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于使用的自动控制电源适配器

易于使用的自动控制电源适配器

一、使用方便的自动控制电源适配器(论文文献综述)

邓琳星,杨宇苑,严祥安,王晨洁,杨文龙,刘灿,张设林,吴军[1](2021)在《基于ZigBee技术和GPRS网络的智能路灯新型系统设计》文中研究指明为了解决传统路灯存在功耗大、缺乏自动预警功能以及巡检时投入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通用化底板+核心模块+扩展模块的硬件系统设计方案,重点介绍了基于ZigBee技术和GPRS网络的智能路灯控制系统的设计原理和运行模式。该系统利用ZigBee通信技术组建无线传感网络,智能路灯终端安装的传感器通过ZigBee无线网络将路灯的工作状态及时反馈给协调器,协调器通过GPRS网络上报给上位机进行信息处理与控制。结果表明:系统设计具有操作简单、资源利用率高、成本和维修费用低以及可靠性高等优势。

靳大为,何磊[2](2021)在《FreeRTOS在液压支架电液控系统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单一裸机控制效率不高,无法满足电液控系统实际需求。为使液压支架的各项复杂动作更合理、更准确,提出了一种基于FreeRTOS的电液控系统应用方案。经过电液控系统的综采工作面实际应用,证明了FreeRTOS在液压支架电液控系统应用的可行性,保证了电液控系统长时间稳定运行,提高了工作面采煤效率。

吴浩[3](2021)在《面向铜矿浮选的无线软测量系统设计》文中认为浮选技术是当今铜矿选矿最主要的方法并得到了广泛地应用。浮选流程中,铜精矿品位决定了最终产品的质量,因此是整个过程的关键变量。然而在实际生产中,由于浮选过程具有高度的复杂性、非线性,导致该参数的测量耗时较长,难以实时在线测量。此外,现有浮选过程现场多采用有线传感网络,会带来通信线易老化、布线纵横交错等一系列问题,不但影响通讯系统的稳定性,而且给浮选过程控制增加了难度。针对以上问题,论文设计了一种基于ZigBee无线网络与机器学习技术的监测系统,实现了浮选过程铜精矿品位的实时软测量。具体内容如下:首先,针对浮选过程机理复杂、变量间存在大量冗余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非负绞杀—NNG(Nonnegative garrote)与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Least Squares Support Vector Machine)相结合的软测量建模算法。LSSVM作为一种新型非线性建模工具,可以充分逼近任意复杂的非线性关系;NNG算法具有删选冗余变量和压缩相应变量系数的性能,能够减少变量间的相关性。将NNG与LSSVM进行有效结合,可以实现浮选过程铜精矿品位的精确软测量。其次,在软测量算法研究的基础上,将MATLAB开发的软测量模型导入IAR开发环境中,通过C语言程序编写得到性能良好的预测模型,并将其程序编译下载到基于ZigBee的嵌入式系统,在所设计的硬件系统上实现基于MATLAB的预测模型移植以及在线应用。再次,对下位机所使用的嵌入式系统的PCB电路板进行了设计,包括嵌入式系统核心板及各个功能模块电路,如485通信电路、串口电路、供电电路、电平转换电路、降压电路等,并进行了硬件的综合调试和性能测试。实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硬件无论在布局、布线还是系统的稳定性方面都达到了PCB板厂生产标准。最后,为了进一步达到铜精矿品位值以及现场各参数的实时监测,本文还设计了基于LabVIEW的上位机监控程序,并进行了整个软硬件系统的综合测试。结果表明,该监控系统能够实现铜精矿品位值、现场温湿度等参数的实时测量及监测,达到了企业对关键参数测量精度和实时性的要求。

