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柱石晶体论文-邹屹,赵珊茸,徐畅,袁冠

绿柱石晶体论文-邹屹,赵珊茸,徐畅,袁冠

导读:本文包含了绿柱石晶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绿柱石,腐蚀像,晶体定向,立体模型

绿柱石晶体论文文献综述

邹屹,赵珊茸,徐畅,袁冠[1](2013)在《绿柱石晶体腐蚀像立体模型的建立及{0001}面腐蚀随时间变化的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采用物质的量比为1∶1的NaOH-KOH混合熔融物和纯NaOH熔融物对绿柱石晶体各种不同结晶学方向的切面进行腐蚀实验,建立了绿柱石腐蚀像的立体模型,并探讨了绿柱石{0001}切面腐蚀坑随腐蚀时间的变化规律。研究发现绿柱石切面腐蚀像能很好地反映晶体的对称特点,晶体各切面的腐蚀坑形态在叁维空间分布的立体模型和投影图可用来进行绿柱石晶体的定向。{0001}切面腐蚀坑随腐蚀时间的延长,会呈现从最初浑圆不太规则状到逐渐稳定呈正六边形的变化,且腐蚀坑有逐渐从小变大、由少变多的特点。该研究对晶体腐蚀机理的探讨及绿柱石腐蚀像应用于晶体定向具有理论和实际意义。(本文来源于《人工晶体学报》期刊2013年10期)

廖尚宜,彭明生,李国武[2](2012)在《一种异常高锂-铯绿柱石的发现与晶体化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作者在研究草莓红绿柱石的过程中,发现一些来自马达加斯加和亚富汗草莓红绿柱石矿床的,原来认为是草莓红绿柱石(Pezzottaite)的紫红色至无色样品,其晶形外貌虽然与草莓红绿柱石相似,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也相近,最后被测定为一种异常高Li-Cs含量的绿柱石,与常见的摩根石及红色绿柱石不同。1物性、化学成分及晶体结构样品呈紫红色至无色,主要为淡红色,透明(本文来源于《2012年全国矿物科学与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2-07-18)

廖尚宜,彭明生,李国武[3](2012)在《一种异常高锂-铯绿柱石的发现与晶体化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作者在研究草莓红绿柱石的过程中,发现一些来自马达加斯加和亚富汗草莓红绿柱石矿床的,原来认为是草莓红绿柱石(Pezzottaite)的紫红色至无色样品,其晶形外貌虽然与草莓红绿柱石相似,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也相近,最后被测定(本文来源于《矿物学报》期刊2012年S1期)

张良钜,阮青锋,饶灿[4](2012)在《平武板状绿柱石{0001}晶面的溶蚀像特征与晶体生长》一文中研究指出板状绿柱石产于花岗岩云英岩化边部或晶洞壁的白云母-钠长石-绿柱石-水晶的矿物组合中,钠长石呈自形晶,绿柱石的洁净度与透明度相对较差。晶体测量表明,晶体的单形晶面发育依次为c{0001}→s{11 2-1}→p{10 1-1}→m{10 1-0}→v{21 3-1}、n{45 9-4}、a{11 2-0}。微分干涉显微镜(DIC)及扫描电镜(SEM)研究表明:各单形晶面上生长纹(微形貌)反映面网结构的对称性,c{0001}单形晶面上的六边形溶蚀坑(50~170μm)是由平行晶体C轴的各单形晶面生长层从晶体中心向外迭堆组成,层生长机理制约晶体生长全过程,平行双面(c)的生长层较薄(5~8μm)且较稳定,六方双锥(s)生长层较厚且圆滑,六方柱(m)生长层由晶体中心往外其厚度由厚逐渐变薄(12~20μm),台间隔由窄变宽。晶体溶蚀是从面网密度最大的c{0001}开始,溶蚀面积依平行双面(c)、六方双锥(s)单形晶面由大变小,六方柱(a)、复六方双锥(v、n)单形晶面因面网密度小而未受到溶蚀。据矿物共生组合、流体包裹体均一法测量与拉曼光谱(LRS)分析表明板状绿柱石是在中–高温(303℃)、过饱和度较大、成矿介质的钠长石化发育且热动力环境相对稳定的条件下形成,气液包裹体主要由H2O、CO2及微量CH4、N2组成,CO2及微量CH4、N2可能与碳酸盐围岩有关。(本文来源于《矿物学报》期刊2012年01期)

