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向直流论文-金楠,郭磊磊,韩东许

双向直流论文-金楠,郭磊磊,韩东许

导读:本文包含了双向直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双向交直流容错变换器,有限状态模型预测控制,价值函数,器件开路故障

双向直流论文文献综述

金楠,郭磊磊,韩东许[1](2019)在《双向交直流容错变换器有限状态预测功率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提高变换器发生故障后的容错运行能力,提出一种双向交直流容错变换器模型预测直接功率控制策略。该策略无需使用锁相环和PWM调制模块,易于实现。对容错控制系统性能进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功率器件发生故障的情况下,双向交直流容错变换器仍能连续运行,并具有较好的动、静态性能,验证所提出控制策略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太阳能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刘子文,苗世洪,范志华,康祎龙,晁凯云[2](2019)在《孤立交直流混合微电网双向AC/DC换流器功率控制与电压波动抑制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孤立交直流混合微电网中,对双向AC/DC换流器进行合理控制可以有效实现微网功率的协调分配并提高系统的抗外界干扰能力。将孤立混合微电网中的交流微网和直流微网等效为整合电源,分别给出双向AC/DC换流器交流侧和直流侧的有功功率下垂控制方程,进而提出基于全网功率成比例分配原则的双向AC/DC换流器外环功率控制策略,实现孤立混合微电网的功率平衡和自主分配;同时针对常规比例-积分(proportionalintegral,PI)内环控制无法获得理想的电压动态响应的问题,在对双向AC/DC换流器进行电压波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抑制电压波动的双向AC/DC换流器改进内环控制策略,实现换流器电压对参考信号的无静差跟踪,提高下垂控制微电网系统的鲁棒稳定性。仿真结果验证了该控制策略的正确性和有效性。(本文来源于《中国电机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21期)

林清华[3](2019)在《并联交错软开关技术在双向直流变换器中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并联交错软开关控制的BUCK-BOOST双向直流变换器特别适合于反馈能量的吸收及回馈再应用场合。系统分析BUCK-BOOST双向直流变换器两个开关管零电压导通的实现条件;采用并联交错的方式降低该变换器的电流应力和EMI问题。理论分析和实验结果均证明所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实验结果表明,基于并联交错软开关技术的BUCK-BOOST双向直流变换器在输出480 W时,效率可达98. 22%。(本文来源于《莆田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姜捷,周乐明,陈燕东,欧阳红林[4](2019)在《RC-IGBT型双向直流变换器驱动控制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此研究了一种逆导型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RC-IGBT)型双向直流变换器的低功耗驱动控制方法,主要包括两个阶段:在快速恢复二极管(FRD)开通阶段采用负电平驱动,取代传统的高电平驱动,降低FRD深度饱和,减少FRD的导通损耗;而在FRD关断阶段通过退饱和控制来降低FRD的饱和程度,减小FRD的关断损耗。同时,为了避免FRD模式下退饱和控制引起IGBT开通死区增大,造成占空比受限,通过对脉冲宽度调制(PWM)进行改进,消除了退饱和控制对死区的影响。实验表明:退饱和控制可以有效地改善RC-IGBT工作于FRD模式时的反向恢复特性,同时所提改进型PWM方法能够保证IGBT驱动信号占空比的有效范围。(本文来源于《电力电子技术》期刊2019年09期)

张勤进,刘彦呈,牛京威,庄绪洲,刘凤春[5](2019)在《模块化双向直流变换器实验平台探索与实践》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船舶电工学系列课程中电力电子功率变换技术基础知识的自主学习和创新实践,开发出一套开放式功率开关变换技术实验平台。该实验平台由主电路模块、采样及驱动模块、控制系统模块、仿真系统模块等构成,可用于变换器的升降压斩波实验、功率器件特性实验、负载特性实验和创新型实验等实验项目,具有自主学习现代电力电子功率开关变换技术、微处理器技术及自动控制原理的实践教学功能,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学习、创新思维的能力。(本文来源于《实验技术与管理》期刊2019年09期)

