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建土建工程中的高支模施工技术分析邱森

房建土建工程中的高支模施工技术分析邱森

南通四建集团有限公司江苏南通226000

摘要:高支模施工技术是当前土木工程施工企业的常用技术,充分认识高支架模型技术的重要作用,确保高支模技术的有效性,搞好工艺控制,严格控制施工质量,促进项目安全迈上新台阶,为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房建土建工程;高支模;施工技术

前言

随着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为确保高支模技术在工程中的施工质量,我们要严格要求施工的流程,并核实技术标准,有效解决项目工程遇到的一系列问题,才能保证施工效果达到预期,使高支模施工技术的应用具有更大的适应性与承载力,充分发挥高支模施工技术,解决具体施工过程中的制约。

1高支模施工技术应用特点概述

高支模施工技术手段可以说是当前我国房建土建工程中比较重要的一个基础施工技术,这种高支模施工技术的运用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具备着较为明显的积极优势和作用,其中较为突出的特点如下:首先,高支模施工技术的应用规模不断提升,这也是高支模施工技术手段应用的基本表现所在,随着当前我国房建土建工程项目的发展,其规模越来越大,进而也就导致其施工难度不断增加,这也就必然会对于相应施工技术提出更高要求,相应高支模施工技术也就必然体现出了自身的使用价值;其次,对于高支模施工技术手段的有效应用而言,相对于传统施工技术的运用,其在施工操作的安全性方面同样也表现出了较为理想的作用价值效果,这种施工操作的安全性主要就是在整体安装中都能够具备理想的规范性操作效果,各个施工操作环节都能够得以优化;最后,从施工效率上来看,相应高支模施工技术的应用也能够表现出较为理想的积极作用,相对于传统模板体系的构建,这种高支模施工技术手段的应用能够明显提升其整体落实效率,进而也就能够满足于施工进度方面的需求。

2高支模施工技术措施

2.1构造要求

高支模结构体系的搭设施工顺序需要严格按照施工方案和相应的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的技术要求进行,不可违规操作,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性。

2.2立杆

在立杆搭设施工时,需要检查钢管的规格、扣件的连接以及钢构件的锈蚀情况,确保立杆构件的性能符合要求。并在立杆的下部设置底板和垫板,且垫板的厚度应控制在不小于50mm,以确保基础的承载能力和立杆的稳定性。梁板的立杆间距应相等或者成倍数增加,且在立杆长度方向不可进行搭接,若需要进行接长,需要采用对接扣件进行连接。相邻的两根立柱接头需要错开一定的距离,一般竖向错开距离控制在0.5m,且接头的中心距主节点不应大于步距的1/3。

2.3水平杆

在水平杆搭设施工时,需要每步纵横向水平杆需要拉通,且水平杆的间距应按照施工方案进行合理设置。在顶部距离模板以下0.2m部位需要设置纵横向的扫地杆。并在可调支托底部的立杆顶端纵横方向上设置水平拉杆,且水平拉杆对接接头的位置需按照要求搭接。

2.4可调顶托

在可调顶托施工时,一般可调顶托伸出的长度控制在0.2m以内,当可调托座的螺栓杆伸出长度大于0.2m时,为了确保支架结构的稳定性,需要增加一道水平拉杆,保障施工的安全。

2.5木枋搭接

木枋搭接部位需要设置承载能力良好的支顶支撑,且木枋的搭接长度不可少于伸出可调顶托150mm。

2.6剪刀撑

水平剪刀撑。从顶层开始向下,需要隔2步设置一道水平剪刀撑,且剪刀撑搭接需要将两个立柱之间的架体有效地拉结,确保立柱的稳定性。竖向剪刀撑。在高支模部位,为了提高高支模整体结构的稳定性,以及施工的安全,需要沿着四周设置竖向剪刀撑,在第Ⅰ类(A≤0.6m2)梁的一侧要求设置竖向剪刀撑,而第Ⅱ类(A>0.6m2)梁的两侧设置竖向剪刀撑,一般剪刀撑的夹角控制在45~60°范围内;竖向剪刀撑与地面之间的夹角控制在45~60°范围内,且需要在支架高度方向上进行全部的设置。此外,剪刀撑需要与相邻的立杆或者横杆用扣件进行相互连接,从而确保支架结构的稳定性。

