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基基床论文-郭春梅,郜永杰,黄俊杰,苏谦

路基基床论文-郭春梅,郜永杰,黄俊杰,苏谦

导读:本文包含了路基基床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无砟轨道路基,模型试验,翻浆,注胶加固

路基基床论文文献综述

郭春梅,郜永杰,黄俊杰,苏谦[1](2019)在《无砟轨道路基基床翻浆注胶加固模型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无砟轨道路基基床翻浆注胶加固方法,建立无砟轨道路基室内试验模型,分析无咋轨道路基在基床表层处于正常状态、浸水饱和状态和翻浆注胶加固后动力响应规律。试验结果表明:荷载加载50万次,与基床表层正常状态相比,基床表层处于浸水饱和状态时,基床表层动应力减少19.7%,底座板振动位移与振动加速度分别增大89.5%和75.3%。基床翻浆注胶加固后,与基床表层处于浸水饱和状态相比,基床表层动应力增大19.0%,底座板振动程度降低,底座板与基床表层振动比由9.4:1变为2:1;对比基床正常状态,基床表层动应力与底座板振动位移、振动加速度均略有减小。试验后揭开底座板,基床表层顶部翻浆区域级配碎石与注入胶体胶结形成复合体,填充了底座板与基床表层之间空隙。基床翻浆注胶加固后,恢复了对底座板的支承能力,底座板的异常振动得到改善。(本文来源于《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邢亮,刘晓贺,张守超[2](2019)在《高速铁路路基基床表层低细颗粒含量级配碎石冻胀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我国寒冷地区,高速铁路路基的防冻胀结构设计,是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在高速铁路路基的设计施工中,采取了控制细颗粒含量、设置隔水层、加强排水等一系列防冻胀措施,但铁路路基冻胀病害仍时有发生。为了掌握高速铁路路基基床表层冻胀病害特点及原因,对低细颗粒含量的级配碎石填料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细颗粒含量的增加,级配碎石的冻胀敏感性增加,冻胀量增大;且细颗粒含量越大,外界水分对路基填料土体的冻胀影响越大;土体的渗透系数越大,其抗冻能力越强,当渗透系数大于10~(-3)时,土体的冻胀系数小于1;通过对低细颗粒含量级配碎石冻胀机理的分析,得出粗颗粒骨架接触部位的水及粘粒颗粒是引起低细颗粒含量级配碎石冻胀的主要原因。(本文来源于《铁道建筑技术》期刊2019年06期)

刘孟适,罗强,郭建湖,吴鹏,梁多伟[3](2019)在《无砟轨道路基翻浆机理及基床排水优化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多雨地区无砟轨道基床翻浆是一种新的路基病害现象.通过开展室内单元填土动态模型试验,明确了基床翻浆的形成机理;针对现行无砟轨道基床排水措施,进行了基床入渗排水能力检算;基于基床表层典型排水断面最大渗出流量大于路基面最大入渗流量的原则,采用高透水材料替换路肩封闭层下级配碎石,并设置路肩排水盲沟的手段,提出了"透水式路肩"基床排水优化设计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底座与路基面出现离缝、离缝积水、列车动荷载作用是引发无砟轨道基床翻浆的3个基本要素;现有设置于基床表层底部的防渗排水层排水性能无法满足细粒含量小于7%的级配碎石入渗能力;"透水式路肩"能够有效提高基床的排水能力,防止路基面离缝长时间积水,以避免翻浆病害的产生,所增设透水材料的渗透系数和置换深度主要由级配碎石渗透系数、基床表层底部防渗排水层导水率和横坡坡度决定.(本文来源于《北京交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张栋[4](2019)在《重载铁路路基基床应力分析及设计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重载铁路路基基床应力分析主要采用Boussinesq理论计算方法,对荷载分担作用系数研究不足,没有系统总结过25t~40t轴重作用下路基内应力分布的情况。《重载铁路设计规范》(TB 10625-2017)采用强度控制准则制定了重载路基基床结构相关标准,但仍有优化扩展的空间。通过对重载铁路路基基床应力分析及设计方法的研究,系统总结梳理路基内应力分布状态,提出适用于重载铁路路基结构设计方法的优化建议,对提升我国重载铁路路基基床结构设计水平具有重要意义。采用国内外资料调研、室内试验、实尺模型试验、有限元数值计算分析和理论分析等手段,研究不同参数对路基内应力分布规律影响,对重载铁路路基基床设计方法进行深入研究探讨。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我国《重载铁路设计规范》路基基床设计标准较他国严格。美国、澳大利亚、南非等国具有各自成熟的标准体系,大多采用强度控制准则设计,普遍强化基床表层,填料类型规定基本一致,压实度方面我国规范要求较严格,检验指标较多,但国外对CBR的要求较我国严格。2、系统总结了路基内应力分布与车辆参数、轨道结构参数、基床参数的关系。有限元仿真计算与Odemark当量理论及Boussinesq理论计算结果差别小于5%,基本符合实测的无量纲应力衰减曲线;车辆轴重等参数对路基内应力影响较大,25t轴重与40t轴重路基面应力相差43.9kPa,涨幅基本成线性关系;轨道结构状态变化对路基内应力分布影响较大,40t轴重条件下可造成路基面应力幅值最大66.8kPa的增加,路基面应力极限值是常遇值的1.29倍;道床软化到小于基床表层模量的状态对路基面应力增大影响明显,路基面应力增加9kPa;基床模量变化对路基内应力分布影响不明显。3、从基床破坏模式展开讨论,深入分析了基于强度控制和应变控制的基床设计方法。建议重载铁路路基基床表层采用强度控制准则,基床总厚度即基床底层厚度采用应变控制方法确定,35t~40t重载铁路路基基床表层0.8m,底层厚度视填料性能而定,平均设计2.7m,最低设计0.7m。4、提出了高强改良土路基结构和泡沫轻质土路桥过渡段结构,进行了实尺模型试验验证。高强改良土路基结构采用0.3m级配碎石0.5m高强改良土充当基床表层。泡沫轻质土路桥过渡段结构基床表层采用0.7m厚级配碎石,0.2m两布一膜砂垫层,基床底层2.6m泡沫轻质土。实尺模型试验表明,路基内应力分布规律与仿真分析基本一致,动变形和累积塑性变形均较小,整体结构形式合理。(本文来源于《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期刊2019-06-01)

