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神农架自然保护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神农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固碳,保护成效,森林
神农架自然保护区论文文献综述
邓舒雨,董向忠,马明哲,臧振华,徐文婷[1](2018)在《基于森林碳库动态评估神农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保护成效》一文中研究指出保护区是维持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功能的最有效方式,但其保护成效有待提升,土地利用变化是重要影响因素之一。本研究以神农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对象,基于神农架地区近20年的调查研究和数据积累,通过异速生长模型、生物量方程、抽样加权等方法,对比分析了土地利用方式转变格局下神农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地上、地下、凋落物、粗木质残体、土壤有机碳5个碳库动态,分析论证了20年间(1990–2010)神农架保护区对森林生态系统碳库的保护成效。研究发现,林地占神农架保护区总面积的92.76%,其中针叶林(51.85%)、落叶阔叶林(35.11%)及常绿阔叶林(4.47%)3种森林类型合计占林地面积的98.56%。20年间神农架保护区林地面积增加了0.11%,灌木林地和耕地面积分别减少了8.85%和6.06%。神农架保护区2010年碳储量为24.24 Tg C(22.57–26.62 Tg C),土壤有机碳和地上碳合计占全部碳储量的90.68%。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和针叶林3种森林类型碳储量占神农架保护区碳储量的95%。20年间神农架保护区5个碳库碳储量均有所增加,共固碳25.04 kt C(21.83–29.57 kt C),固碳率为1.21 kt C/年(1.09–1.48 kt C/年),其中地上生物量碳库和土壤有机碳库分别增加14.50kt C(11.81–18.31 kt C)和6.84 kt C。保护区内总碳库碳密度高于保护区外22.37 t C/ha。研究结果表明,神农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保护森林固碳能力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本文来源于《生物多样性》期刊2018年01期)
李亭亭,汪正祥,龚苗,雷耘,林丽群[2](2016)在《神农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川金丝猴栖息地的植物群落分类及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植物社会学调查方法,对神农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川金丝猴栖息地植物群落进行了调查,并对127个植物样方调查资料进行了聚类分析。综合数量分类及植物社会学的分类标准,将神农架川金丝猴栖息地植被划分为13个群丛和4个群落;分析了各群丛的结构特征、地理分布特征(海拔、地形等)以及不同群丛的植物组成和食源植物状况,同时对各群丛乔木层的胸径等级和高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群丛Ⅰ(华山松-金佛山箬竹-湖北大戟)、群丛Ⅵ(巴山冷杉+红桦-箭竹+兴山五味子-抱茎风毛菊)、群丛Ⅸ(华山松-鄂西绣线菊-中日金星蕨)以及群丛Ⅻ(巴山冷杉+华山松-鞘柄菝葜+鄂西绣线菊-中日金星蕨)4个群丛所含物种数最多,其中群丛Ⅰ、Ⅵ、Ⅸ所含食源植物种数也最多;群丛Ⅳ(红桦-湖北花楸-离舌橐吾)胸径大于30 cm的树木所占比例及乔木层平均高度均最大;这5个群丛是神农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川金丝猴栖息地的主要植被类型。该研究可为神农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川金丝猴栖息地的植被保护与恢复提供重要参考。(本文来源于《植物科学学报》期刊2016年04期)
