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胶订工艺质量及对策

无线胶订工艺质量及对策

一、无线胶订工艺质量及对策(论文文献综述)

王笑桐[1](2019)在《“荷兰风格派”艺术在书籍设计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次设计研究课题来源基于我国纸质书籍阅读的实际现状、书籍设计和“荷兰风格派”这一艺术形式。围绕纸质书籍阅读的可持续性、书籍设计问题,来对课题研究来源和背景进行说明。数字化和传统纸质书籍这两种阅读方式均被不同人群所选择。需求不同,获取信息的方式自然不同,进而直接影响了纸质书籍阅读率的增长。生活在网络时代,获取信息的方式多种多样,智能阅读设备的出现,更是进一步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习惯。而传统纸质出版物正在遭受电子阅读设备的猛烈打击,但是,事物都是有两面性的,这样的矛盾正使传统纸质书籍有了新一次的上升空间。现如今,虽然受新式阅读媒介的冲击,但纸质出版物依然有需求,并且伴随着人们认知的不断进步,相信纸质书籍的未来形势仍然一片大好。“荷兰风格派”艺术从1917年诞生至今已经有一个世纪之遥,100多年来“荷兰风格派”艺术一直在不同领域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而现在如何将“荷兰风格派”艺术以书籍的形式进行更好的传播发扬,则是此次设计研究的主要目的。同时将“荷兰风格派”艺术与现代的书籍设计形式相结合加以表现,可以让书籍成为“荷兰风格派”传播的新载体。早先的书籍设计只停留在装帧阶段,只重视装帧效果和忽视书籍设计的整体性,现在由传统的装帧设计转变到书籍的整体设计,这给予设计师更加广阔的想象空间、可以将艺术性最大程度地发挥。面对高速发展的当今社会,一本极富设计感的好书正是让快节奏生活的人们慢下来,选择纸质书籍阅读的不二法门。本次设计的主要内容在于将“荷兰风格派”的色彩、线条表现形式与书籍设计形式相结合,将所设计书籍打造成“荷兰风格派”艺术传播的载体,同时亦将“荷兰风格派”艺术加之于书籍设计工作之中,创新书籍设计的艺术表现形式。

闫晓静,王建伟[2](2019)在《地图册无线胶订产品常见质量问题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地图册作为一种常见的印刷品,其整体质量与读者阅读体验和图册销售水平等方面存在紧密的联系。为此,必须保证地图册整体质量,确保地图册的使用寿命和阅读效果等方面有所提升。而对于地图册无线胶订产品来说,也存在一些质量问题,这对于地图册阅读效果有着非常严重的影响。文章深入分析地图册无线胶订产品常见质量问题,并规划合理的解决措施,确保地图册无线胶订产品整体质量有所提升。

杨琛[3](2017)在《书刊生产线中书帖仓储自动化改造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书刊是文化传承和信息传播的主要载体。虽然电子读物不断发展和完善,但中小学教科书目前仍以纸质图书为主,在现有的中小学教科书的生产以绿色轮转胶印、折叠配帖、装订为主要生产环节,由于中小学教科书实行国家标准限制和免费提供等政策,需要书刊印刷企业实现绿色生产、限时供应、确保质量。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虽然书刊生产技术有了较大的技术进步,但受到投资和技术的限制,目前书刊生产各环节仍相互独立、书帖周转分散、现场人工管理、生产过程离散、存在大量的人工劳动,生产效率低和多样性变化困难等问题。本文基于数字化和自动化的思想,重构云南国方印刷厂书刊生产体系。构思了一套能够充分利用闲置空间的集收帖、仓储和运输为一体的连接方案,将云南国方印刷厂现有印刷加工环节与印后装订环节有效的串联起来。并对其具体环节进行数字化虚拟设计:(1)虚拟设计了连接印刷加工与印后装订两大环节的自动化模块方案,由于考虑了云南国方印刷厂闲置空间的限制性以及书帖宜散,种类多,数量大的特性,筛选出了一个最优方案,主要由3个模块与一个机构改造构成,分别为:①运帖入库模块;②仓储模块;③配帖传送模块;④新贮页格机构。运用CAD与三维建模软件UG对整体方案进行建模,并对其工作原理进行阐述。(2)运用传感网络技术与条码识别技术为书帖仓储自动化的信息传递作为技术上的保证,并对所设计系统的信息传递进行了详细的信息传递流程解释。本文对现有书刊生产企业生产体系进行自动化改造研究,构建了书刊企业现代化发展的目标,为国内书刊企业的技术改造提供了参考。

