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作论论文-涂慧

词作论论文-涂慧

导读:本文包含了词作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周邦彦,风信,意象群,路标,陆游,中国古典诗词,宋词,刘若愚,意境,辛弃疾

词作论论文文献综述

涂慧[1](2020)在《《风信集》:中国古典词作的英译路标》一文中研究指出经过“19世纪英国汉学叁大代表人物”——理雅各(James Legge,1814—1897)、德庇时(Sir John Francis Davis,1795—1890)与翟理思(H.A.Giles,1845—1935)的奠基与开创,在英国东亚政策的推动、(本文来源于《中华读书报》期刊2020-01-15)

陈阵,赵晓娟[2](2019)在《试论李煜词作的审美意蕴》一文中研究指出李煜词作经久不衰,与其高超的艺术成就密不可分。本文从李煜词作的内容入手,就情景交融,浑然天成;巧用辞格,虚实相生;愁苦意象,余味深长等视角着笔,试析李煜词作的审美意蕴特征。(本文来源于《青年文学家》期刊2019年33期)

吴俪蓉[3](2019)在《王鹏运词作之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王鹏运作为临桂词派的开创者,在内忧外患的封建社会末期,以"纯笃"、爱国的真性情,写出了大量黍离之悲、沧桑之感的词作。他在词作中所流露出来的慷慨激昂气概和忧国伤时的情怀,充分表现出一个封建士大夫高尚的爱国情操与刚正不阿的品格。(本文来源于《广东教育学会教育现代化专业委员会“教科研课题研究与论文写作高级研修班”会议论文集》期刊2019-11-30)

黄向莉[4](2019)在《李清照词作中的“愁”》一文中研究指出导读在一代才女李清照的词作中,人们常常会发现"愁"字频频闪现其间,就是那些通篇找不到"愁"字的诗作,也大多与"愁"结下了不解之缘:或是少女淡淡的轻愁,或是闺中少妇的闲愁、离愁,或是经历人生大悲大苦的悲愁,可以说她就是一个"愁"的化身,"愁"字贯穿了她的大半人生。现结合李清照的词作和她的经历情况,探讨一下她在不同时期的心境和"愁"。(本文来源于《家庭生活指南》期刊2019年11期)

张羽佳[5](2019)在《吴中狂士桑悦词作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桑悦是明代中叶吴中狂士的代表人物。身世的悲惨,仕途的坎坷以及对吴中任情传统的继承,让他的傲诞狂放不仅体现在日常言行上,也挥洒到了他的词作之中,呈现出豪放恣肆的面目。此外,桑悦的部分词作也已显露出曲化的趋势。(本文来源于《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王倩[6](2019)在《懂得是一种慈悲——品析晏殊词作《山亭柳·赠歌者》》一文中研究指出"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这句确乎出自鲁迅之手的名言,要将我的耳朵磨出茧子了。在一个发现"世界是平的"的时代里,为什么以偏见和傲慢构筑的壁垒越来越厚?即使我们操着同一种语言修造"巴别塔",每个人也各持立场,各怀牢不可破的成见,抱怨、愤怒、鄙视、争吵、对峙,都摧毁我们在建造的东西,最终所有人都陷落在语言和知见的泥沼里,"悲欢相通"在一个撕裂的世(本文来源于《美文(下半月)》期刊2019年10期)

谭若丽[7](2019)在《吴梅词作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吴梅是二十世纪成就卓越的曲学大师,然而,吴梅曲名之盛往往掩其他长,其实,吴梅曲、文、诗、词都很擅长。就词而言,吴梅有词集《霜厓词录》,词作风格随时代变化而各有特色。吴梅词学承常州派而又有自己得独特创见,反对梦窗词词语的堆砌华美,提倡以自然为宗,在以梦窗词为圭臬的晚清民国词坛可谓特色鲜明。(本文来源于《北方文学》期刊2019年27期)

余福州[8](2019)在《郑季清与她的词作》一文中研究指出郑季清在学校就被称为才女,从天津直隶女师毕业后回到扬州教书,不久辞去,在南京开办了江苏集贤馆,自为馆主。一个年轻女子的这一行为,在当时绝对是一个大新闻。她的集贤馆号召了多少诗人词客,已经无法知道了,但她的一生积累了许多词作是可以肯定的。据她的褚村学生和桂(本文来源于《桂林日报》期刊2019-09-21)

冀晋华[9](2019)在《谱将花草出新声——沈祖棻词作的变革》一文中研究指出沈祖棻生活在新旧文化转型的时期,她在学习古典文学的同时,还接受"自由、民主、平等、独立"的现代思潮。其词作突破了传统词史之作中忠君爱国的主要思想,体现了一个现代学人的"自由之思想,独立之精神"。她在表达现代思想的同时,兼顾词作的美学特质,将古典意境与现代事件有机结合。尽管沈祖棻的思想与情感是现代的,但她的词作仍是文言的词汇与古典的意境,传统与现代在这里交融。(本文来源于《文教资料》期刊2019年25期)

孙依农[10](2019)在《辛弃疾送茂嘉弟二词作年考辨》一文中研究指出辛弃疾送茂嘉弟二词的编年问题,诸多学者都曾有所考证,不一而足。这些考证忽视了词作本身在考辨作年方面的特殊功用。通过对词作内容的侧重考察,与创作相关的家谱、南北国情等隐藏线索得以浮出水面,从而为进一步推断与考证两首词的作年提供了条件。(本文来源于《上饶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词作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李煜词作经久不衰,与其高超的艺术成就密不可分。本文从李煜词作的内容入手,就情景交融,浑然天成;巧用辞格,虚实相生;愁苦意象,余味深长等视角着笔,试析李煜词作的审美意蕴特征。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词作论论文参考文献

[1].涂慧.《风信集》:中国古典词作的英译路标[N].中华读书报.2020

[2].陈阵,赵晓娟.试论李煜词作的审美意蕴[J].青年文学家.2019

[3].吴俪蓉.王鹏运词作之初探[C].广东教育学会教育现代化专业委员会“教科研课题研究与论文写作高级研修班”会议论文集.2019

[4].黄向莉.李清照词作中的“愁”[J].家庭生活指南.2019

[5].张羽佳.吴中狂士桑悦词作研究[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6].王倩.懂得是一种慈悲——品析晏殊词作《山亭柳·赠歌者》[J].美文(下半月).2019

[7].谭若丽.吴梅词作研究[J].北方文学.2019

[8].余福州.郑季清与她的词作[N].桂林日报.2019

[9].冀晋华.谱将花草出新声——沈祖棻词作的变革[J].文教资料.2019

[10].孙依农.辛弃疾送茂嘉弟二词作年考辨[J].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19

标签:;  ;  ;  ;  ;  ;  ;  ;  ;  ;  

词作论论文-涂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