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杆菌论文-王洪彬,朱利霞,高桂生,史秋梅

鸡杆菌论文-王洪彬,朱利霞,高桂生,史秋梅

导读:本文包含了鸡杆菌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赛鸽,鸡杆菌复合群-3,分离与鉴定,药敏试验

鸡杆菌论文文献综述

王洪彬,朱利霞,高桂生,史秋梅[1](2019)在《赛鸽源鸡杆菌复合群-3的分离鉴定与药敏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分离鉴定引起辽宁省某赛鸽养殖场赛鸽患病及死亡的病原菌及其特性,本实验从采集的病死赛鸽肝脏、肺脏、脾脏、心脏等病料样品中分离到1株优势菌株,并对其进行常规形态学观察、生化鉴定、16S r DNA基因序列测定、动物致病性试验及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菌属于鸡杆菌复合群-3,命名为HLD-1;动物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HLD-1对种鸽有一定的致病性。药敏试验结果显示,HLD-1对氨苄西林、头孢曲松敏感。本研究首次从辽宁省赛鸽分离得到鸡杆菌复合群-3,为进一步研究赛鸽源鸡杆菌复合群-3的致病机制奠定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预防兽医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王继洋,彭志锋,刘盼盼,王坤芃,王川庆[2](2019)在《鸭源鸡杆菌gtxA突变株构建及其生物特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了解毒素GtxA对鸭源鸡杆菌(Gallibacterium anatis,G.anatis)生物学特性及致病性的影响,利用自然转化和正向筛选法构建了1株G.anatis gtxA缺失突变株,初步探究突变株的生物学特性。与亲本菌株比较,突变株溶血活性消失,菌落形态及生长速率并未出现显着改变,其对小鼠的致病力下降。外毒素GtxA参与G.anatis致病过程并扮演一定角色;G.anatis gtxA基因突变株的构建及其生物学特性探究为更好的了解其致病机理和研发出更为高效安全疫苗建立了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兽医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王海花,皇甫和平,李文刚,苗丽,董青[3](2019)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在鸭源鸡杆菌快速鉴定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按照MALDI-TOF MS要求进行56株鸡杆菌分离株的样品制备,点靶并获取样品质谱图,运用Biotyper分析软件对所获取的质谱图鉴定分析;同时对这些菌株进行荧光定量PCR检测、gyrB基因的PCR扩增和序列分析,进行辅助分析鉴定。结果显示,56株鸡杆菌分离株经MALDI-TOF MS和gyrB基因序列分析均鉴定为鸭源鸡杆菌,阳性率为100.0%;荧光定量PCR鉴定出55株鸭源鸡杆菌,阳性率为98.2%(55/56)。结果表明,MALDI-TOF MS可用于鸭源鸡杆菌分离株的快速鉴定,操作简便,准确率高。(本文来源于《中国兽医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皇甫和平,杜振隆,董青,王宏魁,孙彦婷[4](2018)在《河南部分地区乌鸡群鸭源鸡杆菌的分离鉴定及系统发育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乌鸡中鸡杆菌的流行情况及其分离株的遗传进化特点,从河南信阳和南阳的两个乌鸡场采集棉拭子样品,进行鸡杆菌的分离和荧光定量PCR检测,对分离的菌株进行PCR鉴定、药敏试验和16SrRNA、rpoB及gyrB基因的PCR扩增,随后进行叁个管家基因的序列测定分析,利用DNAStar中MegAlign程序计算分离株之间的相似性,利用MEGA5.0构建进化树进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22只乌鸡中16只为鸭源鸡杆菌阳性,阳性率为72.7%;分离的4株鸡杆菌经鉴定均为鸭源鸡杆菌;4株鸭源鸡杆菌均为多重耐药菌株,只对头孢曲松、头孢噻肟、阿米卡星和妥布霉素等药物具有一定的敏感性;分离株与鸭源鸡杆菌的参考菌株相似性分别为99.1%~99.8%(16SrRNA)、85.4%~99.6%(rpoB)、92.7%~99.8%(gyrB);在16SrRNA基因进化树中分离的4株鸭源鸡杆菌与参考鸭源鸡杆菌位于同一分支,在rpoB基因进化树中GAC193分离株与多杀性巴氏杆菌位于同一分支中,与其他鸭源鸡杆菌不在同一分支中,gyrB基因进化树中,GAC017与鸡杆菌基因种1在一个小的分支。结果表明:乌鸡中有鸭源鸡杆菌存在,并具有较高的检出率;从乌鸡中分离到4株鸭源鸡杆菌,这些菌株多重耐药现象严重;分离的部分鸭源鸡杆菌在rpoB和gyrB基因位点具有明显的遗传进化差异。(本文来源于《畜牧兽医学报》期刊2018年11期)