武鹏宇[4](2016)在《价值工程在印刷企业绿色生产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以印刷企业为研究对象,应用价值工程理论,通过分析印刷企业的生产工艺、方法、耗材,确定其值得改进的方面,得出改进结论和建议,促进印刷企业提高绿色化程度、获得综合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已有价值工程理论基础上,将环境成本替换价值工程基本公式中的寿命周期成本,得到绿色价值工程扩展公式。环境成本包括能耗、物耗、三废、碳排放量,根据印刷企业的生产特点,通过定量测量和定性分析结合,确定环境成本,进而进行价值分析。首先,在印刷企业印前准备阶段,本文以某颜色苯溶型凹印油墨为研究对象,应用价值工程理论和方法研究了其各组分的功能成本,根据价值系数确定优化对象,设计了优化后的凹印油墨的配方,研发了无苯凹印油墨体系。其次,在印刷阶段,本文以海德堡SM52印刷机中的水斗辊构件为研究对象,分别运用价值工程基本公式和绿色扩展公式对水斗辊构件进行功能分析和价值评价,确定重点改进的功能和零部件,根据分析结果改进水斗辊构件结构,在实际生产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再次,在印后加工阶段,本文通过实地调研,选择污染情况较为突出的覆膜工序为研究对象,应用价值工程的理论和方法,对某印刷企业覆膜工序中的覆膜设备、工艺、耗材进行价值分析,研究其功能和成本,根据价值系数确定优化对象,并提出绿色改进方案。经过案例研究分析发现,价值工程在提高印刷企业经济效益的同时可以提升印刷企业生产过程的绿色程度进而提高社会效益。印刷企业在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应该综合考虑生产过程及产品的环保水平,着眼于长期发展,实现综合效益最大化,政府相关部门也应该制定相应政策帮助印刷企业顺利的绿色化转型。

朱珺,周永武,吕传振[5](2013)在《书刊无线胶订技术易出现的问题探析》文中研究表明书刊无线胶订技术因加工周期短、质量稳定、差错率低且省工、省料、成本低受到出版界和印刷业的广泛欢迎,但这种加工方法如果工艺控制不当,易出现粘结不牢、掉页和散页的现象,影响读者阅读。针对书刊无线胶订技术出现的不同问题,研究者会提出不同的解决途径,为研究探讨提高无线胶订工艺质量问题的途径,以及为提高图书装订质量水平提供借鉴。

邱丙中[6](2011)在《印刷生产流程管理数字化的实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我国印刷业的迅速发展,印刷企业迫切需要建立一套优质、高效的数字化生产流程来提高生产效率。对于中小型印刷企业来说,由于设备落后,缺乏资金和专业技术人员,使用商业数字工作流程存在一定难度,他们更愿意结合自己企业的实际情况,构建适合企业需求的小型数字化工作流程。本文根据在国内印刷市场上比较活跃的方正畅流、Agfa Apogee PDF、克里奥印能捷印刷工作流程的原理,设计了基于JDF的小型数字化工作流程。分别研究了能集成客户、印前、印刷等部门人员信息交流系统和折手模式化、爬移及墨量预置等关键问题。对印刷工作流程主要理论CIP3/4、JDF进行分析,软件基本思路。软件可以实现以下功能:(1)客户能通过网络提交订单,查看生产进度;(2)管理员通过系统可以审核订单和制定生产工艺路线;(3)印刷工作人员可以进行折手设计和墨量预置。对印前的一个关键问题“折手”进行分析,研究了如何使用折手软件(Preps 4.2)进行折手模式化设计,并根据爬移量的计算方法设置相应的爬移量。对不具备CIP3/4接口的印刷机的墨量预置问题进行了研究。通过印刷流程系统查看施工单和下载图文信息,并通过墨色预置系统分析出各墨区墨量分布情况,调整印刷机相应墨键,实现墨量预设。对系统具体运行情况进行了分析,用实例对整个数字化印刷流程进行检验,从客户通过网络登陆MIS提交订单,管理员审核通过订单、制定工艺路线,印前工作人员进行折手设计和爬移量计算,印刷机操作人员进行墨量预置,最终得到印刷品。

