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锁定论文-孙佳岩,陶占强

制度锁定论文-孙佳岩,陶占强

导读:本文包含了制度锁定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资产产权,自然资源,制度改革,资产监管,重大问题研究,委托代理机制,监测评价,产权主体,资产所有权,农村土地

制度锁定论文文献综述

孙佳岩,陶占强[1](2019)在《黑龙江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改革锁定38项任务》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 ( 孙佳岩 通讯员 陶占强)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关于统筹推进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精神,黑龙江省政府办公厅近日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我省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改革工作通知》,将重点工作任务细化为十个方面38项,要求建立联席会议制(本文来源于《中国自然资源报》期刊2019-12-05)

孙丽文,任相伟[2](2019)在《我国“碳锁定”治理过程中的诸方博弈研究——基于制度解锁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经济的高碳化特征明显,在于发展中出现了"碳锁定"的问题。"碳锁定"源于技术锁定,并通过制度锁定得以完全形成并进一步强化。因此,碳解锁实质在于对碳基形成机制的变革,是多方博弈的过程。本文以"碳锁定"治理为研究对象,根据博弈参与方之间的性质,通过建立不同类型的博弈模型,分析了"碳锁定"治理过程中诸方利益博弈关系。研究发现:中央政府以维护和实现整体公共利益最大化为目标,并确保政策实施的权威性;地方政府以政绩为导向,存在打政策"擦边球"现象;企业和消费者在市场经济下致力于自身效益的最大化,存在市场失灵的现象;诸方利益诉求的实现在于碳解锁制度路径的建立和实施。因此,提出了政府应加强制度机制建设、企业应强化约束机制、消费者需树立绿色消费意识倒逼低碳转型的建议。(本文来源于《企业经济》期刊2019年08期)

朱四海[3](2019)在《从粮改到电改:改革如何突破制度锁定?》一文中研究指出电力体制改革属于长周期的制度变迁。从1998年的政企分开、到2002年的厂网分开、再到2015年的网运分开,我们已走过20个年头,但改革依然是一种"知难行易"的精英行为,理论准备不足,大量通过借鉴国外先行经验完善改革的"学习曲线",边学边干、干中学。国外经验是一件"百衲衣",需要用中国人手中的针线来缝绽,这针线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当前,电力体制改革的主要矛盾在于制度利益非均衡性,电网企业和地方政府利益集团主导电力生产关系,独立发电企业、配售电企业、电力用户利益集团还难以形成制度制衡;要把网运分开的改革基点放在流通环节上,系统总结邮电、粮食等领域流通体制改革的成功经验,特别是粮食统购统销制度解构与市场化制度重构的成功经验,以流通环节为突破口改变电网企业统购统销和地方政府电力行政的制度锁定状态,培育新的利益集团,通过利益集团之间的制度竞争实现制度变迁。(本文来源于《发展研究》期刊2019年08期)

胡学文[4](2019)在《科创板券商跟投锁定制度力求错峰解禁》一文中研究指出备受市场瞩目的科创板券商跟投细则终于出炉,日前,上交所发布《创板股票发行与承销业务指引》(简称《业务指引》)对保荐机构相关子公司跟投等作出了明确规定和安排。科创板施行券商跟投制度,是有别于A股市场目前其他市场板块的全新制度设计,其目的是为了增强(本文来源于《证券时报》期刊2019-04-18)