吴翠[4](2021)在《农产品病原体的核酸快速扩增和荧光检测系统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核酸扩增检测技术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等优点,在农产品安全检测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目前基于核酸扩增检测技术的系统普遍以实验室应用为主,存在检测耗时、体积大、成本高等缺点,不宜用于现场检测,严重限制了该技术的推广应用。本文针对快速双温PCR技术、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以及数字核酸扩增技术,研究开发了基于这三种新型技术的核酸快速扩增和荧光检测便携式系统,以两种典型的农产品病原体(大肠杆菌和柑橘黄龙病菌)为检测对象,实现目标物的快速检测。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1)为了实现农产品病原体的快速定性分析,研制了一套快速双温PCR可视化检测系统,包括一台快速双温核酸扩增装置和一台便携式温控荧光可视化检测装置。构建了单一电机驱动的摇杆式双温区自动切换装置实现核酸的快速扩增,使得每个PCR循环中待测样品在双温区之间的转移时间小于1 s。针对形态各异的商业化PCR扩增样品容器,设计了适用于常规0.2 m L PCR管、罗氏玻璃毛细管和柔性毛细管的样品固定盘,提高了双温PCR可视化检测系统的通用性。以0.2 m L PCR管和罗氏玻璃毛细管为例,通过理论模拟和实验验证的方法评估了这两种样品容器在高速运动下的快速热传导效果,选用具有良好导热性的罗氏玻璃毛细管作为后续实验样品容器,其管内试剂最大升降温速率可达30℃/s。研究开发了一个便携式温控荧光可视化检测装置,避免了核酸开盖检测造成气溶胶污染等问题。该系统可在4 min内完成大肠杆菌DNA的快速可视化检测,且检测限与传统三温PCR一致,均为10 fg/μL。结果表明,该系统在农产品病原体核酸快速检测中展现出一定的应用潜力。(2)为了进一步实现农产品病原体的现场相对定量分析,提高系统的便携性和检测准确性,构建了可用于现场的便携式核酸扩增及荧光检测系统,包括便携式核酸扩增及荧光检测仪器样机(IF-Device)、一个无源试剂存储盒和一套现场核酸提取设备。该系统具有无源试剂存储、现场核酸提取、精确等温扩增、实时荧光检测等功能。IF-Device具有较强的抗光干扰特性,在三种不同光强(室外太阳光直射、室内白天日光灯照射、室内黑盒子)环境中,荧光信号数值变异系数(CV)均小于1%;较高的检测灵敏度,与进口PCR仪器Quant Studio 3比对结果表明,两者对荧光素钠检测灵敏度相当(检测限为1 n M);良好的控温精度,设定值为65℃时控温误差只有0.31%,确保适宜的扩增环境和荧光检测信号的稳定。开发的无源环保试剂存储盒在高温(35℃)环境下,内部试剂温度能持续保持在4℃以下长达8 h,确保现场检测的可靠性。与进口仪器Quant Studio 3对标结果表明,本系统对大肠杆菌DNA和柑橘黄龙病菌检测限分别是10 pg/μL和0.2 pg/μL。对柑橘叶片中黄龙病菌的现场检测性能进行评估,该系统从核酸提取至输出检测结果整个过程可在40min内完成。以40个叶片样本为评估对象,该系统的阳性检出率与Quant Studio 3结果一致。研究表明,该便携式系统可适用于农产品病原体的现场快速筛查。(3)为了更进一步实现多种农产品病原体的绝对定量分析,设计了集手动样本分配、核酸扩增和产物检测于一体的双重数字LAMP微流控芯片,实现目标物的快速绝对定量检测。所构建的PDMS-玻璃微流控芯片包括液滴生成区和液滴存储区,总计64个并行出口以提高液滴生成速率,25μL样品可在2 min内完成分配。该芯片对离散相(核酸样品)流速具有较高的鲁棒性,当流速从100μL/hr增加到900μL/hr时,得到液滴的直径均在88-90μm区间内,为手动分配样品提供可能,摆脱了传统样品分配过程对精密设备的依赖。为了实现双重数字LAMP检测,采用荧光探针法进行产物检测。以大肠杆菌为研究对象,在所设计的微流控芯片上可实现DNA浓度从19.8到1980 copies/μL的数字LAMP检测,检测限为19.8 copies/μL(2.5 pg/μL)。采用两种不同波长的荧光基团分别对大肠杆菌DNA和λ噬菌体DNA的LAMP引物FIP进行修饰,实现两者同时绝对定量检测;在不同浓度的大肠杆菌DNA存在的情况下,相同λ噬菌体DNA浓度的测量值几乎保持一致,CV仅为4.54%。研究表明,该微流控芯片可为研发简便快速的便携式数字核酸检测系统提供硬件支持。

刘烜骥[5](2021)在《寒地水稻育秧管理系统的研究》文中指出黑龙江地区是我国主要的水稻生产基地,担负着全国粮仓的重任,但黑龙江地处寒地区域,昼夜温差较大,为保证水稻生产的质量,在水稻的生长过程中,需要在温室大棚内对水稻进行秧苗培育,保证水稻在育秧阶段的环境因素保持在利于秧苗成长的范围内。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温室大棚的管理逐渐与物联网、计算机等技术相结合,发展出了一批现代化的温室大棚智能管理技术,但在针对地域性的寒地水稻育秧方面的大棚管理系统应用还比较缺乏。因此,本文分析了国内外智能温室大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总结国内外温室大棚的相关技术经验,设计了一套基于ZigBee无线传输技术,依托ARM开发板,以嵌入式Linux为系统架构的寒地水稻育秧管理系统。本文在前人智能温室系统的研究成果上,针对严寒地区的水稻育秧管理系统进行了以下研究工作:(1)针对育秧大棚管理过程中的相关环境因素监测和控制调节操作,设计了一套针对寒地水稻育秧管理系统的下位机监测和设备控制器。采集终端节点的设计采用传感器与CC2530芯片相结合的方式。核心板采用ARM8内核的嵌入式S5PV210处理器进行网关的开发,外接液晶触摸显示器、协调器、执行器和USB摄像头,并配备多类型的终端接口,将控制设备接到执行器的各个端口,各个控制器能够在手动控制模式和自动控制模式之间进行切换,通过触摸屏完成对控制设备开关的激活,也可以进行相关阈值参数的预设置。网关通过协调器与各传感器采集终端对接,控制传感器对水稻育秧期间的环境参数进行采集和上传,并在屏幕相关界面上进行实时监控数据和历史数据的显示。(2)采用ZigBee网络技术,对协调器、执行器、传感器进行ZigBee的组网操作,通过代码的烧录将传感器设计为基于ZigBee协议的无线数据采集终端,构建了以协调器为核心的星型ZigBee网络,实现了对于空气温度、空气湿度、土壤温度、土壤湿度、二氧化碳、光照度等数据的采集工作。(3)上位机软件设计方面通过对比选择,在ARM8开发板上搭建嵌入式Linux系统,主要完成对于U-Boot引导载入程序、Linux内核以及根文件系统的配置、裁剪和移植,采用QT实现触摸屏上人机交互界面的显示,设计有控制、实时数据、历史数据、设置、监控等五大模块。通过在农场的育秧大棚监测和控制试验表明,本管理系统能对育秧大棚内部的环境因素进行长期准确的监测,数据传输稳定性良好,上位机显示界面清晰准确、操作方便,执行控制器能及时对育秧大棚环境进行自动调节,保证水稻秧苗的正常生长。本系统自动化程度高、能减少人工成本、利于秧苗提高生长质量,为物联网和智能控制技术在寒地水稻育秧管理领域的应用提供部分思路和参考意见。

