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壳虫论文-王丽娜,余正,田野,张文静,杨军

砂壳虫论文-王丽娜,余正,田野,张文静,杨军

导读:本文包含了砂壳虫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18S,rRNA基因,克隆文库,砂壳虫,捕食

砂壳虫论文文献综述

王丽娜,余正,田野,张文静,杨军[1](2015)在《基于克隆文库技术分析瘤棘砂壳虫的食物组成》一文中研究指出瘤棘砂壳虫是东亚特有的原生动物,广泛分布于长江与珠江中下游以及福建地区的湖泊和水库,作为水生态系统的捕食者,在维持水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利用18S rRNA基因PCR扩增和克隆文库测序等分子生物学技术方法,从基因水平研究瘤棘砂壳虫的食物组成。结果表明:所获得的46条序列在97%相似度水平含有11类OTUs(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操作分类单元),其中包括轮虫6个,桡足类5个,说明瘤棘砂壳虫的捕食类群以轮虫和桡足类为主,同时也证明单细胞生物可以直接以多细胞的后生动物为食。此外,通过克隆文库测序技术分析原生动物的食物组成比例,不仅是一种方便、高效、快速,重复性高的方法,同时也为分析原生动物的生态功能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本文来源于《生态学报》期刊2015年18期)

刘乐冕,杨军,张文静,余正[2](2010)在《原生动物瘤棘砂壳虫六个自然种群的形态计量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统计方法研究了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原生动物瘤棘砂壳虫6个种群374个虫体的形态特征。频数分布结果显示,瘤棘砂壳虫是一个大小恒定的单型种,其壳高、壳直径和口直径均具有一个特定的大小范围,且服从正态分布。瘤棘砂壳虫的特征值中,壳刺长、颈高、前体长和壳刺数的变异系数相对较高。相关分析表明,大部分特征值之间显着相关(P<0.05)。方差分析显示,9个特征值(壳高、壳直径、口直径、壳刺长、颈高、后体长、前体长、口齿数、壳刺数)在不同种群间有显着差异(P<0.0001)。尽管主成分分析没有明显区分开6个种群,但是聚类分析将它们分成了两个类群,其中珠江流域的广东万绿湖、广东流溪河水库种群和长江流域的贵州乌江渡、湖北道观河水库种群聚为一类;长江流域的湖北木兰湖和安徽董铺水库种群聚为一类。提示,为了适应当地的环境,即使处于同一流域的大小单型种在不同种群间也可形成显着差异。(本文来源于《动物学研究》期刊2010年04期)

望甜,韩博平[3](2008)在《流溪河水库中瘤棘砂壳虫的摄食食物种类研究(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有壳变形虫是一些单细胞的,异养的,自由生活的,生活在由有机颗粒,石英啥,硅质的矿物质等以规则的顺序组成的外壳中的原生动物【1】,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2】,水生砂壳虫是其典型代表【3】。据报道砂壳虫摄食水中的微小颗粒以及轮虫,甚至是大型的浮游生物【4】。因而砂壳虫可能是水体中连接经典食物链和微型食物链的关键浮游生物。为了系统地研究砂壳虫的摄食行为的特点,在流溪河水库水体中进行了两年的野外监测并结合室内活体观察。瘤棘砂壳虫最初发现于贵州,杨军等人于 2004 年重新描述了该种类并给予系统地形态学和壳元素组成研究【5】,是流溪河水库该属的一个优势种类。瘤棘砂壳在流溪河水库中于晚春出现,秋季消失,种群在夏季达到峰值。据活体观察,该种类属肉食性,其摄食浮游生物主要是轮虫,包括胶鞘轮虫,独角聚花轮虫(个体),螺形龟甲轮虫,红多肢轮虫(死亡个体),奇异六腕轮虫(死亡个体),对棘异尾轮虫(死亡个体),以及无节幼体(死亡个体)。瘤棘砂壳虫 2006 年出现于 5 月~10 月,丰度范围为 1.2~25.88 ind.·L-1 ,2007 年丰度范围为 0.2~11.2 ind.·L-1。螺形龟甲轮虫和红多肢轮虫的丰度范围分别为 0.2~101.2 ind.·L-1, 0.1~45.71 ind.·L-1。胶鞘轮虫和独角聚花轮虫的丰度范围分别为 0.02~11.4 ind.·L-1, 0~26 ind.·L-1, 并且都是在夏季达到峰值。胶鞘轮虫和独角聚花轮虫由于身体柔软、游泳速度不快,是易被瘤棘砂壳虫摄食的轮虫。独角聚花轮虫在自然水体中有集群行为,能够抵御肉食动物的捕食,因为在自然水体中被摄食的几率较小。而其它的轮虫如龟甲轮虫,红多肢轮虫,由于外壳硬,游泳速度快,瘤棘砂壳虫对它们的捕食成功率很低。瘤棘砂壳虫主要依靠伪足进行摄食活动和爬行,其摄食行为和机制应该得到进一步的研究。(本文来源于《生态科学》期刊2008年05期)

杨军,沈韫芬,冯伟松[4](2005)在《中国砂壳虫属两新纪录种形态研究(表壳目,砂壳科)(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记述了首次在中国湖北七湖中鉴定到的隶属肉鞭门根足总纲叶足纲表壳目砂壳科砂壳虫属的 2种中国新纪录种 :大尖顶砂壳虫DifflugiaacuminatamagnaDeflandre,192 6和泡利砂壳虫D .pauliiOgden ,1983。利用扫描电镜对两种砂壳虫壳体形态特征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研究表明大尖顶砂壳虫与指名亚种D .acuminataacuminata的主要区别在于有机胶结物模式不同。(本文来源于《动物分类学报》期刊2005年01期)

