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文集释论文-张依萍

铭文集释论文-张依萍

导读:本文包含了铭文集释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金文,不(?)簋,永追,器物流传

铭文集释论文文献综述

张依萍[1](2019)在《不其簋铭文集释及相关问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不娶簋铭文为研究对象,涉及与铭文内容相关的拓本种类、年代研究、铭文集释、器物流传和疑难字词考证等方面,铭文集释部分为本文研究的重点内容。第一章简要概述不(?)簋的出土情况,侧重对簋盖拓片摹本及器形图片的收集与梳理;第二章以时间为轴,纵向梳理出铭文的考释简史和年代研究简史;第叁章的铭文集释分为凡例、释文和集释叁部分,汇集众说并给出按断;最后一章对簋盖的器物流传进行了考证与推测,并对存在较大争议的“永追”之“永”字给出新的文字考释观点。(本文来源于《华东师范大学》期刊2019-05-01)

曾繁宜[2](2019)在《多友鼎铭文集释及相关问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多友鼎于1980年出土于陕西省长安县斗门公社下泉村,现存于陕西历史博物馆。多友鼎铭文全长275字,重文一,合文一,第六行末第二字失铸,是陕西地区解放后出土西周铜鼎中文字最多的一件之一。自1980年多友鼎被发掘以来,学者们陆续对铭文字句考释、历史背景、断代等问题进行研究,留下了丰厚的研究成果。然而,近40年来,学界尚未有一篇较全面、完整的多友鼎铭文集释,来集中展示这些考释和研究意见。因此,应有一篇集释性的新成果供学界参考,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便利。本论文共分为四章,第一章是绪论;第二章是多友鼎铭文的相关研究情况,此部分又分为叁节:多友鼎的断代问题、铭文所涉地望考辨、铭文所涉人物考辨。多友鼎铭文涉及的人物多,地理、历史等问题也尚有未定之论,因此十分有必要单独将上述问题提出来进行进一步讨论;第叁章是铭文集释,也是本论文的主体部分。集释以句为单位,将多友鼎出土以来诸家对该句或该句中的重点语汇的考释成果汇集其下,这是首次对诸家研究成果的集中、系统性整理。每句集释完成后,再对歧说加以按断,以供其他研究者参考。第四章辟专章对铭文解读的疑难字句、铭文释读的重点字词作专题性研究,并提出笔者自己的考释意见。(本文来源于《华东师范大学》期刊2019-05-01)

刘漪迪[3](2019)在《眉县杨家村窖藏青铜器铭文集释》一文中研究指出眉县杨家村窖藏青铜器于2003年1月19日出土于陕西省宝鸡市眉县马家镇杨家村,出土器物共27件,现藏宝鸡市青铜器博物院。27件青铜器件件有铭文,铭文总数多达4000字,是单次出土器物铭文字数最多者。本文主体是眉县杨家村窖藏青铜器铭文的集释及相关问题的研究。论文共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对眉县杨家村窖藏青铜器的窖藏情况、着录情况、年代研究情况和铭文考释情况进行了简单梳理;第二部分为铭文集释,包括逑盘铭文集释、四十二年逑鼎铭文集释、四十叁年逑鼎铭文集释和其他器物铭文集释,文章尽量全面地收集2019年4月之前涉及眉县杨家村窖藏青铜器铭文的相关研究成果,对每一句进行集释,并加个人按语,遇到重点字词则会梳理考释过程。本文主要进行的是资料整理的工作,但由于该批青铜器铭文数量巨大,讨论文章众多,在集释意见的收集和判断方面肯定存在很多问题,还请读者批评指正。(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9-05-01)

刘铭[4](2018)在《西周史墙盘铭文集释补充》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的主体部分整理了2002年以来的墙盘铭文新释。对于诸家考证,较精炼简短的则直接引用,引证繁复的,便提炼表述。并与唐兰、裘锡圭、李学勤等墙盘考释者的研究成果进行比较,作出进一步的考证,力求正确的隶定和辨识,供后人参考,以便日后的研究。(本文来源于《文教资料》期刊2018年35期)

王育茜[5](2018)在《安徽博物院藏铸客大鼎铭文集释》一文中研究指出1933年寿县李叁孤堆楚王墓遭到盗掘,众多青铜器出土,至1952年止,其中700余件楚器辗转收藏于当时的安徽省博物馆筹备处。时至今日,这些国之重器妥善保存于安徽博物院,部分文物正对外展出。铸客大鼎(俗称楚大鼎)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件文物,该鼎通高113厘米(本文来源于《中国文物报》期刊2018-07-31)

