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敏地区论文-胡洪飞

伊敏地区论文-胡洪飞

导读:本文包含了伊敏地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黑云母二长花岗岩,锆石U-Pb年代学,晚石炭世,地球化学

伊敏地区论文文献综述

胡洪飞[1](2018)在《内蒙古伊敏地区黑云母二长花岗岩锆石U-Pb定年及地质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伊敏地区位于大兴安岭北段西坡,古生代期间受古亚洲洋构造域的影响,中-新生代经历滨太平洋构造域和蒙古-鄂霍次克洋构造域的迭加改造,区内发育有一定规模的花岗质岩石。但由于该区大面积被第四纪覆盖、植被发育、岩体出露程度低,造成了花岗岩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资料的缺乏,制约了区内不同地质时期构造演化和地球动力学背景的研究工作。鉴于此,本文选取区内出露的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全岩地球化学和锆石Lu-Hf同位素测试分析,以求查明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的形成时代、岩石成因、源区性质等方面问题,为探讨研究区内岩浆活动及地球动力学背景提供依据。伊敏地区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岩石呈灰色、灰白色,具中细粒不等粒结构,块状构造,含有闪长质包体,主要矿物组成为斜长石、钾长石、石英、黑云母,副矿物为锆石、榍石、磁铁矿等。全岩地球化学分析结果显示,该区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具有高硅(SiO_2=68.32%~70.62%)、富碱(Na_2O+K_2O=7.79%~9.01%)、贫CaO(0.89%~2.51%)、MgO(0.80%~1.30%)、P_2O_5(0.16%~0.23%)的地球化学特征。A/CNK和A/NK值分别介于0.99~1.08和1.22~1.42之间,属于准铝质-过铝质钙碱性系列。岩石稀土元素总量较低,轻重稀土元素分馏明显,无明显Eu、Ce异常,富集K、Rb、Th、Ba、Sr和LREE,相对亏损U、Ti、La、Ce,综合分析认为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具有I型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锆石LA-CP-MS U-Pb测年结果表明,其形成于303±2Ma,为晚石炭世岩浆活动产物。锆石原位Hf同位素数据显示,其具有高的εHf(t)值(+9.20~+15.89),对应二阶段模式年龄(T_(DM2))集中分布于500~700Ma,反映黑云母二长花岗岩起源于新元古代增生的地壳。依据伊敏地区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的研究成果、区域地质资料及研究区内前人研究成果,本文认为伊敏地区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形成于碰撞后的伸展背景,兴安地块和松嫩地块之间的碰撞拼贴应发生于晚石炭世之前。(本文来源于《河北地质大学》期刊2018-11-12)

胡洪飞,王芳,臧进前,刘锋,车延安[2](2018)在《内蒙古伊敏地区黑云母二长花岗岩锆石U-Pb定年及地质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首次对内蒙古伊敏地区黑云母二长花岗岩进行了锆石U-Pb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分析结果显示,该区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具有高硅(w(SiO_2)=68.32%~70.62%),富碱(w(Na_2O+K_2O)=7.79%~9.01%),贫CaO(0.89%~2.51%)、MgO(0.80%~1.30%)、P_2O_5(0.16%~0.23%)的地球化学特征。A/CNK和A/NK值分别介于0.99~1.08和1.22~1.42之间,属于准铝质-过铝质钙碱性系列。岩石稀土元素总量较低,轻重稀土元素分馏明显(∑LREE/∑HREE=13.35~16.19),无明显Eu、Ce异常,富集K、Rb、Th、Ba、Sr和LREE,相对亏损U、Ti、La、Ce,综合分析认为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具有Ⅰ型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锆石LA-ICP-MS U-Pb测年结果表明,其形成于(303±2)Ma,为晚石炭世岩浆活动产物。Hf同位素数据显示,其具有高的_(εHf)(t)值(+9.20~+15.89),对应二阶段模式年龄(T_(DM2))集中分布于700~500 Ma之间,反映黑云母二长花岗岩起源于新元古代增生的地壳,形成于兴安地块和松嫩地块碰撞后的伸展背景。(本文来源于《地质科技情报》期刊2018年05期)