李武[3](2016)在《基于景观连接度的神农架自然保护区川金丝猴生境评价与保护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人口的急剧增长,社会经济活动正在迅速地改变着地球景观以及生态环境变化,野生动物的生境质量及其生态系统安全遭受到了严重的威胁,导致珍稀濒危物种的数量明显下降甚至灭绝,加快了生物多样性丧失的速度,最终引起了严重的生态系统失衡。因此,加强和完善对濒危野生动物生境的研究和保护已经成为确保生态系统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重点,生境评价对濒危野生动物的保护和珍稀物种管理具有重要意义。神农架保护区川金丝猴是我国特有的珍稀濒危野生动物,是国家重点保护对象,对其生境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和生态学意义。神农架自然保护区作为川金丝猴生存的栖息地,受到自然地理条件、全球气候变化和人为活动干扰的影响,其生境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严重威胁到该物种的生存环境。为避免川金丝猴生境的破坏程度进一步加剧,迫切需要开展对其生境质量评价研究并提出科学有效地保护策略和建议,对川金丝猴生境的保护和管理有重要意义。本文根据研究区川金丝猴生境适宜性评价的相关文献资料和课题小组实地调查整理的结果,结合保护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条件,选择了影响川金丝猴生境质量的6个关键因子,分别为:海拔因子、坡度因子、坡向因子、河流因子、植被类型和道路因子。基于非生物因素、生物因素和干扰因素3个评价标准,运用景观生态学基本原理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对各生境因子适宜性的景观接连度进行模糊赋值,建立了结合景观连接度的生境评价模型,获得研究区川金丝猴生境综合评价结果,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建立景观连接度生境评价模型,对神农架自然保护区川金丝猴生境进行空间模拟与数据分析,研究区内川金丝猴生境在不受人为活动干扰因素影响下的潜在适宜生境结果表明:最适宜生境面积为19km2,占总面积的2.60%;适宜生境面积为74km2,占总面积的10.12%;次适宜生境面积为193km2,占总面积的26.40%;不适宜生境面积为445km2,占总面积的60.88%。(2)研究区内川金丝猴生境受人为活动干扰影响下的实际适宜生境结果表明:最适宜生境面积为15km2,占总面积的2.05%;适宜生境面积为59km2,占总面积的8.07%;次适宜生境面积为168km2,占总面积的22.99%;不适宜生境面积为489km2,占总面积的66.89%。(3)根据研究区川金丝猴生境综合评价可知,适宜生境分布空间不足,应加强保护和管理区域内现有适宜生境斑块,避免其破碎化程度加剧。同时,完善对可能成为适宜生境斑块的管理措施,积极宣传教育,实施科学有效的生境保护策略。(本文来源于《云南师范大学》期刊2016-06-02)
侯鑫源[4](2015)在《湖北神农架自然保护区不同海拔高度巴山冷杉径向生长对气候的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湖北神农架自然保护区位于我国地势二、叁阶梯过渡地带,是我国重要的气候敏感区,是典型的生态环境脆弱地带。巴山冷杉(Abiesfargesii)是该地区典型的针叶树种。本文利用在神农架自然保护区不同海拔采集的巴山冷杉样芯建立了3组树轮宽度年表。分别进行了年表间相关分析、区域气候特征分析、年表与月气候要素相关分析以及不同温度阈值值下年表与生长期活动积温和持续天数的相关分析。初步揭示了神农架自然保护区不同海拔巴山冷杉对气候响应的异同。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神农架地区不同海拔标准年表之间均呈显着正相关关系,其中,高海拔年表与低海拔年表相关性最低,高海拔年表与中海拔年表相关性最高,说明海拔越接近,相关性水平越高。(2)神农架地区多年平均气温为17.4℃C,近61年平均气温出现"先降后升"的现象,但是整体呈缓慢下降趋势,平均下降速率为0.01℃/10a;神农架地区多年平均年降水总量为1086.4mm,近61年年降水总量呈"先快后慢"的下降趋势,平均下降速率为16.1mm/10a。(3)不同海拔标准年表对月气候要素响应方式存在共性和差异。共性表现在年表与当年4月温度正相关、9月降水负相关、上年10和12月降水正相关,均达到0.05显着性水平。差异表现在随着海拔不断升高,巴山冷杉对4月温度和9月降水响应越来越强,对上年10和12月降水响应越来越弱。(4)不同海拔年表对生长期活动积温和持续天数响应方式存在共性和差异。共性表现在年表与活动积温和持续天数相关性均在6.6℃正相关最高。