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活化论文-孙靖,艾金贵,张津凤,杨树华,曹丙强

再活化论文-孙靖,艾金贵,张津凤,杨树华,曹丙强

导读:本文包含了再活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葡萄糖,炭微球,再活化,分级多孔活性炭

再活化论文文献综述

孙靖,艾金贵,张津凤,杨树华,曹丙强[1](2019)在《分级多孔活性炭的KOH再活化法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首先利用水热法以葡萄糖为碳源合成炭微球,然后采用KOH再活化法将炭微球制备成分级多孔活性炭,最后测试并表征其作为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KOH再活化法具有扩孔和再造孔的双重作用,可获得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合适的分级多孔结构和良好的石墨化程度的分级多孔活性炭材料;在Na2SO4中性电解液中,在电流密度为1 A/g时,分级多孔活性炭材料的比电容可达209 F/g,表现出优异的电化学性能。(本文来源于《中国粉体技术》期刊2019年06期)

党奔[2](2019)在《辽宁红透山块状硫化物矿床变质变形和元素再活化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辽宁红透山块状硫化物(VMS)矿床位于华北克拉通北缘,是已知的中国最大的太古代块状硫化物矿床。该矿床的主要矿体和围岩经历了高级角闪岩相的变质变形作用和后期热液迭加改造,在主矿体内部及矿体与围岩接触部位常发育强烈的韧性变形带。本文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通过野外观察和室内鉴定,将矿体及与之伴生韧性变形分带进行了划分,并分别以下列四类矿石为代表。1)块状矿石是红透山矿床的主体,矿石呈层状构造和块状构造,等粒状和变晶结构,硫化物组合与比例与矿床的总体组成相当。2)粗晶状矿石产于中粒块状矿石与矿石糜棱岩之间,矿石呈透镜状和块状构造,巨斑状和填隙结构,矿石矿物主要由巨粒黄铁矿和磁黄铁矿变斑晶组成,其它硫化物(黄铜矿、闪锌矿)填隙于变斑晶之间或晶体裂隙之中,含量极低;3)糜棱岩化硫化物矿石又称矿石糜棱岩,产于粗粒块状硫化物矿石与片理化围岩过渡带矿体内部韧性剪切之中,矿石呈透镜状和揉皱状构造,细粒化和重结晶结构,矿石矿物主要为黄铜矿和闪锌矿,黄铁矿和磁黄铁矿含量较低;4)富铜硫化物矿,主要产于矿石糜棱岩附近的围岩片理或块状矿石裂隙中,矿石呈脉状和板条状,交代残留和乳滴结构,矿石矿物为长条状和拔丝状黄铜矿和部分闪锌矿,变形显着,局部黄铜矿可超过90%,又被称之为“铜条”。硫化物的主微量元素含量的变化表明了硫化物在后期的变质变形中经历了以流体交代再沉淀为主要机制的化学再活化过程。硫化物中尤以闪锌矿主微量元素(Fe、Zn、Pb、Ag、Hg、In)含量的变化最为显着,在一定程度上指示了应力、温度、硫逸度以及流体的迁移演化等综合作用对矿床后期再活化作用的影响。闪锌矿中微量元素在后期变质再活化过程中表现出的强烈活动性,对后期变质再活化过程中成矿流体的地球化学条件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可作为研究硫化物矿床后期变质变形过程的重要指标。微区原位硫同位素分析表明变质流体可能主要来源于矿体内部和围岩中的变质水,在变质再活化过程的晚期,因流体迁移距离较远,伴随着外来流体的混入。本文首次采用了微钻微区原位取样并结合溶液法铁同位素分析测试手段,对不同类型矿石中的不同硫化物铁同位素进行了标定。结果表明在后期变质再活化的不同阶段,同类型矿石中多数硫化物之间发生了明显的铁同位素分馏,但不同类型矿石中黄铁矿、黄铜矿和磁黄铁矿之间的分馏值相差不大,可能达到了平衡分馏;闪锌矿与其它硫化物之间铁同位素分馏值变化较大,可能与后期变质再活化过程中成矿流体的物理化学条件变化有关。(本文来源于《南京大学》期刊2019-05-28)