张建华,李欧[6](2019)在《基于双向DC/DC智能母联的直流电源系统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变电站采用的双充双电直流电源系统供电方式在电网和蓄电池同时故障时将导致变电站控制和保护电源失电,从而影响变电站电网设备的安全运行。因此,提出了一种基于双向DC/DC变换器的智能型母联装置,使两段直流母线互为备用,提高了变电站直流系统的可靠性,保证电网安全运行。(本文来源于《通信电源技术》期刊2019年08期)

张臻,刘超,吴效威,张雨来,韩鑫儒[7](2019)在《基于直流母线的双向充放电系统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实现电动汽车的充电快速性同时兼顾电网侧配电容量,提出了一种基于直流母线的双向充放电系统方案。解决了大功率快速充电需求对于电网配电容量的增容问题,同时又实现了电网负荷峰谷调节目的。搭建了仿真模型,仿真结果验证了所提方案的有效性,同时提升电网运行经济性。(本文来源于《电器与能效管理技术》期刊2019年12期)

马红伟[8](2019)在《基于储能的直流微电网双向DC/DC变换器的优化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人们越来越关注环境和能源问题,如何开发利用新能源成为了热门的研究方向。由于微电网储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它的研究也更多。而双向DC/DC变换器作为其中的能量传输部分,通过变换器的调节,可以使能量的使用效率更高。成本小并且效率高、性能好的双向DC/DC变换器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本论文中双向DC/DC变换器的结构采用两相交错式,通过控制策略的优化来提高变换器的性能。本文首先通过对几种双向DC/DC变换器的拓扑结构的分析,并选择了双向半桥DC/DC变换器作为研究对象,同时为了减小电压电流纹波,运用了多重化的并联技术,通过把两个半桥变换器并联组成了本文所研究的变换器。为使得变换器可以更好地工作,设计了电路中主要元器件的参数。然后采用状态空间平均法对变换器进行系统建模,得到变换器工作在不同模式下的小信号模型。通过对控制策略的对比,并针对该变换器的特点选择了双闭环控制策略,设计了变换器处于不同工作模式下的双闭环控制器,经过MATLAB软件仿真对变换器的控制系统进行了PI补偿前后的频域分析,验证了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另外针对一般PI控制器存在的不足,设计了模糊PI控制器。通过在MATLAB/Simulink中进行仿真研究,实验结果表明两种控制器设计比较合理,而本文设计的模糊PI控制器的稳定性和动态性能都比一般的控制器较好。论文的最后介绍了变换器系统的软硬件设计,在软件设计中主要进行了信号的采集处理、控制PWM波的产生、模糊PI部分的实现等。(本文来源于《安徽工程大学》期刊2019-06-10)

宋宏宇[9](2019)在《基于π型谐振网络的非隔离双向直流变换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光伏微电网中,双向直流变换器连接着高压侧直流母线和低压侧储能系统,可以实现两者之间能量稳定地双向流动,是光伏微电网中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双向直流变换器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提出基于π型谐振网络的非隔离双向直流变换器拓扑。所提拓扑综合隔离型和非隔离型双向直流变换器的优点,引入CLC-π型谐振网络,具有高效率和高功率密度的特点。针对谐振网络,基于T-π对偶原理,将所采用的π型网络与T型网络的输入输出特性以及结构进行比较,所提变换器具有设计方便、体积较小、同时可以实现恒流输入恒流输出等优点。本文理论分析了所提拓扑的工作过程,提出优化的参数设计方法。基于CLC-π型谐振网络的输出特性和功率变换效率分析,综合考虑变换器的软开关实现条件和范围,确定软开关实现的主导因素,对其进行优化设计。通过仿真验证了分析的正确性,系统在负载变化时,具有较宽的软开关范围,提升了系统效率。本文采用扩展描述函数(EDF)法进行小信号建模和闭环补偿环节参数设计。针对变换器的升压和降压两种工作模式分别进行系统小信号建模,得出系统的开环传函并进行补偿设计。根据补偿函数,采用双线性变换法得到数字PI的差分方程,设计控制系统程序,优化系统的动态性能。最后本文基于宽禁带半导体GaN器件搭建了300W的实验样机。实验证明所提出的双向直流变换器满足升、降压的指标,同时具有较大的软开关范围。在满载条件下,实验样机在Boost模式下系统效率为97.3%,在Buck模式下系统效率为96.1%。(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9-06-01)