6.6℃可能是巴山冷杉径向生长的温度下限,其相应的活动积温为1381℃,生长期从5月21日到9月20日,持续约123天。高、中、低海拔年表分别在6.0℃、6.6℃和7.6℃时的正相关达到最高值,其对应的生长期分别为5月22日~9月19日,约121天;5月21日~9月20日,约123天;5月23日~9月18日,约119天,随着海拔升高径向生长下限温度不断下降;但是生长期天数变化不大,这可能是由于除温度外的其他要素(如光照强度等)发挥了一定作用。(5)整体而言,同一坡面上有限高差范围内的巴山冷杉,其年表特征和对气候要素(月平均温度、月降水量、生长期活动积温和持续天数)的响应虽然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但其共性明显高于差异性。(本文来源于《南京大学》期刊2015-05-30)
李进宇[5](2015)在《神农架自然保护区川金丝猴(Rhinopithecus roxellana)食源植物丰富度和营养季节性变化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温带地区分布的灵长类动物易受到食物的胁迫,因为不同季节的食物供给差异较大,食物匮乏季会给它们的生存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川金丝猴(Rhinopithecus roxellana)属于我国特有的珍稀濒危灵长类,是温带地区灵长类的代表之一,主要分布于我国湖北、陕西、甘肃和四川。由于其生境内植被的垂直性分布和季节性变化特点,川金丝猴会随着季节变化而改变其活动范围,取食不同的植物。那么,不同类型的林地为金丝猴提供的食物是否存在差异?金丝猴在不同季节的取食策略有怎样的变化?神农架是川金丝猴分布的最东缘,对该地区植被、植物群落、川金丝猴食源植物之分布和丰度的深入调查和分析将对该物种的保护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通过获得神农架地区川金丝猴栖息地林地结构和食源植物的相关数据,了解不同植被类型对川金丝猴食物的贡献,提出有效的栖息地质量评估因子,以此评价栖息地的食物供给现状和水平,从侧面了解川金丝猴栖息地选择的原因,为该濒危物种的保护提供科学依据。此外,本研究通过营养生态学的研究方法,探究植物与动物间的相互依赖和可能的协同进化,以期解释川金丝猴栖息地选择的内因,从而为该物种乃至其他濒危野生动物的保护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在神农架川金丝猴分布的核心地区选择了具有代表性的植被类型,按照海拔梯度设置了88个样方,每个样方为20*20 m2,共计34,000m2,对川金丝猴活动区域的植物群落进行了调查。基于优势树种,我们把川金丝猴的栖息地划分为12个类型,即DBF1-7(DBF:deciduous broadleaved forest)、 CBF1-4(CBF: conifer broadleaf forest) 和 SBF (shrub forest)。据统计,所有样方共含133种食源植物,分属于74个属,38个科。通过分析比较各类型栖息地食源植物组成、丰度与金丝猴栖息地选择的关系,发现,阔叶林的食源植物种类高于针阔混交林;低海拔群落提供食源植物的种类高于高海拔者。但由于人类干扰等原因,川金丝猴很少下到低海拔林分中,而多在针阔混交林或者是阔叶混交林向针叶林的过渡地带。尽管川金丝猴的食谱范围很广,但它们喜食的食物种类分布极不均匀,且各类型栖息地中食源植物的种类和数量都随季节的变化而变化。因此,食源植物分布的不均衡和季节变化都影响川金丝猴的取食行为和时间分配。根据本研究结果,我们建议在森林空地上增加一些食源植物的种类,比如海棠属、山楂属植物,或者通过林地更新改造,为一些食源植物增加生存的空间,进而增加林地给川金丝猴的食物供给量。本研究进一步基于分季节固定样点、固定样株的连续采样,检测了金丝猴食源植物样品中的粗略营养成分(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和粗灰分),并利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了不同季节营养摄入的差异性以及川金丝猴的营养摄取响应策略。结果发现粗蛋白存在季节性的变化,其中春季含量最高,可能是因为春季的嫩叶在食物中占较大比重。秋季粗脂肪的含量为叁个季节之首,这可能是因为秋季食物中有大量的种子和果实,因此粗脂肪是川金丝猴在该地区秋季的主要食物来源之一。粗纤维在夏季含量最高、春季含量最低。叁个季节中,粗蛋白和粗纤维的比值最高点出现在春季(1.15%±0.48%,n=15),而夏季为0.33,秋季为0.35。因此,川金丝猴在春季对粗蛋白的摄入最高,对粗纤维的摄入最低。