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制变革论文-程征

学制变革论文-程征

导读:本文包含了学制变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近代学制,音乐教育制度,音乐教科书,本土化

学制变革论文文献综述

程征[1](2019)在《论中国近代学制变革下的音乐教科书本土化演进》一文中研究指出从1872年在华西方传教士编写的第一本音乐教科书《乐法启蒙》到新中国成立前,中国的音乐教科书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模仿西方到努力走向自主的演进过程。因此,研究音乐教科书及其本土化演进的过程,对于总结近代中国音乐教育史和学校音乐教育演变的规律、发现存在的问题,都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全文主要以近代中国叁次学制变革,《壬寅·癸卯学制》、《壬子·癸丑学制》和《壬戌学制》为历史背景,分成“绪论”和四章来论述学校音乐教育制度的变迁和音乐教科书“本土化”的演进。绪论部分就“学制”、“音乐教科书”和“本土化”等概念进行了解释,梳理了文献综述、阐明了研究空间、研究意义、研究方法,构建了论文的框架,为论文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第一章主要分析了清朝末年《壬寅·癸卯学制》颁布前后清政府对于“音乐一科”由轻视到重视的态度转变,比较了传教士编写的教科书、官方统编的教科书和国人自编的音乐教科书在编写目的、内容思想上呈现出来差异性,指出早期音乐教科书本土化探索的艰难。另外,出版业的兴起对音乐教科书的推广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第二章论述了民国初年《壬子·癸丑学制》的诞生、学校音乐教育制度的初步建立以及音乐教科书本土化在探索中的前行。认为音乐教科书虽然受到西方的影响,但已经开始探索“中西结合”的本土化道路,而出版业的兴旺对于该学制音乐教科书的普及更为明显。第叁章主要探讨的是民国时期《壬戌学制》改革、学校音乐教育制度的发展以及音乐教科书本土化演进中的深化。学校音乐教育制度、尤其是教科书编审制度的逐步完善,使得音乐教科书的本土化的发展步伐加快,从内容到形式都体现出适合“本土”的特征,出版业的竞争也促进了音乐教科书的快速发展。第四章阐述了抗战和国内战争时期学校音乐教育制度的调整,使得音乐教科书的编写更加趋于理性,在理念上与战时的国情更加吻合,在内容形式上加入了更多的民族因素,以弘扬爱国主义和适应国情的需要,这反而拓宽了音乐教科书的本土化内涵。战争对于出版业的冲击巨大,使得音乐教科书的数量减少,但内容更加符合实际。中国音乐教科书在经历了叁次的学制改革以及战争洗礼后,走出了一条从民间到官方、单一到多样、自由到规范的本土化演进之路。在本质上看,音乐教科书也从早期民众喜闻乐见的唱歌集演变为国家实施音乐教育的重要工具,见证了从清末到民国中国音乐教育史的转变之路。(本文来源于《上海音乐学院》期刊2019-04-01)

刘尧[2](2016)在《学理与法理:中小学学制变革的依据——从作家莫言关于缩短中小学学制的提案说起》一文中研究指出学制是国家规范教育行为、调整教育关系的一种基本制度。它关系到教育方针的贯彻、教育目的的实现和教育任务的完成,关系到教育的普及与教育质量的保障,直接影响着和谐社会建设与中国梦的实现。近年来,从全国"两会"的建言献策到社会舆论的热议,关于缩短中小学学制的呼声从未停歇,还有一些地方和学校依法进行了相关变革试验。中小学学制是否需要缩短?是实行一元化还是多元化学制?未来的学制改革会有哪些趋势?诸多问题亟待决策者从国家战略层面,依法给予积极回应与解读。为此,我们约请浙江师范大学教育评论研究所所长刘尧教授就此进行了梳理与解析,以飨读者。(本文来源于《河南教育(基教版)》期刊2016年11期)

李萌[3](2016)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学制变革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教育是民族发展之基石,高等教育是国家前进之保障。高等教育学制是高等教育制度的内核,在我国学校教育制度体系里,居于最高层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学制受社会各方面的影响,呈现出了颇为复杂的状况,出现了不利于高校发展的若干问题,为此就需要不断调整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高等教育学制必须在正确的思想指导下,遵从社会发展状况,以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为主要目标对整个制度体系进行革新。本文旨在从我国高等教育学制的指导思想入手,通过集中梳理其理论基础、现实特点、基本历程等内容,结合宁夏大学学制发展过程中的具体案例来一窥我国高等教育学制变革的基本脉络及其经验教训。本文由叁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导论,介绍了论文选题的意义、学术界对于高等教育学制研究的现状以及论文的框架、创新点等内容;第二部分为文章的主体部分,即正文。该部分由叁个章节构成。第一章通过对我国高等教育学制指导思想及高等教育发展历程的梳理来总结出我国高等教育学制变革的理论依据;第二章以宁夏大学为具体案例,梳理了宁夏大学学制1978年以来的发展历程,总结了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应对方法,将高等教育学制变革细节化。第叁章主要讲述了从宁夏大学学制的具体演变所反映出的关于我国高等教育的部分经验与启示,包括我国高等教育在发展过程中对于学生、学术以及社会服务等方面的调整。文章第叁部分为全文的结语部分,主要是对全文做出一个归纳总结,并展望我国高等教育学制发展的未来。(本文来源于《齐鲁工业大学》期刊2016-06-06)

朱亚成[4](2016)在《近代学制变革对中国学校体育发展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运用文献资料、历史研究、专家访谈和逻辑分析等方法,对我国近代学制变革产生的背景、内容、影响等方面进行梳理和归纳,重点探讨近代学制变革在中国学校体育发展历程中的作用和影响,以期促进我国当前学校体育教育和学校体育改革健康合理科学有序发展。研究表明:壬寅学制开学校体育历史之先河;癸卯学制为我国学校体育发展创造了条件;壬子癸丑学制促进了学校体育近代化;壬戌学制标志着中国近代科学体育教育体制的建立。总之,近代四次学制变革不同程度地推动了我国学校体育向前发展。(本文来源于《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6年01期)