董捷,杨云,张旭升,马瑶瑶[5](2019)在《重载铁路路基基床不同改良厚度的动力响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重载列车荷载对路基基床的影响较为显着,为探究北方风沙地区选择水泥改良的粉细砂作为基床填料后路基体的变形及动力稳定性。通过动叁轴试验对比分析了不同掺入率水泥改良土临界动应力大小及不同围压下回弹模量的变化规律,进一步结合FLAC3D建立叁维动力仿真模型,重点探讨了列车激励荷载作用下路基基床换填不同厚度的5%水泥改良土时动应力、沉降变形、振动加速度的变化分布规律。结果表明:5%水泥改良土临界动应力、回弹模量较原状土提高幅度最大;路基体竖向动应力、位移、加速度峰值均随深度增加而逐渐减小;路基基床对动应力的扩散抑制作用较强,动荷载传递经基床后平均衰减约83.5%;路基沉降主要产生在中上部,且随基床底层改良厚度增加路基顶部最大竖向位移逐渐减小,最大减小约45.6%;此外,振动加速度传播经改良后的路基基床衰减幅度较明显,约为69.4%。(本文来源于《铁道标准设计》期刊2019年10期)

马鹏,蔡德钩,闫宏业,陈锋,崔颖辉[6](2019)在《寒区高速铁路路基混凝土基床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季节性冻土区高速铁路路基冻胀引起的线路平顺性问题,京沈(北京—沈阳)客运专线采用了混凝土基床结构设计,在基床范围内使用混凝土代替A,B组填料。通过监测路基混凝土基床的地温、冻结深度及分层变形发展情况,分析变形对高速铁路行车线路平顺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混凝土基床路基最大变形在2. 5 mm以内,变形较小,符合高速铁路对线路平顺性的要求。(本文来源于《铁道建筑》期刊2019年02期)

龚申[7](2019)在《国内外铁路路基基床结构设计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分析了铁路路基基床结构设计中的重点问题,结合笔者近年来参与海外项目设计时的参照的国外标准,着重和欧标、法标以及日标等铁路路基结构设计作对比,从基床表层的设计、基床底层设计两方面展开了路基结构的设计探讨,希望为今后国内外项目设计提供借鉴思路。(本文来源于《住宅与房地产》期刊2019年05期)

吴涛,陈伟,古新敏[8](2019)在《高速铁路路基基床混凝土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措施》一文中研究指出高速铁路路基基床混凝土是控制铁路路基不均匀沉降的关键技术。结合北京至沈阳铁路客运专线京冀段站前工程路基基床混凝土施工情况,针对施工中出现钢筋保护层厚度过大、模板加固不牢固、预埋件安装位置不准确、混凝土浇筑振捣不密实等几方面问题,不断进行现场实践,优化各工序施工工艺及工装设备,总结出基床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要点,取得了较快的施工进度和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对于后续类似工程的施工具有一定的借鉴和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铁道建筑技术》期刊2019年01期)