杨军,Louis,BEYENS,沈韫芬,冯伟松[5](2004)在《瘤棘砂壳虫(肉足亚门:根足总纲)壳体元素组成(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X射线能谱仪对采自中国湖北省木兰湖的瘤棘砂壳虫 (Difflugiatuberspinifera)壳体元素组成进行分析 ,结果发现 :构成壳体的化学元素主要为Si,其次是Ca和Al ,还有微量K、Na、Cl、Fe、Mg、S和P。分析表明瘤棘砂壳虫壳体化学元素的构成介于海洋和土壤有壳肉足虫之间。(本文来源于《动物学研究》期刊2004年05期)

杨军,冯伟松,沈韫芬[6](2004)在《中国砂壳虫属新纪录(肉鞭门,根足总纲,叶足纲,表壳目,砂壳科)》一文中研究指出记述了首次在中国横断山区各种淡水中鉴定出隶属肉鞭门根足总纲叶足纲表壳目砂壳虫属中国 12新纪录种 :球水瓶砂壳虫DifflugiaamphoralisglobosaGauthier Li埁vreetThomas、坛状砂壳虫D .ampullulaPlayfair、窄巧砂壳虫D .elegansangustataDeflandre、双角巧砂壳虫D .elegansbicornisJung、盖氏砂壳虫D .gassowkii (Gas sowsky)Ogden、黑氏砂壳虫D .hiraethogiiOgden、湖泊砂壳虫D .lacustris(Penard)Ogden、袖砂壳虫D .manica taPenard、片口墙砂壳虫D .muriformiscrucilobataGauthier Li埁vreetThomas、节长圆砂壳虫D .oblonganodosaLei dy、斯氏砂壳虫D .stoutiiOgden和瘦砂壳虫D .tenuis(Penard)Ogden。(本文来源于《动物分类学报》期刊2004年02期)

杨军,冯伟松,沈韫芬[7](2003)在《中国横断山区砂壳虫属新记录种(肉鞭门,根足总纲,叶足纲,表壳目,砂壳科)》一文中研究指出砂壳虫属Difflugia由Leclerc于1815年建立,到目前为止国际上已描述300多种和200多亚种、变种或变型,我国已报道60多种及亚种。本属的主要特征:壳除了内层有几丁质膜外,其外还粘附着由它生质体如矿物屑、岩屑、硅藻空壳等颗粒构成的表层,而且颗粒很多,以至壳面粗糙而不透明。壳形状多变,梨状以至球状,有的还能延伸为颈,但不存在隔板。横切面大多呈圆形,口在壳体的一端,位于主轴正中。壳口的边缘光滑,呈圆形、卵圆形,有的呈齿状或叶片状,但不会呈裂缝(本文来源于《中国动物学会原生动物学分会第十二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期刊2003-10-01)

砂壳虫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利用统计方法研究了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原生动物瘤棘砂壳虫6个种群374个虫体的形态特征。频数分布结果显示,瘤棘砂壳虫是一个大小恒定的单型种,其壳高、壳直径和口直径均具有一个特定的大小范围,且服从正态分布。瘤棘砂壳虫的特征值中,壳刺长、颈高、前体长和壳刺数的变异系数相对较高。相关分析表明,大部分特征值之间显着相关(P<0.05)。方差分析显示,9个特征值(壳高、壳直径、口直径、壳刺长、颈高、后体长、前体长、口齿数、壳刺数)在不同种群间有显着差异(P<0.0001)。尽管主成分分析没有明显区分开6个种群,但是聚类分析将它们分成了两个类群,其中珠江流域的广东万绿湖、广东流溪河水库种群和长江流域的贵州乌江渡、湖北道观河水库种群聚为一类;长江流域的湖北木兰湖和安徽董铺水库种群聚为一类。提示,为了适应当地的环境,即使处于同一流域的大小单型种在不同种群间也可形成显着差异。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砂壳虫论文参考文献

[1].王丽娜,余正,田野,张文静,杨军.基于克隆文库技术分析瘤棘砂壳虫的食物组成[J].生态学报.2015

[2].刘乐冕,杨军,张文静,余正.原生动物瘤棘砂壳虫六个自然种群的形态计量学分析[J].动物学研究.2010

[3].望甜,韩博平.流溪河水库中瘤棘砂壳虫的摄食食物种类研究(英文)[J].生态科学.2008

[4].杨军,沈韫芬,冯伟松.中国砂壳虫属两新纪录种形态研究(表壳目,砂壳科)(英文)[J].动物分类学报.2005

[5].杨军,Louis,BEYENS,沈韫芬,冯伟松.瘤棘砂壳虫(肉足亚门:根足总纲)壳体元素组成(英文)[J].动物学研究.2004

[6].杨军,冯伟松,沈韫芬.中国砂壳虫属新纪录(肉鞭门,根足总纲,叶足纲,表壳目,砂壳科)[J].动物分类学报.2004

[7].杨军,冯伟松,沈韫芬.中国横断山区砂壳虫属新记录种(肉鞭门,根足总纲,叶足纲,表壳目,砂壳科)[C].中国动物学会原生动物学分会第十二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2003

标签:;  ;  ;  ;  ;  

砂壳虫论文-王丽娜,余正,田野,张文静,杨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