王先龙,杜懋陆,赵林,文久富[5](2009)在《在绿柱石晶体中掺入Fe~(3+)的吸收光谱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绿柱石是一种结构较复杂的硅酸盐矿物,其晶体结构中Al3+可以被Fe2+,Fe3+等取代,对这种晶体的吸收光谱的研究有助于认识绿柱石晶体的结构,从而更好的使这种晶体得到应用.本文引入平均共价因子N,在立方晶场下考虑电子静电相互作用,通过完全对角化的方法对掺入Fe3+的绿柱石晶体的吸收光谱进行理论计算,并对实验结果中吸收峰进行了识别.结果表明,实验与理论符合的比较好.(本文来源于《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9年06期)

陈伟伟[6](2009)在《天然无色绿柱石晶体电注入着色及光谱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用电注入方法,在不同温度和电压下,首次对天然无色绿柱石晶体进行着色。经电注入着色的绿柱石晶体呈现金黄色。在室温或自然光照下,着色晶体颜色稳定。对着色绿柱石晶体进行系统吸收和反射光谱测量和分析。提出杂质离子和色心形成和转化机理。借助电流~时间曲线,对杂质离子和色心形成和转化机理进行更进一步解释。在未经着色绿柱石吸收光谱上,观测到过渡金属杂质铁离子的吸收带。用测得的光谱参数和Smakula公式,估算出晶体中铁离子浓度。在可见光波段,未经着色绿柱石反射光谱比较平滑,仅有一个狭窄而弱的铁离子光谱带。因此晶体无色透明。用点阴极,在恰当温度和电压下,对绿柱石晶体电注入。在恰当电注入时间内,晶体表面或表面层会形成大量占八面体Al3+离子位的杂质Fe3+离子。主要是这些致色离子使得原本无色的绿柱石晶体呈现金黄色。同时,电注入也在晶体中形成Maxixe-type色心和其他杂质离子。借助着色绿柱石晶体反射光谱,能进一步解释晶体呈现金黄色的原因。用点阳极,在恰当温度和电场强度下,对绿柱石晶体电注入。在恰当电注入时间内,在晶体表面或表层产生大量占八面体Al3+离子位杂质Fe3+离子。主要是这些致色离子使得天然无色绿柱石晶体呈现金黄色。同时,电注入也在晶体中形成Maxixe-type色心和其他杂质离子。借助着色绿柱石晶体反射光谱,能进一步解释晶体呈现金黄色的原因。在进行电注入时,记录电流和时间数据,并据此绘制出电流~时间关系曲线。在电流~时间曲线上,有两个明显区域。在两区域的时间内,电流先快速增强,然后快速减弱,最后缓慢减弱到最小。两区域电流主要由过渡金属离子和过剩电子定向运动构成,此外还有其他的离子定向运动的贡献。给出电流~时间曲线区域形成与杂质离子、色心形成和转化的密切关系。通过多次实验总结得出,在电注入温度400℃、电压3000 V和时间360 min条件下对绿柱石晶体进行电注入,着色效果最好。(本文来源于《天津大学》期刊2009-05-01)

廖尚宜,李国武,彭明生[7](2009)在《草莓红绿柱石(Pezzottaite)晶体结构的新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草莓红绿柱石(Pezzottaite)是一种近年发现的含高锂-铯复杂的环状硅酸盐矿物,为绿柱石族中属叁方晶系的新矿物品种,理想化学式为CsBe_2Li-Al_2[Si_6O_(18)]。目前国内研究者之间也存在许多的分歧。对这种板柱状草莓红绿柱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晶体化学上(廖尚宜,彭明生,2003;Laurs B M(本文来源于《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2届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09-04-01)

阮青锋,邱志惠,张良钜,雷威,曾伟来[8](2009)在《绿柱石晶体的水热法生长及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温差水热法,以分析纯的Al(OH)3和BeO以及无色纯净的石英为原材料,球形和//s(1121)的片状无色绿柱石为籽晶,在复杂的盐酸混合溶液中生长了无色透明的绿柱石晶体。利用双圈反射测角仪、电子探针、X射线衍射仪和红外光谱仪等仪器,对合成绿柱石晶体的形态、成分及晶体结构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结果表明,合成的绿柱石晶体为六方短柱状,主要发育平行双面c{0001}、六方柱m{100}、a{110}和六方双锥p{101}四种单形。合成的绿柱石晶体的成分中(Na2O+K2O)的质量分数约为0.59%,且c0/a0值为0.9988,可归属于"正常"绿柱石向"四面体"绿柱石的过渡范畴。在中性或弱碱性环境体系中,通过调整绿柱石中各成分的百分含量,有望在更低的温度、压力条件下合成出高质量的板柱状绿柱石晶体。(本文来源于《人工晶体学报》期刊2009年01期)