通过不同季节里食源植物营养成分的对比,发现,粗蛋白(F=66.256,p<0.01)、粗纤维(F=4.154,p<0.05)和蛋白/纤维比(F=26.144,p<0.01)在叁个季节里具显着差异,粗脂肪(F=1.754,p>0.05)和灰份(F=2.804,p>0.05)在季节间没有显着差异。营养元素的关联性分析表明,粗蛋白和灰份(rs=0.528,p<0.01,n=57)、粗蛋白和蛋白纤维比(rs=0.831,p<0.01,n=57)之间存在显着正相关;粗蛋白和纤维存在显着负相关(rs=-0.328,p=0.13<0.05,n=57);粗脂肪和其他成份之间没有关联性;粗纤维与蛋白纤维比存在负相关(rs=-0.720, p<0.01,n=57),与灰份无关联。通过分别比较叁个季节里食源植物与非食源植物的营养成分,我们发现,在春季里,粗脂肪的含量存在显着差异(t=3.418, p<0.01,two tailed),但是粗蛋白、粗纤维、灰份以及蛋白纤维比没有差异;夏季的情况也和春季类似,粗脂肪在夏季存在差异(t=2.597,p<O.05,two tailed);秋季里,食源植物与非食源植物之间没有显着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川金丝猴倾向于选择高蛋白质和低纤维素的植物作为食物。食源植物和食物的充分与否呈现季节性变化的规律,使得川金丝猴在营养摄入方面具有季节性特征。(本文来源于《北京林业大学》期刊2015-05-01)
龚苗[6](2015)在《神农架自然保护区川金丝猴栖息地植被生态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川金丝猴(RhinopithecusroxellanaMilne-Edwards)是我国特有的珍稀物种,国家Ⅰ级保护动物。通过2013年和2014年两次在神农架自然保护区川金丝猴栖息地进行野外样地调查,分析了神农架自然保护区川金丝猴栖息地种子植物区系组成、食源植物状况、物种多样性,并对川金丝猴栖息地植被进行了排序分类,分析了各个植被类型的组成与群落结构,提出了植被保护的对策与建议。该研究为神农架自然保护区川金丝猴栖息地的植被保护与恢复提供重要参考。主要结论如下:1、在调查的127个样方中,共记录植物物种641种,隶属97科293属。其中蕨类植物15科22属26种,裸子植物2科6属8种,被子植物80科265属607种。2、神农架自然保护区川金丝猴栖息地中种子植物地理成分复杂多样。根据吴征镒种子植物区系划分系统,其组成中,科被划为7个分布型和8个变型,属划分为14个分布型和8个分布区亚型。3、神农架自然保护区川金丝猴栖息地中种子植物具有明显的温带性质,热带成分丰富。通过对该区种子植物的分布类型分析,可以看出温带性质的属有149个,占总属数的80.50%,热带性质的属有37个,占总属数的15.35%,可见川金丝猴栖息地植物区系以温带分布类型为主,这与神农架自然保护区川金丝猴分布地域主要在高海拔区域有关。4、通过spss统计软件对物种优势度进行聚类分析,对神农架川金丝猴栖息地的植被群落进行分类。根据127个调查样方资料,划分为16个群丛和一个群落,即:(1)华山松+米心水青冈-中华绣线菊+金佛山箬竹-湖北老鹳草+日本金星蕨群丛(Ass.Pinus armandii+Fagus engleriana-Spiraea chinensis+Indocalamus nubigenus-Geranium rosthornii+Parathelypteris nipponica)(2)山杨+刺叶栎-金佛山箬竹-牛尾菜群丛(Ass.Populus davidiana+Quercus spinosa-Indocalamus nubigenus-Smilax riparia)(3)锐齿槲栋+刺叶栋-金佛山箸竹+卫矛-叁脉紫菀+淡红忍冬群丛(Ass.Quercusaliena var.acutiserrata+Ouercus spinosa-Indocalamus nubigenus+Euonymus alatus-Aster ageratoides+Lonicera acuminata)(4)红桦+大叶杨-多齿长尾槭+湖北花楸-六叶萚+顶蕊叁角咪群丛(Ass.Betula albosinensis +Populus lasiocarpa-Acer caudatum var.multiserratum+Sorbus hupehensis-Galium asperuloides subsp.hoffimeisteri+Pachysandra terminalis)(5)红桦-宜昌木姜子+湖北蔷薇-日本金星蕨+兴山五味子群丛(Ass.Betula albosinensis-Litseaichangensis+Rosa heruyi-Parathelypteris japonica+Schisandra