绒用性状相关性论文-胡忠昌,曹阳,吴健,秦立红,金海国

绒用性状相关性论文-胡忠昌,曹阳,吴健,秦立红,金海国

导读:本文包含了绒用性状相关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ALDH1A1基因,延黄牛,内含子4,多态性

绒用性状相关性论文文献综述

胡忠昌,曹阳,吴健,秦立红,金海国[1](2018)在《延黄牛ALDH1A1基因内含子4多态性及其与肉用性状的相关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试验旨在研究乙醛脱氢酶1A1(acetaldehyde dehydrogenase 1A1,ALDH1A1)基因内含子4多态性及其对延黄牛肉用性状的影响。选取99头18月龄延黄牛母牛,采用PCR扩增产物Sanger直接测序法测定99头延黄牛ALDH1A1基因内含子4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运用SPSS 19.0软件分析ALDH1A1基因内含子4SNP与延黄牛肉用性状(体高、体斜长、十字部高、胸围、腹围、管围、体重、背膘厚、眼肌面积和肌内脂肪)的关联性。结果显示,延黄牛ALDH1A1基因内含子4存在C/T突变位点,共发现3种基因型:TT、TC和CC,2种等位基因:T和C,其中TC为优势等位基因型,C为优势等位基因。卡方适合性检验结果发现,该SNP在延黄牛群体中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群体遗传参数分析发现,该突变位点的杂合度(He)相对较低,表明其在延黄牛群体中的变异较小,该位点属于中度多态(0.25<PIC<0.5),说明该遗传标记能够提供遗传信息。关联分析结果表明,延黄牛体尺和肉质性状指标在不同基因型间差异均不显着(P>0.05)。结果表明,ALDH1A1基因内含子4在延黄牛中存在突变,能否作为延黄牛肉用性状的遗传标记有待于扩大样本数量进一步研究。(本文来源于《中国畜牧兽医》期刊2018年11期)

张松,昝林森,王洪宝,王国庆,付常振[2](2014)在《秦川牛CD36基因多态性检测及其与肉用性状的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旨在研究秦川牛脂肪酸转位酶基因(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36,CD36)的多态性及其对秦川牛肉用性状的影响,以探索改善秦川牛肉用性状的分子育种方法。本研究选取288头同等饲养条件下的24月龄健康秦川牛母牛,采用DNA测序技术检测了CD36基因的多态性,并结合PCR-RFLP技术对所发现的多态位点进行基因型分型,然后将不同基因型与秦川牛肉用性状(背膘厚、眼肌面积、眼肌深度和肌内脂肪含量)进行关联性分析。结果表明,在CD36基因上发现4个多态位点,分别命名为SV1、SV2、SV3和SV4。连锁不平衡和单倍型分析表明,SV1-SV2为连锁位点,与SV3为强连锁,SV4与其他3个位点均为弱连锁,单倍型ITA属于优势单倍型(频率为60.4%)。关联分析结果表明,除SV4在眼肌深度指标中存在显着性差异外,单个多态位点的基因型之间和不同多态位点的组合基因型之间均在肌内脂肪含量指标中存在显着性或极显着性差异。其中,IITTAG型个体在肌内脂肪含量指标中显着低于IWTCAA型个体(P<0.05),极显着低于WWCCAA型个体(P<0.01)。结果提示,CD36基因对秦川牛肉用性状有显着的影响,可通过人工选择降低群体中IITTAG型个体的比例以改善肉用性状。(本文来源于《畜牧兽医学报》期刊2014年07期)