许文博,皇甫和平,董青,郭宏伟,孙彦婷[5](2018)在《不同养殖条件蛋鸡场鸡杆菌的病原学检测及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不同养殖条件蛋鸡场中鸡杆菌的感染情况,试验对中国6个省市的7家蛋鸡场进行随机采样,共采集302只鸡的604份上颚裂棉拭子和泄殖腔棉拭子,利用qPCR方法和常规细菌分离方法进行鸡杆菌的检测和分离鉴定,并统计分析了不同养殖条件和药物等对鸡杆菌感染的影响。结果表明:经qPCR检测,所有鸡场均存在鸡杆菌感染,鸡只检测阳性率为57.63%;常规细菌分离方法检测有109只鸡为阳性,阳性鸡只比例为41.60%;不同养殖条件蛋鸡场鸡杆菌的检出率有较大差别,养殖条件最好的鸡场没有分离到鸡杆菌,最差的鸡场鸡杆菌分离率为85.10%;药物对鸡杆菌感染也有较大影响,山西省某鸡场用甲砜霉素治疗的鸡群鸡杆菌分离率为30.00%,未用药鸡群的鸡杆菌分离率为80.00%。说明不同养殖条件蛋鸡场鸡杆菌的感染率不同,养殖条件越好的鸡场鸡群中鸡杆菌的感染率越低。(本文来源于《黑龙江畜牧兽医》期刊2018年11期)