朱家玮[6](2021)在《基于PID算法的水产养殖水质监控系统研究》文中指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水产养殖由传统的捕捞方式向着工厂化养殖方式转变。水产品的质量和经济效益与养殖环境的水质有着极其密切的联系,物联网近几年发展的十分迅速,以物联网技术为核心的水产养殖监控系统的研究变得尤为重要。针对目前出现的养殖场受外界因素影响水质波动过大的问题,研究了一套基于PID(Proportional Integral Derivative)算法的水产养殖水质监控系统。该系统将养殖区域水质中的溶解氧、p H值、温度三种主要因素作为监测对象,溶解氧的浓度作为调控对象,主要由三部分组成:感知层、传输层、应用层。(1)感知层由三个终端节点组成:分别为溶解氧终端节点、p H终端节点、温度终端节点。主要起到水质因素采集、溶解氧浓度的调控及超过阈值时进行报警的作用。(2)传输层采用LoRa(Long Range)无线传感网络,采用ESP32Wi-Fi模块个ATK-LoRa-01通信模块作为主控机节点,将感知层的采集数据进行汇总传输至应用层。(3)应用层实现各参数的监测和分项显示,服务器与APP(Applicaton)进行数据互传,APP通过传输层将控制指令下放至感知层,控制增氧泵和蜂鸣器的运行。目前,本系统在模拟水产养殖环境下调试成功,实现了对水体的溶解氧、p H值及温度三种因素的实时监测,对水体溶氧进行了调控,同时对控制算法进行了仿真比较,得出本系统的模糊PID控制算法能够更快速的趋于稳定,而且基本无超调,总体达到预期结果,解决了当溶解氧的浓度在阈值左右时,造成的增氧泵反复启停,使用寿命缩短的问题。并根据系统开发成本低、实用性强的特点,该系统适用于水产工厂化养殖方面。

刘炳铄[7](2021)在《果园分布式水肥一体化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我国农业灌溉淡水资源匮乏,化肥污染日益严重,传统的灌溉施肥方式已无法满足现代果园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推广普及水肥一体化技术是实现果园水肥同步管理和高效利用的必然趋势。“果树上山下滩,不与粮棉油争地”是我国果园建设的基本原则,受山坡、丘陵、河滩等地形地势的影响,果树的种植区域通常被划分为多个水肥需求量不同、规模大小不同且互不连接的分区,仅控制一台大型水肥一体机难以对果园多个分区进行精细化水肥管理。因此,本文将果园水肥管理与分布式相结合,设计了一款系统主要由环境监测设备、系统服务器端及轻简型水肥一体机组成的分布式水肥一体化系统。与购置一台大型水肥一体机相比,在不增加成本投入的前提下,该系统能够依据环境监测设备采集的果园环境信息数据,帮助用户制定科学的灌溉施肥决策,之后可通过灵活部署及高效管控多台低成本、高精度的轻简型水肥一体机,实现对每个果园分区的精准灌溉施肥。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环境监测设备部署与系统服务器端设计为实时、准确监测果园中的多种生态环境数据,本文研制了一种集成了空气温湿度、土壤温湿度以及光照强度传感器的环境监测设备,该设备可利用多种智能传感器实时采集果园内的环境信息数据,通过无线网络将信息数据上传至物联网云平台,之后结合聚类分析算法及反距离权重算法,对环境监测设备的部署方案进行优化。此外,为将环境监测设备采集的环境信息数据进行可视化显示,同时方便用户管控分布式水肥一体化系统,本文设计了一款分布式水肥一体化系统服务器端。(2)轻简型水肥一体机设计与实现为满足分布式水肥一体化系统对高灵活性、低成本的需求,配套研发了一种轻简型水肥一体机。为保证注肥的精准度及均匀度,轻简型水肥一体机基于PID控制算法,可依据标准水肥比例以及动态水流量,实时调控注肥速度,同时通过补偿流量传感器的测量误差、建立肥液流量与占空比之间的函数模型,对轻简型水肥一体机的灌溉施肥控制模型进行优化。通过试验验证,该轻简型水肥一体机注肥结束后,肥液注入量的实际误差可控制在3%以内。(3)分布式水肥一体化系统实现及测试以实际园间灌溉网络为例,结合环境监测设备、系统服务器端以及轻简型水肥一体机,对分布式水肥一体化系统进行整体实现,并设计了多个相关实验对系统的整体性能进行验证。由实验验证结果可得,本系统能够通过灵活部署及高效管控多台轻简型水肥一体机,可同时对水肥需求量不同的果园各分区进行精准灌溉施肥,且具有较好的注肥精准度、均匀度及较短的灌溉施肥时间。