姜泽林[5](2017)在《自然资源丰裕度、制度锁定与中国区域经济增长》一文中研究指出自然资源是区域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亦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因此拥有丰裕的能源、石油、矿产等自然资源的国家和地区便具备了经济发展的资源优势;但是20世纪以来,一些自然资源丰裕的国家和地区陷入“资源诅咒”的陷阱,而一些资源比较贫瘠的国家和地区实现了经济的腾飞。经过对此现象的研究,学者们提出了“资源诅咒”假说,认为丰裕的资源会阻碍地区经济的增长。关于“资源诅咒”的诱因,解释众多,例如:荷兰病、挤出效应等,但是本文认为制度是“要害”因素,因为在特定资源产权的安排下,自然资源会诱发贪污腐败的寻租行为,弱化了一国或一地区的制度质量,这种制度的弱化是“资源诅咒”的根源所在。总体上,我国自然资源丰富,然而资源禀赋的区际差异依然很明显,经济发展水平也不尽相同,目前资源丰裕的地区经济发展却没有稳步推进,相反在市场经济中迟滞不前,东北的“困顿”、西部的“低迷”是其中的主要表现。基于制度的视角,本文从理论和实证上对自然资源禀赋、制度与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研究。首先构建了概率投票模型,得出了如下叁条推论:第一,制度与经济增长存在关联,不好的制度会造成经济产出的降低;第二,劳动力向资源型行业转移会阻碍经济增长,即“荷兰病”会发生;第叁,最重要的推论3表明:制度的锁定效应导致了“资源诅咒”的悲剧发生,即制度若被锁定在一定的范围内,质量低劣的制度会导致“资源诅咒”现象越演越烈,而只有当制度质量突破某一临界值,“资源诅咒”效应才能被制度削弱。为了验证理论假说,构建了计量模型,对全国样本,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样本进行了实证检验,得到的结论主要有:第一,丰裕的自然资源与我国经济增长之间存在负的相关关系,即“资源诅咒”命题在我国是成立的,并且“资源诅咒”现象在中国的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也是普遍存在的;第二,制度对全国范围内所存在的“资源诅咒”存在强烈的制约作用,表现为:较低的市场分配资源程度、较低的产权多元化程度、较低的市场开放程度和较高的腐败程度导致了较低的经济增长绩效,市场分配资源程度、产权多元化程度和市场开放程度的降低及腐败程度的提高均会加剧“资源诅咒”效应;第叁,制度对四大板块所存在的“资源诅咒”作用机制存在一定的异质性。第四,我国的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均存在“荷兰病”效应,而不能确定东北地区是否存在“荷兰病”效应。本研究对于促进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特别是在当前的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如何大力推动制度创新,改变资源密集型地区的制度锁定被动局面,本研究给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1)推动资源型城市制度建设;(2)完善资源型产品市场和产权体系;(3)加大资源领域的腐败治理力度。最后总结了论文的研究结论,对后续研究提出了展望,列出了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资源价格波动、资源税制改革与“资源诅咒”的问题;空间状态下制度变迁与“资源诅咒”的系列问题;制度与供给侧改革问题以及资源配置效率与供给侧改革问题。(本文来源于《西南民族大学》期刊2017-03-13)

孙永剑[6](2017)在《“健康中国”施工图锁定五项制度建设》一文中研究指出3月1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新闻中心举行会,邀请国家卫生计生委主任李斌、副主任王培安和副主任、国务院医改办主任王贺胜就“‘十叁五’开局之年卫生计生改革发展”的相关问题回答中外的提问。提升群众就医获得感说起“大卫生、大健康(本文来源于《中华工商时报》期刊2017-03-12)

付征南,赵怀宗[7](2016)在《“制度+技术”改革人事体制弊端》一文中研究指出2016年11月1日,美国防部长卡特发布了第五和第六轮“未来部队”计划,自2015年11月以来,美国防部已发布了4轮“未来部队”计划。这些计划拟对美军现行人事体制,特别是晋升考核、联合军官、人才管理和文职人员等多个关键领域的人事制度进行全方位改革。目前,(本文来源于《解放军报》期刊2016-11-04)

