究[D].天津大学.2009

[7].屠乐.配置带锚固板的500MPa钢筋的框架中间层端节点抗震性能试验及研究[D].重庆大学.2009

[8].李智斌,吴广彬,王依群.带锚固板钢筋机械锚固性能研究进展及趋势[J].建筑科学.2008

[9].吴广彬,李智斌,刘永颐.带锚固板钢筋的机械锚固性能试验及其最新研究成果[J].建筑科学.2007

[10]..钢筋密集造成施工困难的解决办法——使用端部带锚固板的钢筋[J].工程质量.2007

标签:;  ;  

带锚固板的钢筋论文-黄水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