张志海[8](2021)在《TD-LTE技术在配电自动化系统的应用研究》文中提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故障恢复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配电自动化系统是利用先进的通信技术和手段,来提升配电管理的水平,是配电故障快速修复的重要保障。本文以柳州地区配电通信网为研究对象,以第4代移动通信技术—分时长期演进技术(Time Division Long Term Evolution,TD-LTE)为技术手段,对柳州配电通信系统进行了升级改造,完成了基于TD-LTE技术的配电通信网络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主要内容如下:首先,对配电自动化系统和配网通信技术进行了研究,明确了配电自动化系统的特征及功能需求;对不同的配网通信技术进行了对比分析,明确了与配电自动化系统需求相契合的技术指标,并分析了TD-LTE技术应用在配电自动化系统中的可行性。其次,对配电自动化系统的复杂电磁环境进行了分析,明确了配电自动化系统对通信终端的抗干扰能力和可靠性的要求,对TD-LTE技术的抗干扰能力进行了分析,并进行了站点覆盖情况的仿真测试分析。然后,在仿真分析的基础上,以柳州地区的配电自动化系统为例,设计了该地区的TD-LTE配网通信系统架构,解决了现有配网通信通道不稳定、不可靠以及抗干扰能力不强的问题。最后,对改造后的TD-LTE配电自动化系统进行了测试运行。以柳州供电局周边为测试区域,确定地理和网络环境,对整个系统的网络连通性和网络响应速度进行了测试,验证了网络的稳定性,得出了该配电自动化通信系统的网络时延。结果表明,TD-LTE技术在柳州配网通信系统中运行稳定,且网络通信质量较高。

付东[9](2021)在《基于WSN的库房环境监控系统研究》文中认为目前,政府与相关企业对资料的预防性保护日渐重视,纸质材料作为档案资料的主要存储介质,虽然具有质轻、成本低和贮运方便等优点,但当库房的温度、湿度、光照等环境条件不佳时,其损坏速度会大大加快。为了降低不利环境对档案材料存储的影响,本文研究了一套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库房环境监控系统。系统可使管理人员能够实时的获知当前档案馆库房的状态;自动的环境管理模式可以大幅提高库房环境的稳定性;同时现场和远程的人工控制模式对自动控制策略进行补充,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对于档案馆库房的环境管理,本课题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本系统主要由数据采集节点、库房网关节点和服务器构成,数据采集节点负责监测库房内不同区域的各项环境参数;库房网关节点则负责对所在库房的环境进行管理;服务器负责对所有库房历史环境数据的存储与分析,并为管理人员提供远程交互功能。本文首先研究了目前国内外智能化档案馆的发展现状,考虑到某档案馆布线工程难度大、周期长,且可能影响库房建筑安全,进一步对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进行了详细的研究,重点比较了目前应用广泛的NB-IOT、LoRa和ZigBee三种技术。然后根据某档案馆的实际情况及档案馆建设标准,确定了环境监控各个功能模块的基本需求,然后根据库房内部面积和与监控室的距离,设计了相应的无线通信方案。接着基于Modbus、ZigBee、LoRaWAN等通信协议,设计了数据采集节点、库房网关节点以及服务器之间的通信协议。最后是对硬件部分的相关电路与软件进行了设计与测试。为了保障数据采集节点在资源受限情况下的实时性,本文利用FreeRTOS的协程机制减少传感器的阻塞时长,并根据其低功耗需求,设计了睡眠/唤醒机制。为了提高环境调节设备的稳定性,本文设计了缓冲让渡以及模式管理等机制避免设备管理混乱问题。根据后期的维护需求,研究了基于在线编程技术的远程升级设计。经在某档案馆实地测试,本文设计的环境监控系统具有良好的实用性,可在铺设少量通信线缆情况下,大幅降低不利环境对档案材料的影响程度。

汪馨童[10](2021)在《基于FreeModbus的文献馆环境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说明随着人类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及发扬越来越重视,各地政府都在尽极大努力去保护珍贵的文献资源,让我们的后代可以了解传统历史文化。图书馆、档案馆等文献馆中保留着大量的旧书籍、古典藏书、珍贵档案等具有收藏价值的文献资源,但由于保管不当,导致文献资源的破损现象也越来越严重。尤其在南方地区,每年的梅雨季节会增加空气中的湿度,空气潮湿更易导致纸质文献的虫蛀,加快纸张老化等问题。因此对纸质文献,档案以及典藏的维护,整理,防潮等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针对目前档案馆、图书馆、博物馆等文献馆对于纸质文献资料的保存环境有一定的需求,提出了一种实时监控各项环境参数的环境监控器的设计方案。本文首先分析当前国内外的珍贵文献保存不当而引起的文献损坏问题,通过事例让我们更加重视对纸质文献的保存,并查找国内外文献馆的文献存放标准,通过存放标准制定传感器种类、以及系统需实现的功能,进行系统总体方案的设计,包括:需求分析以及系统的设计要求。其次对系统的环境监测器以及环境控制器分层进行设计介绍,环境监测器和控制器均采用了意法半导体公司的STM32系列芯片作为MCU。监测器上挂载了温湿度、臭氧、PM2.5、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传感器,以及火灾探测器和漏水报警控制器,并将参数实时地显示在LED屏上。控制器收集监测器采集的各项参数,通过与设置的各项参数阈值进行对比,若检测到的参数超过阈值,则开启相应的外部设备,使环境恢复到适合文献存放的状态。上位机与控制器之间通过有线RS-485进行数据传输,从控制器收集环境参数并存储在数据库中,通过客户端的形式呈现给客户。该系统充分利用了μC/OS-Ⅱ实时操作系统以保证多任务可同时进行的特点,并且移植了 FreeModbus通信协议,使其稳定传输采集到的数据。监测器和控制器之间的通信方式采用了有线RS-485通信和无线ZigBee/LoRa通信,使得监测器和控制器之间通信更加稳定。本设计可采集到实时准确的环境参数,为场馆内的纸质资料提供一个良好的保存环境。最后进行系统产品化设计,包括产品机箱的设计,以及产品现场测试情况,产品测试过程和结果分析。经过长期的实地现场环境的测试,本系统能够稳定地运行,并且长时间不出现异常,达到预计需求。

