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美剧论文-张沫

爱美剧论文-张沫

导读:本文包含了爱美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爱美剧”,业余学生演剧,北京地区,地域文化

爱美剧论文文献综述

张沫[1](2019)在《北京地区“爱美剧”运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爱美剧”运动是由陈大悲发起的,主张“非职业”的戏剧革新运动。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在文学界和戏剧界兴起的由新旧戏剧争论引发的对中国话剧发展方向的讨论,为“爱美剧”在北京地区的传播孕育了良好的思想氛围。而北京地区大规模兴起的学生演剧活动则为“爱美剧”理论在北京的传播提供了成长的土壤。由此,北京地区形成了以学生演剧活动为主体,社会性“爱美的”团体为助力的“爱美剧”运动。该戏剧运动在北京地区的发展过程中,对改善剧场环境制度、提高观众的素质、促进北京地区女性思想解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业余学生演剧所具有的自身局限性,使得这一时期的演剧质量和水平不高,最终导致“爱美剧”并没有获得北京地区获得各个观众群体的认同,只能沦为北京地区传统戏剧的点缀。(本文来源于《中央民族大学》期刊2019-05-21)

马俊山[2](2019)在《爱美剧与中国话剧写实性舞台美术体系的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1918—1935年间,中国的爱美剧运动在舞台美术设计和制作上,克服了剧场、装备、材料、技术方面的重重困难,逐步完成了从平面画景到立体布景的转换,并用天幕来延展景深,化装则力求符合人物个性和戏剧情境,于史有证。爱美剧所构建的写实性舞台美术体系使演员与布景、角色与环境融为一体;而舞美与表导演通力合作的工作流程,则为创造有机统一、真实可信的舞台艺术形象提供了有力的保证。爱美剧的舞台美术体系的构建不仅为中国话剧舞台艺术的全面成熟奠定了基础,也为现代中国提供了一种以视觉为中心的戏剧审美方式,影响深远。(本文来源于《文艺研究》期刊2019年04期)

马俊山[3](2018)在《写实与审美的融合:爱美剧灯光与音效艺术考论》一文中研究指出1918至1935年的各种爱美剧演出,在灯光设计和运用上主要解决了聚焦舞台、景物赋形、四时变化、明暗控制、强化呈现、分区布光和整体设计等问题。音效方面则在借助剧情中的音乐和环境声音来营造特定的戏剧情境,渲染气氛,调控节奏,以及传情达意上积累了较为丰富的艺术经验。这些技术和经验的积累,为话剧舞台艺术的全面成熟创造了条件。(本文来源于《南大戏剧论丛》期刊2018年02期)

王海瑛[4](2018)在《戏剧翻译对爱美剧运动的引导和制约》一文中研究指出戏剧翻译始终贯穿着20世纪20年代前后爱美剧运动("爱运")孕育、产生与发展的全过程。在"爱运"对旧戏和文明戏的批判、对西方戏剧理论的译介、对西洋剧本的翻译和搬演过程中,现代话剧逐步形成。然而,翻译文学系统在为现代话剧建设添砖加瓦的同时,也为其发展带来了障碍。翻译剧《少奶奶的扇子》的改译和演出正是在挣脱翻译文学系统的束缚之后才得以成功的,标志着文学性和舞台性在中国话剧舞台上的首次完美结合,"爱运"也随之走向高潮。"爱运"中的叁位主将汪优游、陈大悲和洪深因为积极参与戏剧翻译而获得重要的资本,但剧人译者的身份对于他们在话剧领域的职业发展而言更像一把双刃剑。(本文来源于《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11期)

方冠男[5](2017)在《洪深的爱美剧和出走的娜拉——1924年《少奶奶的扇子》的叁重历史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戏剧史学从文学史学脱胎为时尚不长,因此,有些戏剧史家在进行学术研究的时候,对某些历史现象的评述、对历史个案的选择,难免带有文学史家眼光的痕迹,比如,话剧历史的主体是什么?关于这个问题,多数话剧史书都是将话剧剧本的创作以及戏剧家的生命经历、活动历程作为话剧史的主体。这当然是有道理的,但并不完整。20世纪80年代以来,尽管人们已经廓清了概念,戏剧(本文来源于《东方艺术》期刊2017年23期)

周成华,姜丽清[6](2014)在《五四“爱美剧”中的“新女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爱美剧"运动中,第一次出现了男女合演——由北京人艺戏剧专门学校惟一的女学生吴瑞燕演陈大悲《英雄与美人》中的女主角,这是话剧运动在女性解放之路上迈出的重要一步。同时令人称道的是,"爱美剧"中还塑造了许多"新女性"的形象,这些"新女性"既代表了五四启蒙文学的女性解放成就,也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五四启蒙文学对女性的遮蔽。一、刚刚觉醒的新女性受易卜生"社会问题剧"影响,民众戏剧社的作家们也试图以"提(本文来源于《戏剧文学》期刊2014年08期)