叶丹枫[8](2016)在《公司控制权锁定制度的法律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公司法律制度的发展是公司治理理念调整更新、公司内部权力配置优化改进的过程。以双重股权、金字塔控股结构为代表的公司控制权锁定制度是基于不同公司治理理念的新权力配置模式。主流公司理论和立法实践中隐含着“股东因无差别的出资而对公司享有无差别权利”的逻辑前提,但实际上不同股东之间对公司的利益诉求、关切程度等都有明显的差别,股东“同质化”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充分的,公司控制权锁定制度实质上是对股东“同质化”反思。基于股东“异质化”前提将公司控制权保留在某一特定股东群体之中的公司控制权锁定制度虽然在理论上尚有争论之处,但其在公司治理中的实践揭示了公司控制权锁定制度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在我国的公司法律制度下,以结构方式、章程约定方式、协议方式等不同途径实现的控制权锁定在合法性上不尽相同。实现公司控制权锁定制度与现有公司法律制度的协调需要从法律法规的规定出发,找出公司控制权锁定制度与现行法律的冲突之处才有可能通过调整法律实现对公司控制权锁定制度更加完备的规范。就我国目前的公司法律制度而言,公司控制权锁定制度的实现有赖于从公司法理念的转变为出发,以种类股制度为基础构建起相对完善的投资者保护和相对合理的关联交易规范制度。本文对公司控制权锁定制度的分析以现行法律法规与公司治理实践为基础,以股东“异质化”为理论依据,试图以实现多方利益主体的协调为目的构建符合国内资本市场规律的公司控制权锁定法律制度。本文共分四个部分,具体内容分述如下:第一部分介绍了双重股权、股东投票协议、金字塔控股结构等典型公司控制权锁定制度,提出公司控制权锁定制度在我国公司实践中的核心争论,即不同实现途径的公司控制权锁定制度是否存在共同的诉求、公司法律能否对其作出统一的规制、公司控制权锁定制度如何在我国公司法律制度中得以存在。第二部分首先指出股东“同质化”前提下公司内部权力配置的不足之处——如大股东意志替代公司意志、形式公平掩盖实质公平,进而分析股东“异质化”前提下公司控制权锁定制度是如何对公司治理中的股东权利、经营权利和监督权利进行重新配置的。第叁部分在分析公司控制权锁定在效率层面上的正面与负面效应后,结合资本市场的实践得出公司控制权锁定制度是市场选择的结果且风险可控,有其存在的合理性的结论。第四部分就不同实现途径的公司控制权锁定制度在我国公司法律制度下的存在空间进行分析,最终就公司控制权锁定制度与我国现行公司法律制度的协调提出建议。(本文来源于《华中师范大学》期刊2016-05-01)

朱永威[9](2016)在《基于技术和制度视角的碳锁定困境与碳解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经济增长和社会生活已逐步绑定在以高碳化石能源为基础的技术系统中,并陷入了所谓的“碳锁定”困境,对经济发展、生态环境、能源安全、产业结构转型造成了严重威胁。过去人们关注的焦点主要集中在如何治理碳排放问题上,很少对“碳锁定”困境形成的本质原因进行深入探讨。为此,本文将基于技术与制度的视角对“碳锁定”困境成因及其“碳解锁”途径展开探讨,并初步构建了“碳锁定”治理体系的基本框架。本文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叁个部分:第一,我国“碳锁定”的主要来源和现实因素分析。通过对我国能源消费量、碳排放量、能源结构、单位GDP能耗等相关数据的统计、对比、分析认为:技术锁定、组织锁定、产业锁定、制度与社会锁定是我国“碳锁定”的主要来源;能源结构严重依赖煤炭、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社会公共消费观念落后、地方政府对GDP的盲目追捧、世界经济格局中特定的国际分工地位是我国“碳锁定”困境形成的客观现实因素。第二,“碳锁定”困境成因及解锁策略分析。基于技术与制度的视角分析认为“碳锁定”的形成过程主要经历了叁个历史演化历程,即技术系统的路径依赖、制度系统的介入、技术与制度的双重演化;从技术的视角,通过对技术的路径演化历程分析,认为破解碳锁定困境、解除高碳技术锁定的关键要大力发展低碳技术,使得高碳技术的路径演化逐步向低碳技术路径偏移,最终实现低碳技术系统完全替代高碳技术系统;从制度的视角,通过对政府和非政府行为的博弈分析,认为目前政府和非政府行为并不符合博弈结果的最优解。政府应加强低碳政策、低碳文化、政绩考核叁个方面的制度建设。第叁,“碳锁定”治理体系基本框架的构建。技术创新是破解“碳锁定”的关键,制度创新是突破“碳锁定”的基础。而要想彻底破解“碳锁定”困境、实现低碳发展,还需要一套完善的“碳锁定”治理体系作保障。目前,国内尚无人提出一套完整的“碳锁定”治理体系框架。本文借鉴了国外在破解“碳锁定”困境方面的历史实践经验,初步构建了包含评价指标体系、经济政策体系、协调保障体系叁个一级指标在内的“碳锁定”治理体系的基本框架。遗憾的是由于技术和制度方面的数据难以获得,该治理系统只涉及基本框架的构建,缺乏经验研究和量化分析,但仍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来源于《天津商业大学》期刊2016-05-01)

