铬还原酶论文-周思敏,唐娴,邓鹏,董兰岚,何元

铬还原酶论文-周思敏,唐娴,邓鹏,董兰岚,何元

导读:本文包含了铬还原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铬,大肠杆菌,基因表达,生物转化

铬还原酶论文文献综述

周思敏,唐娴,邓鹏,董兰岚,何元[1](2016)在《铬还原酶ChrT工程菌的遗传稳定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重组铬还原酶ChrT工程菌的遗传稳定性。方法将ChrT工程菌传至50代,每10代进行遗传稳定性相关检测。同时设置不加菌液的对照组作为空白对照组。结果各代ChrT工程菌的菌落生长形态、革兰染色、生化反应结果与原代菌株一致;各代ChrT工程菌质粒稳定,ChrT基因序列未见突变或丢失;经异丙基硫代-β-D-半乳糖苷(IPTG)诱导表达后,各代ChrT工程菌的目的蛋白表达水平与原代无明显差别;在含六价铬[Cr(Ⅵ)]50 mg/L的LB液体培养基中,与空白对照组比较,48 h后各代ChrT工程菌培养基中Cr(Ⅵ)的质量浓度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代ChrT工程菌间除Cr(Ⅵ)能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hrT工程菌生物学特性稳定,可用于治理环境中Cr(Ⅵ)的污染。(本文来源于《现代医药卫生》期刊2016年18期)

邓鹏[2](2016)在《沙雷氏菌S2基因组序列分析及铬还原酶ChrT基因工程菌除Cr(Ⅵ)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沙雷氏菌S2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分析其除铬相关基因,为除Cr(Ⅵ)工程菌的构建奠定生物学信息基础;研究铬还原酶ChrT基因工程菌的除Cr(Ⅵ)能力及影响因素,分析铬还原酶ChrT的除Cr(Ⅵ)活性,同时探究ChrT工程菌的生物学特性稳定性,综合验证工程菌的除Cr(Ⅵ)特性。方法:提取沙雷氏菌S2的DNA,进行基因组测序,分析基因组中的除铬相关基因,从分子水平探讨其除Cr(Ⅵ)机制。比较ChrT工程菌与沙雷氏菌S2、宿主菌E.coli BL21(DE3)的除Cr(Ⅵ)能力,并探索培养条件(pH、温度、碳源和金属离子)对其除Cr(Ⅵ)效率的影响;铬还原酶ChrT经IPTG诱导表达后,用酶促反应鉴定其活性。然后将工程菌连续传50代,每10代进行菌落形态、革兰氏染色、生化反应、质粒稳定性、目的蛋白表达水平和铬还原能力等各项检测,以评价工程菌的遗传稳定性。结果:基因测序得到了沙雷氏菌S2的基因组序列精细图谱,确定其基因组大小为5,604,115 bp;经基因库比对,基因组中含有与铬耐受和铬还原有关的基因12个。工程菌在50 mg/L Cr(Ⅵ)培养基中,48 h后,除Cr(Ⅵ)率可达40%。37℃、pH为7.0是工程菌的最佳培养条件;乳酸钠、乙酸钠、Cu2+、Co2+和Pb2+对其除Cr(Ⅵ)能力具有促进作用。IPTG诱导产生的铬还原酶ChrT,在NADPH为供电体条件下,酶活性可达14.83 U/mg。经传代培养后,各代工程菌的质粒均含铬还原酶ChrT的目的基因片段,革兰染色、生化检测、目的蛋白表达水平均与原始菌株无差异,除Cr(Ⅵ)能力也与原始菌株无统计学差异性(p>0.05)。结论:沙雷氏菌S2基因组中含有除Cr(Ⅵ)相关的基因,可应用于高效除Cr(Ⅵ)基因工程菌的构建。ChrT工程菌及其诱导产生的铬还原酶具有一定的Cr(Ⅵ)还原能力,且该菌种生物学特性稳定,具有修复土壤或水体铬污染的潜力。(本文来源于《重庆医科大学》期刊2016-05-01)

