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令适配器论文-闫心达,贾林

信令适配器论文-闫心达,贾林

导读:本文包含了信令适配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计算机软件,七号信令,数据采集,监测系统

信令适配器论文文献综述

闫心达,贾林[1](2015)在《七号信令网中多板卡适配器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主要研究了基于SNMP简单网络协议如何在网络中实现数据的实时和无误传送。由于用于传输和接收数据的板卡众多,且类型各异,导致在收集海量数据时会产生较大的传输时延和丢包率。本文研究解决了低速板卡与高速板卡在数据处理时对资源的竞争,实现了多链路中叁种不同数据帧类型的过滤。并验证了多板卡多进程同时进行数据采集时的准确性和稳定性,为七号信令网监测系统提供了一个可靠的采集数据、分析数据的中间层软件系统。(本文来源于《软件》期刊2015年01期)

闫心达[2](2014)在《七号信令网中用于数据采集的多板卡适配器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七号信令网是现代通信的关键技术之一,网络规模和网络业务日益膨胀,对其维护和管理的监测系统成为目前通信系统建设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整个检测网中的数据都要通过存在于监测系统底层的各类网卡设备发往上层,因此设计一个可以屏蔽异构板卡差异性的系统,并为上层提供一个公开、统一化的通用接口,成为了重要的内容。数据传输系统的主要任务是保证从网络层获取的数据可以完整、有序、无误地送往上层应用。然而当遇到突发数据流时现有的数据传输机制会因为缓冲区不足造成严重的丢包现象。且高速板卡的加入不仅会抢占普通板卡的资源使其数据传输出现异常,同时由于其数据传输的高速率与数据频繁拷贝的矛盾也造成了数据传输的瓶颈。本文面向网络中数据传输的实时要求,融合动态内存分配的精髓,就如何根据数据流流量实现缓冲内存的快速分配和管理、如何提高内存的利用率、如何减少内存的拷贝次数,为多板卡适配器系统设计了可动态分配缓冲空间的内存管理方案。本文通过对现有系统的研究,分析了普通板卡与高速板卡的数据传输机制存在的问题。对于普通板卡的缓存机制,基于现有内存分配技术为其设计了两个通过双向循环队列管理的备用缓存区和板卡数据缓冲区。系统通过对数据的流入量和流出量进行比较,动态地将备用缓冲区的存储块挂载到板卡缓冲区上,或将存储块从板卡缓冲区中回收给备用缓存。这样不仅减少了临时分配的开销,还有效地避免了碎片的产生。同时针对高速板卡的特性,将其缓存机制与普通板卡分离开,利用内存映射技术减少数据的拷贝过程,提高传输效率。最后对优化结构进行了试验,CPU的占用率和系统的丢包率都有明显下降。(本文来源于《北京邮电大学》期刊2014-12-27)

聂承桥[3](2008)在《基于MAP协议的信令适配器的设计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通信网络的发展,用户要求通信网络能提供除基本通话外的其他功能,传统的通信网已经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因此智能网成为提升运营商收入的一大亮点。智能网为现在、未来的所有通信网络服务,提供满足用户需要的新业务。在智能网通信系统中,其功能业务的完成是通过信令的传递来完成的。信令是通信系统中不同设备之间交换的信息,控制通信设备动作的信号。信令适配器负责处理信令,是通信网的神经系统,是通信网必不可少、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该部分位于移动交换中心和业务执行平台之间,处于业务执行平台的底层,负责MAP协议的解析转发。高效稳定的信令适配器能提高智能网的效率,为智能网的应用提供稳定可靠的服务,因而具有较强的研究价值和意义。MAP协议是七号信令中的应用协议,它提供了公用陆地移动通信网各功能实体和网络之间互连互通的方式和方法。从MAP协议入手,分析了MAP协议的结构、消息、业务以及移动通信网中MAP协议在各个接口传递的消息内容。同时也详细分析了此信令适配器必须满足的功能需求和在整个智能网通信系统中所处的位置。信令适配器处入底层板卡和业务执行平台之间,负责消息的解析转发,接收来自资源适配器和板卡的消息,解析资源适配器消息,发送消息至资源适配器和板卡,定时检查板卡与业务执行平台的连接情况并报告给系统。一个信令适配器将可能同时连接多个业务执行平台,对于已连接的每个业务执行平台,信令适配器要负责处理对应的消息接收,消息发送,消息解析。为了能正确的处理与业务执行平台之间的消息交互,提高系统的响应能力和系统的可靠性,提高网络的利用效率,因此整个系统采用多线程和线程池模型,将每个业务执行平台的消息发送,消息接收,消息解析,分别作为一个单独的线程来处理。论文阐述了每个线程,日志模块与主程序的详细设计与具体实现。采用一个状态机来完成具体的某个功能业务,通过接收不同种类的消息来改变状态机的状态,使得状态机正确的执行对应的信令流程。(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08-05-01)

雷熠照,舒娜,张云麟[4](2005)在《信令分析设备无源高阻适配器的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信令分析仪采用高阻抗跨接方式接入承载信令链路的2 048kbit/s接口电路,可以保证信令仪在长距离监视设备中准确无误地接收到2个方向的信息,而且不影响链路的正常工作。给出了无源高阻适配器的设计方案,并在理论与实际上分析验证了其可行性,有助于从事程控交换的工作者形成可操作的数学模型。(本文来源于《重庆邮电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5年03期)

信令适配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七号信令网是现代通信的关键技术之一,网络规模和网络业务日益膨胀,对其维护和管理的监测系统成为目前通信系统建设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整个检测网中的数据都要通过存在于监测系统底层的各类网卡设备发往上层,因此设计一个可以屏蔽异构板卡差异性的系统,并为上层提供一个公开、统一化的通用接口,成为了重要的内容。数据传输系统的主要任务是保证从网络层获取的数据可以完整、有序、无误地送往上层应用。然而当遇到突发数据流时现有的数据传输机制会因为缓冲区不足造成严重的丢包现象。且高速板卡的加入不仅会抢占普通板卡的资源使其数据传输出现异常,同时由于其数据传输的高速率与数据频繁拷贝的矛盾也造成了数据传输的瓶颈。本文面向网络中数据传输的实时要求,融合动态内存分配的精髓,就如何根据数据流流量实现缓冲内存的快速分配和管理、如何提高内存的利用率、如何减少内存的拷贝次数,为多板卡适配器系统设计了可动态分配缓冲空间的内存管理方案。本文通过对现有系统的研究,分析了普通板卡与高速板卡的数据传输机制存在的问题。对于普通板卡的缓存机制,基于现有内存分配技术为其设计了两个通过双向循环队列管理的备用缓存区和板卡数据缓冲区。系统通过对数据的流入量和流出量进行比较,动态地将备用缓冲区的存储块挂载到板卡缓冲区上,或将存储块从板卡缓冲区中回收给备用缓存。这样不仅减少了临时分配的开销,还有效地避免了碎片的产生。同时针对高速板卡的特性,将其缓存机制与普通板卡分离开,利用内存映射技术减少数据的拷贝过程,提高传输效率。最后对优化结构进行了试验,CPU的占用率和系统的丢包率都有明显下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信令适配器论文参考文献

[1].闫心达,贾林.七号信令网中多板卡适配器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软件.2015

[2].闫心达.七号信令网中用于数据采集的多板卡适配器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北京邮电大学.2014

[3].聂承桥.基于MAP协议的信令适配器的设计与实现[D].华中科技大学.2008

[4].雷熠照,舒娜,张云麟.信令分析设备无源高阻适配器的设计[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

标签:;  ;  ;  ;  

信令适配器论文-闫心达,贾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