李丽娟[3](2009)在《叁个绒山羊品种KIFⅠ基因多态性与绒用性状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以220只新疆山羊,305只南疆绒山羊,280只博格达白绒山羊为研究对象,采用PCR-RFLP和PCR-SSCP技术对绒山羊KIFI基因进行单核苷酸多态性检测,探讨KIFI基因在叁个品种上的遗传变异多态性。在新疆山羊群体中,运用方差分析和最小二乘拟合线性模型研究KIFI基因多态性与绒细度、绒厚度、产绒量和产绒后体重的相关性。试验所获得结果如下:1.通过PCR-RFLP技术结合测序表明:KIFI基因外显子1处720位存在C跟T的替换,引起氨基酸C→R的变化,为错义突变;内含子1处1020位A→C的突变行成一个HaeIII酶切位点,用HaeIII酶切检测到AA、AC、CC叁种基因型,A为优势等位基因,在新疆绒山羊、南疆绒山羊、博格达白绒山羊中的频率分别为0.700、0.729、0.747;KIFI基因外显子3处3212位存在C→T的突变,减少一个HaeIII酶切位点,检测到AA、AB、BB叁种基因型,A为优势等位基因,在新疆绒山羊、南疆绒山羊、博格达白绒山羊中的频率分别为0.823、0.777、0.883。此突变没有引起氨基酸的变化,为同义突变。2.通过PCR-SSCP技术结合测序表明:KIFI基因外显子2不存在多态性。KIFI基因外显子4检测到4种基因型,定义为AA、BB、AB和AC型,在.4563位和4699位发现两处突变。4563位C→T的突变,为错义突变,导致氨基酸T→M的改变;4699位A→G的突变,没有引起氨基酸的变化,为同义突变。3.数据分析得知:KIFI基因在3个多态位点上,新疆绒山羊的杂合度都最大,表明选择潜力大。在KIFI-P1基因座,叁个品种均表现为中度多态,且都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KIFI-P3基因座在南疆绒山羊中表现为中度多态,而在新疆绒山羊和博格达白绒山羊中表现为低度多态,且南疆绒山羊处于非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KIFI-P4两个突变基因座在叁个品种中均表现为中度多态,且都处于非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4.对新疆山羊KIFI基因多态性和产绒性状相关性分析表明,在KIFI-P1位点,绒细度最小二乘均值在AA基因型和CC基因型间差异显着(0.01<P<0.05)。推测该突变位点可能是与影响绒细度的一个主效基因或调控因子紧密连锁的分子遗传标记。因此在山羊育种中利用KIFI基因标记辅助选择绒细度是有一定依据的。(本文来源于《甘肃农业大学》期刊2009-06-01)

王卓,昝林森[4](2008)在《秦川牛H-FABP基因第1外显子SNP及其与部分肉用性状相关性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秦川牛心脏脂肪酸结合蛋白基因(H-FABP)第1外显子的遗传变异与部分肉用性能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择相同饲养条件下的146头18~20月龄秦川牛阉牛,采用PCR-SSCP结合测序技术,对秦川牛H-FABP基因第1外显子的遗传变异进行检测;运用SPSS统计程序中的GLM模型,分析其与部分肉用性能指标的关系。【结果】秦川牛H-FABP基因第1外显子130 bp处具有PCR-SSCP可检测到的SNP位点:Y=T→C。对该SNP位点具有不同基因型的个体进行分型并与88头秦川牛的肉用性状指标进行GLM分析,表明AB型个体的后腿围、背膘厚、大理石花纹等性状极显着高于AA型个体(P<0.01),AB型个体的胴体胸深和嫩度显着高于AA型个体(P<0.05),AB型个体的背膘厚极显着高于BB型个体(P<0.01);另外,BB型个体的后腿围、大理石花纹等性状极显着高于AA型个体(P<0.01)。【结论】秦川牛H-FABP基因第1外显子上存在SNP位点且与肉用性状有较强的关联性,说明H-FABP基因可作为秦川牛部分肉用性状的候选基因。(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8年11期)

许汉峰,赵宗胜,李广录,阿米娜,薛安永[5](2008)在《绵羊13个微卫星基因座对毛用性状的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GenBank在绵羊1、4、6号染色体上选取13个微卫星基因座,对被测中国美利奴绵羊群体部分毛用性状的表型数据资料按基因型分组进行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结果表明,标记羊毛细度的BM6506、OARDB6基因座不同基因型间差异达到了极显着水平(P<0.01),标记羊毛细度的BM2263、BMS835I、LSTS044、OARAE57、BMS178基因座不同基因型间差异达到了显着水平(P<0.05),可对羊毛细度进行标记;标记羊毛长度的BMS835和BM6438基因座不同基因型间差异达到了极显着水平(P<0.01),标记羊毛长度的BMS2263、OARDB6、OARCP26、BM143基因座不同基因型间差异达到了显着水平(P<0.05),这些基因座可对羊毛长度进行标记。(本文来源于《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8年04期)