刘少泽[3](2016)在《内蒙古伊敏地区侏罗纪流纹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课题以“内蒙古呼伦贝尔市国营伊敏河牧场等四幅1∶5万区域矿产地质调查”项目为依托,选取内蒙古伊敏地区侏罗纪满克头鄂博组流纹岩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岩石学、锆石U-Pb测年和地球化学方面研究,确定了该流纹岩形成时代,总结了该流纹岩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探讨了该流纹岩的岩浆成因,进而分析了其形成的构造背景。通过对该流纹岩锆石U-Pb测年,结果显示~(206)Pb/~(238)U表面年龄在170.46~179.54Ma之间,~(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175.7±1.1Ma(MSWD=0.34),该年龄代表了角砾流纹岩的喷出年龄,说明该流纹岩是早侏罗世顶部的产物。该流纹岩总体特征表现为高硅(SiO2=76.68%~77.81%)、富碱(ALK=7.59%~8.25%)和整体过铝质(A/CNK=1.06~1.18),与A型花岗岩平均成分接近,在Harker图解中主要氧化物具有明显的线性演化关系,随着SiO_2含量的增加,氧化物呈负线性关系变化,表明它们是由同一原始岩浆演化而来。该流纹岩的轻重稀土元素分馏中等,轻稀土略富集。δEu=0.14~0.22,显示明显的铕负异常,这与斜长石的分离结晶作用有关。这些特征与大多数A型花岗质岩石的地球化学特征和典型的大陆裂谷流纹岩的稀土曲线一致。该岩相对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K、Rb、Th,亏损Ba、Sr、Ta、Ti、P等高场强元素,Ba、Sr出现强烈的负异常,与陆壳微量元素蛛网图相似,表明其火山岩可能来源于壳源物质的部分熔融;侏罗系满克头鄂博组角砾流纹岩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与A型花岗岩和张吉衡所定义的大兴安岭低Ba-Sr流纹岩特征相似,在花岗岩成因判别图中,均落入在A2花岗岩区内。根据本文对侏罗系满克头鄂博组角砾流纹岩的研究结果,结合区域相关资料,综合分析认为该流纹岩岩浆的起源是岩石熔融,形成于碰撞造山后的伸展环境。(本文来源于《河北地质大学》期刊2016-11-01)

包光,刘禹,刘娜[4](2013)在《内蒙古呼伦贝尔地区伊敏河过去135年以来年径流总量的树轮重建》一文中研究指出依据内蒙古呼伦贝尔地区湿度敏感的樟子松树轮宽度年表与区域平均最高温度、降水量和年径流总量的相关分析结果,重建了该区域公元1868~2002年伊敏河年径流总量.统计检验表明模型稳定可靠,其方差解释量达52.2%.在135年的径流重建序列中,极端干湿年份相当,分别占总年份的15.6%(21/135)和14.1%(19/135).连续2年以上的极端干旱时段出现在1950~1951,1986~1987,1905~1909,1926~1928,1968~1969,1919~1920年;湿润时段为1954~1959,1932~1934,1939~1940,1990~1991年.区域水文序列对比显示,伊敏河年径流总量与蒙古高原中、东部树轮径流或年表序列具有同步变化趋势.周期分析结果表明,呼伦贝尔及其邻近地区水文气候要素变化与大尺度的气候驱动(PDO,ENSO及北大西洋海表温度变化)和太阳活动有一定联系.(本文来源于《科学通报》期刊2013年12期)

杨明春,刘永江,韩国卿,王长兵,温泉波[5](2011)在《内蒙古伊敏地区下石炭统红水泉组砂岩物源分析及其构造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碎屑沉积物成份与源区构造环境、构造背景及源区岩石性质密切相关。通过对伊敏地区红水泉组砂岩样品进行砂岩碎屑颗粒成分统计、地球化学特征及碎屑锆石LA-ICP-MS U-Pb年代学等物源分析方法,确定红水泉组砂岩为长石岩屑砂岩,物源区构造背景主要为大陆岛弧环境,其物源类型为切割型岛弧。红水泉组砂岩中最年轻的碎屑锆石年龄为338±3 Ma,该年龄值表明红水泉组形成的时代为早石炭世密西西比中期的韦宪阶或之后。903~1 676 Ma的分散元古界锆石年龄和~780 Ma新元古代锆石年龄峰值,可能反映南蒙古微板块基底年龄信息。~500 Ma和~380 Ma的年龄峰值指示源区可能经历了多期岩浆事件:~500 Ma的岩浆锆石物源可能来自额尔古纳与兴安地块闭合相关的后造山花岗岩,~500 Ma的变质锆石可能来自变质基底,~380 Ma的物源可能反映额尔古纳—兴安地块与松嫩地块至少在晚泥盆世开始碰撞拼贴,并导致该区存在一个晚泥盆世—早石炭世的岩浆弧。(本文来源于《世界地质》期刊2011年02期)

马小琴[6](2010)在《内蒙古伊敏地区早石炭世红水泉组腕足动物群》一文中研究指出红水泉组是指大兴安岭地区早石炭世海相正常碎屑岩、灰岩,局部夹凝灰岩的地层。内蒙古呼伦贝尔盟伊敏地区发育红水泉组中段沉积,以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和泥岩为主,夹少量中—细砂岩。本次研究,课题组在伊敏地区红水泉组的泥岩中采集了大量的腕足动物化石,是首次发现,我们将其命名为“伊敏腕足动物群”。该腕足动物群以厚壳的石燕类,壳体较小的戟贝类和大型的长身贝类为主。本文依据居群理论,借鉴国际上最新的腕足动物分类方案,系统描述了早石炭世红水泉组的腕足动物化石10属10种,含2个新种,新种分别是伊敏等小长身贝Productellana yiminensis sp. nov.和伊敏线纹长身贝Linoproductus yiminensis sp. nov.。在此基础上建立了Linoproductus yiminensis—Fusella aschalensis组合,该组合的主要分子为:Neochonetes plicatiformis、Rugosochonetes hardrensis、Chonetes moelleri、Productellana yiminensis sp. nov.、Linoproductus yiminensis sp. nov.、Dictyoclostus crawfordswillensis、Fusella aschalensis、Finospirifer taotangensis、Torynifer pseudolineatus asiaticus、Stenoscisma sp.。依据Linoproductus yiminensis—Fusella aschalensis组合中腕足动物化石的分布时限,认为伊敏腕足动物群的时代应属于早石炭世杜内期,因此,将红水泉组中段的时代置于早石炭世杜内期。(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0-06-01)