incarnata)(6)巴山冷杉+红桦-箭竹+峨眉蔷薇-深山蟹甲草+抱茎风毛菊群丛(AssAbiesrgesii+Betula albosinensis-Fargesia spathacea+Rosa omeiensis-Parasenecio profundorum-+Saussurea chingiana)(7)坚桦+华山松-二翅六道木+秀雅杜鹃-兴山五味子+毒漆藤群丛(Ass.Betula Chinensis+Pinus armandii-Abelia macrotera+Rhododendron concinnum-Schisandr aincamate+Toxicodendron radicans)(8)山杨+华山松-金佛山箬竹+白檀-藏苔草群丛(Ass.Populus davidiana+Pinus armandii-Indocalamus nubigenus+Symplocos paniculata-Carex thibetica)(9)刺叶栋+华山松-拐棍竹-五味子群丛(Ass.Quercus spinosa+Pinus amiarndii-Fargesia robusta-Schisandra chinensis)(10)米心水青冈-叁桠乌药+茶荚莲-翅柄风毛菊群丛(Ass.Fagus engleriana-Lindera obtusiloba+Viburnum setigerum-Saussurea alatipes)(11)华山松-鄂西绣线菊+华中山楂-日本金星蕨群丛(Ass.Pinus armandii-Spiraea veitchii+Crataegus wilsonii-Parathelypteris nipponica)(12)米心水青冈+华山松-湖北花楸+鞘柄薮葜-五味子+叁脉紫菀群丛(Ass.Fagus engleriana+Pinus armandii-Sorbus hupehensis+Smilax stans-Schisandra chinensis+Aster trinervius)(13)华山松+小叶柳-茶荚莲+桦叶荚蓬-淡红忍冬+五味子群丛(Ass.Pinus armandii+Salixhypoleuca-Viburnum setigerum+Viburnum betulifolium-Lonicera acuminate+Schisandra chinensis)(14)巴山冷杉+华山松-鞘柄菝葜+鄂西绣线菊-日本金心蕨群丛(AssAbies fargesii+Pinnus armandii-Smilax stans+Spiraea veitchii-Parathelypteris nipponica)(15)铁坚杉-芒齿小檗+尾萼蔷薇-荚果蕨群丛(Ass.Keteleeria davidia-Berberis triacanthophora+Rosa caudate-Matteuccia struthiopteris)(16)巴山冷杉+山杨-金佛山箬竹-藁本群丛(AssAbies fargesii+Populus daviidiana-Indocalamus nubigenus-Ligusticum sinense)(17)巴山冷杉-五裂槭+青荚叶-松荫寥群落(Comm.Abies fargesii-Acer oliverianum+Helwingia japonica-Polygonum pinetorurn)5、物种多样性分析表明,在各群丛中,物种多样性显示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物种数最多的为群丛Ⅺ(华山松-鄂西绣线菊+华中山楂-日本金星蕨群丛),有238种;其次是群丛ⅪⅤ(巴山冷杉+华山松-鞘柄菝葜+鄂西绣线菊-日本金心蕨群丛)和群丛Ⅰ(华山松+米心水青冈-中华绣线菊+金佛山箬竹-湖北老鹳草+日本金星蕨群丛),分别为234种和217种;上述3个群丛植物种数较多,主要是其在神农架川金丝猴活动区域分布广,而且群丛海拔高度较高,人为干扰较少。群丛Ⅱ(山杨+刺叶栋-金佛山箬竹-牛尾菜群丛)物种数最少,只有71种,是其分布在千家坪的上坡和台地,这片区域灌木层金佛山箬竹盖度超过90%,草本层植物很难生长。群丛Ⅻ(米心水青冈+华山松-湖北花楸+鞘柄菝葜-五味子+叁脉紫菀群丛)中乔木种数占总值物种数比例最大,达到18.5%;其次是群丛ⅩⅢ(华山松+小叶柳-茶荚莲+桦叶荚莲-淡红忍冬+五味子群丛),为17.4%;最少的为群丛Ⅷ(山杨+华山松-金佛山箬竹+白檀-藏苔草群丛),只有 6.9%.6、群落结构分析表明,红桦+大叶杨(群丛Ⅳ)胸径大于30cm乔木所占比例是各群丛最大的,平均达到了28.6%;其次是米心水青冈+华山松(群丛Ⅻ),比例为24.3%.群丛Ⅳ乔木层平均高度为23m,也是所有群丛中平均高度最高的。锐齿槲栎+刺叶栎(群丛Ⅲ)中乔木层树木胸径小于15cm是所有群丛中所占比例最大的,为43.1%,且平均树高15m也是最低,隐蔽性差,不利于川金丝猴栖息活动。7、调查的127个样方中,海拔主要分布在1800~2700m之间,是川金丝猴主要活动区域。群丛Ⅳ含有样方22个,是所有群丛中含样方数最多的群丛;其次是群丛Ⅰ和群丛ⅩⅣ,分别含有样方19个和16个。从实际调查情况来看,这叁个群丛在川金丝猴栖息地中分布最广。这叁个群丛中乔木层优势种为华山松、巴山冷杉、红桦和米心水青冈,均是川金丝猴主要的食源植物,这叁个群丛是神农架川金丝猴栖息地的主要植被类型。另外,从调查来看,红桦+大叶杨(群丛Ⅳ)胸径大于30 cm的树木所占比例是各群丛中最大的,并且乔木层平均高度最高,该群丛也是神农架川金丝猴栖息地的主要植被类型之一。(本文来源于《湖北大学》期刊2015-04-27)