二、使用方便的自动控制电源适配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使用方便的自动控制电源适配器(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ZigBee技术和GPRS网络的智能路灯新型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 系统整体设计
2 节点模块组成和设计
    2.1 通用底板设计与功能
        2.1.1 USB串口电路
        2.1.2 电源电路
    2.2 ZigBee核心模块
    2.3 智能路灯扩展模块
3 上位机控制软件
4 结语

(2)FreeRTOS在液压支架电液控系统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1 实时操作系统选型
2 电液控系统设计
4 Free RTOS任务管理设计
5 使用效果
6 结论

(3)面向铜矿浮选的无线软测量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铜矿自动化的发展动态
        1.2.2 软测量技术在铜矿浮选中的应用
        1.2.3 无线测控网络的发展现状
    1.3 无线采集系统的整体设计思路
    1.4 论文主要工作及章节内容安排
第2章 软测量算法设计
    2.1 基于NNG算法的关键变量选择
        2.1.1 NNG算法理论
        2.1.2 NNG算法在浮选过程中的应用
    2.2 基于LSSVM的软测量建模
    2.3 仿真结果与分析
        2.3.1 数据预处理
        2.3.2 软测量建模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系统硬件设计
    3.1 ZigBee技术简介
        3.1.1 ZigBee无线网络拓扑结构
        3.1.2 ZigBee无线网络的构成
        3.1.3 ZigBee协议栈的工作流程
        3.1.4 ADC简介
    3.2 核心板硬件资源
        3.2.1 天线及巴伦匹配电路设计
        3.2.2 晶振电路设计
        3.2.3 核心板PCB设计
    3.3 底板硬件资源
        3.3.1 底板供电电路设计
        3.3.2 LCD与 Debug电路设计
        3.3.3 LED与 Key电路设计
        3.3.4 I/O接口电路设计
        3.3.5 FT232 串口电路设计
        3.3.6 底板PCB设计
    3.4 网关板硬件资源
        3.4.1 网关板供电电路设计
        3.4.2 485 电路设计
        3.4.3 CH341A串口电路设计
        3.4.4 网关板PCB设计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系统下位机软件设计
    4.1 ZigBee协议栈之操作系统抽象层(OSAL)
        4.1.1 OSAL运行机理
        4.1.2 OSAL消息队列
    4.2 数据无线传输的实现过程
        4.2.1 ZigBee协调器工作流程
        4.2.2 ZigBee终端设备工作流程
    4.3 数据无线传输的程序设计
        4.3.1 应用层(APP)程序初始化
        4.3.2 ZigBee终端节点程序设计
        4.3.3 ZigBee协调器节点程序设计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系统上位机装置界面设计与性能测试
    5.1 LabVIEW串口通信
        5.1.1 虚拟仪器软件架构(VISA)
        5.1.2 VISA函数节点引用说明
    5.2 基于上位机程序框图设计
        5.2.1 串口通信程序设计
        5.2.2 浮选现场温湿度数据串口读取程序设计
    5.3 基于上位机监控界面设计
        5.3.1 铜精矿品位值无线软测量监控系统设计
        5.3.2 浮选现场温湿度无线采集监测系统设计
    5.4 系统性能测试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本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6.2.1 创新之处
        6.2.2 不足之处
    6.3 系统改进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一、发表学术论文
    二、其它科研成果