马昌前,王连训,邹博文,高珂,尹烁[3](2019)在《长英质岩浆系统晶粥再活化与岩浆混合过程》一文中研究指出最近二十年来,随着微区原位技术的迅速发展、地球物理探测分辨率的提高、实验和数值模拟技术的应用等研究手段的革新,岩浆岩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其重要标志之一是构建了以"晶粥"为基本物质组成的穿地壳岩浆系统(Transcrustal magmatic systems)模型,为理解大陆地壳的形成、分异与岩浆演化机理打开了新的窗口。晶粥(Crystal mush)是由晶体、出溶的挥发份(气泡)和演化的硅酸盐熔体构成的复杂的多(本文来源于《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7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04-19)

于畅,钟日晨,谢玉玲,李文博[4](2019)在《内蒙古甲生盘Zn-Pb再活化过程》一文中研究指出甲生盘大型Zn-Pb硫化物矿床赋存于华北克拉通北部边缘的中元古代渣尔泰山群浊沸石—低绿片岩相变质带中。该矿床Zn-Pb成矿模式目前存在争议:其明显的层控特征以及如硫铅同位素等的地球化学特征与典型的SEDEX型矿床特征一致,被认为是形成于中元古代裂谷沉积的SEDEX型Zn-Pb矿床(付超,2010;彭润民和翟裕生,2004)。而岩矿相研究发现Zn-Pb明显存在后期热液改造特征且受控于后期的剪切带及变质作用,且同生沉积期(本文来源于《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7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04-19)

刘微,戢莉,邱志祥,李渊,梁赜隐[5](2019)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巨细胞病毒再活化对急性髓系白血病复发和生存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巨细胞病毒(CMV)再活化对于完全缓解期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allo-HSCT)的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复发和生存的影响。方法:对106例于完全缓解期行allo-HSCT的成人AML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移植术后CMV再活化的发生情况和影响因素,以及CMV再活化对于复发和生存的影响。结果:67.0%(71/106)的患者在移植后12个月内出现了CMV再活化,中位时间为移植后46(1~117)d。HLA不全相合和预处理应用兔抗人胸腺细胞免疫球蛋白(ATG)是移植后CMV再活化的影响因素。106例患者移植后的中位随访时间为36(1~171)个月,19例患者移植后出现复发,中位复发时间为4.5(2~38)个月,3年累积复发率为17.8%。单因素分析显示,Ⅱ~Ⅳ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和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生可降低患者的复发率,而CMV再活化对于移植后的复发率无明显影响。106例患者的3年总生存率(OS)为77.2%,无病生存率(DFS)为76.0%。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40岁和移植后CMV再活化影响患者的OS,但不影响DFS。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移植后CMV再活化是影响患者3年O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HLA不全相合和预处理过程中应用ATG是导致移植后CMV再活化的危险因素,而CMV再活化对于完全缓解期AML移植后的复发并没有影响,但仍是影响此类患者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本文来源于《临床血液学杂志》期刊2019年02期)

黄子东,魏亮新,洪泽浩,江乙逵,李杰龙[6](2018)在《电化学动电位再活化法评价热处理对430不锈钢晶间腐蚀敏感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电化学动电位再活化(EPR)并结合金相分析研究了热处理温度、冷却方式和保温时间对430不锈钢晶间腐蚀敏感性的影响。结果表明:430不锈钢开始敏化温度区间为700~750℃,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晶粒逐渐长大,敏化程度的变化以及碳氮化物析出位置受随后的冷却方式影响;热处理温度为900℃时,430不锈钢在短时间内发生敏化,随着保温时间的延长,敏化程度并没有明显降低; 700℃下短时间保温并空冷能够有效降低已敏化430不锈钢的晶间腐蚀敏感性。(本文来源于《腐蚀与防护》期刊2018年10期)