高峰[7](2015)在《神农架自然保护区》一文中研究指出神农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湖北省西北部,神农架林区的西南部,湖北省、重庆市交接的长江、汉水之间,全区土地总面积105.28万亩。主要保护对象为北亚热带山地森林生态系统及特有、珍稀物种,如栱桐、金丝猴等。(本文来源于《生命与灾害》期刊2015年02期)
李进宇,张晶,铁军,吴长科,张志翔[8](2015)在《神农架自然保护区川金丝猴食源植物的分布和丰富度(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温带地区分布的灵长类动物在食物匮乏的时候容易受到食物不足的胁迫。川金丝猴就是分布于温带区域的灵长类动物之一,因此在不同的季节,食物对其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神农架自然保护区是川金丝猴分布的最东缘,该地区的研究对川金丝猴的保护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本文通过对神农架川金丝猴食源植物和栖息环境的植被调查,来探讨食物的分布和丰富程度对川金丝猴的影响。在神农架川金丝猴分布的核心地区,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植被类型,按照海拔梯度设置88个样方,基于优势树种和数据分析,我们把川金丝猴的栖息地划分为12个类型。阔叶林的食源植物种类要高于针阔混交林;而低海拔的类型中提供食源植物的种类要高于高海拔类型。尽管川金丝猴的食谱范围很广,但是它喜食的食物种类分布极不均匀,而且在其不同类型的栖息地内,食源植物的种类和数量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季节的变化和食源植物的分布不均衡都会影响川金丝猴的取食行为和时间分配。我们建议借助人为改造森林结构,增加食源植物的数量,进而达到保护和扩大川金丝猴种群的目的。(本文来源于《兽类学报》期刊2015年01期)
丛静,刘晓,卢慧,薛亚东,刘学端[9](2014)在《神农架自然保护区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沿海拔梯度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一文中研究指出于2011年8月底对神农架自然保护区沿海拔变化的4种林型的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进行研究,探讨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的变化规律和主要的环境影响因子。结果表明:表层土壤(0~10 cm)微生物生物量碳(MBC)和微生物生物量氮(MBN)含量大小顺序均为:亚高山灌丛>寒温带针叶林>针叶落叶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均随海拔的升高而显着增加,与土壤有机碳和全氮的变化趋势一致,而微生物商(q MB)随海拔表现出先减小后增加的趋势。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随海拔的变化趋势与土壤有机碳和土壤全氮呈显着正相关(P<0.05),但与土壤湿度、土壤温度和土壤p H呈显着负相关(P<0.05)。因此,土壤湿度、温度、p H、有机碳和全氮可能是影响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沿海拔梯度变化的重要因子。(本文来源于《生态学杂志》期刊2014年12期)