董泽华[5](2015)在《中国近代学制变革下早期地理教育之嬗变》一文中研究指出近代中国处于变革的时代,鸦片战争之后掀起了学习西方文化的高潮。教育制度关乎教育事业的发展。中国近代学制的变革对于近代地理教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以中国近代学制变革作为大背景,从学制改良到学习欧美建立新学制这一段时期出发,探索地理教育在其中的早期发展轨迹,并探讨对当下地理教育发展的意义。(本文来源于《地理教学》期刊2015年08期)

李兴韵[6](2013)在《胡适与1922年学制变革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1922年,教育部颁布《壬戌学制》,亦称1922年学制,此后中国教育制度发生彻底改变,从仿日转向仿美。这一过程中,胡适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结合胡适的教育思想,具体辨明他在各级教育变革方面的参与工作,方能完整认识胡适与1922年学制的关系,并正确定位胡适在此制制定中的贡献和影响。(本文来源于《文学教育(中)》期刊2013年03期)

聂蕾[7](2012)在《一个内地乡绅眼中的学制变革——以刘大鹏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内地乡绅刘大鹏坚持着由耕读到政教的传统仕进之路,然而1905年废除科举的变革却从此改变了他的命运,成为其人生中最重要的转折点。晚清山西下层绅士刘大鹏的《退想斋日记》,为考察清季教育变革对这样一位深居中国内陆传统乡村的儒生型乡绅及其家庭生活的影响,并藉刘氏之眼观察这场变革所引发的个人命运的转变和乡村生活的变迁提供了丰富而生动的史料;从日记中,进而可以了解他这种基本态度背后所隐藏的深刻社会渊源。(本文来源于《华中人文论丛》期刊2012年02期)

赵艳[8](2012)在《中国近代叁次学制变革对学校体育发展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从学制的产生背景、内容、影响叁方面对中国近代叁次学制变革进行了梳理和分析,结果表明:(1)在体育课内容方面,由严肃、呆板的普通体操和兵操转变为活泼的田径和球类;(2)逐渐重视对女子体育教育;(3)体育师资方面,从数量缺乏到数量、质量上的大幅度提升,直至完成了近代化的转变。(本文来源于《辽宁体育科技》期刊2012年01期)

董运平,黄静[9](2011)在《硕士研究生学制变革的积极意义及相关问题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硕士研究生学制由叁年变革为两年的争论与实践在一段时期内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一些院校的变革尝试也给中国的硕士研究生教育带来深刻的影响。变革从宏观上讲是受高等教育国际化和国内人才市场影响,而从微观上讲则是出于我国国内一些高校顺应时代变化而产生的强烈发展诉求。硕士研究生学制变革的积极意义在于促进了国内高校加强内涵建设,促进了我国专业硕士学位教育的发展。同时,如何适度发展我国的硕士研究生教育也成为我们今后必须加以认真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来源于《世纪桥》期刊2011年13期)

周慧梅[10](2011)在《域外观念与中国学制变革——基于20世纪30年代“社会教育制度建设”的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域外观念下的社会教育在近代中国遭遇到的不仅仅是简单的排斥或认同,更是一个本土传统的筛选和再培育过程。以20世纪30年代"社会教育制度建设"为中心,梳理社会教育与学校教育关系的纠葛,不仅揭示了近代中国教育体制转型过程的复杂性,更说明了教育传统的传承和创新之间的微妙关系,制度的移植和生成绝非一蹴而就,而且需要一个与本土传统逐渐融合和沉淀的过程。(本文来源于《教育研究》期刊2011年05期)

学制变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学制是国家规范教育行为、调整教育关系的一种基本制度。它关系到教育方针的贯彻、教育目的的实现和教育任务的完成,关系到教育的普及与教育质量的保障,直接影响着和谐社会建设与中国梦的实现。近年来,从全国"两会"的建言献策到社会舆论的热议,关于缩短中小学学制的呼声从未停歇,还有一些地方和学校依法进行了相关变革试验。中小学学制是否需要缩短?是实行一元化还是多元化学制?未来的学制改革会有哪些趋势?诸多问题亟待决策者从国家战略层面,依法给予积极回应与解读。为此,我们约请浙江师范大学教育评论研究所所长刘尧教授就此进行了梳理与解析,以飨读者。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学制变革论文参考文献

[1].程征.论中国近代学制变革下的音乐教科书本土化演进[D].上海音乐学院.2019

[2].刘尧.学理与法理:中小学学制变革的依据——从作家莫言关于缩短中小学学制的提案说起[J].河南教育(基教版).2016

[3].李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学制变革研究[D].齐鲁工业大学.2016

[4].朱亚成.近代学制变革对中国学校体育发展的影响[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

[5].董泽华.中国近代学制变革下早期地理教育之嬗变[J].地理教学.2015

[6].李兴韵.胡适与1922年学制变革研究[J].文学教育(中).2013

[7].聂蕾.一个内地乡绅眼中的学制变革——以刘大鹏为例[J].华中人文论丛.2012

[8].赵艳.中国近代叁次学制变革对学校体育发展的影响[J].辽宁体育科技.2012

[9].董运平,黄静.硕士研究生学制变革的积极意义及相关问题思考[J].世纪桥.2011

[10].周慧梅.域外观念与中国学制变革——基于20世纪30年代“社会教育制度建设”的考察[J].教育研究.2011

标签:;  ;  ;  ;  

学制变革论文-程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