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闲地论文-王玲

夏闲地论文-王玲

导读:本文包含了夏闲地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玉米地,农地流转,农业部门,玉米收获机

夏闲地论文文献综述

王玲[1](2014)在《割了麦的地 为啥没种秋粮?》一文中研究指出如今,持续了半个多月的夏收已经结束。从洋溢在农民脸上的喜悦可以看出,今年的夏粮大获丰收。 一般来说,夏收过后,人们紧接着就会在地里种上玉米等秋粮作物。但是,近日走访了我市陈仓区、凤翔、岐山等一些县区后发现,有大量夏收过后的土地闲着。为啥没种(本文来源于《宝鸡日报》期刊2014-07-07)

王惠萍,康银孝,郭红艳,席德仓,马治贤[2](2014)在《渭北旱塬夏闲地油菜绿肥种植意义与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随着传统的分散家庭养殖业逐渐萎缩,优质有机肥源随之变得匮乏,化肥用量加大,致使土壤有机质含量下降、耕地质量降低,直接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农民收入。一、绿肥种植意义渭北旱塬属暖温带大陆性半湿润季风气候,常年7、8、9月雨量充沛,多为一年一熟制,土地利用率较低,为了充分发挥雨热同季的有利气候条件,当地采取小麦+绿肥轮作种植模式,将用地、养地结合,达到了提高土壤(本文来源于《科学种养》期刊2014年07期)

次仁央金[3](2007)在《西藏主要河谷农区夏闲地开发利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西藏是我国自然资源状况与农业生产条件相对较为严酷的地区,农田地力水平不高、农田生态系统脆弱,农区畜牧业饲料、饲草缺乏等问题突出。发展多熟种植,开发利用夏闲期农田光热水土资源,有助于改善农田土壤肥力、缓解农田生态系统退化、增加农区畜牧业饲料来源,实现农牧结合,增加农牧民经济收入。本文以分布于西藏中部河谷农区(拉萨和山南地区)的14个县为研究范围,分析阐述了西藏主要河谷农区的自然资源状况、社会经济条件和农业生产水平,在总结分析西藏多熟种植发展历史与研究进展基础上,分析和评价了河谷农区夏闲期热量和降水资源状况及其实行多熟种植的气候可能性,并通过田间试验调查研究了几种多熟种植模式的产量和经济效益。主要研究进展如下:(1)西藏河谷农区光照与水利资源丰富,具有相对较好的社会经济基础和农业生产条件,夏闲期水热资源较为丰富,有利于夏闲地开发利用。夏闲期(7~9月)长达85~110d,拉萨夏闲期积温1287.9℃,降水量308.2mm,山南夏闲期积温1322.5℃,降水量279.4mm。(2)在西藏主要河谷农区,冬麦区88种多熟作物组合积温平均值为3475.1℃,冬春麦兼种区22种多熟作物组合积温平均值为2778.7℃,拉萨地区>0℃积温平均值为2914.8℃,而山南地区为3117.1℃,西藏主要河谷农区14个代表县的热量资源基本上可以满足实行多熟种植开发夏闲地的需要。山南地区热量资源好的几个县可以实行直播复种,选用适当的喜温作物;而拉萨热量条件较差的几个县,可以实行套种技术和移栽技术,选用喜凉的短生育期作物或复种绿肥、饲料和蔬菜等。(3)在西藏主要河谷农区,以冬播作物为主的多熟作物组合需水量平均值为636 mm,以春播作物为主的多熟作物组合需水量平均值为528 mm,拉萨和山南的年降水量平均值分别为425mm和537mm,拉萨降水量明显不足,山南降水量也十分有限,自然降水不能满足多熟种植需求。但西藏具有优越的灌溉条件,为多熟种植开发夏闲地提供了水分保障。(4)2006年西藏主要河谷农区夏闲地开发利用田间试验结果显示,拉萨冬小麦/箭舌豌豆种植比例,以冬小麦(66%)套作箭舌豌豆(33%)种植比例最优;山南和拉萨春青稞间套作玉米、马铃薯、箭舌豌豆试验,以青稞套作玉米最优,但山南以青稞间、套箭舌豌豆种植方式经济效益最高;单作饲草产量均高于与粮食作物的间、套作方式。(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期刊2007-06-01)

李秀君,曹国岕[4](2001)在《定西半干旱区夏闲地雨水富集工程效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降水是定西半干旱区的唯一水资源 ,提高降水利用是当前旱地农业研究的中心内容。降水少、分布不均、年际变率大是该区降水的基本特点。春小麦是当地的主要作物 ,占播种面积的 45 %~ 5 5 % ,一般 7月中旬收获。而 5 5 %~6 0 %的降水集中在 7~ 9月 ,降水与作物需水严重错位。因此 ,我们进行了夏闲地雨水富集工程效益研究 ,结果表明 ,夏闲地实施雨水富集工程可使 0~ 2 0 0cm的土壤贮水量增多31 2~ 38 4mm ,水分入渗深度增加 2 0~ 40cm。雨季末结合秋施肥把地整平 ,翌年穴播地膜春小麦使产量提高 19 5 % ,水分利用效率增加 7 7个百分点。雨季末秋施肥后 ,立即覆盖地膜 ,来年直接穴播春小麦使产量提高 30 7% ,水分利用效率增加 16 7个百分点(本文来源于《耕作与栽培》期刊2001年04期)

