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置效应投资者论文-胡广旗,王一多

处置效应投资者论文-胡广旗,王一多

导读:本文包含了处置效应投资者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处置效应,危害,应对策略

处置效应投资者论文文献综述

胡广旗,王一多[1](2019)在《处置效应对个人投资者的危害及应对策略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自2014年7月,中国证券市场迎来了他的第九次牛市,"一带一路"政策的提出又加上国企改革的顺利进行,大盘指数以南车北车的合并为开端,从2000点一路飙升至5178点,直至亚投行成立,该波牛市才画上句号。2015年6月之后,股市泡沫慢慢破灭,之后有经历了个股7个跌停下挫,之后又是两次快速跌停,股市剧烈波动使个人投资者在进行投资决策时产生了许多非理性行为,其中包括了处置效应。本文结合相关数据分析处置效应产生的原因及危害,进一步提出个人投资者应对处置效应的策略。(本文来源于《时代金融》期刊2019年09期)

张月芳[2](2019)在《我国机构投资者处置效应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近些年行为金融学的发展,人们发现之前一些传统金融学无法解释的现象用行为金融学能得到很好的解释,行为金融学俨然已经成为了经济金融领域的研究热点,处置效应就是其中的一大热点话题。我国学者通过研究发现我国的个人投资者在投资行为中存在着比较明显的“卖赢持亏”即处置效应现象,但对于机构投资者是否也具有处置效应研究结果还具有分歧。机构投资者在我国证券市场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发展迅速且是个人投资者投资行为的风向标,因此对其投资行为是否具有处置效应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除了检验机构投资者是否具有处置效应外,研究哪些因素会影响处置效应的强弱同样具有较强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在借鉴了国内外关于处置效应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筛选出2015年初正式完成建仓的新成立的42只基金,并对2015-2018年公布的这42只基金季报中的股票投资明细数据进行整理,以首期投资组合中的股票和之后每一季度新加入重仓股行列的股票为样本,采用含有依时协变量的cox生存分析法,对机构投资者的处置效应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实证结果表明,我国机构投资者具有处置效应。在对机构投资者处置效应影响因素检验的时候,本文从基金经理、基金自身因素、基金管理公司因素和市场行情四个方面选取了7个影响因素。其中,基金经理个人特性对于机构投资者的处置效应没有影响;基金业绩越差机构投资者处置效应越明显;基金规模越大机构投资者处置效应越明显;基金管理公司成立时间越短机构投资者处置效应越明显;基金管理公司规模越小机构投资者处置效应越明显;市场行情越差机构投资者处置效应越明显。在机构投资者处置效应存在性方面,本文从政策层面、机构投资者层面和监管者层面提出了相应对策和建议。针对处置效应的影响因素,本文提出基金经理个人特性并不会对机构投资者处置效应产生影响,因此在选择基金时不要过多考虑基金经理;而对于基金自身因素方面本文提出了管理者要根据基金规模大小和近期的业绩表现合理配置投资组合资产、优化组合的流动性;在基金管理公司因素方面本文提出了规模较小、成立时间较短的基金管理公司应尽快完善其各项规章制度使其规范化;最后在应对市场行情变化时,机构投资者应加强对政策信息的解读,精准把握政策对市场走向的影响。(本文来源于《重庆理工大学》期刊2019-03-22)

屈正阳[3](2018)在《个人投资者处置效应的存在形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处置效应指的是投资者倾向于卖出盈利股票,而继续持有亏损股票。本文使用我国个人投资者交易数据,检验了处置效应的存在形式,分析投资者卖出行为与已实现收益率的关系。研究表明:投资者卖出股票的概率在收益率零点存在跳跃,随着持有股票盈利和亏损的增加,投资者卖出概率减小,即投资者卖出概率与收益率呈现不连续的倒V型关系。(本文来源于《中国物价》期刊2018年07期)

颜承淼[4](2018)在《处置效应与投资者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二十年间,中国投资市场不断发展完善,个人投资者在市场中地位不可或缺。但是受投资者心理和社会特征的影响,个人投资者在投资过程中呈现出多种非理性行为。处置效应是金融市场中的一种普遍存在的投资非理性行为偏差,即过快的卖出盈利的资产,而过长时间的持有亏损的资产。投资者在进行投资的过程中带有不同的个人特征,如年龄、性别、教育水平、家庭背景、投资经验和性格特征等。通过本文研究发现处置效应的发生和程度与投资者的特征有关,投资者特征会直接影响投资者的投资行为。本文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利用调查问卷,按照投资者个人不同个人特征分类,研究了投资者行为的主观因素,分析了投资者特征会如何影响其处置效应。同时利用投资者交易数据,对不同类型的投资者进行了处置效应存在性和程度进行了实证研究。实证结果表明,相比于女性投资者,男性投资者表现较弱处置效应,同时操作更为稳定;年龄对投资者的影响受收入和投资经验影响较大较大,总体而言,中年投资者处置效应最弱;受教育水平越高处置效应越弱;股票资产占比越高,资产量越小,处置效应越强。最后,从券商服务的角度对不同特征的投资者提出相应的投资指导。(本文来源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期刊2018-05-01)