谭小庆[3](2014)在《沙雷氏菌CQMUS2铬还原酶ChrT基因的克隆、表达及酶活性的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从沙雷氏菌(Serratia sp.) CQMUS2中克隆铬还原酶T(Chromate reductase T, ChrT)的全基因序列,构建其原核表达载体pET-28a(+)-ChrT并转化至大肠杆菌E.coli BL21(DE3)中,通过诱导表达和亲和层析纯化,初步研究ChrT的酶活性及其对Cr(VI)的还原能力。方法:采用RCR和高效热不对称交错PCR (High-efficiencythermal asymmetric interlaced PCR, hiTAIL-PCR)技术从Serratia sp.CQMUS2菌株中扩增ChrT全基因序列,测序并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其序列特征。将获得的ChrT基因与克隆载体pMD19-T及表达载体pET-28a(+)进行连接,并转化至宿主菌E.coli BL21(DE3),得到基因工程菌。利用IPTG诱导表达工程菌,观察ChrT在不同时间的表达水平;提取工程菌外周质、可溶物及包涵体成分经SDS-PAGE电泳观察重组蛋白的表达形式及定位分析;采用Ni-NTA柱纯化目的蛋白ChrT,利用辅酶NADPH在340nm处的吸光度值变化检测重组ChrT酶活性,同时根据反应体系中Cr(VI)变化情况评价ChrT酶对Cr(VI)的还原能力。结果:从Serratia sp. CQMUS2菌株中克隆得到铬还原酶ChrT全基因序列,该基因序列长为567bp,编码188aa;多重序列比对及进化分析表明,其76%属于高度保守且与肺炎克雷伯菌亲缘关系最近;3D结构特征与已知的大肠杆菌铬还原酶ChrR相似度为85.6%。以该基因构建的基因工程菌pET-28a(+)-ChrT/BL21经IPTG诱导,表达产物随时间递增逐渐增加,10h后达最高;表达产物定位及可溶性分析发现该重组酶主要以可溶性成分存在于细胞质中;经Ni-NTA柱纯化的ChrT酶能利用辅酶NADPH,使得NADPH的A340在5min内迅速下降94.5%;ChrT酶能还原酶促反应体系中的Cr(VI),使实验组Cr(VI)含量显着低于对照组(P=0.000),酶活性为164U/mg。结论:成功构建的基因工程菌pET-28a(+)-ChrT/BL21能够正确表达重组蛋白ChrT,且该酶具有Cr(VI)还原活性,为进一步研究高效除铬工程菌提供了菌种资源和基因资源。(本文来源于《重庆医科大学》期刊2014-05-01)

刘璇[4](2014)在《人肝癌细胞HepG2中表达大肠杆菌铬还原酶YieF提高了其对六价铬的抗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环境中很多细菌自身具有铬还原酶,对的六价铬Cr (Ⅵ)有很强的抗性。但哺乳动物对Cr (Ⅵ)却很敏感,长期处于Cr (Ⅵ)过量的环境中会诱发基因突变和癌变。本研究中将大肠杆菌中的铬还原酶基因yieF克隆后,分别构建重组的哺乳动物细胞表达载体pCI-neo-yieF及融合蛋白载体pEGFP-N1-yieF,用于转染HepG2细胞后的该基因的表达检测及示踪定位。将转染质粒pCI-neo-yieF的细胞在G418(400mg/ml)压力下筛选8周,获得了能稳定表达铬还原酶YieF的细胞株HepG2-YieF。通过MTT法分析,我们发现在5μMCr (VI)处理48h后,重组型HepG2-YieF细胞的存活率较野生型HepG2细胞提高了10%。在活性细胞和细胞粗提液还原Cr(Ⅵ)的实验中,HepG2-YieF细胞都表现出较HepG2细胞更强的还原能力。通过qRT-PCR检测到有Cr(VI)培养条件下,HepG2-TieF细胞中YieF的表达量较无铬培养条件下上调了3.89倍,因此推测该基因可能被环境中的Cr(Ⅵ)诱导表达,从而提高了细胞的Cr(Ⅵ)还原能力。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瞬时转染质粒pEGFP-N1-yieF的HepG2细胞,发现融合蛋白YieF-EGFP在细胞核和细胞质中均有表达。本研究成功构建了细菌铬还原酶基因在哺乳动物细胞中表达的模型,也为转基因提高哺乳动物的铬耐受能力提供了一定的实验依据。(本文来源于《兰州大学》期刊2014-05-01)

