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互连论文-陈永波,史衍振

无线互连论文-陈永波,史衍振

导读:本文包含了无线互连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光网络,通信方法,无线通信网络,系统

无线互连论文文献综述

陈永波,史衍振[1](2019)在《光网络与无线通信网络互连的系统及其通信方法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光网络以及无线通讯技术都得到了迅猛的发展,这就使两者之间会产生很大的联系。光网络的自动交换体系结构包括传送平面、管理平面以及控制平面,其在与无线通信网络连接的过程中也有不同的方式。本文将论述光网络与无线通信网络互连的系统及其通信方法,对网络通讯技术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新通信》期刊2019年06期)

左沅君,李峭,熊华钢,卢广山[2](2019)在《航空电子MB-OFDM-UWB无线互连信道分析与仿真》一文中研究指出多频带正交频分复用超宽带(MB-OFDM-UWB)是航空电子内部无线互连(WAIC)的候选通信体制之一,不同于普通的室内无线信道,超宽带信号在金属和复合材料的机舱内部存在复杂的反射和多径干扰。给出一种适用于WAIC应用的MB-OFDM-UWB无线通信系统物理层方案,并参照IEEE802.15.4a标准提出一种适应航空电子机舱内部特征的多簇多径UWB信道模型;通过基于接收球的反射角误差法仿真得到无线信道的冲激响应,确定了机舱环境下信道模型的簇到达率、径到达率和混合因子;进而采用Simulink进行MB-OFDM-UWB信号系统仿真,表明在110Mb/s码速率条件下,当误码率低于国际电信联盟(ITU)标准规定的10-6,机舱环境下的信噪比应比普通室内环境高1dB。另外,在研究过程中,为了确认电磁仿真中接收球半径的有效性,针对基准环境将仿真结果与文献报道的实测结果进行了对比。(本文来源于《航空学报》期刊2019年07期)

杨硕[3](2018)在《基于可见光通信的无线局域网互连系统的研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可见光通信技术是以空气为传输介质,将发送信号调制在LED可见光上进行通信的无线光通信技术。这种无线通信技术具有传输速率高、无电磁干扰、保密性强、无需频谱认证等优点,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的研究热点。本论文将可见光通信技术与现有的无线局域网结合到一起,提出了一种基于可见光通信全新无线局域网互连方案,设计并实现了应用于该系统的硬件电路,论文主要工作如下:1.论文首先探讨了无线局域网互连技术的研究现状,以及可见光通信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相对于自由空间激光通信(FSO)的局域网互连,基于可见光通信的互连方式具有安装便捷、成本低、对人体无害等优势,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2.论文分析了可见光通信系统的链路特性。可见光链路的传输特性主要包括叁个方面的内容:干扰、衰减和噪声。从信号传输的递进关系,得出系统需要克服的主要问题在光源、空气传播链路和接收端,并且对这几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在光接收部分,考虑到电路设计的实用性,背景噪声以及成本等因素,提出了采用塑料光纤(POF)作为接收端光通信介质,设计了塑料光纤耦合的方式。这种接收方案具有低成本、高稳定性的优势,将会是可见光通信传输的一个新的突破。3.根据以上理论分析,提出了一套整体的无线局域网互连系统架构,其中包含用户侧接口、媒介转换电路、以及可见光发射与接收模块,并且在用户侧接口包含以太网和Wi-Fi接口,与现有无线局域网兼容。4.在硬件电路设计上,实现了上述系统架构和功能。设计包括关键器件的选择、电路噪声分析与设计,并且完成了电路的调试,最后搭建了无线局域网互连系统实验平台,进行了实验验证和实验分析,实现了实验室内距离0.3m,速率11.5kbps的互连系统。(本文来源于《北京邮电大学》期刊2018-03-20)

蔡剑[4](2018)在《光网络与无线通信网络互连的系统及其通信方法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技术不断进步,光网络技术也进一步发展,光网络与无线通信网络互连系统联系也变得逐渐紧密。目前,在光网络自动交换过程中其体系结构包括控制平面、管理平面和传送平面组成,而且光网络与无限通信网络互联的方式也有多种,其中叁种是最为常见的,本文就从自动交换光网络和光网络在无限通信网络互联中的应用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为我国光网络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加强与无线通信网络互连系统之间的联系方面提供一定的经验。(本文来源于《数字通信世界》期刊2018年01期)