廖尚宜,李国武,彭明生[9](2008)在《草莓红绿柱石(Pezzottaite)的晶体结构测定及其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CCD单晶衍射仪对草莓红绿柱石进行晶体结构测定,测定其空间群为R3c,并讨论了结构中Li+有序地置换Be2+造成c/a值的变化特征。晶体中发现复叁方偏叁角面体的负晶包裹体,其宏观对称属m,它与空间群Rc相对应,但与测出晶体结构的空间群有矛盾。X射线结构测定已否定了其空间群为Rm的看法。要解决草莓红绿柱石晶体空间群是否有对称中心(Rc或Rc)的问题,还需进一步将X射线结构的数据及其有关的电性实验结合分析。(本文来源于《矿物学报》期刊2008年04期)

阮青锋,邱志惠,曾伟来,张良钜[10](2008)在《绿柱石晶体的水热法合成与形貌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温差水热法,在复杂的盐酸体系下,合成了不同形态的无色绿柱石晶体。晶体生长所用试剂Al(OH)3、BeO、HCl等均为分析纯,SiO2为高纯度的石英碎块,高压釜内溶剂填充度为40%~55%,晶体生长温度500~600℃,生长时间7~15 d。通过电子探针、X射线衍射分析,合成绿柱石的成分与其理想成分接近,晶体结晶程度高;利用双圈反射测角仪和微分干涉显微镜的测试与观察,合成绿柱石为六方短柱状晶形,主要发育平行双面c{0001}、六方柱m{1010}、a{1120}以及六方双锥p{1011}等4种单形晶面,各单形晶面的微观形貌相对比较单一,平行双面只有六边形生长台阶,柱面上主要为平行c轴的平直条纹,在局部地方出现多边形生长台阶,六方双锥单形晶面上存在比较丰富的多边形生长锥和乳状生长丘。(本文来源于《桂林工学院学报》期刊2008年04期)

绿柱石晶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作者在研究草莓红绿柱石的过程中,发现一些来自马达加斯加和亚富汗草莓红绿柱石矿床的,原来认为是草莓红绿柱石(Pezzottaite)的紫红色至无色样品,其晶形外貌虽然与草莓红绿柱石相似,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也相近,最后被测定为一种异常高Li-Cs含量的绿柱石,与常见的摩根石及红色绿柱石不同。1物性、化学成分及晶体结构样品呈紫红色至无色,主要为淡红色,透明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绿柱石晶体论文参考文献

[1].邹屹,赵珊茸,徐畅,袁冠.绿柱石晶体腐蚀像立体模型的建立及{0001}面腐蚀随时间变化的探讨[J].人工晶体学报.2013

[2].廖尚宜,彭明生,李国武.一种异常高锂-铯绿柱石的发现与晶体化学研究[C].2012年全国矿物科学与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2

[3].廖尚宜,彭明生,李国武.一种异常高锂-铯绿柱石的发现与晶体化学研究[J].矿物学报.2012

[4].张良钜,阮青锋,饶灿.平武板状绿柱石{0001}晶面的溶蚀像特征与晶体生长[J].矿物学报.2012

[5].王先龙,杜懋陆,赵林,文久富.在绿柱石晶体中掺入Fe~(3+)的吸收光谱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

[6].陈伟伟.天然无色绿柱石晶体电注入着色及光谱特性[D].天津大学.2009

[7].廖尚宜,李国武,彭明生.草莓红绿柱石(Pezzottaite)晶体结构的新研究[C].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2届学术年会论文集.2009

[8].阮青锋,邱志惠,张良钜,雷威,曾伟来.绿柱石晶体的水热法生长及特征研究[J].人工晶体学报.2009

[9].廖尚宜,李国武,彭明生.草莓红绿柱石(Pezzottaite)的晶体结构测定及其意义[J].矿物学报.2008

[10].阮青锋,邱志惠,曾伟来,张良钜.绿柱石晶体的水热法合成与形貌特征[J].桂林工学院学报.2008

标签:;  ;  ;  ;  

绿柱石晶体论文-邹屹,赵珊茸,徐畅,袁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