X.L.Lei,D.J.Huang,J.R.Su,G.M.Jiang,X.L.Wang[7](2018)在《中国四川盆地页岩气注水压裂导致断层再活化并诱发M_W4.7地震》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对中国四川盆地最近观察到的注水诱发地震进行了及时和详细的研究,四川盆地页岩气水力压裂已经开始启动,计划在未来几年里被逐渐开采。包括传染型余震序列模型、震中重定位、13个大地震事件(MW>3.5)的震源机制以及库仑破裂应力数值计算的众多证据表明,在地下2.3~3km深度范围内水力压裂短期(每个井位数月)注水过程诱发了一系列最高矩震级达MW4.7的地震。反之,这些诱发地震的出现也支持了注水诱发断层再活化的假设。本文同时讨论了此地区注水压裂为什么会诱发如此大震级地震的地质原因。由于四川盆地中水力压裂作业正如火如荼,这也将有利于地球科学、天然气公司、管理部门和学术界共同探讨显着的注水诱发地震的地区因素,以确保页岩气注水压裂可以有效进行并安全实施。(本文来源于《世界地震译丛》期刊2018年06期)

任军平,王杰,张东红,Dokowe,A[8](2018)在《赞比亚卢弗里安弧构造带再活化的证据:锆石和磷灰石裂变径迹年代学》一文中研究指出锆石和磷灰石裂变径迹年代学对揭示构造热事件的形成及演化过程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利用锆石和磷灰石裂变径迹测试及热史模拟探讨了卢弗里安弧构造带自泛非构造运动以来的构造热演化过程.谦比希铜矿床和恩昌加铜(钴)矿床位于卢弗里安弧铜-钴成矿带中的赞比亚境内.对采自该两个矿床中的5件新鲜岩石样品进行挑选,获得了5件锆石和4件磷灰石样品.首次获得了卢弗里安弧构造带中的裂变径迹年龄,5件锆石样品的年龄分别为265±22Ma、230±10Ma、228±9Ma、225±9Ma和221±10Ma.4件磷灰石样品的年龄分别为145±10Ma、133±10Ma、130±10Ma和92±9Ma,径迹长度介于(11.4±2.4)~(11.8±2.4)μm.从热历史模拟结果可看出,从300~260Ma,古地温持续降低至90℃左右;随后,缓慢降低至现今的地表温度.对比卢弗里安弧构造带、赞比西构造带和达马拉构造带中的年龄数据,研究表明非洲中南部地区二迭纪-白垩纪的构造活动是一个区域性的构造活动事件.(本文来源于《地球科学》期刊2018年06期)