翟佳迪[6](2018)在《新出(?)尊铭文集释及相关问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尊的出现在学术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朱凤瀚、吴镇烽、李家浩、李学勤等先生先后撰文对其形制、铭文进行讨论。综合(?)尊器形、纹饰和铭文字体的特点来看,其时代大致可以确定在殷商晚期,即帝乙、帝辛时期。(?)尊铭文中主要涉及了“阑、管地望”、“飨礼”“万舞”等叁个问题。“管”之地望在殷末、西周、春秋时期在郑州市今西北郊区,至战国时期,“管”城迁至郑州商城废墟之上而建立新城,名依旧为“管”,此后直至明清地望无改,即今郑州市管城区。关于金文中“阑”的地望,学术界众说纷纭,分析“武王伐纣”事件的时间和行军路线再结合相关青铜器铭文内容,可以推测阑地距朝歌往返只需一日且处在周武王伐纣后返回镐京的途中,故其地望很可能位于古朝歌(今河南淇县)以南之牧野。飨礼是流行于商周时期的一种隆重礼仪。西周飨礼是在商末飨礼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商末举行飨礼的主持者为商王,西周飨礼的主持者的范围从周王扩大到王后、诸侯、王公和大臣等贵族。西周飨礼在受飨对象、举行原因、举办时间、地点和赏赐物品等方面与商末时也有不同程度的改变。“万舞”从功能上看,商代时被用来祭祀祖先、祈雨(或祈晴)和教化后人。商代的“万人”是表演万舞的舞者和传授万舞的乐师,一般由男性充任,偶尔也会是女性。西周的“万舞”仅见于传世文献,用来祭祀祖先。商和西周时“万舞”已具有鼓舞军队士气的军事功能。春秋时期的“万舞”进一步发展,除了被用来祭祀祖先,还可以歌颂在位君主的功德。从形式上看,其表演时的舞具是干和戚,即盾牌和斧头,所以又叫“干戚舞”或“干舞”,表演所用的盾牌上会装饰羽毛。“万舞”举行时有伴奏,伴奏时所用的乐器中有一种叫做“庸”,“庸”就是流行于河南、陕西一带的小铙。追根溯源,“万舞”的雏形很可能在夏代甚至更早的龙山文化时期就已经出现。(?)尊铭文中涉及的“阑”、“飨礼”、“万舞”体现了商末西周时地理沿革和礼乐制度上的继承和发展关系。(本文来源于《辽宁师范大学》期刊2018-04-01)

汤梦甜[7](2017)在《班簋铭文集释》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的主要内容是对班簋铭文的集释、按断和对几个关键性疑难字词所作的考证。班簋铭文长达197字,学界公认其对研究穆王时期的政治制度、军事征战、毛伯家族等是一篇极为珍贵的出土文献资料。自清代刘心源以来,学者陆续对其展开研究,留下相当丰富的研究成果。但由于研究者横跨古今,成果资料散见各处,查考不易。而班簋铭文字词典奥,有些疑难形体处在关键句段中,使得不少文句至今还不能贯通其意,获得正确解读,需要今后进一步研究。因此汇集清代以来截止至今天诸家的研究成果于一篇,为造一步研究提供便利,是当下金文研究的一项迫在眉睫的工作。本文以句段为单位,将清代以来诸家对该句段的研究成果以时间为序,汇集其下,是首次对诸家研究成果的一次系统整理。并对诸家的分歧作了按断,以供研究者参考。最后辟专章对影响铭文解读的几个疑难字词作了专题性研究,提出了自己的考释意见。本文还从文献的角度,首次对班簋铭文发现、着录、研究的历史做出系统整理,勾画出了班簋铭文研究简史,以供今后的研究参考。论文共分五章:第一章是绪论;第二章是班簋器物流傅和拓本着录;第叁章是班簋铭文研究简史;第四章是班簋铭文集释;第五章是对班簋铭文几个关键性疑难字词的考释。(本文来源于《华东师范大学》期刊2017-06-01)

孙苗苗[8](2017)在《霸国叁器铭文集释及相关问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霸国墓地出土随葬器物以青铜器为主,其中鸟形盉、霸伯盂、霸伯簋叁件青铜器铭文字数较多、内容重要,是研究西周分封制度、器用制度和族群融合等问题的重要材料。本文即选取此叁篇铭文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整理学界各家解说和考证,比较其观点的相同和不同之处,并提出自己的理解和看法,以期能为霸国铜器铭文研究提供一份可参考的资料。第一章绪论。首先简要介绍霸国墓地情况,说明研究的对象、方法、创新点及研究中遇见的困难。其次介绍霸国叁器铭文考释的现状,简要提炼各位学者铭文解释的主要内容和观点。最后对学界目前关于霸伯盉铭文涉及的西周聘礼制度及鸟形盉铭文涉及的西周誓约制度的研究现状进行简单的介绍。第二章铭文集释。分列“鸟形盉铭文集释”、“霸伯盂铭文集释”、“霸伯簋铭文集释”叁小节。每节下以句解和字词分析的结构,罗列各位学者对铭文句读的理解和字词的解说。每字下增加按语,表明笔者观点和意见。最后以表格形式展开对比研究,说明笔者铭文释写情况及内容翻译。第叁章相关问题研究。分为“霸伯盂与周代聘礼”和“鸟形盉铭文记载西周誓约制度研究”两个部分。每节下先简要介绍学界对该问题的研究现状,再探求铭文涉及的制度与其他文献记载的不同之处,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理解。(本文来源于《陕西师范大学》期刊2017-05-01)