郭鹏瑛[7](2011)在《印刷生产系统环境效益评价方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我国印刷行业发展迅猛,但印刷生产过程中诸如有机溶剂挥发、废水排放等问题严重危害了环境,而且资源过度消耗等问题阻碍了印刷行业的发展。研究考察印刷生产系统的环境影响及其环境效益是现代印刷产业所面临的重要课题。环境效益评价是基于环境影响与成本分析对产品或生产工艺过程进行综合评估的方法,以便提出预防和减轻不良影响的对策和措施。本文根据生命周期方法论,对传统印刷生产系统和数字化印刷生产系统中各工序的能耗、物耗、排放及其生产成本进行清单分析,运用生命周期影响评价模型LIME(Life Cycle Impact Assessment based onendpoint modeling, LIME)获得环境影响量化分析结果;结合清单分析中的生产成本指标,计算工业产品(系统)的绿色因子(Process Green Factor,PGF),构建了印刷生产系统环境效益综合评价模型。以传统和数字化书刊胶印生产系统为案例研究对象,量化比较二者的环境影响及环境效益,并进一步分析了二者在制版工艺过程所表现出的优劣。根据综合评价结果,提出了相关工艺和废弃物排放改进建议,为改善大连地区印刷生产系统的环境效益提供科学参考。传统书刊胶印生产系统和数字化书刊胶印生产系统的环境效益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表面图文印刷面积约为总面积的85%时,传统书刊胶印生产系统和数字化书刊胶印生产系统的环境影响值分别是4.876和3.788,即传统书刊胶印工艺的环境影响高于数字化生产工艺。传统和数字化书刊胶印两种工艺环境影响最大的工艺环节同为印中工序。而传统书刊胶印生产系统的绿色因子值为6.17,数字化书刊胶印生产系统的绿色因子值为5.56。即数字化胶印生产系统的环境影响量值较小,但其环境效益却较低,尚有待于进一步改善。本文创新之处在于采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的同时,结合工业产品(系统)的绿色因子,构建适用于大连地区印刷生产系统的环境效益综合评价模型,并进行了实际案例研究。所得结论及建议,对大连地区胶印生产企业的新工艺设计和现有生产系统改造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匡导球[8](2009)在《二十世纪中国出版技术变迁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二十世纪的一百年间,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都发生了深刻的变革,世界范围内的科学技术更是日新月异。在这一特定的社会和科技背景下,中国出版技术完成了从传统技术向现代技术的转型。对二十世纪中国出版技术的历史变迁进行系统、全面的梳理与分析,探索中国传统出版技术向现代出版技术转型的动因、机制与变迁模式,为二十一世纪中国出版技术发展提供历史借鉴,既有学术价值,也有现实意义。而从技术史的角度研究中国出版业的变迁,目前仍是学术界很少涉足的领域。界定出版技术的定义、性质及其构成是研究出版技术变迁的前提。出版技术是指传播主体对作品信息进行编辑、复制以及“原样”传输的操作技能,是反映在物质形态的工具、机器等装备,网络形态的系统、程序等软件,以及出版过程中体现的信息组织理念、工艺流程和实施手段。出版技术是观念形态与操作形态的统一,而非出版过程中具体工艺过程的简单拼加。出版技术至少包括编辑技术、复制技术、介质制造技术和发行技术四个方面。出版技术的每次重大创新,都大大增强了人类获取信息的能力,改进了人类文化交流的方式,给人类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带来深刻影响,因而被誉为人类“文明之母”。科学划分出版技术的发展阶段是研究出版技术变迁的基础。从社会形态、技术手段分析,二十世纪的中国出版技术变迁可划分为三个阶段:1900年至1949年;1950年至1984年;1985年至2000年。由于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因素的影响,不同阶段呈现出不同的特征和变迁轨迹。世纪之初,西方传教士带来的新技术、出版救国的新思潮、近代资本主义的兴起,推动了中国出版技术的近代化。铅活字技术与半机械化印刷技术的结合,提高了出版生产的效率,出版物的外在形式、印装水平、发行方式也得到全面更新;在新技术条件下,传统编辑形态和编辑手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现代编辑形制基本形成。中国出版业核心技术、工作流程、组织形式、经济规模均发生了重大改变,从生产力到生产关系都实现了深刻变革.1950年后,出版业整体过渡到半机械化、机械化生产阶段,出版各部门产量、质量都得到显着提高,编辑、制版、印刷、装订及发行等环节实现了整体配套.但此后较长一段时间,出版技术总体发展较为缓慢,没有实质性突破,且各技术门类发展不平衡。80代初,造纸工业基本实现机械化,但因原料供给、科研能力等因素的制约,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仍然很大。而此阶段编辑技术从选题、内容编排到校正、定稿等环节日益完善和规范,标志着编辑技术体系更加成熟。专业化的发行体制解决了发行覆盖面小、渠道残缺堵塞等技术难题。在出版技术自主创新方面,受工业制造水平影响,投入生产环节的新产品、新设备不多,但在研发方面仍有不少突破,为80年代中期出版技术实现革命性突破奠定了基础。现代出版技术体系的形成始于1985年,以北大激光照排技术通过国家鉴定为标志。随着计算机排版技术的发展,出版业彻底告别“铅与火”而走向“光与电”,“数字化工作流程”将印前、印刷和印后过程整合成一个具有统一数据格式的不可分割的系统;由于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以及光纤通讯技术的发展,编辑技术趋向于数字化、自动化和一体化;各种适合海量存储的磁、光等新型出版介质的问世使信息存储不再局限于单一纸介质,出现了风格迥异的数字出版技术;在高科技手段的有力支撑下,依靠功能强大的办公、营销管理等应用软件,出版发行和销售环节的信息化管理成为现实。现代高新技术的广泛运用极大地拓展了出版的外延,建立在“机械复制”技术基础之上的出版形态已不是出版业的全部,出版产业开始走向以文化资源整理和内容创作为表现形式的信息生产和再生产。纵观二十世纪中国出版技术史,我们可以看出,出版是一个技术驱动的行业,出版技术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复杂的历史过程,具有其独特的进化规律,呈现出加速性、累积性、一体化和数字化等特征。出版技术并不是按照一种内在的、固有的技术逻辑发展的,而是一定社会历史条件的产物,驱动二十世纪中国出版技术变迁的因素包括:(1)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历史推动;(2)文化启蒙、民族运动与文化建设的政治推动;(3)科技革命与相关技术群落的技术推动;(4)技术创新政策与科研体制改革的制度推动;(5)出版产业迅速发展的市场推动。出版技术的转型机制,表现为技术——需求双重诱因模式、政府行为诱因模式与企业行为诱因模式。不同的创新机制,产生不同的创新效应。在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的过程中,中国出版技术的创新机制也呈现出相应的演变轨迹。1978年以后,由于国家发展战略的调整,出版技术创新开始由政府推动向市场推动转变,其结果是技术进步的速率加快、周期变短,对产业发展的推动作用增强.随着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市场为主导的多维整合效应逐步显现。二十世纪中国出版技术变迁的历史经验和教训表明,吸收国外先进科技成果,推进出版技术创新的方向是正确的。但一味引进成套设备,实行以市场换技术的方针,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技术依赖性,制约了民族工业的发展,更严重的后果是,在出版这样一个特殊行业,缺乏技术自主性,稍有不慎,将危及国家信息安全。出版传播技术的变迁是自然世界的动态进化过程,从印刷、网络出版到跨媒体出版,出版技术的每次创新,都增加了出版媒介对受众的影响力,都给人类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带来了巨大影响,表现在出版技术进步不断增强人类获取信息的能力、出版技术发展推动人类文化交流模式转变以及网络出版技术对现代社会发展的影响等方面。中国出版技术创新已走过“引进创新”阶段,正致力于技术的“集成创新”,其未来方向应是“自主创新”。为此,必须改善技术创新的政策环境,改进技术引进方式,建立新的技术创新主体和技术创新平台,形成新的技术激励扩散机制,并以市场为导向,坚持高起点与延续性,实现出版技术创新的跨越式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基于此,文章提出了推动出版技术创新的环境、目标和途径,以及通过制度创新促进技术创新的政策建议。