张俊[9](2017)在《巨细胞病毒和(或)EB病毒再活化对肝衰竭预后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肝衰竭是多种因素导致的肝功能严重障碍,其临床表现通常包括肝功能异常、肝脏生化指标异常、凝血功能障碍,部分可进展为肝性脑病、多器官功能衰竭和发生死亡。肝衰竭可并发多种严重的并发症,预后极差,在病程中可出现类似脓毒血症的炎症因子风暴及免疫麻痹等免疫紊乱现象,容易继续各种感染(包括病毒、细菌及真菌)。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与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均属于疱疹病科中的DNA病毒,均具有潜伏-活化的病毒学特点,人体感染上两种病毒后,病毒不能完全从体内清除,由于其特殊的病毒学特性可逃过宿主的免疫监视从而长期潜伏在机体内,但均具有潜在的再活化的风险。在人体免疫力低下时上述两种病毒可出现再活化,比如获得性免疫缺陷的患者、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及某些肿瘤患者等。我们前期工作中已证明男同性恋的群体体内CMV及EBV的再活化率较正常人高。研究发现脓毒血症患者体内CMV的再活化较多,且CMV活化感染可增加脓毒血症患者的死亡率。亦有报道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及肝衰竭患者体内CMV再活化率明显高于正常人,但对肝衰竭患者体内EBV的活化研究甚少。巨细胞病毒及EB病毒再活化是否导致病情加重目前尚无报道。因此本研究拟对肝衰竭患者住院治疗期间CMV、EBV感染状态进行监测,观察了解肝衰竭患者体内CMV和(或)EBV的再活化是否加重病情,影响患者的预后。同时对肝衰竭患者的部分炎症因子进行检测,了解在肝衰竭患者体内的免疫状态以及与这两种病毒再激活的相关性。目的肝衰竭患者体内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和(或)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的再活化是否加重病情,影响患者的预后。方法1.收集2015年9月-2016年9月在我院诊断为肝衰竭患者35例,诊断标准参照2012年《肝衰竭诊治指南》。在患者入院时及入院治疗2周收集患者的外周静脉血离心后取上层血清备用,同时在患者入院治疗2周统计患者肝功及凝血象;同时收集我院25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清作为对照组。对各组的血清进行病毒定量及病毒相关抗体的检测,凡是能检测到CMV和(或)EBV定量扩增阳性或Ig M抗体阳性均考虑为病毒活化感染。将35例肝衰竭患者按有无病毒活化分为病毒活化组及无病毒活化组。将在住院期间死亡的与病情危重自动放弃治疗均视为死亡。2.采用ELISA法检测各分组中血清样本的CMV-Ig G、CMV-Ig M抗体及EBV-VCA-Ig M、EBV-VCA-Ig G抗体;采用荧光实时定量法测定血清中巨细胞病毒及EB病毒的扩增量;采用ELISA法测定入院治疗2周肝衰竭血清及健康对照组中4种细胞因子的浓度,分别为IL-4,IL-10,IL-17及IFN-r。3.采用统计学分析软件SPSS 23.0进行数据分析,不符合正态分布的数据均用中位数(M)及四分位数间距(Q)表示。秩和检验用于各组之间的比较,当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各组间率之间的比较采用四格表的行×列卡方检验,当n≤40或最小理论频数T<1时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当n>40且最小理论频数1≤T<5时采用连续性校正卡方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肝衰竭组共35例,存在CMV和(或)EBV病毒再活化的肝衰竭患者共7例,无病毒活化的共28例,肝衰竭组中病毒活化率为20%,健康对照组病毒活化率为0,肝衰竭组患者体内CMV和(或)EBV再活化率较健康对照组显着升高(P<0.05)。2、有CMV和(或)EBV病毒活化的肝衰竭组病死率为71.4%,无病毒活化的肝衰竭组病死率为17.85%,存在病毒活化的肝衰竭组的病死率显着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有CMV和(或)EBV病毒活化的肝衰竭组患者的ALT、TB、INR均较无病毒活化的肝衰竭组明显升高(P<0.05),有病毒活化的肝衰竭组患者的PTA、白蛋白较无病毒活化的肝衰竭组显着降低(P<0.05),有病毒活化的肝衰竭组与无病毒活化的肝衰竭组比较AS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有CMV和(或)EBV病毒活化的肝衰竭组患者血清中IL-4、IL-10、IL-17叁种细胞因子的浓度比健康对照组显着增高(P<0.05);无病毒活化的肝衰竭组患者血清中的IL-10、IL-17的浓度较健康对照组显着增高(P<0.05);有病毒活化的肝衰竭组患者血清中的IL-4、IL-10浓度比无病毒活化的肝衰竭组显着增高(P<0.05);有病毒活化的肝衰竭组患者血清中IL-17细胞因子的浓度与无病毒活化的肝衰竭组之间对比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病毒活化的肝衰竭组、无病毒活化的肝衰竭与健康对照组体内IFN-r浓度叁者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1、35例肝衰竭患者CMV-Ig G抗体及EBV-VCA-Ig G抗体均阳性,说明体内均有潜伏的CMV及EBV,且肝衰竭患者容易继发CMV和(或)EBV的再活化。2、CMV和(或)EBV的再活化可能会加重肝衰竭患者的病情,并与患者的病死率密切相关。3、再次证实了在肝衰竭患者体内存在促炎症反应及抗炎症反应的相互作用,同时IL-4与IL-10的升高可能与CMV和(或)EBV活化感染密切相关。(本文来源于《重庆医科大学》期刊2017-05-01)