2.7拉接连墙杆

如果支架立柱的高度超出5m时,需要在立柱四周外侧和中间设有结构柱的部位,按照竖向2m、水平7m的间距与建筑物的相邻的接触点进行有效地固定。同时,结合工程实际情况,需要将柱抱箍与架子进行有效地搭接,连接跨度应不少于两跨满堂架。

3高支模支撑的辅助保障

3.1施工质量控制

现阶段高支模施工技术的运用对工程的顺利进行起到了推动作用,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工程的施工难度。但因高支模施工的危险系数较高,时刻影响着人员安全与工程质量,因此在高支模施工过程中应注意几个方面:确保高支模原材料质量,应选择上乘优质的工程构件。高支模的钢度以及强度影响着的承载力,认真计算施工中模板需要承受的载荷,模板的稳定性必须满足设计需求,在进行组合拼装过程中,确保模板表面平整和严密。针对不同的施工项目,采取合理的技术施工,为保证施工规范进行实时的检查。严格各项管理工作,不仅要求高支模在安装和拆除过程中认真落实操作规范,还要做好现场管理及验收管理等,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做好各项辅助工作,并有专职人员进行监管,以提高施工安全性。

3.2保证施工行为安全

因高支模属于高空作业,其受影响的因素很多,如果没有及时发现隐患,极易出现安全质量问题,所以应当高度重视对施工质量的监管。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按照科学的施工方案进行有序施工,可以采取的方案有以下几点:在各个工作区域及主要通道要设有安全宣传标牌或警告标志。严禁烟火,特别要对模板加工棚进行重点监督,并要求及时清理木屑、模板等废料。根据建筑材料的不同进行分类存放,并按照不同规格摆放整齐。

3.3引用结构加固技术

房屋建筑是人们生活最基本的需求品,其建造质量直接影响到了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但是房屋建筑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并且诸多因素是不断的波动,有很多的因素在施工中期没有及时发现,导致竣工后入住的房屋出现了结构的变形,墙体的断裂等情况,这类房屋建筑的安全性就可想而知了,此类问题有可能来源于气候的变化、施工材料自然变化等因素。企业要明确建筑业的初衷:是给人们带来舒适的环境,最主要的是其使用的安全性,我们切不可因为某些自然因素增加了自身成本费用而无视这些因素的存在。因此,我们要通过科学的分析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在高支模结构中,加固技术也发挥着重大作用。但是要使结构加固技术和高支模的完美结合并不容易,需要施工人员结合不断变化的实际问题,做出最有针对性的选择,并且对于施工企业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对于加固技术制定合理的方案,对每个环节要科学分析,控制施工,充分发挥加固技术应用的作用和意义。

3.4提高高支模施工技术中的质量监管措施

在高支模施工之前需要组织专业的技术人员对施工方案与施工场地进行全方位的勘测与考察,确保施工方案与施工场地符合相关规定时方可进行施工,若不符合相关规定,根据技术人员的要求对施工方案与施工场地进行及时的调整,确保整个工程可以安全有效的进行,让整个施工环节具有高度的科学性、合理性。

结束语

在建筑工程高支模施工中,其施工好坏直接影响高层建筑的施工质量,降低建筑工程的使用功能。需要结合高支模施工的基本特征,严格控制高支模施工过程中支架立柱、剪刀撑、模板搭设等施工质量,并在搭设完成后,对其尺寸、位置进行复核,确保高支模施工质量满足设计要求。

参考文献

[1]刘杜钊.关于建筑工程高支模施工技术研究[J].江西建材,2017(01):70~71.

[2]李边阳.建筑工程中高支模施工技术分析[J].江西建材,2017(08):95.

标签:;  ;  ;  

房建土建工程中的高支模施工技术分析邱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