韩思明,王虎全,李岗[5](2000)在《渭北原区夏闲地高效利用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多年的试验结果表明 ,采用微型聚水地膜覆盖技术 ,使渭北夏闲地高效利用成为可能 ;利用夏闲地种植一料矮生菜豆与传统耕作方法相比 ,对 2 m土层水分状况影响不大 ,并在不影响下茬小麦的情况下 ,每公顷可收鲜豆荚 1 1 2 50 kg~ 1 50 0 0 kg,收入达 60 0 0元~70 0 0元 ,有推广价值。(本文来源于《干旱地区农业研究》期刊2000年04期)

吕殿青,李旭辉,方日尧,谷杰[6](1999)在《渭北旱塬结合夏闲地翻耕施肥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避免秋季施肥时多次翻耕土壤而损失水分,提高肥水利用率和生产率,对渭北旱塬结合夏闲地翻耕施肥效应(在7月中旬和8月中旬)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施肥方式能提高小麦产量、增加土壤NO3--N的积累和提高肥水利用率及生产效率,同时也能缓解秋播劳力紧张的矛盾,有利于适时适墒播种。(本文来源于《西北农业学报》期刊1999年01期)

李军[7](1995)在《宁南半干旱灌溉农田夏闲地开发利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宁南半干旱区旱作农业举步艰难的局面,讨论了在水热条件较好的灌区实行多熟种植开发夏闲地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并利用西北黄土高原夏闲地开发可行性决策咨询系统对典型乡镇进行了上机咨询,得到了夏闲地开发的可行性方案并给出了主要多熟作物组合的实际生产力和栽培技术要点。(本文来源于《干旱地区农业研究》期刊1995年04期)

李军,王立祥[8](1994)在《渭北旱塬夏闲地开发利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渭北旱塬农业生产和夏闲地现状,论证了渭北旱塬扩大复种开发夏闲地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并通过试验研究表明,虽然水分不足是扩大复种的主要限制因素,但只要因地制宜也可适度开发夏闲地(从叁年四熟到一年二熟)。(本文来源于《西北农业大学学报》期刊1994年02期)

李军,王立祥[9](1994)在《西北黄土高原夏闲地开发可行性决策咨询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西北黄土高原地域辽阔,自然和社会生产条件差异大的特点,为解决实行多熟种植开发夏闲地决策难度大的问题,研制了西北黄土高原夏闲地开发可行性决策咨询系统。该系统能够按照给定的条件进行自动推理和判断,提出夏闲地开发可行性决策方案。根据某一生产单位或地区的具体生产条件,通过人机对话的形式,可迅速地逐步分析热量、水分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可行性,并给出可能的多熟作物组合形式和复种指数,为夏闲地开发提供初步方案。(本文来源于《干旱地区农业研究》期刊1994年02期)

韩思明,史俊通,杨春峰,温小霞[10](1993)在《渭北旱塬夏闲地聚水保墒耕作技术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夏闲地聚水保墒耕作技术,是依据陕西渭北旱塬地区自然降雨的特点,于夏闲初经深耕整地后,按一定距离开沟起垄,垄上覆盖地膜,以利蓄水保墒的旱农耕作措施。多年的试验结果表明,这一耕作技术具有显着的聚水、保墒、增温和促进有机质矿化的效应,可使土壤环境改善,抗旱能力增强,使农作物生长健壮,产量大幅度提高,一般较平地不覆膜可增产粮食20%左右。垄作覆膜种玉米,边蓄边用,用中有蓄,变一熟为两熟,增产率达70%以上,是渭北旱塬提高自然资源利用率的一条新途径。(本文来源于《干旱地区农业研究》期刊1993年S2期)

夏闲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近年来,随着传统的分散家庭养殖业逐渐萎缩,优质有机肥源随之变得匮乏,化肥用量加大,致使土壤有机质含量下降、耕地质量降低,直接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农民收入。一、绿肥种植意义渭北旱塬属暖温带大陆性半湿润季风气候,常年7、8、9月雨量充沛,多为一年一熟制,土地利用率较低,为了充分发挥雨热同季的有利气候条件,当地采取小麦+绿肥轮作种植模式,将用地、养地结合,达到了提高土壤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夏闲地论文参考文献

[1].王玲.割了麦的地为啥没种秋粮?[N].宝鸡日报.2014

[2].王惠萍,康银孝,郭红艳,席德仓,马治贤.渭北旱塬夏闲地油菜绿肥种植意义与技术[J].科学种养.2014

[3].次仁央金.西藏主要河谷农区夏闲地开发利用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

[4].李秀君,曹国岕.定西半干旱区夏闲地雨水富集工程效益研究[J].耕作与栽培.2001

[5].韩思明,王虎全,李岗.渭北原区夏闲地高效利用技术研究[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0

[6].吕殿青,李旭辉,方日尧,谷杰.渭北旱塬结合夏闲地翻耕施肥效应[J].西北农业学报.1999

[7].李军.宁南半干旱灌溉农田夏闲地开发利用[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1995

[8].李军,王立祥.渭北旱塬夏闲地开发利用研究[J].西北农业大学学报.1994

[9].李军,王立祥.西北黄土高原夏闲地开发可行性决策咨询系统[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1994

[10].韩思明,史俊通,杨春峰,温小霞.渭北旱塬夏闲地聚水保墒耕作技术的研究[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1993

标签:;  ;  ;  ;  

夏闲地论文-王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