王继洋[6](2018)在《鸭源鸡杆菌中国株gtxA单基因、gtxA/flfA双基因缺失株的构建及相关特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鸭源鸡杆菌(Gallibacterium anatis,G.anatis)是属于巴氏杆菌科鸡杆菌属的一种革兰氏阴性菌,它定殖在鸡上呼吸和下生殖道正常菌群的一部分。据研究报道,其与鸡的菌血症、嗜卵细胞炎、卵泡变形、输卵管炎、腹膜炎以及呼吸道疾病有关,是引起蛋鸡产蛋量和质量下降、死亡率上升的一种条件性致病菌。因鸭源鸡杆菌与多种疾病病理关系复杂性的存在导致其致病机理的研究仍处于初步阶段。至今,只有几个预测的毒力因子获得证实,包括RTX样毒素GtxA、菌毛、金属蛋白酶和黏附素等。巴氏杆菌科的大部分菌株都具有溶血活性和白细胞毒性,该特性与能够分泌表达RTX毒素相关,因此RTX毒素蛋白GtxA是鸭源鸡杆菌发挥致病作用的重要致病因子。菌毛在病原菌黏附和入侵靶细胞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已有研究报道,F-17样菌毛能够与宿主细胞表面含有靶细胞信息的受体结合,参与病原菌识别和定殖于靶细胞的过程。为了了解RTX样毒素及菌毛在鸭源鸡杆菌生物学特性中的功能,进一步研究该菌的致病机理,本研究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1.鸭源鸡杆菌gtxA基因缺失株的构建及其相关特性分析为了了解毒素蛋白GtxA对鸭源鸡杆菌(Gallibacterium anatis,G.anatis)生物学特性及致病性的影响,本研究首先通过M-IV诱导培养基将鸭源鸡杆菌制备成感受态,通过自然转化及同源重组成功构建了G.anatis gtxA突变缺失株ΔgtxA,在此基础上初步探究缺失株的部分生物学特性。并通过亲本株和缺失株ΔgtxA感染鸡原代输卵管上皮细胞及对小鼠的致病力的差异等初步探索了其致病力的差异。与亲本菌株生物学特性比较,缺失株溶血活性消失,菌落形态及生长速率并未出现显着改变。相对鸭源鸡杆菌RZ株,ΔgtxA对鸡原代输卵管上皮细胞的毒性减弱;在诱导宿主发生免疫反应IL-6、IL-2、TNF-a、IFN-γ炎性因子合成分泌量减少;并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缓细胞凋亡的进程;在小鼠试验中其致病性也有明显的降低。由于鸭源鸡杆菌具有多种致病因子,仅仅缺失gtxA基因,并不能完全使其致病性消失。因此,该菌在体内外引起损伤的真正相关性还需要进一步的探究。2鸭源鸡杆菌gtxA/flfA双基因缺失株的构建及其相关功能特性分析在缺失株ΔgtxA的基础上,利用上述自然转化及同源重组技术,将卡那霉素抗性筛选基因与上下游同源臂构成的靶基因片段转化到鸭源鸡杆菌感受态细胞,经过PCR和Western Blotting鉴定阳性菌株,成功构建了鸭源鸡杆菌gtxA/flfA基因双缺失株;随后分析了鸭源鸡杆菌RZ、ΔgtxA和ΔgtxA/ΔflfA的生长特性、对鸡原代输卵管上皮细胞黏附性能以及对鸡原代输卵管上皮细胞毒性检测。结果显示缺失株ΔgtxA/ΔflfA生长性能和菌落形态均未出现明显的变化;虽然RZ和ΔgtxA/ΔflfA对鸡原代输卵管上皮细胞的黏附数量随孵育时间的增加而增多,但是FlfA的缺失使ΔgtxA/ΔflfA的黏附数量与RZ的黏附数量相比明显降低(p<0.05)。证明F-17样菌毛蛋白在鸭源鸡杆菌黏附及毒害鸡原代输卵管上皮细胞中扮演重要角色。鸭源鸡杆菌gtxA/flfA基因双缺失株的构建为进一步探究菌毛的功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本文来源于《河南农业大学》期刊2018-06-01)

彭志锋,张真真,卢彩景,陈陆,赵军[7](2018)在《鸭源鸡杆菌flfA基因的克隆表达及抗原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用PCR方法从鸭源鸡杆菌中国分离株PDS-RZ-1-SLG中扩增flfA基因,并运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鸭源鸡杆菌菌毛蛋白FlfA的二级结构、表面可及性与B细胞优势表位簇;将目的基因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et28a(+),经PCR、酶切及测序鉴定成功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ET28a(+)-FlfA,然后转化到大肠杆菌BL21,IPTG诱导重组质粒表达;SDS-PAGE和Western blot鉴定FlfA的表达及抗原性。结果显示:成功获得与预期大小一致的573bp的flfA基因;FlfA蛋白结构分析显示其二级结构以无规则卷曲为主,表面存在很多抗原表位;PCR及酶切等鉴定表明重组表达质粒pET28a(+)-FlfA构建成功。SDS-PAGE分析显示,经IPTG诱导表达获得相对分子质量约20 000的重组蛋白;Western blot分析结果显示重组菌毛蛋白能被兔抗rFlfA多抗血清和鸡抗鸭源鸡杆菌血清识别,抗原性良好;而且,rFlfA多抗血清与菌毛蛋白具有良好反应性。(本文来源于《中国兽医学报》期刊2018年05期)

王坤芃,彭志锋,刘盼盼,王继洋,王艳[8](2018)在《鸭源鸡杆菌flfA基因的克隆及功能区域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鸭源鸡杆菌(G.anatis)菌毛蛋白Flf A的分布情况及功能,对18株G.anatis中国分离株的flfA基因进行扩增和分子克隆,应用相关软件对其核苷酸序列及氨基酸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18株G.anatis均具有flfA基因,核苷酸同源性为70.2%~99.8%,氨基酸同源性为63.1%~98.8%,有6~8个B细胞抗原表位,且这些优势的抗原表位多位于保守序列区,表明G.anatis不同菌株间可能存在交叉免疫反应。(本文来源于《河南农业科学》期刊2018年03期)