徐晶[6](2007)在《吉林白鹅IGFⅡ基因SNP及其与肉用性状相关性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试验设计了5对引物,采用PCR-SSCP方法对吉林白鹅肉用品系85只个体进行SNP检测,分析其群体遗传结构,并对SNP与生长发育及屠体性状相关性进行了研究。PCR-SSCP分析结果表明,试验群体IGFⅡ基因第2外显子在所检测位点上不存在SNP,所检测到的等位基因在群体中已固定。在IGFⅡ外显子3中发现一处SNP位点(A→G),分析结果表明该突变为沉默突变,未引起氨基酸序列改变。野生型等位基因(A)频率为0.8353,突变型等位基因(B)频率为0.1647;群体中检测到叁种基因型,AA基因型频率为0.7647,BB基因型频率为0.0941,AB基因型频率为0.1412。卡方检验表明试验群体中该位点基因型分布与理论比例差异显着(P<0.05),处于非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早期生长发育研究结果表明:吉林白鹅早期生长迅速,尤其以1~3周龄相对生长最快,相对生长率分别为1.39,1.19和0.6。6周龄日增重达到最大,平均为50.99g;6周龄以后开始降低,降低速度较慢;发育高峰期位于4~8周龄。利用SPSS软件对IGFⅡ基因SNP与鹅肉用性状的相关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在生长性状中,BB型个体6周龄体重均值显着高于AA型(P<0.05);7周龄体重均值BB型与AA、AB型有显着差异(P<0.05);8周龄体重均值BB型显着高于AA型(P<0.05)。叁种基因型对初生重及1~5周龄体重没有显着性影响(P>0.05)。在屠体性状中,半净膛重均值BB型显着高于AA型(P<0.05);肝重均值在BB型与AA、AB型个体之间差异达到显着(P<0.05);腿肉重均值BB型显着高于AA型。全净膛重、胸肉重、翅重均值未达到显着水平。综合本试验分析结果,IGFⅡ基因对吉林白鹅肉用性状有显着影响,B等位基因为有利基因,可对不同的性状进行标记辅助选择或早期选种,以降低成本、提高选择强度、加快选择进程。(本文来源于《吉林农业大学》期刊2007-05-01)

绒用性状相关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旨在研究秦川牛脂肪酸转位酶基因(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36,CD36)的多态性及其对秦川牛肉用性状的影响,以探索改善秦川牛肉用性状的分子育种方法。本研究选取288头同等饲养条件下的24月龄健康秦川牛母牛,采用DNA测序技术检测了CD36基因的多态性,并结合PCR-RFLP技术对所发现的多态位点进行基因型分型,然后将不同基因型与秦川牛肉用性状(背膘厚、眼肌面积、眼肌深度和肌内脂肪含量)进行关联性分析。结果表明,在CD36基因上发现4个多态位点,分别命名为SV1、SV2、SV3和SV4。连锁不平衡和单倍型分析表明,SV1-SV2为连锁位点,与SV3为强连锁,SV4与其他3个位点均为弱连锁,单倍型ITA属于优势单倍型(频率为60.4%)。关联分析结果表明,除SV4在眼肌深度指标中存在显着性差异外,单个多态位点的基因型之间和不同多态位点的组合基因型之间均在肌内脂肪含量指标中存在显着性或极显着性差异。其中,IITTAG型个体在肌内脂肪含量指标中显着低于IWTCAA型个体(P<0.05),极显着低于WWCCAA型个体(P<0.01)。结果提示,CD36基因对秦川牛肉用性状有显着的影响,可通过人工选择降低群体中IITTAG型个体的比例以改善肉用性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绒用性状相关性论文参考文献

[1].胡忠昌,曹阳,吴健,秦立红,金海国.延黄牛ALDH1A1基因内含子4多态性及其与肉用性状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畜牧兽医.2018

[2].张松,昝林森,王洪宝,王国庆,付常振.秦川牛CD36基因多态性检测及其与肉用性状的相关性研究[J].畜牧兽医学报.2014

[3].李丽娟.叁个绒山羊品种KIFⅠ基因多态性与绒用性状相关性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09

[4].王卓,昝林森.秦川牛H-FABP基因第1外显子SNP及其与部分肉用性状相关性的研究[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

[5].许汉峰,赵宗胜,李广录,阿米娜,薛安永.绵羊13个微卫星基因座对毛用性状的相关性研究[J].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

[6].徐晶.吉林白鹅IGFⅡ基因SNP及其与肉用性状相关性的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07

标签:;  ;  ;  ;  

绒用性状相关性论文-胡忠昌,曹阳,吴健,秦立红,金海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