周志霞[10](2016)在《技术与制度锁定约束下农业低碳化转型路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技术锁定与制度锁定对我国农业发展造成的约束性障碍,抑制了农业低碳技术创新与新型农业制度创新,使农业低碳替代技术与新型治理制度不能有效实施与扩散,严重阻碍了农业低碳化转型的进程。文章引入"技术—制度综合体"的TIC结构模型,从技术经济学及制度经济学的视角深入剖析了农业低碳化转型的动力机制,认为农业市场需求利益诱导的内在驱动机制、技术创新及制度创新为主导的外在驱动机制、内在市场因素与外在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耦合驱动机制交互影响,使农业发展呈现多动力源共同作用的、螺旋式上升的动态演进过程;并基于演化经济学的观点设计了诱致性农业技术变迁与强制性农业制度变迁的转型路径,提出各级政府应加大农业技术创新与制度变革力度,加快农业经营体制与生产方式转变,形成农业产业转型的技术支撑与制度保障,进而突破生产中的技术与制度现实约束。文章为我国农业低碳化转型提供了科学适用的治理依据。(本文来源于《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6年02期)

制度锁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我国经济的高碳化特征明显,在于发展中出现了"碳锁定"的问题。"碳锁定"源于技术锁定,并通过制度锁定得以完全形成并进一步强化。因此,碳解锁实质在于对碳基形成机制的变革,是多方博弈的过程。本文以"碳锁定"治理为研究对象,根据博弈参与方之间的性质,通过建立不同类型的博弈模型,分析了"碳锁定"治理过程中诸方利益博弈关系。研究发现:中央政府以维护和实现整体公共利益最大化为目标,并确保政策实施的权威性;地方政府以政绩为导向,存在打政策"擦边球"现象;企业和消费者在市场经济下致力于自身效益的最大化,存在市场失灵的现象;诸方利益诉求的实现在于碳解锁制度路径的建立和实施。因此,提出了政府应加强制度机制建设、企业应强化约束机制、消费者需树立绿色消费意识倒逼低碳转型的建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制度锁定论文参考文献

[1].孙佳岩,陶占强.黑龙江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改革锁定38项任务[N].中国自然资源报.2019

[2].孙丽文,任相伟.我国“碳锁定”治理过程中的诸方博弈研究——基于制度解锁视角[J].企业经济.2019

[3].朱四海.从粮改到电改:改革如何突破制度锁定?[J].发展研究.2019

[4].胡学文.科创板券商跟投锁定制度力求错峰解禁[N].证券时报.2019

[5].姜泽林.自然资源丰裕度、制度锁定与中国区域经济增长[D].西南民族大学.2017

[6].孙永剑.“健康中国”施工图锁定五项制度建设[N].中华工商时报.2017

[7].付征南,赵怀宗.“制度+技术”改革人事体制弊端[N].解放军报.2016

[8].叶丹枫.公司控制权锁定制度的法律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16

[9].朱永威.基于技术和制度视角的碳锁定困境与碳解锁研究[D].天津商业大学.2016

[10].周志霞.技术与制度锁定约束下农业低碳化转型路径研究[J].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

标签:;  ;  ;  ;  ;  ;  ;  ;  ;  ;  

制度锁定论文-孙佳岩,陶占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