宋宏芳,岳祖润,王天亮,闫文科[9](2018)在《季节性冻土区高速铁路路基水泥稳定碎石基床压实指标相关性》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我国季节性冻土区高速铁路路基水泥稳定碎石基床压实质量控制标准缺乏的现状,结合现行设计规范和相关试验规程,以冻土区高速铁路水泥稳定碎石基床为研究对象,将地基系数、动态变形模量、变形模量、回弹模量和无侧限抗压强度作为评价指标,研究水泥稳定碎石基床各项压实指标的适用性及相关性。结果表明:水泥稳定碎石基床的地基系数受填料自身特性影响较大,二次变形模量测试过程繁琐,可采用直接反映路基压实状态的一次变形模量为水泥稳定碎石基床的压实检测指标;各压实指标与回弹模量、无侧限抗压强度间存在较好的指数函数关系,因此可通过室内试验较易获得的回弹模量、无侧限抗压强度推算复杂试验条件下的压实质量控制指标,为季节性冻土区水泥稳定碎石基床的压实性能提供快捷、有效的估算方法。(本文来源于《中国铁道科学》期刊2018年05期)

王应铭,张广丰[10](2018)在《高铁有砟轨道路基动应力及基床厚度计算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高速铁路有砟轨道路基内部不同深度处列车动压应力的计算方法和路基基床厚度的控制标准,首先将列车轮对动荷载简化成作用在轨枕底的矩形均布荷载后,按布辛尼斯克传递法计算轨枕中心下不同深度处的动压应力,然后对动压应力沿不同深度处的衰减情况和静压应力的比值进行对比分析,最终按动静比小于等于20%控制标准计算了基床总厚度;分析了采用动应力一个参数确定基床表层厚度和基床总厚度的具体控制值,并对计算得出的基床表层厚度和基床总厚度与现行高速铁路设计规范的规定值进行了对比。(本文来源于《路基工程》期刊2018年04期)

路基基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我国寒冷地区,高速铁路路基的防冻胀结构设计,是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在高速铁路路基的设计施工中,采取了控制细颗粒含量、设置隔水层、加强排水等一系列防冻胀措施,但铁路路基冻胀病害仍时有发生。为了掌握高速铁路路基基床表层冻胀病害特点及原因,对低细颗粒含量的级配碎石填料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细颗粒含量的增加,级配碎石的冻胀敏感性增加,冻胀量增大;且细颗粒含量越大,外界水分对路基填料土体的冻胀影响越大;土体的渗透系数越大,其抗冻能力越强,当渗透系数大于10~(-3)时,土体的冻胀系数小于1;通过对低细颗粒含量级配碎石冻胀机理的分析,得出粗颗粒骨架接触部位的水及粘粒颗粒是引起低细颗粒含量级配碎石冻胀的主要原因。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路基基床论文参考文献

[1].郭春梅,郜永杰,黄俊杰,苏谦.无砟轨道路基基床翻浆注胶加固模型试验研究[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19

[2].邢亮,刘晓贺,张守超.高速铁路路基基床表层低细颗粒含量级配碎石冻胀机理研究[J].铁道建筑技术.2019

[3].刘孟适,罗强,郭建湖,吴鹏,梁多伟.无砟轨道路基翻浆机理及基床排水优化设计[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19

[4].张栋.重载铁路路基基床应力分析及设计方法研究[D].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2019

[5].董捷,杨云,张旭升,马瑶瑶.重载铁路路基基床不同改良厚度的动力响应研究[J].铁道标准设计.2019

[6].马鹏,蔡德钩,闫宏业,陈锋,崔颖辉.寒区高速铁路路基混凝土基床试验研究[J].铁道建筑.2019

[7].龚申.国内外铁路路基基床结构设计探讨[J].住宅与房地产.2019

[8].吴涛,陈伟,古新敏.高速铁路路基基床混凝土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措施[J].铁道建筑技术.2019

[9].宋宏芳,岳祖润,王天亮,闫文科.季节性冻土区高速铁路路基水泥稳定碎石基床压实指标相关性[J].中国铁道科学.2018

[10].王应铭,张广丰.高铁有砟轨道路基动应力及基床厚度计算分析[J].路基工程.2018

标签:;  ;  ;  ;  

路基基床论文-郭春梅,郜永杰,黄俊杰,苏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