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件内力论文-于兰珍,吴荣兴,邱森,李晓东

构件内力论文-于兰珍,吴荣兴,邱森,李晓东

导读:本文包含了构件内力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高职建筑工程技术,建筑基本构件的内力计算与设计,课程改革

构件内力论文文献综述

于兰珍,吴荣兴,邱森,李晓东[1](2019)在《“建筑基本构件的内力计算与设计”课程改革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根据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培养人才的目标,从建筑行业实际应用出发,对《建筑基本构件的内力计算与设计》进行了课程改革。从一门枯燥无味、理论性比较强的专业必修课,改革成妙趣横生、学以致用的专业课程。(本文来源于《高考》期刊2019年14期)

祝文畏,杨学林,王擎忠,张林波[2](2019)在《竖向构件托换过程中的结构内力变化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既有建筑的改造、古建筑保护以及抢险救灾等工程中,经常涉及顶升、移位以及托换等特种工程技术的运用。顶升、移位等托换过程中,建筑物构件之间的连接方式和约束发生改变,在此通过分析单层刚架不同约束下的结构内力,总结了约束与内力变化之间的规律,可为建筑物改造过程的构件加强提供借鉴。(本文来源于《浙江建筑》期刊2019年01期)

潘立[3](2019)在《配筋钻孔法推算混凝土构件实际内力实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结合理论分析与现场检测,将近年提出的"配筋钻孔法"用于推算既有钢筋混凝土结构中承重构件的实际内力,能较好满足建筑结构的安全鉴定、加固改造、事故分析等相关需求。为便于业内同行理解、应用、改进此方法,确保其实际应用时推算精度满足工程要求,以此进一步拓展现有混凝土结构检测鉴定范围(含预应力及温度荷载效应),基于已有研究和双向偏压混凝土框架柱实测数据,详述了配筋钻孔法推算柱截面实际内力的过程,分析了推算结果,并对以后类似研究和应用提出了实用建议。(本文来源于《建筑结构》期刊2019年03期)

夏风敏,李常新[4](2018)在《基于构件开裂刚度改变后内力的变化规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构件的开裂改变了刚度,同时会使内力重新分布。研究构件开裂后内力的变化规律,是分析构件开裂后实际内力变化的有效方式。文章通过有限元软件ABAQUS的扩展有限元XFEM,对混凝土刚性框架进行弹塑性分析,并与有限元软件ETABS的弹性分析结果进行对比,研究了构件开裂刚度改变后内力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弯矩的弹塑性与弹性计算结果相比,构件裂缝贯通1/8~1/2时,下降了10%~20%,钢筋没有达到屈服;构件裂缝贯通1/2~3/4时,下降了20%~30%,而贯通约3/4时,裂缝处最外侧钢筋屈服;裂缝贯通3/4至完全贯通,下降了30%~80%,且裂缝宽度<2 mm时,下降了30%~50%,而裂缝宽度>2 mm时,下降程度发展较快,可达50%~80%;当裂缝贯通截面时,裂缝处的纵筋屈服,且裂缝宽度>5 mm时,弯矩下降的程度>90%,失去承载能力。(本文来源于《山东建筑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张立森,方圣恩[5](2017)在《考虑内力分项贡献度的框架构件重要性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了一种水平和竖向荷载共同作用下的框架结构构件重要性评价方法。首先,基于线弹性材料假设,利用应变能方程和节点-外荷载关系计算梁柱构件的轴力、剪力和弯矩;然后,定义构件内力分项计算值与抗力分项值之比为构件分项重要性系数,用于体现构件抗力利用水平;再组合各内力分项系数,针对不同外荷载形式定义构件综合重要性系数,用于体现构件对框架体系整体承载力的贡献;最后,通过两榀框架算例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可为框架的结构优化设计和连续性倒塌分析提供定量依据。(本文来源于《计算力学学报》期刊2017年06期)

席宇,朱武卫,张风亮,刘义,陆建勇[6](2016)在《超高层混合结构施工阶段竖向变形与关键构件内力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考虑施工阶段结构时变特性、构件配筋以及施工找平的影响,对陕西延长石油科研中心大楼进行施工过程模拟,主要研究结构施工阶段竖向变形和关键构件内力的发展变化规律,并就关键问题给出解决建议,供同类项目参考。(本文来源于《第十一届建筑物改造与病害处理学术研讨会暨第六届工程质量学术会议论文集》期刊2016-12-02)