董文龙,王巍,勾长龙,王羽,张红伟[9](2018)在《吉林省鸽源鸡杆菌复合群3的分离鉴定及其耐药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从吉林省某信鸽繁育场病死信鸽气管中分离到1株优势菌,通过细菌形态观察、生化试验及16SrDNA基因序列测定方法对分离菌株进行鉴定,测序结果显示该菌与鸡杆菌复合群3的同源性为99%,将其命名为gg,并采用MEGA6.0软件构建系统进化树。回归致病性试验中,该菌对供试种鸽具有较强致病性。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株对选用的抗菌药物均敏感。研究结果对我国鸡杆菌复合群3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和防治提供了一定的数据支持。(本文来源于《中国兽医学报》期刊2018年01期)

王艳[10](2017)在《鸭源鸡杆菌外膜蛋白A免疫保护性研究及其缺失突变株的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鸡杆菌(Gallibacterium)属于巴氏杆菌科新成立的一个属,包括输卵管炎放线杆菌(A.salpingitidis)、鸭巴氏杆菌(Pasteurella anatis)、鸭源鸡杆菌(Gallibacterium anatis,G.anatis)和禽类溶血性巴氏杆菌(Avian P.haemolytica-like),而鸭源鸡杆菌(Gallibacterium anatis,G.anatis)则为代表种,属于革兰氏性阴菌。研究发现鸭源鸡杆菌属于条件致病菌,不但是构成鸡上呼吸道及下生殖道正常菌群的一部分,而且在一定条件下引起蛋鸡腹膜炎、输卵管炎等生殖道疾病和呼吸道等疾病,造成产蛋量和产蛋质量下降、死亡率上升。G.anatis存在多重耐药及抗原多样性,导致抗生素的防治效果越来越不理想,从而给养殖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目前对于G.anatis的治病机理的研究和疫苗的研发十分有限,仅有几个预测到的毒力因子得到认证,但是其致病机制仍未被阐明。本试验首次针对G.anatis外膜蛋白A(Omp A)进行初步探究,借助PCR和生物信息学方法,成功得到omp A基因,并对其在G.anatis中的分布状态做了了解,对可能存在的抗原表位进行了预测,用重组外膜蛋白A制备了兔源多克隆抗体,从而对其免疫原性进行了研究,通过将重组蛋白制备疫苗免疫小鼠,对其免疫保护性有了了解。为了进一步了解omp A基因功能,本试验利用靶向基因操作技术尝试对omp A基因进行缺失。1、鸭源鸡杆菌外膜蛋白A基因克隆与功能分析参照Gen Bank上公布的UMN179的omp A核苷酸序列,设计一对特异性引物用以扩增并克隆omp A全基因序列。对扩增出的G.anatis omp A基因,通过生物信息学相关软件对Omp A的氨基酸序列进行分析,预测其结构特征及可能存在的B细胞抗原表位。结果显示23株G.anatis均存在omp A基因,并且高度保守;其叁级结构预测分析显示Omp A为β桶状孔道结构,由10个反向平行β折叠片构成;不同的G.anatis之间存在相同的B细胞抗原表位,表明不同菌株之间可能存在交叉免疫原性。本试验为进一步研究G.anatis omp A基因功能奠定了基础,也为G.anatis诊断方法的建立及疫苗的研制提供能参考依据。2、鸭源鸡杆菌外膜蛋白A基因的原核表达、抗原性及免疫原性鉴定设计特异性引物扩增G.anatis的去信号肽omp A基因,连接到原核表达载体p ET32a(+),成功构建了原核表达载体p ET32a(+)-Omp A,并且在BL21大肠杆菌中得到了表达;SDS-PAGE分析显示,重组蛋白主要以包涵体的形式表达;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重组蛋白能够与G.anatis阳性血清发生特异性结合,而不同菌株也能够与兔源Omp A多抗血清发生特异性结合,这表明Omp A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和反应原性,具有成为具有交叉免疫保护性疫苗的潜能。3、鸭源鸡杆菌重组外膜蛋白A的免疫保护性研究将纯化的重组蛋白r Omp A和灭活全菌分别制成疫苗免疫小鼠,同时设立PBS对照组。共免疫叁次,每次免疫间隔两周,每次免疫后7 d小鼠断尾采血并分离血清,通过ELISA检测抗体效价。叁免后14 d进行攻毒,结果表明:r Omp A组和全菌灭活苗组抗体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r Omp A组和全菌灭活苗组存活率达到50%与80%,而PBS对照组小鼠全部死亡。这些均表明Omp A能够诱导小鼠产生保护性抗体,为进一步研究G.anatis Omp A功能进而防治鸡输卵管炎、腹膜炎等疾病奠定基础。4、鸭源鸡杆菌omp A基因缺失突变株的构建根据Gen Bank上公布的UMN179全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扩增omp A基因上下游同源臂,选择卡那抗性盒子作为筛选标记,以G.anatis YU-PDS-RZ-1-SLG株基因组为模板扩增omp A基因上下游同源臂,克隆至p MD18-T载体中构建重组质粒p MD18-U-D,随后将卡那抗性基因插入到上下游同源臂之间,构建同源重组载体p MD18-U-K-D,利用PCR方法扩增转化片段U-K-D,通过自然转化法转入到G.anatis感受态细胞,目前已经取得突破性进展。(本文来源于《河南农业大学》期刊2017-06-01)