(4)农产品病原体的核酸快速扩增和荧光检测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表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食源性致病菌及其检测技术
        1.1.2 柑橘黄龙病菌及其检测技术
    1.2 核酸扩增检测技术
        1.2.1 快速双温PCR技术
        1.2.2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
        1.2.3 数字核酸扩增技术
    1.3 核酸扩增和荧光检测系统的研究
        1.3.1 核酸扩增和荧光检测系统概述
        1.3.2 商业化核酸扩增检测系统
        1.3.3 核酸扩增检测系统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1.4 国内外研究中尚存在的问题
        1.4.1 快速PCR系统
        1.4.2 便携式实时等温核酸检测系统
        1.4.3 数字LAMP检测系统
    1.5 研究目的、内容与技术路线
        1.5.1 研究目的和内容
        1.5.2 技术路线
    1.6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快速双温PCR系统及荧光可视化检测方法建立
    2.1 引言
    2.2 系统功能
    2.3 系统设计
        2.3.1 系统结构设计
        2.3.2 系统硬件设计
        2.3.3 系统软件设计
    2.4 实验材料、试剂、仪器和方法
        2.4.1 材料和试剂
        2.4.2 仪器设备
        2.4.3 实验方法
    2.5 结果与讨论
        2.5.1 快速双温PCR装置性能评估
        2.5.2 可视化荧光检测装置可行性评估
        2.5.3 快速双温PCR扩增及可视化系统在大肠杆菌检测中的应用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单重实时荧光便携式等温检测系统研究及其应用
    3.1 引言
    3.2 检测系统功能
    3.3 检测系统设计
        3.3.1 系统硬件设计
        3.3.2 系统软件设计
        3.3.3 系统外观设计
    3.4 实验材料、试剂、仪器和方法
        3.4.1 材料和试剂
        3.4.2 仪器设备
        3.4.3 系统性能评估方法
    3.5 结果与讨论
        3.5.1 便携式系统性能评估
        3.5.2 柑橘黄龙病Las型实际样品测量评估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双重数字等温扩增微流控芯片研究及其应用
    4.1 引言
    4.2 微流控芯片研发
        4.2.1 双重数字LAMP芯片功能
        4.2.2 双重数字LAMP芯片设计
    4.3 实验材料、试剂、仪器和方法
        4.3.1 材料和试剂
        4.3.2 仪器设备
        4.3.3 芯片制作
        4.3.4 系统评估方法
    4.4 结果与讨论
        4.4.1 数字微流控芯片性能评估
        4.4.2 数字LAMP检测体系的优化
        4.4.3 双重数字LAMP微流控芯片在大肠杆菌检测中的应用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研究结论
    5.2 主要创新点
    5.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5)寒地水稻育秧管理系统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进展
        1.2.2 国内研究进展
    1.3 研究目标、内容、技术路线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和方案
        1.3.3 技术路线
    1.4 本章小结
2 系统的方案设计
    2.1 管理系统的功能设计要点
    2.2 寒地水稻育秧管理系统的总体构架
    2.3 本章小结
3 系统硬件的选取与设计
    3.1 网关硬件平台设计
        3.1.1 网关处理器的选型
        3.1.2 基于S5PV210 处理器的网关
    3.2 主控芯片的选型
    3.3 协调器与路由节点
    3.4 传感器的选型与设计
        3.4.1 温湿度传感器节点
        3.4.2 光照传感器节点
        3.4.3 二氧化碳传感器节点
    3.5 控制器节点
    3.6 模块节点电路设计
    3.7 本章小结
4 寒地水稻育秧管理系统的软件设计
    4.1 嵌入式开发环境的选择
    4.2 搭建Linux交叉编译环境
    4.3 Boot Loader的选择和移植
        4.3.1 Boot Loader的选择
        4.3.2 U-BOOT的启动过程
        4.3.3 U-BOOT的移植
    4.4 嵌入式Linux内核的裁剪与移植
        4.4.1 Linux内核体系结构
        4.4.2 Linux内核的移植
        4.4.3 根文件系统的建立
    4.5 Zig Bee网络设计与搭建
        4.5.1 Zig Bee协议架构
        4.5.2 Zig Bee组网方案
        4.5.3 Zig Bee代码
        4.5.4 搭建Zig Bee网络
    4.6 人机交互界面
        4.6.1 QT环境变量配置
        4.6.2 QT图形界面的设计
    4.7 驱动程序的设计
        4.7.1 温湿度传感器的程序设计
        4.7.2 光照传感器的程序设计
        4.7.3 二氧化碳传感器的程序设计
    4.8 本章小结
5 系统测试
    5.1 试验条件
    5.2 试验时间地点
    5.3 试验方法
    5.4 结果分析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个人情况
    教育背景
    科研经历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