席宇,朱武卫,张风亮,刘义,陆建勇[7](2016)在《超高层混合结构施工阶段竖向变形与关键构件内力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考虑施工阶段结构时变特性、构件配筋以及施工找平的影响,对陕西延长石油科研中心大楼进行施工过程模拟,主要研究结构施工阶段竖向变形和关键构件内力的发展变化规律,并就关键问题给出解决建议,供同类项目参考。(本文来源于《第十一届建筑物改造与病害处理学术研讨会、第六届工程质量学术会议论文集》期刊2016-12-02)

李彦宇[8](2016)在《强震作用下单层网壳构件内力响应规律及基于CVGM模型的连续性倒塌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大跨空间结构动力灾变过程的精细化数值模拟应基于系统化、精细化的建模理论及数值实现方法,考虑复杂受力状态下材料、构件损伤非线性本构关系,多层次、多尺度实现结构动力破坏机理及倒塌机制研究。而目前针对网壳结构圆钢管、球节点构件滞回特性的数值模拟和试验研究尚缺乏精确、量化的轴力与弯矩的加载制度;对强震作用下网壳结构的动力响应和倒塌分析,极少考虑材料、构件损伤非线性本构关系。因此,从构件层面,有必要对地震作用下网壳杆件内力响应规律进行分析;从结构层面,需建立精细化有限元模型并考虑材料、构件或节点损伤断裂的影响,实现网壳结构动力破坏模式及倒塌机理的深入研究。本文分别从构件和结构两个层面,对单层网壳结构的杆件内力响应规律及基于精细化数值模拟方法的连续性倒塌分析技术进行了研究。具体工作如下:(1)考虑到单层网壳结构有正、负高斯曲率之分,分别选取单层球面网壳和单层鞍形网壳为研究对象,对地震作用下杆件的内力响应规律进行分析,探讨了结构几何参数等因素的影响,确定了构件的初始轴压比、轴力幅值变化范围、轴力与弯矩响应频率关系。结果表明,地震作用下,网壳结构杆件的轴力幅值、轴力与弯矩响应的频率关系变化明显,进行其抗震性能研究时应考虑变轴力影响。(2)对比单层网壳分析中广泛应用的传统梁单元模型,建立了细化构件变形、考虑节点刚度的精细化全壳单元模型,实现了网壳结构几何模型层面的精细化非线性动力时程分析。以单层鞍壳为例,梁、壳单元模型自振特性及弹性阶段响应较为接近,但强震作用下精细化壳单元模型的响应明显大于传统梁单元模型,壳单元模型能够更真实地反映构件及结构的塑性性能。(3)在全壳单元几何精细化模型中,设置精准的混合强化材料本构关系,引入钢材的循环空穴增长(CVGM)微观断裂预测理论,结合生死单元技术,利用Fortran语言编译了VUSDFLD断裂模拟子程序,对网壳结构建立了基于材料本构层面的精细化数值分析方法,实现了杆件、节点断裂及结构的连续性倒塌过程模拟。对比前人已经试验验证的研究成果,证明了本文编译子程序对钢材断裂预测的准确性,证实了CVGM微观断裂预测理论用于网壳结构连续性倒塌分析的可行性。(4)采用精细化数值分析方法,模拟了两个不同类型的单层鞍型网壳算例在强震作用下的连续性倒塌过程。结果表明,本文采用的分析方法可有效地模拟单层网壳结构中构件的断裂过程及后续结构响应;杆件的突然断裂使与其相连的节点位移增大,可能引发相连杆件破坏,进而导致结构刚度降低,引起结构倒塌破坏。(本文来源于《北京交通大学》期刊2016-06-01)