鸡杆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了解毒素GtxA对鸭源鸡杆菌(Gallibacterium anatis,G.anatis)生物学特性及致病性的影响,利用自然转化和正向筛选法构建了1株G.anatis gtxA缺失突变株,初步探究突变株的生物学特性。与亲本菌株比较,突变株溶血活性消失,菌落形态及生长速率并未出现显着改变,其对小鼠的致病力下降。外毒素GtxA参与G.anatis致病过程并扮演一定角色;G.anatis gtxA基因突变株的构建及其生物学特性探究为更好的了解其致病机理和研发出更为高效安全疫苗建立了理论基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鸡杆菌论文参考文献

[1].王洪彬,朱利霞,高桂生,史秋梅.赛鸽源鸡杆菌复合群-3的分离鉴定与药敏试验[J].中国预防兽医学报.2019

[2].王继洋,彭志锋,刘盼盼,王坤芃,王川庆.鸭源鸡杆菌gtxA突变株构建及其生物特性分析[J].中国兽医学报.2019

[3].王海花,皇甫和平,李文刚,苗丽,董青.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在鸭源鸡杆菌快速鉴定中的应用[J].中国兽医学报.2019

[4].皇甫和平,杜振隆,董青,王宏魁,孙彦婷.河南部分地区乌鸡群鸭源鸡杆菌的分离鉴定及系统发育分析[J].畜牧兽医学报.2018

[5].许文博,皇甫和平,董青,郭宏伟,孙彦婷.不同养殖条件蛋鸡场鸡杆菌的病原学检测及分析[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8

[6].王继洋.鸭源鸡杆菌中国株gtxA单基因、gtxA/flfA双基因缺失株的构建及相关特性分析[D].河南农业大学.2018

[7].彭志锋,张真真,卢彩景,陈陆,赵军.鸭源鸡杆菌flfA基因的克隆表达及抗原性分析[J].中国兽医学报.2018

[8].王坤芃,彭志锋,刘盼盼,王继洋,王艳.鸭源鸡杆菌flfA基因的克隆及功能区域分析[J].河南农业科学.2018

[9].董文龙,王巍,勾长龙,王羽,张红伟.吉林省鸽源鸡杆菌复合群3的分离鉴定及其耐药性分析[J].中国兽医学报.2018

[10].王艳.鸭源鸡杆菌外膜蛋白A免疫保护性研究及其缺失突变株的构建[D].河南农业大学.2017

标签:;  ;  ;  ;  

鸡杆菌论文-王洪彬,朱利霞,高桂生,史秋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