张鸿斌[10](2019)在《隔离型双向直流变换器双重移相控制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人类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全球能源形势愈发严峻,人们开始逐渐重视对于新能源的开发与使用。在新能源发电系统和电动汽车领域中,隔离型双向直流变换器作为各个直流母线之间的电力电子接口装置,能够实现储能设备和充放电设备之间能量的双向传递。分析双有源桥变换器与其他几种常见隔离型双向直流变换器拓扑相比所具有的优势,选择双有源桥变换器作为隔离型双向直流变换器的主电路拓扑,详细阐述了变换器的工作原理、电流特性和功率特性等。其次对变换器的控制方法进行了详细研究,分析了采用单移相控制和双重移相控制方法变换器的工作模态。对不同控制方式下的变换器电感电流应力和功率传输特性进行了对比分析,解释了单移相控制下变换器工作过程中电感电流应力较大的原因。以降低隔离型双向直流变换器工作过程中的电流应力为目标,采用双重移相控制与电流应力优化控制相结合的方法建立变换器的优化控制策略。为了减小变换器的启动电感电流应力,首先对比分析了传统的优化控制方法,对传统优化控制方法进行改进并提出一种基于双重移相控制的启动电流优化控制策略,使变压器原副边输出电压占空比和给定电压协同变化,降低启动过程中电感电流。为了减小变换器稳态工作时变换器在轻载或电压不匹配情况下的电感电流应力,利用拉格朗日法建立最优函数求取最优控制参数,并基于两种双重移相控制分别建立了稳态电流应力最优的控制策略,通过仿真验证了优化方法的有效性。搭建隔离型双向直流变换器样机,对变换器进行测试,通过实验验证本文提出的优化控制策略在降低变换器电感电流应力方面的有效性,证明本文理论分析和设计的正确性。(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9-06-01)

双向直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孤立交直流混合微电网中,对双向AC/DC换流器进行合理控制可以有效实现微网功率的协调分配并提高系统的抗外界干扰能力。将孤立混合微电网中的交流微网和直流微网等效为整合电源,分别给出双向AC/DC换流器交流侧和直流侧的有功功率下垂控制方程,进而提出基于全网功率成比例分配原则的双向AC/DC换流器外环功率控制策略,实现孤立混合微电网的功率平衡和自主分配;同时针对常规比例-积分(proportionalintegral,PI)内环控制无法获得理想的电压动态响应的问题,在对双向AC/DC换流器进行电压波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抑制电压波动的双向AC/DC换流器改进内环控制策略,实现换流器电压对参考信号的无静差跟踪,提高下垂控制微电网系统的鲁棒稳定性。仿真结果验证了该控制策略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双向直流论文参考文献

[1].金楠,郭磊磊,韩东许.双向交直流容错变换器有限状态预测功率控制[J].太阳能学报.2019

[2].刘子文,苗世洪,范志华,康祎龙,晁凯云.孤立交直流混合微电网双向AC/DC换流器功率控制与电压波动抑制策略[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9

[3].林清华.并联交错软开关技术在双向直流变换器中应用[J].莆田学院学报.2019

[4].姜捷,周乐明,陈燕东,欧阳红林.RC-IGBT型双向直流变换器驱动控制方法[J].电力电子技术.2019

[5].张勤进,刘彦呈,牛京威,庄绪洲,刘凤春.模块化双向直流变换器实验平台探索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9

[6].张建华,李欧.基于双向DC/DC智能母联的直流电源系统的研究[J].通信电源技术.2019

[7].张臻,刘超,吴效威,张雨来,韩鑫儒.基于直流母线的双向充放电系统的研究[J].电器与能效管理技术.2019

[8].马红伟.基于储能的直流微电网双向DC/DC变换器的优化设计[D].安徽工程大学.2019

[9].宋宏宇.基于π型谐振网络的非隔离双向直流变换器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9

[10].张鸿斌.隔离型双向直流变换器双重移相控制策略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9

标签:;  ;  ;  ;  

双向直流论文-金楠,郭磊磊,韩东许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