任宇杰[9](2016)在《输电铁塔构件刚接和铰接两种不同简化形式对其内力影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格构式输电铁塔的强度和稳定性强度计算中多采用杆单元,仅计算构件的轴力,并把杆件承受的轴力作为杆件尺寸设计的依据;大量的实践和计算均表明:如果输电铁塔的构件均为细长杆,杆件失稳为铁塔设计的主要控制因素,而杆件失稳主要是与轴力有关,在输电铁塔的专用有限元分析软件中都采用杆单元,仅计算输电塔构件的轴力是能够满足工程设计要求。但随着近年来窄基塔在城市的输电线路中被广泛采用,相比于传统的大根开格构式塔架,窄基塔的杆件在尺寸上短而粗,杆件两端的弯矩将变大,构件两端的弯矩将成为不可忽略的因素,不应采用杆单元而应采用梁单元对窄基塔的构件进行内力计算。本文将分别采用杆单元和梁单元对窄基塔结构构件进行内力计算,并将两种不同单元的计算结果与窄基塔的真型实验结果进行比较。具体地讲我们开展了以下方面的研究工作:把节点简化为铰接和刚接两种不同的简化形式,比较了铰接、刚接和半刚性连接的特性及其对压杆长细比的影响,尤其分析了半刚性连接的约束系数与节点刚度的关系。在第3章和第4章,建立了构件两端简化为刚接和铰接输电铁塔的有限元模型(即分别采用梁单元和杆单元),计算了输电塔在荷载作用下的杆件内力,分析了梁单元和杆单元对输电塔构件内力和应力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在窄基塔的构件设计中,由于其杆件的长细比较小,杆两端的实际约束与铰接不符,需要采用梁单元来设计窄基塔的各构件的尺寸;而由细长杆组装成的大根开输电铁塔,采用杆单元和梁单元计算出的内力和应力相差不大,可以采用杆单元来计算大根开(一般)输电铁塔的轴力,并作为设计的依据。在以上计算的基础上,与某电力设计院合作,开展了窄基塔真型试验,窄基塔建立模型时采用梁单元的计算结果与实验测量结果相吻合。(本文来源于《南昌大学》期刊2016-05-27)

张志革,王敏丰[10](2016)在《工程力学中构件内力求解方法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工程力学中,经常要进行构件的受力分析,内力的求解,然后进行构件的强度、刚度及稳定性的计算。内力的分析和求解一般采用截面法。在使用截面法求解构件的内力时,通过列平衡方程、解方程求解内力。此过程比较繁琐,本文阐述了一种求解内力的简捷方法,可以省略列平衡方程求解内力的繁琐过程。(本文来源于《科技展望》期刊2016年09期)

构件内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既有建筑的改造、古建筑保护以及抢险救灾等工程中,经常涉及顶升、移位以及托换等特种工程技术的运用。顶升、移位等托换过程中,建筑物构件之间的连接方式和约束发生改变,在此通过分析单层刚架不同约束下的结构内力,总结了约束与内力变化之间的规律,可为建筑物改造过程的构件加强提供借鉴。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构件内力论文参考文献

[1].于兰珍,吴荣兴,邱森,李晓东.“建筑基本构件的内力计算与设计”课程改革探讨[J].高考.2019

[2].祝文畏,杨学林,王擎忠,张林波.竖向构件托换过程中的结构内力变化分析[J].浙江建筑.2019

[3].潘立.配筋钻孔法推算混凝土构件实际内力实例[J].建筑结构.2019

[4].夏风敏,李常新.基于构件开裂刚度改变后内力的变化规律研究[J].山东建筑大学学报.2018

[5].张立森,方圣恩.考虑内力分项贡献度的框架构件重要性评价[J].计算力学学报.2017

[6].席宇,朱武卫,张风亮,刘义,陆建勇.超高层混合结构施工阶段竖向变形与关键构件内力分析[C].第十一届建筑物改造与病害处理学术研讨会暨第六届工程质量学术会议论文集.2016

[7].席宇,朱武卫,张风亮,刘义,陆建勇.超高层混合结构施工阶段竖向变形与关键构件内力分析[C].第十一届建筑物改造与病害处理学术研讨会、第六届工程质量学术会议论文集.2016

[8].李彦宇.强震作用下单层网壳构件内力响应规律及基于CVGM模型的连续性倒塌分析[D].北京交通大学.2016

[9].任宇杰.输电铁塔构件刚接和铰接两种不同简化形式对其内力影响的研究[D].南昌大学.2016

[10].张志革,王敏丰.工程力学中构件内力求解方法的研究[J].科技展望.2016

标签:;  ;  ;  

构件内力论文-于兰珍,吴荣兴,邱森,李晓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