王文松[5](2016)在《基于PCB的芯片间无线互连及关键器件设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印制电路板(PCB)上芯片功能的增加和总线频率的提高,芯片布局越来越密集、管脚数目越来越多。通过有线互连,芯片间信号传输的反射、串扰、寄生电感和电容、以及电源线对信号干扰等对信号完整性(SI)影响日益突出。芯片无线互连成为现今热门研究领域之一。本文从理论及实验研究了一种新颖的芯片无线互连方式,包括芯片-PCB无线互连和芯片供电能量无线互连,其中后者是尚未见报道的研究课题。另外本文还致力于实现无线互连关键器件所亟需的小型化、多频段的带通滤波器设计与研究等。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与贡献如下:(一)提出了芯片-PCB无线互连,将电路板介质层作为通信信道,芯片管脚设计成管脚天线,取代有线互连通信方式,实现芯片间信号通过PCB媒质进行无线传输;(二)研究了在电路板介质层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别覆有金属膜的芯片-PCB无线互连结构,并设计了中心频率20GHz的管脚天线。根据转折频率,计算出直流到60GHz的天线散射参数矩阵,导入仿真电路SNP控件中。在发射天线上加载20GHz正弦波信号,接收天线的输出信号比加载信号幅值降低约一半;加载伪随机二进制序列信号,则输出信号眼图的上升沿时间和下降沿时间都比加载信号的要长,但眼宽和眼高不变。验证了超宽带数字脉冲信号可以通过金属膜-金属膜的芯片-PCB无线互连进行传输;(叁)研究了电路板介质层下表面覆有蘑菇型超材料的吸波器,而上表面覆有金属膜的芯片-PCB无线互连结构,最大吸收率达到61.82%。在发射天线上加载不归零伪随机二进制序列信号,用虚拟示波器观察接收天线输出信号的眼图。距离发射天线越近,输出信号眼图的“眼睛”睁开得越大。与金属膜-金属膜的芯片-PCB无线互连比较,通过该结构传输信号的眼图清晰端正,且“眼睛”睁开稍微大些;(四)研究了吸波层-吸波层的芯片-PCB无线互连结构,设计了一种单环八边圆环型超材料的吸波器,分别置于电路板介质层上表面和下表面,90%吸收率的相对带宽达到1.52%。两只管脚天线的反射系数及二者传输系数在中心频率处都减小,且仅在中心频率及附近有所改善。对比和分析了吸波层-吸波层/金属膜-金属膜/开放边界叁种芯片-PCB无线互连通信系统的误码率性能。然后,设计了一种叁环八边圆环型超材料的超宽带吸波器,90%吸收率的相对带宽为49.4%,频率范围是从15.5GHz到25.68GHz。分析了超宽带芯片-PCB无线互连通信系统的误码率性能。当两只管脚天线距离从10mm变化到20mm时,采用超宽带吸波器的误码率非常接近开放边界的;但随着距离增加,前者误码率增加速度变快,且性能变差;(五)提出了芯片供电能量无线互连的传输方案,研究了直流电源供电而输出直流电压的无线输能的基本原理。采用T型等效网络电路和阻抗参数矩阵,提取了耦合电感的自感、互感以及耦合系数。分别设计和分析了采用Colpitts/Hartley振荡器的发送电路,以及基于半波/全波整流器的接收电路。最后,制作和测试了Colpitts和Hartley型能量无线互连系统,实验验证了芯片的无线供电是可行的,为将来在芯片级设计和集成提供重要参考;(六)研究了芯片-PCB无线互连的关键器件带通滤波器的设计,讨论了叁种不同阶跃阻抗谐振器结构和两个/叁个通带的形成机理,以及不同参数变化对中心频率及带宽的影响,实现了非对称性阶跃阻抗谐振器的双频带通滤波器/阶跃阻抗圆环谐振器的双频带通滤波器/非对称性阶跃阻抗环谐振器的叁频带通滤波器。加工制作、测试和对比了这叁种滤波器原型,并验证了设计思想的正确性。分别采用65nm CMOS工艺设计了对应贴片结构的带通滤波器,对完善芯片-PCB无线互连及芯片集成电路设计提供了重要参考。(本文来源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期刊2016-05-01)

吴贵瑜[6](2016)在《无线通讯基站设备中PCB之间的射频互连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介绍了无线通讯基站设备中PCB之间的各种射频互连设计,详细介绍了目前市场上比较普遍的从第一代到第叁代PCB板对板,板到模块及共面板间的射频同轴连接器的设计、性能和应用,为无线通讯基站设备的板间互连设计提供比较详细的参考。(本文来源于《电脑与信息技术》期刊2016年01期)