(6)基于PID算法的水产养殖水质监控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1.4 文章章节安排
第2章 系统的总体分析和设计
    2.1 系统的需求分析
        2.1.1 pH值对鱼类生长的影响
        2.1.2 溶解氧对鱼类生长的影响
        2.1.3 温度对鱼类生长的影响
    2.2 系统整体方案
    2.3 几种无线通信技术比较
        2.3.1 低功耗局域网
        2.3.2 低功耗广域网
    2.4 LORA无线技术详细介绍
        2.4.1 扩频调制技术
        2.4.2 LoRa技术特点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水产养殖水质监控系统感知层设计
    3.1 系统感知层设计分析
    3.2 终端节点的各传感器原理和选型
        3.2.1 溶解氧传感器
        3.2.2 pH传感器
        3.2.3 水温传感器
    3.3 水质传感器通信协议
    3.4 终端节点的采集及控制
        3.4.1 溶解氧终端节点
        3.4.2 pH终端节点
        3.4.3 水温终端节点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水产养殖监控系统传输层设计
    4.1 系统传输层设计分析
    4.2 LORA无线传感网络
        4.2.1 LoRa通信模块选型及介绍
        4.2.2 LoRa节点类型与组网方式的选择
    4.3 嵌入式网关硬件模块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水产养殖监控系统应用层设计
    5.1 系统应用层设计分析
    5.2 云平台介绍
    5.3 终端设备接入云平台
        5.3.1 汇聚节点通信主程序设计
        5.3.2 终端数据上传
    5.4 远程控制系统移动端APP设计
        5.4.1 设计控制面板
        5.4.2 UI组件指令编辑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基于PID控制算法的增氧泵控制仿真
    6.1 电压模糊控制器
        6.1.1 确定输入量及其隶属函数
        6.1.2 确定输出量、隶属函数及建立控制规则
        6.1.3 建立Simulink模型
    6.2 常规PID控制
        6.2.1 数字PID控制器的介绍
        6.2.2 位置式PID控制
        6.2.3 增量式PID控制
        6.2.4 三种PID控制的比较
    6.3 模糊PID控制器
        6.3.1 模糊PID控制器的介绍
        6.3.2 确定输入量及隶属函数
        6.3.3 确定输出量及其隶属函数
        6.3.4 建立控制规则
    6.4 仿真结果及分析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系统测试与结果分析
    7.1 设备调试
    7.2 设备入网及上传数据
    7.3 手机客户端操作检测
    7.4 本章小结
第8章 总结与展望
    8.1 总结
    8.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7)果园分布式水肥一体化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2 课题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进展
        1.3.1 国外研究进展
        1.3.2 国内研究进展
    1.4 果园水肥一体化系统存在的问题
    1.5 研究内容与结构安排
        1.5.1 研究内容
        1.5.2 论文结构
2 分布式水肥一体化系统整体设计及关键技术
    2.1 分布式水肥一体化系统整体设计
        2.1.1 分布式水肥一体化系统需求分析
        2.1.2 分布式水肥一体化系统设计原则
        2.1.3 分布式水肥一体化系统整体结构
    2.2 系统关键技术
        2.2.1 聚类分析算法
        2.2.2 反距离权重算法
        2.2.3 XGBoost算法
        2.2.4 PID控制算法
    2.3 本章小结
3 环境监测设备部署与系统服务器端设计
    3.1 环境监测设备部署
        3.1.1 环境监测设备结构设计
        3.1.2 环境监测设备硬件选型
        3.1.3 环境监测设备硬件实现
        3.1.4 环境监测设备软件实现
        3.1.5 环境监测设备优化部署方案
    3.2 分布式水肥一体化系统服务器端设计
        3.2.1 数据通信传输协议
        3.2.2 协同灌溉决策调整
        3.2.3 XGBoost算法模型验证
    3.3 本章小结
4 轻简型水肥一体机设计与实现
    4.1 轻简型水肥一体机外观设计
    4.2 轻简型水肥一体机结构设计
    4.3 轻简型水肥一体机硬件选型
    4.4 轻简型水肥一体机硬件实现
    4.5 轻简型水肥一体机软件设计
    4.6 灌溉施肥控制模型
        4.6.1 流量计修正补偿
        4.6.2 PID控制算法仿真
        4.6.3 PID控制算法优化
    4.7 轻简型水肥一体机性能实验验证
    4.8 本章小结
5 分布式水肥一体化系统实现及测试
    5.1 园间灌溉网络设计
    5.2 分布式水肥一体化系统整体实现
    5.3 分布式水肥一体化系统整体性能实验验证
        5.3.1 单台水肥一体机灌溉不同果园分区
        5.3.2 多台水肥一体机分别灌溉不同果园分区
        5.3.3 多台水肥一体机协调灌溉同一果园分区
    5.4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8)TD-LTE技术在配电自动化系统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配电自动化系统的研究现状
        1.2.2 TD-LTE技术的发展现状
        1.2.3 TD-LTE技术在配网通信中的研究现状
        1.2.4 配网通信发展趋势及要求
    1.3 论文章节安排
第二章 配电自动化系统和配网通信技术
    2.1 配网通信技术
        2.1.1 有线通信方式
        2.1.2 无线通信方式
    2.2 配网通信技术的选择
        2.2.1 配网通信技术指标
        2.2.2 配网通信技术对比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配电电磁环境下的无线损耗
    3.1 穿透损耗分析
        3.1.1 穿透损耗
        3.1.2 穿透损耗对覆盖能力的影响
        3.1.3 不同入射角产生的穿透损耗
    3.2 传输损耗分析
    3.3 配电系统的电磁环境分析
        3.3.1 电磁干扰介绍
        3.3.2 配电通信系统电磁干扰分析
    3.4 配电变压器电磁干扰分析
    3.5 TD-LTE技术的抗干扰分析
        3.5.1 干扰抑制技术
        3.5.2 干扰协调算法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TD-LTE的配电自动化通信系统模拟测试
    4.1 TD-LTE关键技术
        4.1.1 OFDM调制技术
        4.1.2 路由算法
        4.1.3 MIMO技术
        4.1.4 LTE网络同步
    4.2 TD-LTE链路预算
    4.3 TD-LTE覆盖半径测算
    4.4 RS信号性能仿真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TD-LTE的柳州配电通信系统的设计
    5.1 柳州配电网现状
        5.1.1 柳州配电网规模
        5.1.2 柳州配电网运行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
    5.2 柳州市配电网无线专网需求
        5.2.1 网络架构规划
        5.2.2 通道带宽需求
        5.2.3 通道可靠性要求
        5.2.4 通道安全性要求
    5.3 柳州配电自动化通信系统总体设计
        5.3.1 设计原则
        5.3.2 柳州地区配电自动化通信系统方案
        5.3.3 柳州配电通信网核心骨干层网络方案
        5.3.4 柳州地区配电通信网无线接入层部署方案
    5.4 TD-LTE基站站点现场测试
        5.4.1 测试准备
        5.4.2 测试结果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工作总结
    6.2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9)基于WSN的库房环境监控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论文研究内容与组织结构
2 物联网通信技术概述
    2.1 物联网技术
    2.2 WSN技术基本特性
    2.3 WSN常见通信技术
        2.3.1 ZigBee通信技术
        2.3.2 NB-IOT通信技术
        2.3.3 LoRa通信技术
        2.3.4 WSN通信技术对比
    2.4 本章小结
3 系统需求分析与方案设计
    3.1 系统功能需求
        3.1.1 无线监测网络
        3.1.2 多种环境参数采集
        3.1.3 环境调节
    3.2 系统性能需求
    3.3 基于WSN的环境监控系统总体结构
    3.4 通信方案选择
        3.4.1 LoRa通信
        3.4.2 IR发射器
        3.4.3 ZigBee通信
        3.4.4 RS485集线器
    3.5 本章小结
4 WSN通信网络设计
    4.1 Modbus通信协议
        4.1.1 Modbus应用数据单元
        4.1.2 Modbus应用协议
    4.2 库房内部ZigBee通信
        4.2.1 ZigBee协议
        4.2.2 ZigBee通信参数配置
        4.2.3 数据采集节点与库房网关节点通信
    4.3 档案馆LoRa通信网络
        4.3.1 LoRaWAN协议
        4.3.2 LoRa通信参数配置
        4.3.3 库房网关节点与LoRaWAN网关通信
    4.4 库房以太网通信
        4.4.1 PHY芯片驱动
        4.4.2 LWIP协议
        4.4.3 库房网关节点与服务器通信
    4.5 本章小结
5 系统设计与实现
    5.1 开发环境
        5.1.1 微控制器芯片
        5.1.2 开发软件工具
        5.1.3 嵌入式操作系统
    5.2 系统硬件电路设计
        5.2.1 硬件系统结构
        5.2.2 电源电路
        5.2.3 库房网关节点最小系统电路
        5.2.4 以太网通信电路
        5.2.5 RS485通信接口
        5.2.6 环境数据采集电路
    5.3 系统软件设计
        5.3.1 软件功能结构
        5.3.2 环境数据采集
        5.3.3 预警模块
        5.3.4 多模式设备管理
        5.3.5 工控屏人机交互
        5.3.6 数据采集节点低功耗管理
        5.3.7 库房网关节点远程升级
    5.4 本章小结
6 系统测试与结果分析
    6.1 库房网关节点硬件
    6.2 环境监控功能测试
        6.2.1 库房内部测试
        6.2.2 库房外部测试
    6.3 系统性能测试
        6.3.1 低功耗测试
        6.3.2 通信性能测试
    6.4 本章小结
7 总结与展望
    7.1 工作总结
    7.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10)基于FreeModbus的文献馆环境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内容及结构安排
2 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2.1 需求分析
    2.2 系统的设计要求
    2.3 总体方案设计
    2.4 本章小结
3 FreeModbus协议的研究
    3.1 FreeModbus简介
    3.2 FreeModbus的体系结构
        3.2.1 FreeModbus协议栈
        3.2.2 FreeModbus的协议数据单元
    3.3 FreeModbus的移植
    3.4 本章小结
4 系统的硬件设计
    4.1 系统功能要求分析
        4.1.1 环境监测器功能要求分析
        4.1.2 环境控制器功能要求分析
    4.2 传感器的选型及电路设计
        4.2.1 温湿度传感器的选择和电路设计
        4.2.2 臭氧传感器的选择和电路设计
        4.2.3 PM2.5传感器的选择和电路设计
        4.2.4 CO传感器的选择和电路设计
        4.2.5 CO_2传感器的选择和电路设计
        4.2.6 漏水报警控制器和火灾探测器的选择和电路设计
    4.3 环境监测器最小系统电路设计
        4.3.1 供电电路的设计
        4.3.2 时钟源电路的设计
        4.3.3 复位电路的设计
        4.3.4 BOOT启动电路的设计
        4.3.5 调式接口电路的设计
    4.4 系统功能的硬件设计
        4.4.1 环境数据交互设计
        4.4.2 多模式通信电路设计
        4.4.3 存储模块电路设计
        4.4.4 控制模块的设计
    4.5 本章小结
5 系统的软件设计
    5.1 环境监控器软件设计分析
    5.2 μC/OS-Ⅱ的移植
        5.2.1 μC/OS-Ⅱ的简介
        5.2.2 μC/OS-Ⅱ的移植
    5.3 系统功能软件设计
        5.3.1 本机信息修改任务设计
        5.3.2 LED显示任务
        5.3.3 环境设备控制任务的设计
        5.3.4 语音报警任务的设计
    5.4 环境数据通信任务设计
        5.4.1 ZigBee无线通信的设计
        5.4.2 LoRa无线通信的设计
    5.5 环境数据采集任务设计
        5.5.1 温湿度参数采集的设计
        5.5.2 O_3和CO参数采集的设计
        5.5.3 PM2.5和CO_2参数采集的设计
        5.5.4 漏水报警控制器和火灾探测器参数采集的设计
        5.5.5 环境采集数据帧结构
    5.6 本章小结
6 产品设计
    6.1 产品设计方案
    6.2 环境监测器机箱设计
        6.2.1 监测器机箱设计需求
        6.2.2 监测器机箱设计
    6.3 环境控制器机箱设计
        6.3.1 控制器机箱设计需求
        6.3.2 控制器机箱设计
    6.4 产品使用规则
        6.4.1 接线/插孔类型参数
        6.4.2 产品使用注意事项
    6.5 本章小结
7 系统测试
    7.1 硬件电路测试
    7.2 通信测试
        7.2.1 有线通信测试
        7.2.2 无线通信测试
    7.3 系统总体测试
    7.4 测试结果分析
    7.5 本章小结
8 总结与展望
    8.1 本文工作总结
    8.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成果
致谢