薛旎[5](2018)在《个人投资者的处置效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作为全球第二大股票市场,投资者数量为全球之最。庞大的个人投资者群体给股票市场带来的影响是不容小觑的,因此深入的认识、了解个人投资者对于更好的研究股票市场、资本市场是至关重要的。传统金融理论的假设中,人都是理性的,然而大量实证研究结果却指出股票市场中存在着许多传统理论无法解释的异象,本文的研究正是围绕异象之一的处置效应展开。文章从个人投资者微观视角出发,采用实验经济学这一研究方法,通过实验室实验以期获得有用的发现与结论。具体地本文进行了观察被试者股票交易行为的交易实验和确定被试者处置效应情况的对比问卷实验,探究了个人投资者处置效应的度量方法并利用度量结果进行个体间处置效应程度差异的比较;进一步分析了处置效应行为的理性情况;基于实验数据并结合计量方法分析了处置效应对收益率的影响等。研究分析后发现:(一)本次实验中59%的被试者表现出了处置效应行为,支持了我国股票市场个体投资者普遍存在处置效应行为这一观点。此外,27%的被试者表现出了与处置效应相反的行为,表明处置效应虽然普遍存在但个体间的差异还是较大的。利用度量结果进行投资个体间差异的比较发现女性被试者表现出处置效应行为的比例高于男性。(二)结合股票基础价值,考察处置效应行为的理性情况发现具有售赢倾向的处置效应被试者的售赢行为并非都是不理性的,其中真正不理性的售赢行为约占44%,其余56%的售赢行为基于股票基础价值这一层面来说是理性的。(叁)从混合分布假说最基础的结论入手,结合实验情境构造了包括处置效应的线性模型,回归结果显示处置效应对收益率的作用效果是反向的。当股价上涨时,倾向于卖出盈利股票,过多的卖出盈利股票限制了股价的进一步上涨。当股价下跌时,倾向于继续持有该股票,从而可以抑制股价的继续下跌,因此从股价的波动性来看,处置效应这一倾向性行为在一定程度上会降低股价的波动性。(本文来源于《南京大学》期刊2018-04-01)

伏天媛[6](2016)在《投资者性别在处置效应上体现的差异》一文中研究指出伴随着大众理财意识的不断增强,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投身到证券市场中来。仅2015年5月份一个月期间,证券新开户数就达到1190万户,但是由于投资者本身知识储备层次的不同,使得交易过程中往往出现有悖于理性投资的现象。据此,就近几年中,证券市场交易过程中出现的处置效应进行研究,具体分析不同投资者的性别对于处置效应的影响,从行为金融学的角度对于这一现象做出相应的解释,并为指导投资者进行理性投资提供建议和意见。(本文来源于《现代商贸工业》期刊2016年29期)

王志强,苏刚,张泽[7](2016)在《投资者特征与处置效应——来自中国A股融资交易的证据》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个体融资交易者的账户信息和交易信息,本文对中国股票市场融资交易者的处置效应和不同投资者特征下投资者处置效应之间的差异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除了频繁交易和经常扎平交易的投资者之外,所有从事融资交易的投资者都表现出明显的处置效应,尽管其处置效应程度低于非融资交易者的处置效应程度;女性投资者表现出相对较高程度的处置效应,源于其具有较强的盈利确定心理;缺少经验的投资者表现出相对较高程度的处置效应,源于其具有较强的盈利确定心理和损失厌恶心理;不频繁交易的投资者和不经常扎平交易的投资者也表现出相对较高程度的处置效应,源于其具有较强的损失厌恶心理;投资者的年龄和所在城市的发达程度对其处置效应程度没有显着影响。(本文来源于《财经问题研究》期刊2016年11期)

侯瑞波,王睿[8](2016)在《中国股市中个人投资者处置效应的特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伴随着中国经济和金融市场的发展,股市作为人们投资理财的一种方式,与银行存款,债券基金,实体投资一样,在人们的实际生活中的发挥着重大的作用,自2015年上半年一轮的牛市以来,中国的股民人数和每月股票开户数量有了很大的增加,显示了越来越多的人把股市当成一种理财的方式。而大量的非专业技术型的股民散户投身到风险变幻莫测的股市中,很可能会给自己带来巨大的损失。本文结合股票市场的特点和散户投资的策略,论述了散户投资者在炒股的过程中卖盈持亏的原因,并结合目前学者的结论,对处置效应的特征进行了解释。(本文来源于《商》期刊2016年23期)