吴鹏[9](2008)在《安徽印刷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我国加入WTO以来,市场准入机制的完善使越来越多的外国资本进入国内投资办厂,这给我国印刷业带来了巨大挑战。安徽印刷业在经历了改革、调整、发展以及市场经济的磨合后,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在新世纪初发展速度进一步加快。随着安徽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安徽“文化强省”的战略实施,为安徽印刷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同时,周边省份的印刷企业把触角伸入安徽市场,使得省内印刷企业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因此,研究安徽印刷业的发展对策,对促进安徽印刷业的快速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首先以详实的数据分析说明了安徽印刷业当前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然后利用PEST方法分析和讨论了安徽印刷企业外部市场环境与发展趋势,并根据安徽印刷业所面临的市场风险和发展机遇以及所具有的优势和劣势,进行SWOT分析。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安徽印刷业的总体发展思路,并提出了调整产业结构、推行产业整合、构筑印刷集团生产模式、培育行业内龙头企业、加快技术改造、兴建印刷产业园、调整区域布局、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增强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核心竞争力等对策,实现安徽印刷业可持续发展。文章还指出,在加快企业集团化发展的同时,应适度控制出版物印刷企业数量的增长,着力建设一批特色鲜明的专业化印刷企业,不断扩大省内市场占有率和拓展省外印刷市场,力争在2010年,将我省建成在全国有较大影响,具有一定规模的印刷、复制生产加工重地。

古成林[10](2007)在《作业成本核算在我国印刷行业的应用研究》文中提出本文通过充分的实地调研,在理论结合实践的层面上,论述了我国印刷行业运用作业成本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根据印刷行业的生产特点提出了按订单核算作业成本的设想。近期来,我国会计学界加强成本管理和这方面理论研究的趋势日益明显。这一方面反映了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另一方面反映了我们以前对成本管理领域重视不够,不少行业缺乏与之发展环境和规模相适应的成本核算办法。目前,我国印刷行业迫切要求改进成本核算方法的呼声日益高涨,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的会计理论界对此方面的研究滞后于实际的需要,以至于众多印刷企业的成本核算方法仍然沿用早已过时的行业成本核算办法。随着印刷行业竞争的不断加剧和新设备新工艺的大量应用,传统的成本核算办法在整个核算体系和所提供的成本信息内容上早已过时,无法提供有用的成本信息更不用说满足管理的需要了。因此,本文试图通过将作业成本核算方法引入我国印刷行业来满足这一现实而又急切的需要。首先,本文通过分析印刷行业的生产特点和组织结构状况,并结合企业对成本信息的需求情况,提出了按订单核算作业成本的总体思路。其次,本文在分析印刷行业生产工艺流程构成要素的基础上,提出了印刷行业作业成本核算模型和运用程序,其中包括划分印刷企业作业中心,确定作业库,确定成本动因,以及把作业成本核算与按订单核算的要求结合起来等,在此基础上,本文结合北京市某大型印刷企业的实际情况,以三张真实的订单为例核算出各订单的作业成本,并以案例的形式加以阐明。最后,本文对所提出的作业成本法核算模型进行了评价,并根据笔者在实地调研中所了解的情况提出了实施建议。本文在总结前人已有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将作业成本法在我国的运用引入印刷行业这一领域,并结合印刷行业的实际生产状况,较为系统和完整的提出了与之相应的划分作业中心和确定作业的理论,提出按订单核算作业成本的方法,改进了传统的作业成本法。通过本文笔者不仅是希望建立一个在印刷行业内具有较广泛的代表性的作业成本核算系统,而且希望能够利用它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