马俊山[7](2014)在《论爱美剧时期文学与演剧关系的调整及近代戏剧审美风范的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爱美剧时期(1918-1935)是中国话剧努力摆脱传统戏的影响,寻求建设现代舞台艺术体系的重要历史阶段。爱美剧一改文明戏艺术人当家的传统,以文学为先导,以作家为领袖,给话剧注入了新思想、新题材、新形象,在与舞台的互相磨合、协调中,逐步形成了个性和写实两大近代戏剧审美风范。剧本风格的多样化与群戏场面的增多,则为导演的诞生和成长奠定了基础。当然,演剧的能力与水平,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剧本创作所能达到的高度。(本文来源于《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4年02期)

马俊山[8](2013)在《论爱美剧时期文学与演剧关系的调整及近代戏剧审美风范的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爱美剧时期(1918~1935)是中国话剧努力摆脱传统戏的影响,寻求建设现代舞台艺术体系的重要历史阶段。爱美剧一改文明戏艺人当家的传统,以文学为先导,以作家为领袖,给话剧注入了新思想、新题材、新形象,在与舞台的互相磨合、协调中,逐步形成了个性和写实两大近代戏剧审美风范。剧本风格的多样化与群戏场面的增多,则为导演的诞生和成长奠定了基础。爱美剧文学与演剧关系的调整,不仅彻底扭转了晚清以来的中国戏剧内容日趋空虚、腐朽、没落、僵死的严峻局面,而且刺激了京剧文学(本文来源于《南大戏剧论丛》期刊2013年00期)

沈后庆,张默瀚[9](2013)在《矫枉过正:从文明戏到“爱美剧”看中国早期话剧商业化纷争》一文中研究指出商业化纷争是中国现代戏剧发展中一个重要问题。如何在保证艺术品位的同时,取得最大化的票房收入,始终是中国剧人两难的选择。"甲寅中兴"后的衰败,让人们从中看到了商业的罪恶,关于文明戏前途的大讨论是五四前戏剧批评界最大的声音。但利益的诱惑还是让刚刚进入到现代征程的中国话剧早早走上了职业化之路。不过,《华伦夫人之职业》一炮未响,中国戏剧职业化的梦想便破灭了。之后,剧人们在反思中开始了"爱美的戏剧"的实践。矫枉过正,"爱美的戏剧"虽一时风行,然而粗糙、业余的舞台实践还是受到批评家较多指责。(本文来源于《戏剧艺术》期刊2013年03期)

闫小杰[10](2013)在《从《晨报副刊》看爱美剧的演出形态》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1921年至1925年的北京《晨报副刊》为考察对象,旨在探索爱美剧的演出形态。认为业余化的演剧方式是制约爱美剧发展的关键因素,爱美剧在对抗商业化的同时也拒绝了职业化,而职业化却是话剧走向成熟的必由之路。(本文来源于《戏剧文学》期刊2013年02期)

爱美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1918—1935年间,中国的爱美剧运动在舞台美术设计和制作上,克服了剧场、装备、材料、技术方面的重重困难,逐步完成了从平面画景到立体布景的转换,并用天幕来延展景深,化装则力求符合人物个性和戏剧情境,于史有证。爱美剧所构建的写实性舞台美术体系使演员与布景、角色与环境融为一体;而舞美与表导演通力合作的工作流程,则为创造有机统一、真实可信的舞台艺术形象提供了有力的保证。爱美剧的舞台美术体系的构建不仅为中国话剧舞台艺术的全面成熟奠定了基础,也为现代中国提供了一种以视觉为中心的戏剧审美方式,影响深远。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爱美剧论文参考文献

[1].张沫.北京地区“爱美剧”运动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9

[2].马俊山.爱美剧与中国话剧写实性舞台美术体系的构建[J].文艺研究.2019

[3].马俊山.写实与审美的融合:爱美剧灯光与音效艺术考论[J].南大戏剧论丛.2018

[4].王海瑛.戏剧翻译对爱美剧运动的引导和制约[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

[5].方冠男.洪深的爱美剧和出走的娜拉——1924年《少奶奶的扇子》的叁重历史观察[J].东方艺术.2017

[6].周成华,姜丽清.五四“爱美剧”中的“新女性”[J].戏剧文学.2014

[7].马俊山.论爱美剧时期文学与演剧关系的调整及近代戏剧审美风范的构建[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

[8].马俊山.论爱美剧时期文学与演剧关系的调整及近代戏剧审美风范的构建[J].南大戏剧论丛.2013

[9].沈后庆,张默瀚.矫枉过正:从文明戏到“爱美剧”看中国早期话剧商业化纷争[J].戏剧艺术.2013

[10].闫小杰.从《晨报副刊》看爱美剧的演出形态[J].戏剧文学.2013

标签:;  ;  ;  ;  

爱美剧论文-张沫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