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礼成性论文-张瑞元

知礼成性论文-张瑞元

导读:本文包含了知礼成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张载,知礼成性,变化气质,工夫论

知礼成性论文文献综述

张瑞元[1](2017)在《张载“知礼成性”与“变化气质”工夫的伦理意蕴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张载提倡"知礼成性"与"变化气质"的道德修养工夫。前者指通过对道德知识的学习以及对人伦礼仪的践履,成就君子的德性人格。后者指通过道德修养去除气质中浊的、恶的一面,发扬和培养气质中粹美的一面,让人成为道德的人。两者都暗含着对人性幽暗意识的重视,对现实中人性恶的警惕。人性本善是儒家人性论的主流。天赋人性的本善,让道德修养和成圣成贤变为可能。现实人性的恶,使得"知礼成性"与"变化气质"成为必要。张载就这样从两种道德修养工夫的角度,揭示了现实中的人所具有的神圣性和世俗性两重伦理存在维度。(本文来源于《理论月刊》期刊2017年03期)

张树业[2](2016)在《从“亨通嘉会”到“知礼成性”——《易传》对礼的哲学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周易》源出上古礼乐政教传统,其礼学思考构成早期儒家礼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文言》以礼为君子四德之一。《系辞》提出"知礼成性"说,以知、礼为崇德、修业之本,前者追求形上之道的理解和精神生活的提升,后者突出谦卑、谨细的礼仪生活方式和躬行践履。《易传》礼学拓展了儒家礼学的形上维度,通过礼使天道观、心性论和修养论相互贯通,具有重要的思想价值和历史影响。(本文来源于《中国哲学史》期刊2016年03期)

王善[3](2015)在《试论张载“知礼成性”的道德教育与修养思想》一文中研究指出张载"知礼成性"的道德教育与修养思想十分丰富,涉及到道德教育与修养的理论基础、作用、目标、内容、过程及方法原则等方面问题,对宋代理学中有关道德教育与修养的学说产生了很大影响。同时,对于当代教育尤其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很大的借鉴与启发意义。(本文来源于《教育教学论坛》期刊2015年02期)

叶惠宏[4](2009)在《从变化气质而知礼成性——从张载修养工夫论看其成性观》一文中研究指出张载认为"人性"本于"天性",他将人性分为"天地之性"和"气质之性"两个层次。成性的过程也便是从"气质之性"到"天地之性""合两"的过程,张载对于礼的重视与他的要以"变化气质"成性的理论相结合,形成了知礼成性说。知礼成性是对礼的认识知觉,更要将外在的礼仪通过实践内化于人心,使人在去恶扬善的过程中以礼践行,步步进修,求达于天道成性成圣。(本文来源于《西安社会科学》期刊2009年01期)

魏涛[5](2004)在《“内外交养”之道——张载“知礼成性”说新探》一文中研究指出张载的"知礼成性"说是其重礼观念与"成性"理论在强化和演进中得以结合的产物。他将习礼、知礼纳入到修养工夫论中,通过礼将道德修养具体化,使人有常业,有所据守,最终达至不思而得,不勉而中,从容中道之境界。这样就真正使礼实现了内外合一,亦将修养工夫论具体化,在"一天人"的同时,使得"庸圣同","内外合",成为在张载工夫论中,较之于"变化气质"、"虚心"、"诚意"等方法更具特色的进德之方。(本文来源于《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04年05期)

邵显侠[6](1989)在《论张载的“知礼成性”说》一文中研究指出张载是“北宋五子”之一,着名的理学家和哲学家。他在宇宙本体论上提出的“太虚即气”的着名命题,形成了中哲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也受到了后人们的广泛称颂。然而人们在重视他的“气本论”思想的时候,却忽略了他的另一个重要命题——“知礼成性”说。而这恰是他以宇宙论说明人性论,进而作出关于“学能成圣”亦即理想人格的学说。它包含着极为深刻而(本文来源于《哲学研究》期刊1989年04期)

知礼成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周易》源出上古礼乐政教传统,其礼学思考构成早期儒家礼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文言》以礼为君子四德之一。《系辞》提出"知礼成性"说,以知、礼为崇德、修业之本,前者追求形上之道的理解和精神生活的提升,后者突出谦卑、谨细的礼仪生活方式和躬行践履。《易传》礼学拓展了儒家礼学的形上维度,通过礼使天道观、心性论和修养论相互贯通,具有重要的思想价值和历史影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知礼成性论文参考文献

[1].张瑞元.张载“知礼成性”与“变化气质”工夫的伦理意蕴初探[J].理论月刊.2017

[2].张树业.从“亨通嘉会”到“知礼成性”——《易传》对礼的哲学思考[J].中国哲学史.2016

[3].王善.试论张载“知礼成性”的道德教育与修养思想[J].教育教学论坛.2015

[4].叶惠宏.从变化气质而知礼成性——从张载修养工夫论看其成性观[J].西安社会科学.2009

[5].魏涛.“内外交养”之道——张载“知礼成性”说新探[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

[6].邵显侠.论张载的“知礼成性”说[J].哲学研究.1989

标签:;  ;  ;  ;  

知礼成性论文-张瑞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