二、无线胶订工艺质量及对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无线胶订工艺质量及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荷兰风格派”艺术在书籍设计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来源及背景
        1.1.1 课题研究来源
        1.1.2 课题研究背景
        1.1.2.1 纸质书籍阅读现状
        1.1.2.2 书籍设计
    1.2 课题研究的国内外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课题研究目的
    1.4 论文创新点
第二章 “荷兰风格派”艺术概述
    2.1 背景及内容
        2.1.1 产生背景
        2.1.2 具体内容
    2.2 代表人物及作品赏析
        2.2.1 蒙德里安及作品赏析
        2.2.2 利特维德及作品赏析
        2.2.3 杜斯堡及作品赏析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知名书籍设计师及作品赏析
    3.1 国内书籍设计师及作品赏析
        3.1.1 吕敬人
        3.1.2 吕敬人作品赏析
        3.1.3 朱嬴椿
        3.1.4 朱嬴椿作品赏析
    3.2 国外书籍设计师及作品赏析
        3.2.1 杉浦康平
        3.2.2 杉浦康平作品赏析
        3.2.3 伊玛·布
        3.2.4 伊玛·布作品赏析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荷兰风格派”艺术与书籍设计具体实践
    4.1 设计创意构思
    4.2 具体设计实践
        4.2.1 封面、封底与书脊设计
        4.2.1.1 封面设计
        4.2.1.2 封底设计
        4.2.1.3 书脊设计
        4.2.2 环衬与扉画设计
        4.2.2.1 环衬设计
        4.2.2.2 扉画页设计
        4.2.3 章节页与内文版式设计
        4.2.3.1 章节页设计
        4.2.3.2 内文版式设计
        4.2.4 书签设计
        4.2.5 装订设计
        4.2.6 设计周边
    4.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附录
致谢
毕业作品展示

(2)地图册无线胶订产品常见质量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地图册无线胶订产品常见质量问题
    1.1 书背断裂,封面脱落
    1.2 地图册页码粘贴错误
    1.3 地图册不方正
    1.4 地图册表面胶层存在气泡
2 解决地图册无线胶订产品质量问题的措施
    2.1 书背断裂和封面脱落的解决措施
    2.2 页码粘贴错误的解决措施
    2.3 地图册裁割不方正的解决措施
    2.4 胶层气泡的解决措施
3 结语

(3)书刊生产线中书帖仓储自动化改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来源及研究背景
    1.2 课题研究意义
    1.3 书刊自动生产线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与思路
    1.5 论文结构安排
    1.6 本章小结
第二章 云南国方印刷厂现状分析
    2.1 书刊生产工艺分析
    2.2 书刊印前制版工艺及设备分析
        2.2.1 印前制版工艺分析
        2.2.2 印前制版设备分析
    2.3 书刊印刷加工工艺及设备分析
        2.3.1 印刷加工工艺分析
        2.3.2 印刷加工设备分析
    2.4 书刊印后加工工艺及设备分析
        2.4.1 书刊印后加工工艺分析
        2.4.2 书刊印后加工设备分析
        2.4.2.1 折页单元
        2.4.2.2 堆码单元及仓储单元
        2.4.2.3 配帖单元
        2.4.2.4 无线胶订单元
        2.4.2.5 裁切单元
    2.5 现有书刊生产线信息分析
    2.6 问题分析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书帖仓储自动化改造研究
    3.1 书帖仓储自动化改造方案设想
    3.2 书刊自动生产线的总体布局
    3.3 书帖仓储设计方案筛选
        3.3.1 运帖入库模块方案
        3.3.1.1 书帖提升机构的方案设计及筛选
        3.3.1.2 分帖机构的方案设计及筛选
        3.3.2 仓储模块的方案
        3.3.2.1 书帖入库机构的方案设计及筛选
        3.3.2.2 置帖机构的方案设计及筛选
        3.3.3 配帖传送模块的方案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书帖仓储自动化改造方案建模
    4.1 书刊自动生产线的总体布局及构成
    4.2 运帖入库模块
        4.2.1 书帖提升机构
        4.2.2 气动分帖机构
    4.3 仓储模块
        4.3.1 书帖入库机构
        4.3.2 置帖机构
        4.3.3 书帖出库机构
    4.4 配帖传送模块
        4.4.1 书帖分运小车机构
        4.4.2 多通道传送机构
    4.5 贮页格机构改造
    4.6 设计方案建模整体效果
    4.7 书帖仓储自动化信息传递
        4.7.1 WSN技术
        4.7.2 条码识别技术
        4.7.3 书帖仓储自动化的信息传递过程
    4.8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工作总结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4)价值工程在印刷企业绿色生产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与结构安排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图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图
第二章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相关理论综述
    2.1 价值工程研究综述
        2.1.1 国外价值工程研究应用综述
        2.1.2 国内价值工程研究应用综述
    2.2 绿色印刷研究综述
    2.3 价值工程在印刷领域的应用情况
第三章 绿色价值工程理论
    3.1 建立绿色印刷生产评价体系
    3.2 基于绿色理念的价值工程扩展公式
    3.3 绿色价值工程公式的价值分析
        3.3.1 研究对象的选择方法
        3.3.2 功能分析
        3.3.3 环境成本计量
        3.3.4 价值评价
        3.3.5 价值提升的途径
    3.4 与传统价值工程的比较
第四章 价值工程在凹印油墨配方改进中的应用案例
    4.1 研究对象选择
    4.2 A型号凹印油墨功能分析
    4.3 传统公式下A型号凹印油墨成本分析及价值分析
    4.4 绿色扩展公式下A型号凹印油墨环境成本分析及价值评价
    4.5 方案优化及评价
第五章 价值工程在印刷机中的应用案例
    5.1 印刷机简介以及研究对象选择
    5.2 水斗辊构件功能分析
    5.3 传统公式下水斗辊构件成本分析及价值评价
    5.4 绿色扩展公式下水斗辊构件环境成本分析及价值分析
    5.5 方案优化及评价
第六章 价值工程在印后覆膜生产中的应用案例
    6.1 印后流程简介以及研究对象选择
    6.2 覆膜工艺简介
    6.3 覆膜机功能分析
    6.4 传统公式下JX覆膜机成本分析及价值分析
    6.5 绿色扩展公式下JX覆膜机环境成本分析及价值分析
    6.6 方案优化及评价
        6.6.1 方案的提出
        6.6.2 方案评价及建议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5)书刊无线胶订技术易出现的问题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1 书刊无线胶订技术的界定
2 书刊无线胶订技术的现状与发展
3 书刊无线胶订技术易出现的问题
    3.1 热熔胶质量问题
    3.2 书本脱胶、散页问题
    3.3 一线工人及管理人员素质问题
4 结论与建议