谢思文[10](2016)在《东天山黄山东铜镍硫化物矿床的韧性变形与再活化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黄山东铜镍硫化物矿床产于东天山地区的黄山-镜儿泉韧性剪切带中,大地构造上属中亚造山带东天山觉罗塔格岛弧带。该铜镍矿所在的黄山东镁铁-超镁铁岩体呈纺锤状侵位于晚石炭纪火山岩中,其边部发生了与区域剪切带总体走向一致的强烈片理化作用。矿床中的部分矿体发生强烈韧性变形,其中17号矿体完全产于韧性变形带内,岩石和矿石都发生了强烈的破碎和蚀变而形成矿石糜棱岩。在上述韧性变形带内,还发育一定规模的网脉状和细脉状富铜碳酸盐-硫化物脉。论文在详细野外地质和构造形迹观察的基础上,对黄山东铜镍矿床不同类型的矿石开展了细致的显微岩相和矿相学观察,识别出叁种类型矿石:原生矿石、强烈变形矿石和热液迭加矿石。海绵陨铁结构的原生矿石中,脉石矿物几乎不发生蚀变和变形,矿石矿物仅发生脆性破裂;强烈变形矿石中,脉石矿物和矿石矿物均发生强烈变形,主要以纤闪石的波状消光和膝折、金云母的书斜构造、磁黄铁矿的定向拉长为特征;热液迭加矿石中的磁黄铁矿普遍发育颗粒的扁平化、重结晶,局部可见磁黄铁矿的退火平衡结构。此外,矿床中还发育一系列以上叁类矿石的过渡类型。黄山东铜镍硫化物矿床的侵位与变形时间与区域黄山-镜儿泉剪切带的韧性剪切作用时间相一致。岩体冷却过程经历的强烈韧性剪切变形作用不但造成矿石矿物的强烈韧性变形而形成矿石糜棱岩,还使伴生脉石矿物发生细粒化和热液蚀变,释放出流体和成矿元素,并迭加于变形的矿石和岩石之上,从而形成了网脉状和细脉状矿体。磁黄铁矿、镍黄铁矿和黄铜矿的激光原位微量元素分析表明热液迭加矿石中的磁黄铁矿具有较高的Ni和Co含量,镍黄铁矿具有较高的Ni含量,黄铜矿具有较高的Ag和Cd含量。我们推断热液迭加矿石的Ni和Co主来来源于橄榄石蚀变过程中释放的Ni和Co,而富黄铜矿的热液迭加矿石的Cu主要来源于原生黄铜矿的分解。黄山东铜镍矿的原生硫化物固熔体铁含量较高,因而在硫化物熔体结晶过程只形成六方磁黄铁矿而无伴生单斜磁黄铁矿和黄铁矿。在热液迭加过程中,流体沿边缘和裂隙面交代早期六方磁黄铁矿,形成单斜磁黄铁矿反应边。论文还发现六方磁黄铁矿形成的新机制:即在高硫逸度和高氧逸度的条件下,随后体系温度的降低,单斜磁黄铁矿可从热液六方磁黄铁矿中出溶形成呈叶片状单斜-六方磁黄铁矿交生体。(本文来源于《南京大学》期刊2016-05-13)

