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中考数学复习

聚焦中考数学复习

罗江县略坪初中谢秩秀

数学是一门纯理科科目,实力重在平时的积累,很难在短时期内有明显的提高,另外初中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都分散覆盖在三年的课本中,内容多而杂,学生往往学了新的,忘了旧的。因此,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如何搞好中考前的复习,提高复习的效率和质量,是每位初三数学教师和学生所关注的问题。为此,谈一些自己的想法,仅供大家参考。

一、重视课本内容,形成知识体系。

学生考前复习的确存在任务重、时间紧的情况,但绝不可因此而脱离教材。相反,要紧扣大纲,抓住教材,在总体上把握教材,明确每一章、节的知识在整体中的地位和作用。很多年来,很多教师在中考前的总复习中抛开课本,运用大量的复习资料进行训练,试图通过多做,反复做来完成“覆盖”中考试题的知识点工作,使学生在“题海”中钻来钻去,结果是极大地加重了学生的负担。其实近年来中考数学命题都与教材有着密切的联系,很多题目都可以在课本的例题或习题中找到影子,有的题目是稍微改变了条件或结论,有的是把图形转了个方向,有些题就是课后的典型题并做变式处理训练。因此复习的首要工作是回归课本,围绕课本梳理知识点,对典型问题进行分析从而达到熟悉。只有透彻理解课本例题、习题所涵盖的知识重点和解题方法,才能以不变应万变。另外在立足教材的同时,把书中的内容进行整理归纳,使之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而一味地搞题海战术,整天埋头做题,其效果并不佳,这就要求做题要“精”。所以,重视课本,夯实基础,是搞好数学复习的关键。

二、综合运用知识,培养各种能力。

综合运用数学知识提高解题的能力这是学生数学水平高低评价的标准。在这个阶段中,同学们首先要把各个章节中的知识联系起来,并能综合运用,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使自己的解题的能力有一个突出的进步。其次在这个阶段的习题要有一定的难度,但又不是越难越好,要适应自己的水平,使自己“跳一跳,够的上”,这样才能激发我们解难求进的学习欲望,使我们从解决较难问题中看到自己的力量,增强前进的信心,产生更强的求知欲。另外学生在“专题”复习课上,要善于学习和领会课堂上老师传授的解题方法和规律,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多作一些习题,总结解题方法、寻找解题规律,要特别注意自己在解题过程中数学思想的形成和数学方法的掌握。另外这个阶段还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培养能力:(1)变更数学题目的表达形式和背景,培养思维的深刻性;(2)寻求不同解题途径与思维方式,培养自己思维的广阔性;(3)对问题解答的思维方式不同,产生解题方法各异,这样有益于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4)变换几何图形的位置、形状和大小,培养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

三、反思错题,提升能力。

在复习的最后阶段,要想降低失误率,达到最佳效果,除了进行及时修正、全面扎实复习之外,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就是“反思错题”。具体做法是:1﹑将已复习过的内容进行“会诊”,找到最薄弱部分,消除某个薄弱环节比做一百道题更重要,特别是对每一套综合题试卷上出现的错误要进行认真分析,分类对比,从而发现自己复习中存在的问题。2﹑正确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是不懂不会做还是会做,但是由于计算马虎,或法则使用不当;或审题不仔细,或对试题中已知条件或所求结论理解有误;或解题思路不对,或者是定理应用出错等导致错误,找到了问题产生的原因,把这些做错的题用红色的笔再做一遍,从而找到解题的最佳途径,也为今后再次看它更醒目、印象更深。3、对于害怕的题、容易出错的题自己平时要精练,消除心理障碍,以绝后患。4、要静下心来,通过学习、回忆,有所思,有所悟,才会有所发现、有所提高、有所创新,从而悟出道理、悟出规律。因此考前及时发现问题,并且及时纠正,才会越快地提高数学能力,最终取得最优秀的成绩。

四、认真研究数学《考试说明》,分析中考试题

《考试说明》它是中考命题的依据,中考试题是对《考试说明》要求的具体化。只有研究《考试说明》,分析中考试题,才能加深对它的理解,才能体会平时学习与命题的专家们在理解《考试说明》上的差距,并争取缩小这一差距,这样才能克服盲目性,更好地进行复习。比如,《考试说明》指出:“考试要求分成4个不同的层次,这4个层次由低到高依次为了解、理解、掌握、灵活运用”。但如何界定“了解、理解、掌握、灵活运用”,《考试说明》并未明确指出。同样,《考试说明》还指出:“考试旨在测试中学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运算能力、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以及运用所学数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些能力如何界定,如何具体化?上述种种都只能通过深入研究近年来的中考数学试题才能使之具体化,从而指导我们平时的教学工作。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研究《考试说明》,分析近年来的中考数学试题是非常必要的。值得注意的是,在研究《考试说明》.分析中考试题的过程中,切不可搞什么“猜题”。比如有人说:中考试题有周期性,去年考了什么。今年一定不考;去年没考的内容,今年肯定要考。纵观近几年的中考数学试题,事实已经给猜题者的做法作了最好的回答,实践表明猜题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五、调适心理,减缓压力

没有一个良好的备考心理,所有一切美好愿望都将付诸东流。因此,学会调适自己的心理,减缓过重的心理负担,应是整个复习阶段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应摆在主要位置。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调适学生的心理是毕业班每一个任课老师的职责,从各方面去关心呵护学子们的心理健康是每个一线老师责无旁贷的神圣职责。多年的经验告诉我们,其实让学生放松的最佳方式是:我们老师不必侃侃而谈,而是做个忠实的听众!所以,学生要主动与老师多沟通,消除心理负担,从而确立自己合理的目标,放下包袱,看到希望,树立信心,从而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中考之中。

总之,在中考的备战中,重视课堂听课效率,跟上老师的复习节奏。回归课本,夯实基础,分分必争,关注细节。主动复习,主动反思,贵在坚持,这样提升数学能力就能实实在在做到了。

标签:;  ;  ;  

聚焦中考数学复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