伍燕然,黄文婷,苏凇,江婕[9](2016)在《基金投资者处置效应的个体差异》一文中研究指出处置效应是指投资者倾向于卖出盈利而保留亏损的非理性行为,本文以某5只开放式股票型基金的43.7万个人账户在2005年9月-2011年12月的交易数据为样本,采用含有依时协变量的COX生存分析法,对基金投资者的处置效应及其个体差异进行了检验。实证研究发现:(1)我国基金投资者整体上表现出明显的处置效应,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盈利基金被卖出的可能性显着小于亏损基金。控制基金投资者的个体差异(性别、年龄、地域、开户渠道)之后,处置效应仍然显着存在;(2)基金投资者的处置效应在个体层面有如下差异:男性投资者比女性的处置效应要弱,年轻的投资者(35岁以下)处置效应较弱,开户于证券公司的投资者较开户于银行的投资者处置效应弱,处于一线城市(北上广深)的投资者相比其他地区投资者处置效应更强;(3)更换参考点以及控制理性因素如均值回复等之后,基金投资者的处置效应仍然存在。(本文来源于《国际金融研究》期刊2016年03期)

张幼芳[10](2015)在《处置效应对个体证券投资者投资策略的影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二十一世纪,证券投资成为诸多个体投资者的重要投资理财方式。由于证券投资专业性强、风险高、信息不对称等原因,导致个体证券投资者追涨杀跌,影响证券市场的稳定健康发展,因此,如何科学有效地进行合理投资决策,理性地处理决策中遇到的各种现象,已成为每一位个体证券投资者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将行为金融学中的处置效应与个体证券投资者的投资决策行为相结合,综合分析处置效应在证券投资决策中的作用以及对证券市场的影响,由此引导个体证券投资者树立正确的投资理念,理性投资,同时希望对规范证券市场、制定监管政策也具有积极意义。(本文来源于《荆楚学刊》期刊2015年01期)

处置效应投资者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近些年行为金融学的发展,人们发现之前一些传统金融学无法解释的现象用行为金融学能得到很好的解释,行为金融学俨然已经成为了经济金融领域的研究热点,处置效应就是其中的一大热点话题。我国学者通过研究发现我国的个人投资者在投资行为中存在着比较明显的“卖赢持亏”即处置效应现象,但对于机构投资者是否也具有处置效应研究结果还具有分歧。机构投资者在我国证券市场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发展迅速且是个人投资者投资行为的风向标,因此对其投资行为是否具有处置效应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除了检验机构投资者是否具有处置效应外,研究哪些因素会影响处置效应的强弱同样具有较强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在借鉴了国内外关于处置效应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筛选出2015年初正式完成建仓的新成立的42只基金,并对2015-2018年公布的这42只基金季报中的股票投资明细数据进行整理,以首期投资组合中的股票和之后每一季度新加入重仓股行列的股票为样本,采用含有依时协变量的cox生存分析法,对机构投资者的处置效应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实证结果表明,我国机构投资者具有处置效应。在对机构投资者处置效应影响因素检验的时候,本文从基金经理、基金自身因素、基金管理公司因素和市场行情四个方面选取了7个影响因素。其中,基金经理个人特性对于机构投资者的处置效应没有影响;基金业绩越差机构投资者处置效应越明显;基金规模越大机构投资者处置效应越明显;基金管理公司成立时间越短机构投资者处置效应越明显;基金管理公司规模越小机构投资者处置效应越明显;市场行情越差机构投资者处置效应越明显。在机构投资者处置效应存在性方面,本文从政策层面、机构投资者层面和监管者层面提出了相应对策和建议。针对处置效应的影响因素,本文提出基金经理个人特性并不会对机构投资者处置效应产生影响,因此在选择基金时不要过多考虑基金经理;而对于基金自身因素方面本文提出了管理者要根据基金规模大小和近期的业绩表现合理配置投资组合资产、优化组合的流动性;在基金管理公司因素方面本文提出了规模较小、成立时间较短的基金管理公司应尽快完善其各项规章制度使其规范化;最后在应对市场行情变化时,机构投资者应加强对政策信息的解读,精准把握政策对市场走向的影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处置效应投资者论文参考文献

[1].胡广旗,王一多.处置效应对个人投资者的危害及应对策略分析[J].时代金融.2019

[2].张月芳.我国机构投资者处置效应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重庆理工大学.2019

[3].屈正阳.个人投资者处置效应的存在形式研究[J].中国物价.2018

[4].颜承淼.处置效应与投资者特征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8

[5].薛旎.个人投资者的处置效应研究[D].南京大学.2018

[6].伏天媛.投资者性别在处置效应上体现的差异[J].现代商贸工业.2016

[7].王志强,苏刚,张泽.投资者特征与处置效应——来自中国A股融资交易的证据[J].财经问题研究.2016

[8].侯瑞波,王睿.中国股市中个人投资者处置效应的特征分析[J].商.2016

[9].伍燕然,黄文婷,苏凇,江婕.基金投资者处置效应的个体差异[J].国际金融研究.2016

[10].张幼芳.处置效应对个体证券投资者投资策略的影响分析[J].荆楚学刊.2015

标签:;  ;  ;  

处置效应投资者论文-胡广旗,王一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