再活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辽宁红透山块状硫化物(VMS)矿床位于华北克拉通北缘,是已知的中国最大的太古代块状硫化物矿床。该矿床的主要矿体和围岩经历了高级角闪岩相的变质变形作用和后期热液迭加改造,在主矿体内部及矿体与围岩接触部位常发育强烈的韧性变形带。本文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通过野外观察和室内鉴定,将矿体及与之伴生韧性变形分带进行了划分,并分别以下列四类矿石为代表。1)块状矿石是红透山矿床的主体,矿石呈层状构造和块状构造,等粒状和变晶结构,硫化物组合与比例与矿床的总体组成相当。2)粗晶状矿石产于中粒块状矿石与矿石糜棱岩之间,矿石呈透镜状和块状构造,巨斑状和填隙结构,矿石矿物主要由巨粒黄铁矿和磁黄铁矿变斑晶组成,其它硫化物(黄铜矿、闪锌矿)填隙于变斑晶之间或晶体裂隙之中,含量极低;3)糜棱岩化硫化物矿石又称矿石糜棱岩,产于粗粒块状硫化物矿石与片理化围岩过渡带矿体内部韧性剪切之中,矿石呈透镜状和揉皱状构造,细粒化和重结晶结构,矿石矿物主要为黄铜矿和闪锌矿,黄铁矿和磁黄铁矿含量较低;4)富铜硫化物矿,主要产于矿石糜棱岩附近的围岩片理或块状矿石裂隙中,矿石呈脉状和板条状,交代残留和乳滴结构,矿石矿物为长条状和拔丝状黄铜矿和部分闪锌矿,变形显着,局部黄铜矿可超过90%,又被称之为“铜条”。硫化物的主微量元素含量的变化表明了硫化物在后期的变质变形中经历了以流体交代再沉淀为主要机制的化学再活化过程。硫化物中尤以闪锌矿主微量元素(Fe、Zn、Pb、Ag、Hg、In)含量的变化最为显着,在一定程度上指示了应力、温度、硫逸度以及流体的迁移演化等综合作用对矿床后期再活化作用的影响。闪锌矿中微量元素在后期变质再活化过程中表现出的强烈活动性,对后期变质再活化过程中成矿流体的地球化学条件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可作为研究硫化物矿床后期变质变形过程的重要指标。微区原位硫同位素分析表明变质流体可能主要来源于矿体内部和围岩中的变质水,在变质再活化过程的晚期,因流体迁移距离较远,伴随着外来流体的混入。本文首次采用了微钻微区原位取样并结合溶液法铁同位素分析测试手段,对不同类型矿石中的不同硫化物铁同位素进行了标定。结果表明在后期变质再活化的不同阶段,同类型矿石中多数硫化物之间发生了明显的铁同位素分馏,但不同类型矿石中黄铁矿、黄铜矿和磁黄铁矿之间的分馏值相差不大,可能达到了平衡分馏;闪锌矿与其它硫化物之间铁同位素分馏值变化较大,可能与后期变质再活化过程中成矿流体的物理化学条件变化有关。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再活化论文参考文献

[1].孙靖,艾金贵,张津凤,杨树华,曹丙强.分级多孔活性炭的KOH再活化法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J].中国粉体技术.2019

[2].党奔.辽宁红透山块状硫化物矿床变质变形和元素再活化机制研究[D].南京大学.2019

[3].马昌前,王连训,邹博文,高珂,尹烁.长英质岩浆系统晶粥再活化与岩浆混合过程[C].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7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2019

[4].于畅,钟日晨,谢玉玲,李文博.内蒙古甲生盘Zn-Pb再活化过程[C].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7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2019

[5].刘微,戢莉,邱志祥,李渊,梁赜隐.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巨细胞病毒再活化对急性髓系白血病复发和生存的影响[J].临床血液学杂志.2019

[6].黄子东,魏亮新,洪泽浩,江乙逵,李杰龙.电化学动电位再活化法评价热处理对430不锈钢晶间腐蚀敏感性的影响[J].腐蚀与防护.2018

[7].X.L.Lei,D.J.Huang,J.R.Su,G.M.Jiang,X.L.Wang.中国四川盆地页岩气注水压裂导致断层再活化并诱发M_W4.7地震[J].世界地震译丛.2018

[8].任军平,王杰,张东红,Dokowe,A.赞比亚卢弗里安弧构造带再活化的证据:锆石和磷灰石裂变径迹年代学[J].地球科学.2018

[9].张俊.巨细胞病毒和(或)EB病毒再活化对肝衰竭预后的影响[D].重庆医科大学.2017

[10].谢思文.东天山黄山东铜镍硫化物矿床的韧性变形与再活化机制研究[D].南京大学.2016

标签:;  ;  ;  ;  

再活化论文-孙靖,艾金贵,张津凤,杨树华,曹丙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