李学华,彭江涛,王亚飞[7](2015)在《60 GHz芯片间无线互连系统的MMSE-RAKE接收机误码性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60 GHz芯片间无线互连信道中存在的多径衰落问题,将匹配滤波器和最小均方误差算法应用到60 GHz脉冲通信系统,重点分析多径信道下采用最小均方误差合并算法的RAKE接收机的误码性能。在IEEE 802.15.3c信道模型的基础上,对采用不同合并方式、不同干扰用户数目下的RAKE接收机误码性能进行了研究。仿真结果表明,随着干扰芯片数量的增加,引入匹配滤波器和最小均方误差算法的RAKE接收机不仅降低了接收机的采样率,而且有效提高了系统抗多用户干扰的能力,为芯片间无线互连系统的RAKE接收机设计提供了技术参考。(本文来源于《电讯技术》期刊2015年12期)

王文松,陈迎潮,杨曙辉,曹群生[8](2015)在《基于超材料构建的PCB通信信道芯片无线互连通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了一种基于蘑菇型电磁超材料构建的PCB(Printed Circuit Board)的芯片间/芯片内射频通信设计模型.该设计用单极子天线模拟芯片管脚,利用PCB介质作为通信信道,并填充一层超材料吸收多径传播中部分电磁波,降低天线回波损耗和改善天线之间相关度.分析电磁波在PCB介质内传播途径及超材料对其影响.对发射天线输入频率为20GHz不归零伪随机二进制信号,接收天线输出信号的眼图清晰端正.从频域和时域结果分析表明芯片-PCB无线互连可行,而且超材料能够明显改善通信信道而提高信号传输质量.(本文来源于《电子学报》期刊2015年12期)

邱静怡[9](2015)在《智慧课堂内移动终端无线互连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智慧课堂移动终端互连的特殊要求作为突破口,研究现有移动互连技术并指出其存在的不足,由此引出构建满足智慧课堂需求的终端无线互连技术特点,提出智慧课堂内移动终端互连的未来设计要点与可行的解决方案。(本文来源于《软件导刊》期刊2015年08期)

陈固[10](2015)在《打造无处不在的千兆无线互连》一文中研究指出SiBEAM是一家智能毫米波无线通信技术开发领域的企业,该公司高级产品市场经理黄彪在世界移动大会(上海)接受本刊采访时说,SiBEAM率先采用标准CMOS技术制造了60GHz芯片组,在推动消费电子产品、移动设备、企业和基础设施市场无线连接解决方案的下一代基础架构和(本文来源于《数字通信世界》期刊2015年08期)

无线互连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多频带正交频分复用超宽带(MB-OFDM-UWB)是航空电子内部无线互连(WAIC)的候选通信体制之一,不同于普通的室内无线信道,超宽带信号在金属和复合材料的机舱内部存在复杂的反射和多径干扰。给出一种适用于WAIC应用的MB-OFDM-UWB无线通信系统物理层方案,并参照IEEE802.15.4a标准提出一种适应航空电子机舱内部特征的多簇多径UWB信道模型;通过基于接收球的反射角误差法仿真得到无线信道的冲激响应,确定了机舱环境下信道模型的簇到达率、径到达率和混合因子;进而采用Simulink进行MB-OFDM-UWB信号系统仿真,表明在110Mb/s码速率条件下,当误码率低于国际电信联盟(ITU)标准规定的10-6,机舱环境下的信噪比应比普通室内环境高1dB。另外,在研究过程中,为了确认电磁仿真中接收球半径的有效性,针对基准环境将仿真结果与文献报道的实测结果进行了对比。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无线互连论文参考文献

[1].陈永波,史衍振.光网络与无线通信网络互连的系统及其通信方法分析[J].中国新通信.2019

[2].左沅君,李峭,熊华钢,卢广山.航空电子MB-OFDM-UWB无线互连信道分析与仿真[J].航空学报.2019

[3].杨硕.基于可见光通信的无线局域网互连系统的研制[D].北京邮电大学.2018

[4].蔡剑.光网络与无线通信网络互连的系统及其通信方法分析[J].数字通信世界.2018

[5].王文松.基于PCB的芯片间无线互连及关键器件设计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6

[6].吴贵瑜.无线通讯基站设备中PCB之间的射频互连设计[J].电脑与信息技术.2016

[7].李学华,彭江涛,王亚飞.60GHz芯片间无线互连系统的MMSE-RAKE接收机误码性能分析[J].电讯技术.2015

[8].王文松,陈迎潮,杨曙辉,曹群生.基于超材料构建的PCB通信信道芯片无线互连通信研究[J].电子学报.2015

[9].邱静怡.智慧课堂内移动终端无线互连技术研究[J].软件导刊.2015

[10].陈固.打造无处不在的千兆无线互连[J].数字通信世界.2015

标签:;  ;  ;  ;  

无线互连论文-陈永波,史衍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