马飞[9](2017)在《西周成王时期铜器铭文集释》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收集整理的是目前公开发表的西周成王时期的铜器资料,共收录60件,主要是对其铭文内容进行集释,在广泛参考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铭文字词、铭文内容进行梳理。论文共分绪论、集释、附录、参考文献四个部分。绪论主要是对西周成王时期铜器铭文研究历史做简要回顾,从“铭文考释”和“分期断代”两个方面对成王时期铜器铭文的研究概况进行梳理。同时介绍了本文选用材料的范围及其选择标准。第二部分为铭文集释,是论文的主体部分。此时期铜器铭文多载西周早期历史,我们则把内容相关的铭文放在一起,进行集释。第叁部分为附录,附录一为西周成王时期铜器铭文着录表,标明相关铜器在《集成》和《图像集成》中的着录号、铭文释文,并附有学者断代意见。附录二是年代存疑器的相关说明,个别器物的断代,学者还有不同意见,对于本文未收录但被其他学者定为成王器的资料,我们逐一说明其未收录的原因。附录叁为资料汇编表,成王时期铜器铭文多和传世文献、其他出土文献相关内容互相对应参照,此表即对叁者相关内容进行整理。(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7-05-01)

石帅帅[10](2016)在《毛公鼎铭文集释》一文中研究指出毛公鼎又称毛公鼎,于道光末年出土于陕西岐山,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此器端庄古朴,全铭共500字(含重文、合文及失铸2字),是传世青铜器中单件铭文字数最多的一件,孙诒让称许其为“盖《文侯之命》之亚也”。本文主体是毛公鼎铭文集释及相关问题的研究。论文共分为叁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对毛公鼎器物流传、拓本种类、年代研究简史、铭文考释简史进行简单梳理、考证;第二部分为铭文集释,尽量全面地收集2016年4月之前涉及毛公鼎铭文的相关研究成果,对每一句集释都下按语,简洁梳理重点字的考释过程,并探讨它们在整体金文中的用法;第叁部分为叁篇札记,对一些有心得的问题做了详细探讨,整体还比较粗疏。本文的撰写是资料整理性质的工作,希望对以后学界相关的研究有所助益。但由于毛公鼎研究时间跨度大、讨论学者多,其中集释的整理和按语的下断肯定存在很多问题,这也是参考者需要注意的。(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6-04-01)

铭文集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多友鼎于1980年出土于陕西省长安县斗门公社下泉村,现存于陕西历史博物馆。多友鼎铭文全长275字,重文一,合文一,第六行末第二字失铸,是陕西地区解放后出土西周铜鼎中文字最多的一件之一。自1980年多友鼎被发掘以来,学者们陆续对铭文字句考释、历史背景、断代等问题进行研究,留下了丰厚的研究成果。然而,近40年来,学界尚未有一篇较全面、完整的多友鼎铭文集释,来集中展示这些考释和研究意见。因此,应有一篇集释性的新成果供学界参考,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便利。本论文共分为四章,第一章是绪论;第二章是多友鼎铭文的相关研究情况,此部分又分为叁节:多友鼎的断代问题、铭文所涉地望考辨、铭文所涉人物考辨。多友鼎铭文涉及的人物多,地理、历史等问题也尚有未定之论,因此十分有必要单独将上述问题提出来进行进一步讨论;第叁章是铭文集释,也是本论文的主体部分。集释以句为单位,将多友鼎出土以来诸家对该句或该句中的重点语汇的考释成果汇集其下,这是首次对诸家研究成果的集中、系统性整理。每句集释完成后,再对歧说加以按断,以供其他研究者参考。第四章辟专章对铭文解读的疑难字句、铭文释读的重点字词作专题性研究,并提出笔者自己的考释意见。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铭文集释论文参考文献

[1].张依萍.不其簋铭文集释及相关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9

[2].曾繁宜.多友鼎铭文集释及相关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9

[3].刘漪迪.眉县杨家村窖藏青铜器铭文集释[D].吉林大学.2019

[4].刘铭.西周史墙盘铭文集释补充[J].文教资料.2018

[5].王育茜.安徽博物院藏铸客大鼎铭文集释[N].中国文物报.2018

[6].翟佳迪.新出(?)尊铭文集释及相关问题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8

[7].汤梦甜.班簋铭文集释[D].华东师范大学.2017

[8].孙苗苗.霸国叁器铭文集释及相关问题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7

[9].马飞.西周成王时期铜器铭文集释[D].吉林大学.2017

[10].石帅帅.毛公鼎铭文集释[D].吉林大学.2016

标签:;  ;  ;  ;  

铭文集释论文-张依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