谭小庆,邓鹏,吴颖,白群华,贾燕[5](2014)在《铬还原酶T体外合成及活性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克隆沙雷氏菌CQMUS2中铬还原酶T(Chromate reductase T,ChrT)的全基因,构建其原核表达载体并转化至大肠杆菌中表达蛋白,分析表达产物的活性。方法:应用PCR技术,以耐铬沙雷氏菌CQMUS2基因组DNA为模板扩增ChrT全基因,将该基因连接至表达载体pET-28a(+)并转化进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E.coli BL21(DE3)表达,用酶促反应鉴定重组ChrT酶的活性和Cr(Ⅵ)还原能力,探索其最适pH和温度。结果:克隆出的ChrT全基因长为567 bp,编码188个氨基酸,分子量约20 kD;IPTG诱导10 h后,在大肠杆菌中成功表达了目的蛋白,其碱基序列和分子量与ChrT酶一致;纯化后,ChrT酶能还原酶促反应体系中的Cr(Ⅵ),使实验组Cr(Ⅵ)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0),其酶活可达997 U/L;ChrT酶的最适pH为6.5~7.5,最适温度为37℃。结论:ChrT酶具有Cr(Ⅵ)还原活性,为进一步研究高效除铬基因工程菌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重庆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14年07期)

铬还原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对沙雷氏菌S2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分析其除铬相关基因,为除Cr(Ⅵ)工程菌的构建奠定生物学信息基础;研究铬还原酶ChrT基因工程菌的除Cr(Ⅵ)能力及影响因素,分析铬还原酶ChrT的除Cr(Ⅵ)活性,同时探究ChrT工程菌的生物学特性稳定性,综合验证工程菌的除Cr(Ⅵ)特性。方法:提取沙雷氏菌S2的DNA,进行基因组测序,分析基因组中的除铬相关基因,从分子水平探讨其除Cr(Ⅵ)机制。比较ChrT工程菌与沙雷氏菌S2、宿主菌E.coli BL21(DE3)的除Cr(Ⅵ)能力,并探索培养条件(pH、温度、碳源和金属离子)对其除Cr(Ⅵ)效率的影响;铬还原酶ChrT经IPTG诱导表达后,用酶促反应鉴定其活性。然后将工程菌连续传50代,每10代进行菌落形态、革兰氏染色、生化反应、质粒稳定性、目的蛋白表达水平和铬还原能力等各项检测,以评价工程菌的遗传稳定性。结果:基因测序得到了沙雷氏菌S2的基因组序列精细图谱,确定其基因组大小为5,604,115 bp;经基因库比对,基因组中含有与铬耐受和铬还原有关的基因12个。工程菌在50 mg/L Cr(Ⅵ)培养基中,48 h后,除Cr(Ⅵ)率可达40%。37℃、pH为7.0是工程菌的最佳培养条件;乳酸钠、乙酸钠、Cu2+、Co2+和Pb2+对其除Cr(Ⅵ)能力具有促进作用。IPTG诱导产生的铬还原酶ChrT,在NADPH为供电体条件下,酶活性可达14.83 U/mg。经传代培养后,各代工程菌的质粒均含铬还原酶ChrT的目的基因片段,革兰染色、生化检测、目的蛋白表达水平均与原始菌株无差异,除Cr(Ⅵ)能力也与原始菌株无统计学差异性(p>0.05)。结论:沙雷氏菌S2基因组中含有除Cr(Ⅵ)相关的基因,可应用于高效除Cr(Ⅵ)基因工程菌的构建。ChrT工程菌及其诱导产生的铬还原酶具有一定的Cr(Ⅵ)还原能力,且该菌种生物学特性稳定,具有修复土壤或水体铬污染的潜力。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铬还原酶论文参考文献

[1].周思敏,唐娴,邓鹏,董兰岚,何元.铬还原酶ChrT工程菌的遗传稳定性研究[J].现代医药卫生.2016

[2].邓鹏.沙雷氏菌S2基因组序列分析及铬还原酶ChrT基因工程菌除Cr(Ⅵ)特性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6

[3].谭小庆.沙雷氏菌CQMUS2铬还原酶ChrT基因的克隆、表达及酶活性的初步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4

[4].刘璇.人肝癌细胞HepG2中表达大肠杆菌铬还原酶YieF提高了其对六价铬的抗性[D].兰州大学.2014

[5].谭小庆,邓鹏,吴颖,白群华,贾燕.铬还原酶T体外合成及活性鉴定[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14

标签:;  ;  ;  ;  

铬还原酶论文-周思敏,唐娴,邓鹏,董兰岚,何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