(6)印刷生产流程管理数字化的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国内数字化印刷工作流程发展现状
    1.2 课题的来源及内容
    1.3 课题的意义
第2章 数字化印刷工作流程相关理论
    2.1 数字化工作流程的基础
    2.2 CIP4与JDF工作流程
第3章 主流工作流程比较和流程设计
    3.1 三大印刷工作流程比较
        3.1.1 方正畅流工作流程管理系统
        3.1.2 Agfa Apogee PDF工作流程
        3.1.3 CreoPrinergy工作流程
    3.2 三大印刷工艺流程技术比较
    3.3 小型数字化生产流程的构建
        3.3.1 系统开发工具的简介
        3.3.2 系统设计定位
        3.3.3 小型数字化印刷工作流程设计思路
        3.3.4 小型数字化印刷工作流程设计
第4章 折手模式化和爬移
    4.1 自动折手软件的应用原理
    4.2 典型折手方式分析
    4.3 折手模式化的实现
    4.4 拼版折手的精度控制
        4.4.1 爬移与折页精度分析
        4.4.2 爬移量的控制
第5章 墨色预置
    5.1 油墨预置技术的发展
    5.2 油墨预置软件的设计
        5.2.1 PDF图像分区,计算所占墨区数
        5.2.2 计算图像各个分区的平均网点面积率
        5.2.3 墨量查找表的建立与实验分析
        5.2.4 给墨辊转角的确定
        5.2.5 软件设计
第6章 系统运行实例
    6.1 实例问题描述
    6.2 客户提交订单
    6.3 管理员审核和工艺设计
    6.4 折手设计
    6.5 墨色预置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进一步工作的方向
致谢
参考文献