万玉良,刘钦永[7](2009)在《伊敏地区35 kV系统电容电流计算与消弧线圈选择》一文中研究指出当中性点不接地电网发生单相接地短路时,接地点将通过接地线路对应电压等级电网的全部对地电容电流,对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造成威胁。通过计算分析,伊敏地区电网35 kV系统加装了消弧线圈,以补偿单相接地故障时流经接地点的电容电流,达到自动熄灭电弧的目的。实际运行表明,这一措施是切实可行和有效的。(本文来源于《内蒙古电力技术》期刊2009年01期)

杨铭[8](2004)在《伊敏地区供热系统优化改造》一文中研究指出伊敏是我国的高寒地区,该地区的供暖问题十分重要。伊敏电厂建成后,由于发电上网受到限制,多数时间只有一台机组70—80%负荷运转,提出利用电厂抽汽供热的设想;同时,热网运行也存在许多问题,热网系统的划分有问题,由于供热效果不好,直接连接的(本文来源于《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04年学术年会资料摘要集(1)》期刊2004-08-01)

孙威[9](2002)在《紧凑型轮斗挖掘机对伊敏地区适用性的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着重叙述了紧凑型轮斗挖掘机的理论生产能力与平均线切割阻力的关系 ,通过计算比较得出伊敏露天矿采矿条件适宜选用紧凑型轮斗挖掘机作剥离设备(本文来源于《露天采煤技术》期刊2002年03期)

冯松起,张忠林[10](2000)在《伊敏地区电网安全运行状况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伊敏煤电公司自备电网并入东北主网后这一地区安全状况的分析 ,指出这一系统目前安全运行方面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改善这种状况的建议 ,以及在调度操作过程中如何具体实施从而保证这一多电压级地区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本文来源于《东北电力技术》期刊2000年05期)

伊敏地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首次对内蒙古伊敏地区黑云母二长花岗岩进行了锆石U-Pb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分析结果显示,该区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具有高硅(w(SiO_2)=68.32%~70.62%),富碱(w(Na_2O+K_2O)=7.79%~9.01%),贫CaO(0.89%~2.51%)、MgO(0.80%~1.30%)、P_2O_5(0.16%~0.23%)的地球化学特征。A/CNK和A/NK值分别介于0.99~1.08和1.22~1.42之间,属于准铝质-过铝质钙碱性系列。岩石稀土元素总量较低,轻重稀土元素分馏明显(∑LREE/∑HREE=13.35~16.19),无明显Eu、Ce异常,富集K、Rb、Th、Ba、Sr和LREE,相对亏损U、Ti、La、Ce,综合分析认为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具有Ⅰ型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锆石LA-ICP-MS U-Pb测年结果表明,其形成于(303±2)Ma,为晚石炭世岩浆活动产物。Hf同位素数据显示,其具有高的_(εHf)(t)值(+9.20~+15.89),对应二阶段模式年龄(T_(DM2))集中分布于700~500 Ma之间,反映黑云母二长花岗岩起源于新元古代增生的地壳,形成于兴安地块和松嫩地块碰撞后的伸展背景。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伊敏地区论文参考文献

[1].胡洪飞.内蒙古伊敏地区黑云母二长花岗岩锆石U-Pb定年及地质意义[D].河北地质大学.2018

[2].胡洪飞,王芳,臧进前,刘锋,车延安.内蒙古伊敏地区黑云母二长花岗岩锆石U-Pb定年及地质意义[J].地质科技情报.2018

[3].刘少泽.内蒙古伊敏地区侏罗纪流纹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D].河北地质大学.2016

[4].包光,刘禹,刘娜.内蒙古呼伦贝尔地区伊敏河过去135年以来年径流总量的树轮重建[J].科学通报.2013

[5].杨明春,刘永江,韩国卿,王长兵,温泉波.内蒙古伊敏地区下石炭统红水泉组砂岩物源分析及其构造意义[J].世界地质.2011

[6].马小琴.内蒙古伊敏地区早石炭世红水泉组腕足动物群[D].吉林大学.2010

[7].万玉良,刘钦永.伊敏地区35kV系统电容电流计算与消弧线圈选择[J].内蒙古电力技术.2009

[8].杨铭.伊敏地区供热系统优化改造[C].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04年学术年会资料摘要集(1).2004

[9].孙威.紧凑型轮斗挖掘机对伊敏地区适用性的探讨[J].露天采煤技术.2002

[10].冯松起,张忠林.伊敏地区电网安全运行状况分析[J].东北电力技术.2000

标签:;  ;  ;  ;  

伊敏地区论文-胡洪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