李广良,李迪强,薛亚东,王秀磊,杨敬元[10](2014)在《利用红外相机研究神农架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分布规律》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红外相机对神农架自然保护区的野生动物分布范围和活动规律进行调查。于2010年8—9月和2011年3—9月,在95个位点放置红外相机,每台相机在每个位点放置时间为1~2个月。共获得野生动物照片9 665张,其中有效照片536张;有效照片中兽类占82%,鸟类占18%,经鉴定,兽类有19种,鸟类有9种。在海拔2 219~2 597 m的区域和寒温性针阔混交林中拍摄的动物种数和拍摄率均最高,说明这些区域的野生动物数量和种类最多。同种动物在不同的植被型下拍摄率不同,说明该种动物对各植被型的偏好程度不同。对6种最常见兽类和2种雉类的研究表明:在寒温性和温性针阔混交林中拍摄率最高的是斑羚、红腹角雉,在温性针阔混交林拍摄率最高的是毛冠鹿,在寒温性针阔混交林中拍摄率最高的是野猪、梅花鹿、红腹锦鸡,在针叶林中拍摄率最高的是鬣羚。(本文来源于《林业科学》期刊2014年09期)
神农架自然保护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采用植物社会学调查方法,对神农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川金丝猴栖息地植物群落进行了调查,并对127个植物样方调查资料进行了聚类分析。综合数量分类及植物社会学的分类标准,将神农架川金丝猴栖息地植被划分为13个群丛和4个群落;分析了各群丛的结构特征、地理分布特征(海拔、地形等)以及不同群丛的植物组成和食源植物状况,同时对各群丛乔木层的胸径等级和高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群丛Ⅰ(华山松-金佛山箬竹-湖北大戟)、群丛Ⅵ(巴山冷杉+红桦-箭竹+兴山五味子-抱茎风毛菊)、群丛Ⅸ(华山松-鄂西绣线菊-中日金星蕨)以及群丛Ⅻ(巴山冷杉+华山松-鞘柄菝葜+鄂西绣线菊-中日金星蕨)4个群丛所含物种数最多,其中群丛Ⅰ、Ⅵ、Ⅸ所含食源植物种数也最多;群丛Ⅳ(红桦-湖北花楸-离舌橐吾)胸径大于30 cm的树木所占比例及乔木层平均高度均最大;这5个群丛是神农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川金丝猴栖息地的主要植被类型。该研究可为神农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川金丝猴栖息地的植被保护与恢复提供重要参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神农架自然保护区论文参考文献
[1].邓舒雨,董向忠,马明哲,臧振华,徐文婷.基于森林碳库动态评估神农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保护成效[J].生物多样性.2018
[2].李亭亭,汪正祥,龚苗,雷耘,林丽群.神农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川金丝猴栖息地的植物群落分类及特征[J].植物科学学报.2016
[3].李武.基于景观连接度的神农架自然保护区川金丝猴生境评价与保护策略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6
[4].侯鑫源.湖北神农架自然保护区不同海拔高度巴山冷杉径向生长对气候的响应[D].南京大学.2015
[5].李进宇.神农架自然保护区川金丝猴(Rhinopithecusroxellana)食源植物丰富度和营养季节性变化的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5
[6].龚苗.神农架自然保护区川金丝猴栖息地植被生态学研究[D].湖北大学.2015
[7].高峰.神农架自然保护区[J].生命与灾害.2015
[8].李进宇,张晶,铁军,吴长科,张志翔.神农架自然保护区川金丝猴食源植物的分布和丰富度(英文)[J].兽类学报.2015
[9].丛静,刘晓,卢慧,薛亚东,刘学端.神农架自然保护区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沿海拔梯度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J].生态学杂志.2014
[10].李广良,李迪强,薛亚东,王秀磊,杨敬元.利用红外相机研究神农架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分布规律[J].林业科学.2014
标签:神农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固碳; 保护成效; 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