(7)印刷生产系统环境效益评价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印刷生产系统及其环境影响
        1.1.1 印刷生产系统
        1.1.1.1 传统印刷生产系统
        1.1.1.2 数字化印刷生产系统
        1.1.2 印刷生产系统的环境影响
        1.1.2.1 印前环节的环境污染
        1.1.2.2 印刷环节的环境污染
        1.1.2.3 印后环节的环境污染
    1.2 环境效益评价方法与应用
        1.2.1 环境影响评价方法
        1.2.1.1 环境影响评价方法及其分类
        1.2.1.2 环境影响评价方法研究进展
        1.2.2 生命周期评价
        1.2.2.1 生命周期评价的发展
        1.2.2.2 生命周期评价的应用
        1.2.2.3 生命周期评价的技术框架
        1.2.2.3.1 目标定义和范围确定
        1.2.2.3.2 清单分析
        1.2.2.3.3 影响评价
        1.2.2.3.4 结果解释
        1.2.3 环境效益评价
        1.2.3.1 环境效益评价的发展
        1.2.3.2 环境效益评价方法及其分类
        1.2.3.3 环境效益评价的应用
    1.3 本研究的内容与创新之处
第二章 印刷生产系统的环境效益综合评价模型
    2.1 印刷生产系统环境效益综合评价方法与程序
    2.2 目标和范围的确定
        2.2.1 目标定义
        2.2.2 范围界定
    2.3 清单分析
        2.3.1 数据收集
        2.3.2 数据分析
    2.4 影响评价
    2.5 环境效益评价
    2.6 结果解释和改进建议
        2.6.1 结果解释
        2.6.2 改进建议
第三章 案例研究
    3.1 书刊胶印生产系统
        3.1.1 传统书刊胶印生产系统
        3.1.1.1 印前工艺环节
        3.1.1.2 印中工艺环节
        3.1.1.3 印后工艺环节
        3.1.2 数字化胶印生产系统
        3.1.2.1 印前工艺环节
        3.1.2.2 印中工艺环节
        3.1.2.3 印后工艺环节
    3.2 清单分析
        3.2.1 原辅料输入
        3.2.2 能源输入
        3.2.2.1 水资源输入
        3.2.2.2 电力能源输入
        3.2.3 环境排放输出
    3.3 影响评价
    3.4 环境效益评价
    3.5 结果与讨论
    3.6 改进建议
        3.6.1 生产工艺改进建议
        3.6.2 废弃物回收处理建议
第四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8)二十世纪中国出版技术变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的依据及意义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概述
    三、研究方法和资料来源
    四、主要内容、结构与创新之处
第一章 中国出版技术体系的形成及其发展
    第一节 出版技术、技术体系及其发展轨迹
        一、出版技术的内涵界定
        二、出版技术体系的形成
        三、出版技术变迁的历史轨迹
    第二节 中国传统出版技术的历史遗产
        一、中国传统出版技术的发展
        二、中国传统出版技术对西方近代出版技术的影响
    第三节 二十世纪中国出版技术的历史分期
        一、近代出版技术的引进与普遍应用(1900年至1949年)
        二、现代出版技术的初步形成(1950年至1984年)
        三、现代出版技术的创新与发展(1985至2000年)
    本章小结
第二章 近代出版技术的引进与普遍应用(1900-1949)
    第一节 近代出版技术传入的历史背景
        一、晚清西学东渐与近代出版起源
        二、文化启蒙运动与近代出版高潮
        三、洋务运动与西方科学技术的引进
    第二节 近代印刷、造纸与装订技术的引进
        一、近代印刷技术的传入及普遍应用
        二、近代机器造纸技术的引进与应用
        三、出版物新式装订技术的应用
    第三节 编辑理念、编辑与发行技术更新
        一、编辑理念的更新
        二、编辑技术体系的初步形成
        三、发行技术的更新
    第四节 新型出版技术的广泛应用与出版业转型
        一、中国近代出版技术的革新过程
        二、新型出版机构的出现及其商业化
        三、中国出版业的近代化转型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现代出版技术的初步形成(1950-1984)
    第一节 50年代初期出版业的整合与改造
        一、50年代初期出版业发展概况
        二、私营出版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三、"工业化战略"与出版业布局调整
    第二节 印刷技术的发展
        一、凸版印刷技术的兴衰
        二、平版印刷技术的发展
        三、凹版印刷技术的进步
        四、书刊装订技术的提升
    第三节 出版材料制造技术的突破
        一、造纸技术体系的完善
        二、制版材料制造技术的进步
        三、油墨制造技术的发展
    第四节 编辑与发行技术的创新
        一、编辑技术体系的日益完善
        二、书刊装帧技术的发展
        三、专业化发行技术流程的构建
    第五节 出版理念、经营机制更新与现代出版业的初步形成
        一、出版理念的更新
        二、出版体制改革与经营机制转型
        三、现代出版业的初步形成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现代出版技术的创新与发展(1985-2000)
    第一节 全球化、信息化与中国出版技术创新
        一、新科技革命与出版业技术创新
        二、体制改革、经济发展与出版产业兴起
        三、全球化推动出版产业和出版技术升级
    第二节 "748"工程与汉字激光照排技术
        一、"748"工程:突破"铅与火"的自主创新之路
        二、汉字激光照排技术发展及其原理
        三、计算机直接制版技术及其发展
    第三节 信息处理数字化与编辑技术体系变革
        一、采编系统数字化技术
        二、出版信息存储与数据库应用技术
        三、出版数据远程传输技术
    第四节 高新印刷技术普遍应用与出版介质的更新
        一、现代高速印刷机械的普遍使用
        二、印刷数字化工作流程
        三、数字化直接印刷技术
        四、新型出版介质制作技术的发展
    第五节 数字出版技术发展与管理模式创新
        一、数字出版技术及其形态演变
        二、新型出版模式与出版技术平台
        三、基于信息化的出版管理与发行模式创新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二十世纪中国出版技术变迁的动因、机制与路径
    第一节 二十世纪中国出版技术变迁的历史特征
        一、出版技术成果的累积性
        二、出版技术发展的加速性
        三、出版技术一体化
        四、出版技术数字化
    第二节 中国出版技术变迁的动因
        一、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历史推动
        二、文化启蒙与民族复兴的政治推动
        三、科技革命与相关技术群落的技术推动
        四、技术创新政策与科研体制改革的制度推动
        五、文化产业发展与行业内部竞争的市场推动
    第三节 中国出版技术创新的机制与模式
        一、中国出版技术的创新机制
        二、出版技术国家主导型创新模式
        三、出版技术国家诱导与企业自主创新互动模式
    第四节 中国出版技术变迁的路径
        一、中国出版技术的引进创新
        二、中国出版技术的集成创新
        三、中国出版技术的原始创新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二十世纪出版技术变迁的历史启示
    第一节 二十世纪出版技术进步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一、出版技术进步不断增强人类获取信息的能力
        二、出版技术进步改变人类文化交流方式
        三、网络出版技术改变人类信息传播格局
    第二节 二十世纪出版技术变迁的借鉴意义
        一、必须改进出版技术引进方式
        二、技术研发必须坚持高起点与延续性
        三、技术创新必须有政府的引导和支持
        四、技术进步必须以市场为导向
    第三节 新时期出版技术创新的环境、目标和途径
        一、新时期中国出版技术创新的环境
        二、中国出版技术创新的战略目标
        三、中国出版技术创新的途径
    第四节 推动出版技术进步的创新思考
        一、优化出版技术创新的科技环境
        二、优化出版技术创新的政策环境
        三、优化出版技术创新的扩散激励机制
        四、优化出版技术人才队伍
参考文献
后记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9)安徽印刷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致谢
第一章 概述
    1.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的背景
        1.1.2 研究的意义
    1.2 相关理论概述
        1.2.1 发展战略理论
        1.2.2 区位优势理论
    1.3 论文的结构
第二章 安徽印刷业发展现状
    2.1 国内外印刷业发展概况
        2.1.1 全球印刷业的发展现状
        2.1.2 中国印刷市场概况及特点
    2.2 安徽印刷业发展现状及特点
        2.2.1 安徽印刷业基本情况
        2.2.2 安徽印刷业与其它省份印刷业的比较
        2.2.3 安徽省印刷业的主要特点
    2.3 安徽印刷业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2.3.1 经济总量小,产业规模不大
        2.3.2 区域结构不合理,地区发展较不平衡
        2.3.3 产品结构单一,企业特色不明显
        2.3.4 企业管理水平较低,技术工人缺乏
        2.3.5 缺乏核心竞争力,发展后劲不足
第三章 安徽印刷产业状况分析
    3.1 安徽省印刷产业结构分析
        3.1.1 不同管理类别的印刷企业各项指标分析
        3.1.2 不同所有制类型的印刷企业各项指标分析
        3.1.3 不同规模的印刷企业结构分析
    3.2 安徽省印刷产业区域布局、市场状况分析
        3.2.1 安徽省印刷产业的区域布局状况
        3.2.2 安徽印刷业的市场状况
    3.3 安徽省印刷业设备状况分析
        3.3.1 安徽印刷产业装备数量分析
        3.3.2 安徽省印刷产业装备区域和特点分析
第四章 安徽印刷业发展环境分析
    4.1 宏观环境分析
        4.1.1 安徽印刷业的政治环境
        4.1.2 安徽印刷业的经济环境
        4.1.3 安徽印刷业的社会和文化环境分析
        4.1.4 安徽印刷业的技术环境分析
    4.2 安徽省印刷行业环境分析
        4.2.1 现有的竞争格局
        4.2.2 潜在进入者的威胁
        4.2.3 替代品的威胁
        4.2.4 买方的讨价还价能力
        4.2.5 供方讨价还价的能力
    4.3 安徽印刷业的SWOT分析
        4.4.1 优势分析
        4.4.2 劣势分析
        4.4.3 机会分析
        4.4.4 威胁分析
第五章 安徽印刷业发展对策
    5.1 安徽印刷业发展总体思路和基本原则
        5.1.1 安徽印刷业发展的总体思路
        5.1.2 安徽印刷业发展的基本原则
    5.2 安徽印刷业发展的对策措施
        5.2.1 借鉴国内印刷业发展的成功模式
        5.2.2 安徽印刷业的行业发展对策措施
        5.2.3 安徽印刷企业自身发展的对策措施
第六章 总结
参考文献