四、使用方便的自动控制电源适配器(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ZigBee技术和GPRS网络的智能路灯新型系统设计[J]. 邓琳星,杨宇苑,严祥安,王晨洁,杨文龙,刘灿,张设林,吴军. 湖北工程学院学报, 2021(06)
  • [2]FreeRTOS在液压支架电液控系统中的应用[J]. 靳大为,何磊. 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 2021(09)
  • [3]面向铜矿浮选的无线软测量系统设计[D]. 吴浩. 齐鲁工业大学, 2021(10)
  • [4]农产品病原体的核酸快速扩增和荧光检测系统研究[D]. 吴翠. 浙江大学, 2021(01)
  • [5]寒地水稻育秧管理系统的研究[D]. 刘烜骥.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2021(10)
  • [6]基于PID算法的水产养殖水质监控系统研究[D]. 朱家玮. 塔里木大学, 2021(08)
  • [7]果园分布式水肥一体化系统设计与实现[D]. 刘炳铄. 山东农业大学, 2021(01)
  • [8]TD-LTE技术在配电自动化系统的应用研究[D]. 张志海. 广西大学, 2021(12)
  • [9]基于WSN的库房环境监控系统研究[D]. 付东. 华中师范大学, 2021
  • [10]基于FreeModbus的文献馆环境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汪馨童. 华中师范大学, 2021

标签:;  ;  ;  ;  

易于使用的自动控制电源适配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