(10)作业成本核算在我国印刷行业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作业成本核算及其应用
        1.1.1 作业成本法的产生背景
        1.1.2 作业成本法理论综述
        1.1.3 作业成本核算体系的特点和建立的要求
    1.2 国内外作业成本核算应用研究的文献综述
        1.2.1 国外相关文献综述
        1.2.2 国内相关文献综述
    1.3 在我国印刷行业中运用作业成本法的意义
    1.4 本文的研究目标及研究方法
        1.4.1 本文的研究目标
        1.4.2 本文的研究方法
2 目前我国印刷行业成本核算基本情况介绍
    2.1 印刷行业生产流程介绍
        2.1.1 印刷及其生产工艺流程的构成要素
        2.1.2 印刷的生产流程
    2.2 印刷行业组织结构和现状
        2.2.1 书籍类印刷企业的组织结构
        2.2.2 当前印刷行业组织结构发生的变化
    2.3 印刷行业成本核算现状及本文的设想
        2.3.1 当前我国印刷行业核算现状
        2.3.2 本文对传统成本核算方法的改进设想
3 案例:作业成本核算在印刷行业的应用
    3.1 确定作业中心
        3.1.1 印刷行业中作业中心和制造中心的关系
        3.1.2 划分作业中心
    3.2 确定作业
        3.2.1 确定作业的依据
        3.2.2 归纳作业库
    3.3 分析确定成本动因
        3.3.1 分析成本动因的意义
        3.3.2 确定作业成本库和其中的成本项目
        3.3.3 选择成本动因
    3.4 订单作业成本核算方法
        3.4.1 案例资料来源与核算思路说明
        3.4.2 把成本费用分配到作业的方法
        3.4.3 把作业成本分配到订单的方法
4 结论
    4.1 对本文的作业成本法核算模型的评价
    4.2 实施订单作业成本核算的基本条件
    4.3 实施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
    4.4 本文的不足之处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详细摘要

四、无线胶订工艺质量及对策(论文参考文献)

  • [1]“荷兰风格派”艺术在书籍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 王笑桐. 天津工业大学, 2019(02)
  • [2]地图册无线胶订产品常见质量问题研究[J]. 闫晓静,王建伟. 科技传播, 2019(14)
  • [3]书刊生产线中书帖仓储自动化改造研究[D]. 杨琛. 昆明理工大学, 2017(01)
  • [4]价值工程在印刷企业绿色生产中的应用研究[D]. 武鹏宇. 北方工业大学, 2016(08)
  • [5]书刊无线胶订技术易出现的问题探析[J]. 朱珺,周永武,吕传振.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3(24)
  • [6]印刷生产流程管理数字化的实现[D]. 邱丙中. 南昌大学, 2011(07)
  • [7]印刷生产系统环境效益评价方法研究[D]. 郭鹏瑛. 大连工业大学, 2011(06)
  • [8]二十世纪中国出版技术变迁研究[D]. 匡导球. 南京农业大学, 2009(04)
  • [9]安徽印刷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 吴鹏. 合肥工业大学, 2008(05)
  • [10]作业成本核算在我国印刷行业的应用研究[D]. 古成林.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07(08)

标签:;  ;  ;  ;  ;  

无线胶订工艺质量及对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